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命运书: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0:14
80后命运书: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作者:李牧童 光明顶 来源:东北网 发布时间:2010-09-09 09:59:23

  上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父母银发倚闾,妻儿待哺

  下联: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职场白眼蹂躏,晦气淋头

  横批:生不如死

  笑着成长,哭着变老?99.9%的少年80后沦为失败者?这就是80后在劫难逃的命运!——《80后命运书》如此定论。“啃老族”“穷忙族”“蚁族”和“蜗居族”要怎样摆脱困境找到出路?三十不立的这代人该如何审时度势扭转乾坤?……

  绝大部分80后都有一个中产梦,培育中产阶级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工作岗位,需要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一无所有!

  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一代人

  小部分80后“做稳了奴隶”,大部分80后“想做奴隶而不得”

  闹金融危机的2008、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们最闹心的事就是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好不容易录用了还只拿1000多的工资。我虽然赶在了祖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年份毕业了,但开始找工作的期间也是凄凉度日,在深圳租十块钱一晚的床铺,费尽千辛万苦找了一个多月结果找了一份奇烂无比的工作,半月之后愤然辞职,老板一分钱工资没给。

  大学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今日之中国,不管是待业啃老的大学生,还是在岗的职场80后,都在扮演着“猪坚强”的角色。就业危机已经成为了80后大学生需要直面的最严峻的生存问题。如果化用当年周作人写的一副挽联来形容我们今天的就业状况的话,不妨这么说:

  上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父母银发倚闾,妻儿待哺

  下联: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职场白眼蹂躏,晦气淋头

  横批:生不如死

  2008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上班,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员工招聘事宜。有一天,我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被一份简历吸引了。求职者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她在求职信中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是这并不是问题。你想,母鸡在下第一个蛋之前吧,不是也没有经验的吗?但是你能说它就不下了吗?不!它照样下!并且下得很好!”很有创意的一段话,让我差点喷饭。我有心想让她来面试,但是后来一浏览她的简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少,最关键的是她投的职位牛头不对马嘴,属于“海投”性质。我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给她回一封信。于是,按键写道:“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您的简历很有创意,但是很抱歉,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准备下蛋的‘小母鸡’,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马上投入战斗的‘战斗鸡’。我知道第一次下蛋,一般都比较痛苦,所以,衷心祝福你能够找到一个如意的‘鸡窝’,顺利产蛋,愿你一切顺心!”

  其实,我非常欣赏这位女生的创新和勇气。但因为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公司不可能同意录用她。中国的老板大都想用已经被其它企业培养过的人才,吝于给予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的机会。

  前不久,我和一个大学校友见面的时候,得知她的男朋友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研究所的工作。当我满怀羡慕地问及他现在的月薪时,她说了一个让我为之震惊的数字:1500元人民币!

  15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周边地区一个普通的外来民工月收入能拿到2000以上,我们公司楼下一对卖蛋饼的夫妇月收入能到四五千,很多大城市的职业乞丐月收入能达到6000以上,而一个花费了数十万元在英国留学五年的高材生在国内所拿到的薪水已经严重地“民工化”,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劳力都不如。社会教育背景和学历最高端的一个知识分子,拿的却是最底层标准的工资收入。

  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帮他计算一下,拿着这样一份连个税起征资格都够不到的工资,要在北京生存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算算日常开销吧,租房,北京五环以内,随便一个地方,如果要租一个地面以上几平米的小单间或者隔板间的话,最少没有个六七百下不来,一般好一点的地段至少都得上千了,除非住简陋的地下室,租床位,六七个人挤在一间逼仄的十来平米的小空间,可能便宜到三四百,我们就取中间价位,算600元吧。一个月的伙食,按最简单的计算,早上吃一个3元的蛋饼,一杯1元的豆浆,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份10元的简单快餐(自己做水电费加上成本,其实也差不多),一天24元,一个月三十天就得720元,手机费一月80元,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一月也总计100元,交通费一月最少100元,仅仅是以上这几项基本的生活开支,便满满当当1500元了。每月要是多吃一个苹果,多坐一次公交,请朋友吃一顿饭,同事结一次婚,花2元去公园旅游一次,账面上就要产生赤字,入不敷出了,更不用说生病买药之类的了。至于社会保险、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那更是痴心妄想。当然,开销要再低一点,也并非没有可能。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卖唱成名的“西单女孩”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月卖唱所得也不过区区1000元,还要汇出500元给家里的父母,每月500元的生活成本,整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不也挺过来了吗?但我想以他“海归”的身段,断难低就到这个程度。

  尽管这只是一个个例,却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当年炙手可热的“海归”们已经变成了遍地都是的“海带”,昔日的风头一去不返。而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又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倘使他回头看看今天成千上万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话,他可以聊以慰藉了。

  今天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自力更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新时代崛起的贫困大军。如果没有父母们的支援与救济,不少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要饿死街头,而更多的人(包括80后农民工)拼死拼活工作,却顶多混个半饱。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连当“房奴”或“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