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二王”纪实 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32
追捕“二王”纪实 6
2007年01月29日 星期一 13:44
广昌县公安局得到小港战报后,县公安局局长胡顺保立即调车,带领武装警察疾风
般赶赴现场,分三路追击。在追击队伍里,有一个“编外”侦察员,他是县公安局的小
通讯员、18岁的李周田。他一听说坏人持枪行凶,便不管领导是否准许,拿起枪,跳上
车,跟着出击。到了现场,他听完邹志雄介绍情况后,就像一支首先离弦的箭,沿着他
熟悉的路线追去。这个工人子弟,虽然是公安战线上的新兵,但他那还稚嫩的心灵,已
把公安战士为保卫人民利益与罪犯作英勇的斗争,视为是至高无上的天职。满脸稚气的
小李,凭他满身的青春活力,十几分钟之后,已经把战友们拉在后面,在山路上,迎面
有个骑自行车的青年急匆匆地跑来,李周田命令他:“站住!”
这青年跳下车报告说:“我的单车(自行车)被两个拿枪的人抢走了!我去报案。”
这人青年叫刘云贵,他说抢车的大个子穿着绿军裤、白衬衣、红背心;小个子穿着
蓝警裤、蓝衬衣,两个人都光着脚,一人一支枪,手里拎个兜,骑着一辆车逃跑了。
李周田说声:“带路,追!”他便骑上车,带着刘云贵在山路上奔跑。跑了一阵,
迎面走过来一位老农,李周田问:“看到跑过去两个人没有?”
老农说:“看见了,骑着车,拿着枪,凶着呐,有个老表在追!”
追“二王”的老表是刘云贵的父亲。这位纯朴的农民,听说强盗抢走了儿子的车,
义愤填膺,手拿一把铁鱼叉,一直追了十多里。李周田趟过齐胸深的旰江河,追上了刘
云贵的父亲,问道:“看到人了吗?”
老人向山上的一个小亭子一指:“他们进了亭子!”
小李听说逃犯近在眼前,又紧张,又兴奋。他急速登上山,来到小亭前,他发现地
上有一滩刚淌下的水,又听到亭子里边有动静。勇敢的李周田,真称得上是孤胆英雄,
他勾住枪机,一个箭步穿进亭子门里,喊一声:“不许动!”
亭里的一个人慌忙地站起,小李瞪眼细看,原来是个哑巴老头。老头用手比划,示
意两个拿枪的人向山上跑了。小李请老头带了一阵路,发现了“二王”甩掉的自行车。
他顺着“二王”的踪迹又翻了两座山,到了分路口。为了给后边同志指明前进的方向,
他掏出红色工作证,再把身体检查表斜插里边,放在他走过的路上,作为路标。然后他
又钻过一片没人的茅草和树林,在离他二百米的山坡上,他终于发现了拼命逃窜的“二
王”。李周田于10点10分从小港出发,跋出涉水,追赶到12点30分钟,不停息地奔跑了
20多里路,终于发现了两个恶魔的身影,他为以后围歼“二王”的胜利,做出贡献,立
了功。在人民公安的肌体里,活跃着这样新生的、强健的细胞,怎能不令人欣喜,令人
振奋呢!
后来的公安干警,拾到小李的工作证,按着他指示的路线奋力直追。不久他们和小
李会合,此时“二王”已隐遁到旰江林场的深山密林里。这时是中午12点40分。
广昌县县委书记赵焕起在紧急召开的公社书记会议上,果断地提出:“追捕‘二王’
是现在最大的政治任务,一切工作为它让路。”赵焕起和韩县长把办公地点改在县公安
局的办公室里,他们站在广昌县的地图前,圈划“二王”逃跑的路线,根据公安部和省
公安厅的指示,向旰江林场调兵遣将,在第一批追捕“二王”的公安干警形成第一个包
围圈以后,仅过3个多小时,又组成了一个方圆30公里的第二个包围圈。
“二王”被包围在广昌!这消息像电流一样快,传向四面八方,南丰县的县委书记
来了,宁都县的公安局长来了,邻省福建的建宁县的县长和公安局长、武警负责人来了;
石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龙一进门就像战士似的威武站定,说:“我带来一个武装班,
请分配任务!”多么好的配合,多么和谐的协奏曲啊!
