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整合是新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6:05

医学整合是新趋势
 
关键词:alternative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  medical humanities 医学人文学
  当今社会的人口和疾病结构、医学的目的、医学与健康模式、医学的社会功能、保健服务体制、服务手段等都处于转型和整合过程中,医学各方面正面临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从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出发,顺应当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以医学整合的理念,重新思考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功能,改革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制,调整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方略,整合卫生资源,倡导中西医、基本卫生保健、预防与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遏制慢性病的蔓延。

  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

  20世纪初期开始建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在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控制急性传染病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但由此而开始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分离,却不利于今天对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控。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尽快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改变症状驱动式的医疗服务模式,实行防治并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干预,逐步实现“上工治未病”的理想,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逐步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公平和人人健康的关键。

  在实现这一整合中,大医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医院应在继续做好诊治危急重症与疑难复杂病患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部署适当的医疗力量,走出医院大门,进入社区农村基层,利用自身在防治慢性病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导并和社区卫生人员一起,搞好三级预防,防控慢性病的复发与发展,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社区群众科学规范生活和行为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蔓延。以医院尤其是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系统,具有向社会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引导人们自我保健的有利条件。在国家一定财力支持下,他们加盟预防与公共卫生,以社区初级保健服务机构为基础,与基层卫单位的卫生机构、疾病预防及控制、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组成疾病防控共同体,有利于改善目前对慢性病预防工作绩效不高的局面,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倡导专科化与多学科整合的协同发展

  临床诊疗科室的整合是医学整合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代医学整体化趋势的重要方面。探索临床诊疗科室的整合,对于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简化和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推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全面认识疾病,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临床诊疗科室的合并与重组,应根据诊治疾病的规律、学科特点和医院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合并重组后学科带头人等具体情况,采取多学科协作、同一系统疾病的内外科的合作与合并、组建疾病诊疗中心、构建多学科与多维度的疾病诊疗单元(如脑卒中单元)等不同形式逐步进行,切忌行政命令式的合并;要适应心理社会医学诊疗的需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社会医学的诊疗机构;对于某些原来就不太合理的科室,要本着创新的精神,探索建立有利于病人诊疗和医学发展的新科室。

  专科研究仍是医学进步的重要途径。专科的深入研究是多学科协作与医学整体化的基础;多学科协作和医学整体化是专科深入的归宿。

  临床科室的整合,涉及原有专业职务的评定、利益关系的重组、学科的分类、专业学会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专科深入与多学科整合(协作)两翼并飞,是今后临床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是当今临床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病人与全民健康利益的要求。

  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优势与作用

  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研究、整理、归纳中医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的经验,针对目前影响广大人群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神经病、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实际,向广大群众推荐简便、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引导群众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

  应将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及传统健身方法纳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医院医生应深入社区,指导社区卫生机构应用中医药及传统保健方法,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有条件的社区,可尝试建立独立的中医保健科室,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和传统的健身方法的服务需求。

  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本是并蒂连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涌现的高新技术愈来愈多,医学对人体的干预愈来愈大,引发的人文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多,医学就愈要关心和重视医学的人文性。

  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性化医疗服务的要求,首先需要从始终坚持将公众健康和病人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医院的人文环境、实行人性化的医院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当前需要引起重视和探索解决的是医疗诊治技术中人文性提升的问题。需要认真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病人提供最适宜的诊疗服务,不滥用高新技术,不搞过度医疗;探索微创或无创的诊疗技术,尽量减轻对病人的伤害与痛苦;重视治疗,也重视照料和管理,在临床人体试验和采用高新技术时严格把好伦理关口;重视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行为特点和精神障碍并为此提供适宜的心理服务,都是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重要方面。

  顺应全民健康的需求改革医学教育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慢性病的防控,主要不是依靠治疗,而是预防与公共卫生工作的加强,是对疾病与健康的管理。医学教育应根据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发展的趋势,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和专业设置,统筹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技术教育,统筹教学体制的设置。

  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制与内容,要适应全民健康的需求做较大的调整与整合,满足初级卫生保健的人才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和医生的复合型知识与技能,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由单纯教会学生看病治病转向既会治病,同时也会管理疾病和管理健康;在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大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比重,既重视生物医学知识的传授,又能重视心理社会方面知识的培养;在生物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方面,也要适应医学综合化与整体化的客观趋势,对原有学科设置做必要和可能的整合,克服学生知识片面、狭窄、封闭、零碎的缺点,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综合和融会贯通的整体医学思维。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是医学教育整合的重要方面。要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增加人文学科和学时的比重;要改进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精选人文核心课程及内容,探索人文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实效;要引导学生讨论和正确对待当前医疗保健服务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强化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要加强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临床教学要增加有关伦理、社会、法学方面的内容。

  (本文摘自2009年11月22日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