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与民族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2:03
作者:胡星斗

林彪永远是个谜。
他一半是白脸,一半是红脸;他是“两面派”,是“阴谋家”。
他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是时代的悲剧。
他代表了某种民族性。

林彪在外面高喊“四个伟大”,在他的居处毛家湾却不挂毛主席像,甚至印有毛主席语录和照片的报纸在林家厕所被当作卫生纸用,这在个人崇拜的狂热年代,如果发生在老百姓身上无疑是弥天大罪。
林彪公开里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背地里却说:“刘少奇、邓小平是好同志,拿掉刘没道理。”他还说:“刘少奇在理论上比毛主席讲得透。”
林彪反对出兵朝鲜,甚至以有病为由拒绝率兵入朝;可是当斯大林收回出动16个团的苏联空军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决定后,林彪在宴会上没有与斯大林碰杯。
林彪反对“大跃进”,私下里说毛泽东“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并说彭德怀的“万言书”是正确的,就是急了点,可是他却在庐山会议上大批彭德怀。
聂荣臻曾说:元帅中只有林彪、彭德怀两人敢于顶撞毛泽东。
毛泽东亲自召集主持的会议,林彪也敢称病不参加;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泽东让林彪当接班人,林却坚辞不受,还写了一份报告继续推辞。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作了批示,坚持让林彪作接班人,可是林彪竟然将主席的“钦批”报告撕碎扔进了痰盂。这下可吓坏了叶群,她急忙捞起来,拼贴还原;1971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林彪竟然给毛泽东来了个不辞而别……。
但林彪深刻领悟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道理。他的室内张挂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他曾想到贵州当省长,以避开政治旋涡。他处理文件的原则是“主席画圈我画圈”,只有毛泽东表过态的,秘书才代他画圈,否则他总是把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他还让秘书模仿自己的笔迹批文件,写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他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把“请主席阅”改为“呈主席阅”。
1959年庐山会议上林彪对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缺点是有暮气。”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暮气,要他继续革命。从此,林彪才决定大干一场。
林彪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用词特意雕琢,常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创造了“四好连队”、“五好战士”、 “四个伟大”、“三忠于”、“四无限”、“高举”、“紧跟”、“照办”等时髦语言,提出了治军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他号召“活学活用”、“走捷径”、“天天读”、“背语录”,提出了“顶峰论”、“天才论”、“领袖决定一切论”……。
“九大”是林彪失败的肇端,也是他与毛泽东分歧的开始。“九大”虽然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了党章,但毛泽东没有采纳林彪、陈伯达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给林彪以沉重的打击。林、陈的报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主张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毛泽东对此报告稿极其不满,决定另起炉灶,改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报告。林彪向来对张、姚“笔杆子”极其厌恶,这回他却要在“九大”念他们起草的报告,此事差点气炸了林彪的肺。林彪直到上台的最后一分钟也没看报告一眼。他念报告时有气无力,脸色煞白,念完报告后回来竟然对叶群说“多念错一点才好!”
林彪集团与“四人帮”集团也常常势不两立。林彪反感江青的极端思想,有一次大叫着让叶群把江青赶走;还有一次,林彪扬言要“毙了她!”林彪曾说“政变正朝着有利于笔杆子,而不是枪杆子的方向发展”;“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篡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的私利服务”;林彪等人曾提出“清君侧”,搞掉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几个“奸佞”,实施“新政”。
林彪以其怪僻、独异的个性,两面派的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团、无尽的思索空间。

林彪的言行、性格反应了许多民族性的东西。
林彪把战友、同志关系竟然看作是君臣关系,他在笔记中写道:“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主倡臣和(切勿臣倡或不和)。”这说明林彪有强烈的封建意识,也说明封建主义毒素对我们民族肌体的侵害之深重。
林彪还曾写道:“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主席就是最大的‘群众’,他一个人顶亿万人,所以和他的关系搞好了,就等于对群众搞好了,这是最大的选票。”它说明,中华民族长期缺少民主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又一度遭到严重的歪曲和破坏,所以,林彪式的畸形的民主意识、扭曲的官场心态泛滥起来。
林彪在笔记中又说:“党性,遵命性也”;“终生不犯错误之法,得个拥护 的称号,……跟着转、喊”;“勿讲真理而重迎合”;“决议不好也同意头等大事,不然是书呆子。”这正与古人所信奉的“齐是非”、“心中泯灭是非心”、“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权大于理”等等轻视是非、真理、正义的传统和阿谀奉承、口是心非的民族心态相仿。
林彪还有著名的“三不主义: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以及“三要:要响应,要表扬,要报好消息”等官场准则。这种明哲保身、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反映了激烈竞争的权力本位制度、人治制度的弊端和乐观感性的中华民族性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林彪的这些话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心得,而是许多投机官员的为官训律;只不过,林彪把它们写出来了,而且比一些人表现得更为露骨而已。
林彪还代表了中国的谋略文化以及民族性中的阴谋诡计泛滥的倾向。譬如,林彪等人一方面提出“新政”,“中止文革,搞国富民强”,另一方面又极力歌颂“文革”,“坚决的左倾高姿态。”
从上可以说,林彪是某种中国人的代表,是民族劣根性的集中反映。从林彪身上折射出民族心理、文化、历史、政治、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弊端。
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对林彪问题的研究,甚至可以建立一个“林彪学”。
文章上传日期:2001-8-26
转载必须注明出自凯迪http://www.cat8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