认定“二王”在广昌出现以后,省公安厅杨希林副厅长和王维诚处长率领干警,带
着警犬,赶赴广昌指挥围捕。南昌距离广昌550华里,一辆辆警车亮着雪白的灯柱,响
着警报器,只用4个小时,就于晚上8点赶到,杨希林和王维诚是南下时留在南昌工作的
东北干部,三十多年的江南水土,仍然染不掉他们北方人的强悍气魄。他们在“二王”
消失的地方连夜开展工作,并决定召开全县各公社书记紧急电话会议,调集民兵,组织
第三道包围圈。广昌的夜,是个不平静的夜,不眠的夜,人浪在广阔夜幕下的大地上滚
动,却静得听不到涛声。14日凌晨1点,一个171公里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就在这子夜刚过时分,又有几辆警车奔驰在山区的公路上,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
员会书记王昭荣、省军区副司令员沈忠祥、省公安厅厅长兼武警政委孙树森,遵照省委
指示,率员到广昌,加强对围捕战斗的领导。他们拂晓前赶到广昌后,见到了彻夜未眠
的县委领导同志,当即召开广昌及其几个邻县的县委书记电话会议,一个地区更为广阔
的县与县携手的第四道大包围圈,限定在上午10点钟以前形成。
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一个个准备拼斗的住户,一支支在丛林中搜索的枪口……“二
王”被包围在警、军、民筑成的铜墙中,真是插翅难逃了!
但是,踏遍了两道包围圈里的座座高山,搜尽了每个沟沟坎坎的土地,四天已经过
去,始终不见“二王”的踪影。艰苦的攀登,过度的疲劳,少数人产生了厌战的情绪。
他们怀疑,“二王”是不是已经不在广昌?
“二王”在不在广昌?指挥部经过分析、研究,断定“二王”就在广昌。因为几道
包围圈,赶在“二王”可能逃出之前完成了;“二王”经小港交火后,无车、无食、无
鞋,再加上语言不通,道路不熟,又害怕暴露,落到有屋不敢进,有路不敢走,有钱无
处花的穷途末路,他们眼下依然藏在山里。气可鼓不可泄,指挥部做出准确的判断,坚
定了各路人马在广昌捕捉“二王”的信心,并制定了新的围捕措施,激发起人们更加旺
盛的战斗热情。
9月17日的夜晚,广昌上空阴云密集,疾风过后,山雨倾盆而下。苍茫群山,响着
一片震人心弦的雨声;而就在这大雨之中,肩负搜捕任务的公安干警、武警、解放军、
民兵,坚守在岗位上,倾听一草一木的动静,注意搜寻每一点影踪。
地处高山峻岭的尖锋公社观前大队的曾家村,有一户姓曾的人家,主人叫曾文泉,
家里六口人,妻子是60年代的大队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实行“大包干”以后,一年里
的粮食收入1400元;另外养了五口猪,能收入700元。18日是公社所在地的集日,曾文
泉为赶集市卖猪,夜里请村里何冯珍来家杀猪。说起何冯珍,别看岁数不大,可是村里
的能人。木工、厨工、杀猪样样会。村里人谁有个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叫他帮忙。他来杀
猪,民兵队长特别嘱咐他:“杀猪也别忘了盯‘二王’。”
何冯珍幽默地应道:“忘不了,我手里有杀猪刀!”
过了半夜,雨小了一点,约在翌日凌晨一点半,曾文泉的女儿——16岁的曾水秀坐
在门口房檐下,看见门前一个不高不矮的人,扛个竹筒子,从门前走过,这人距离水秀
只有两米远,挂在门口的灯泡,把这人的装束照得清清楚楚,他穿蓝衬衣、蓝裤子,被
雨浇得湿漉漉的,可是竹筒却是干的,她有点怀疑,便问:“这么早往哪去?”
那人一直把脸背着光,一声不应地走过去。
过了几分钟,又有一个大个子走了过来,他驼个背,手拄一根棍,一走脚一拐,也
是把脸背着灯光,慢慢地走过去。
曾水秀念书的时候,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这几天公社关于动员抓“二王”的事,
她早就记在心里了。她向爸爸妈妈和正在洗猪肠子的何冯珍说:“我看见了过去了两个
可疑的人!”她把所见情况仔细一说,引起了何冯珍的注意。这时桌上已经为他摆好酒
和肉,他说声:“不吃了,赶快去报告,他们可能是‘二王’!”
