与高中生谈怎样学物理[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9:11

与高中生谈怎样学物理[转载]

(2010-02-08 17:27:00)

              

     物理学是一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学习物理越来越力不从心,常常有同学问:“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其实,“学好物理”是一个较大的题目,对不同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从较高的要求看,一个物理考试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不等于就是学好了物理,因为光凭考试的成绩很难预测他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是否具有创造能力。一个感性认识被扭曲了的学生,也许分不清发起“功”来飞沙走石是神话还是科幻;他或许相信“轻功”的存在但又能熟练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这类把理论与实际割裂开来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相当不错,但他们长大后在科研上基本上不会有大作为,至少要走弯路。

     从较低的要求看,如果仅仅希望提高物理学科的成绩,那并不是太难的事。总结一些学有成效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共同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不留问题。有的同学不好问,有疑问不能坚持把它搞清楚,这对学物理是很不好的习惯。物理问题的难常常不是难在数学运算上,而是难在对物理过程的理解上。对不少物理过程虽然不能亲身体验,但可以靠老师的讲授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生活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大量积累将升华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经常留问题会导致问题成堆,造成对许多物理过程的理解出偏差。例如子弹打入放在静止小车上的木箱这个问题,它的关键是掌握子弹打入木箱这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目前主要靠教师,学生必须记住从老师处获得的间接经验:首先,子弹打入木箱是要损失机械能的;其次,这个过程历时十分短暂;第三,子弹和木箱间的作用力(内力)远大于木箱与小车的摩擦力(外力)。结论是在这短暂时间内木箱与小车不大的摩擦力的冲量可以忽略;木箱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可以忽略。所以整个过程应该包含两个分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子弹打入木箱到二者有一个共同速度;第二个过程是木箱在车上滑行到三者有共同速度。如果对子弹打入木箱这一简单过程不够理解,必然导致对整个复合过程的错解。勤学好问不留问题能够使学习不断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第二要多记。有一种说法,认为学理科只要理解不必记背。这说法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妥的。如果不熟记公式定理定律,不熟记列式解题的规范,不熟记典型的题型,至少解题速度将大大下降,复习时间将大量被浪费,考试时会觉得时间总不够用。所以学理科也要强调复习、记忆和对知识进行梳理。边学边忘的学习状态绝对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

     第三要讲效率。凡有疑问都自己去攻克,未免太费时间,有时不如问老师和同学。课外做作业,一口气做数十道题,如果事后不核对结果是否正确,你反复练习的东西也许正是错误的东西,你在强化错误。假如发现自己的作业是“半对半错”又不加以订正,不彻底搞清错误原因,你做作业的时间就浪费了一半。上课听讲要专心。有的人有开小差的毛病,一节课45分钟,前后累计至少开10分钟小差,这不仅是浪费了10分钟,也使其余35分钟的听课质量大打了折扣,使课外作业的效率受到影响。三年高中读下来,有的人实际只利用了两年,这当然比三年都利用的人差了一截。

     综上所述,物理成绩好的同学要在培养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上下功夫;物理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应做到多问、多记、讲效率,注意知识的积累。最后我想说:“前面强调的都是学习方法,其实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还需要精神因素做支撑,要十分重视注意培养兴趣和责任心:有了兴趣可以让人在废寝忘食中感到快乐,它可以让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责任心也是个好东西,做每件事(听每一节课,做每一次作业等等)都想到要对得起父母(我不上升到对得起祖国的高度),都想到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凡是有这种心理在支配行动的人即使对物理不是很有兴趣,也不会差劲到那里去。所以,兴趣是第一个好老师,责任心是第二个好老师,方法是第三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