说完,便和曾家父女顶着雨,摸着黑,向大队奔去,大队在七八里地之外,高山峻
岭间是羊肠小道,他们三人深一脚浅一脚,顾不得跌跟头,心里如烧一团火。
尖锋公社的山山水水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过;这里的人民群众,曾与毛主席接触
过:1934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征战,住在尖锋。一夜与白匪遭遇,当地游击队配合红军
同白匪周旋,使红军安全转移。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尖锋公社有390名烈士流
尽了鲜血,换得今天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在革命传统哺育熏陶下生活的曾家父女和何冯
珍,像那些先烈们当年一样,怀着对党的爱,对人民的忠贞感情,不顾路远地滑,向前
奔跑着。他们看见大队办公室里亮着灯光,远远地便喊道:“大队有人吗?”
从大队办公室走出来的是尖锋公社党委书记汪细元,他是遵照指挥部的指示,冒雨
出来查岗。报信人气喘吁吁地向他报告发现两个可疑人的情景,他不等听完,就拉他们
上车,为抢时间,他让曾家父女在奔驰的汽车上向他继续报告。
清晨四点钟,指挥部接到了汪细元报告发现“二王”踪迹的电话。这时指挥部疾速
派出孙树森、杨希林率领侦察、搜索小分队,带着警犬,兵分两路,赶赴现场追击。同
时在罪犯逃跑所必经的几个出口派出武装力量阻截。5点多钟,由县公安局刑侦队长高
怀玉带领的小分队,在水南大队南坑生产队的一座山上,距离他们三百米的山涧里,发
现了“二王”的身影。小分队立即分成三个追捕小组跟踪追击。这时的“二王”狼狈不
堪,王宗玮拄个棍子,行走困难,王宗(王方)惊魂失魄,乱拱乱窜,他们为了逃命,
竟从数十丈高的陡崖上滑到山涧里,跌个半死,爬起后还是摇摇晃晃地奔逃。紧紧追踪
的派出所所长邹志雄,眼见“二王”逃进眼前的南坑山。恰好,这时解放军赶来,他激
动地说:“‘二王’就在这山上!”
指挥部迅速移往南坑山的山脚下,省公安厅副厅长杨希林就在“二王”消失的地点
指挥战斗。南坑山,茅草密集。关于茅草,有个谜语,说:“一把刀,两面快,只切肉, 不切菜。”传说鲁班就是根据茅草的利齿发明了锯子,拽一把茅草,满手出血,钻一下
树丛,满面伤痕。南坑山就是这么一座长满茅草的山。但是为了抓“二王”,指挥部拟
出作战方案:调用公安干警、武警、解放军、民兵,带者警大,采取“三面包围,一面
平推”的梳篦子战术,排成一字队形,寸土不漏地全面搜索南坑山。
天上下着雨,指战员们精神抖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横扫南坑山。
在搜索的队伍中,要特别提一下江西省武装警察第二支队的通信参谋吴增兴。当时
抽调赴广昌参加围捕“二王”战斗的人员中没有他,他主动请求参战,他说:“战斗中
通信联络很重要,为保证通信联络,让我去吧!”他被批准参战了,为了准备通讯器材,
没有同妻子打个招呼,就由南昌奔赴广昌。临行之日已近中秋佳节,他从广昌给妻子发
出一封信,信中说:为了围捕“二王”,他不能在十七日回去过生日了,中秋节也快到
了,他充满思念之情地写道:“为了为民除害,我不能和家人团聚了,只好托你为父母
买些礼品,代送一下。我们的小宝贝倩倩,乖吧,我非常想念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公
安战士,爱家庭,爱父母,爱孩子,感情是丰富美好的,但是为了一个更崇高的爱,他
们可以舍弃这一切。
已经是下午六点二十分了,夜暮渐渐降临,山色变得朦朦胧胧。一队搜山的战士从
无路的山坡往山脚下滑。武警战士黄力生顺着茅草滑下去,他在滑动中突然脚下踹着什
么,还没等他喊话,他身后的武警战士甘象清喊了一声:“有人!”
“砰”的一声枪响,是王宗玮在草丛里向甘象清开了枪,甘象清中弹负伤倒下。武
警战士郑万寿,回头向王宗玮射出愤怒的子弹,随着枪声,王宗玮绝望地呻吟了一声,
说:“我不行了……”这时三条警犬向王宗玮扑去,叼住这个奄奄待毙的恶魔,拖到了
山下。
王宗(王方)还妄图作临死前的挣扎,他拣起王宗玮的枪,串到几米外的草丛里隐
蔽起来。武警战士们发现了草动,悄悄地缩小包围圈。这时通信参谋吴增兴不顾生命危
险,拿起报话机,向山下指挥部报告情况。凶残的王宗(王方),将枪口对准吴增兴,
从深草丛里连射五枪,把吴增兴击中。吴参谋怒目盯向王宗(王方)藏身的草丛,把全
部剩余的力气,用在勾动枪机上,“砰砰砰砰”愤怒地向敌人连发四弹,然后倒下,鲜
血染红了南坑山的茅草,年仅30岁的吴增兴,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武警战士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了,顷刻间,数枪齐射,一连发出48发惩罚的子
弹,枪声响过,武警战士、解放军战士一齐拥向山坳,找到王宗(王方)被乱枪击毙的
尸体。
从山坳腾起一片欢呼声,好似由群山唱起的一曲激昂、雄壮的大合唱。
十恶不赦的“二王”的尸体被停放在山下,那瘦瘪的形象丑陋极了,长须长发,皮
色灰白,脚板上累累孔洞;一个公文包绑在腿上,内有1万3千元人民币。但后经法医检
验,两犯胃里却是空空。他们在最后被追捕的日子,神出七窍,苟延残喘,过的是连丧
家之犬都不如的日子。这就是两个亡命之徒的可耻下场。
“二王”被击毙了!
北京那间简朴的公安部刑侦局值班室里沸腾了!聚集在电话机旁的局长、处长、值
班员,大家一起欢笑,互相祝贺。他们已经在这个不算宽敞的房间里连续指挥工作了几
十个小时了,有的眼睛熬红了,有的嗓子干哑了。可是此刻,个个变得浑身充满活力,
疲惫、困倦、饥饿,顿时像雾一样从他们身上散去,都成了无比轻松、幸福的人。
公安部领导同志通过电话向中央领导同志报告击毙“二王”的喜讯。中央领导同志
审慎地叮嘱:“要验明正身!”
被击毙者确是“二王”,证据确凿:
小个罪犯尸体的指纹,与公安部通报的王宗(王方)犯罪前科指纹,核对无误;
大个罪犯尸体的上牙四、五、六、七颗牙齿,镶瓷牙白合金套,符合王宗玮牙齿特
征;
二犯身高、体貌与“二王”照片和档案材料记载一致;
二犯所携笔记本上的字迹,经鉴定是王宗(王方)、王宗玮所书写;
……
得知这些情况,中央领导同志欣喜、亲切地祝贺,说:“祝贺公安部追捕‘二王’
成功!祝贺你们的胜利!”
主管追捕“二王”工作的公安部刑侦局负责同志们,在几个月内亲临数省市捕捉线
索,督促、指导追捕工作。他们听了这句话,激动地说:“我门工作做得不好,今后要
努力提高我们队伍的业务素质,抓住新形势下刑事犯罪的特点开展斗争。如果说我们为
追捕‘二王’做了些工作的活,那就算是将功补过吧!”多么感人的语言,多么严于责
己的精神!这不正体现了广大公安干警不断汲取教训、再接再厉,决心给予刑事犯罪分
子以更严厉打击的决心和气魄吗!

一道撤消追捕“二王”工作任务的命令,通过电波瞬间传达到全国各地的公安部门,
让那些一直处于备战状态的公安干警们也分享一下胜利的欢乐吧!在追捕“二王”的七
个多月的日子里,有多少出击、蹲点、待命的公安干警,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作
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事迹呀!
以身试法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王家林因包庇犯罪的儿子,已被人民法庭判处七年徒
刑。
同“二王”的艰苦一战结束了,今后可能还会有“二张”、“二李”等亡命之徒跳
出来表演,但是,令人可喜的是公安战线上的同志们,经过与“二王”斗争的这样一次
大“演习”,斗志昂扬,战斗力在迅速提高,他们在努力适应当前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
新特点、新形势,时刻准备在与刑事犯罪的斗争中建立功勋,我们预祝他们头顶上的庄
严国徽,更加灿烂,更加闪亮……
1983牟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