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7:16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这对于新形势下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充分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能否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理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只有在理论上明辨是非,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从国内看,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甚至出现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如果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上发生动摇,就会动摇我们事业的根本。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条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当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少数党员、干部甚至接受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就是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历史表明,越是处在重大的历史关头,越是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全国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判断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首先要以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为标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把它作为严密的科学体系,准确地加以理解和运用。如果把它的某个方面或某些观点从其整体中游离出来,加以片面夸大、绝对化,就会损害它的科学性。历史上,一些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歪曲、肢解、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摘取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代替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照搬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否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结论,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适应新变化的科学回答,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是如此,毛泽东也是如此。历史证明,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握它的真谛,充分发挥它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伟大作用;而以非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甚至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从而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危害。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一定要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根据。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对立
当代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些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伟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也不会过时。但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则认为,当今时代主题已经转变,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了。”“过时论”的错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条化,一旦某个观点不能说明变化了的情况,便认为整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表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又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但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却大肆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有人提出要“疏离”主流意识形态,有人认为西方的“后现代观念”有解构“正统意识形态”的作用,还有人主张“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主要成分”。这些言论,其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主义并不简单地排斥西方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那种企图以西方现代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潮,既不符合科学,也不符合现实。
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地位,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反马克思主义者则极力否认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及其领导地位。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将由那些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来领导。同时,他们提倡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制。近些年来兴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评价”为名,贬低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歪曲历史,其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地位。
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又一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反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生产资料的主体结构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一些新自由主义者主张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一些民主社会主义者,污蔑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号称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引发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动乱,必须高度警惕。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因此,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
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并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战斗力。要研究人们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政治信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过硬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辨别是非、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要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和攻击,要高度重视,坚决斗争。
必须处理好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关系。政治与学术不可截然分开,但政治不等于学术。不能把政治问题当成一般学术问题,更不能把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然会以理论争论的形式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理论争论都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学术理论自身的发展,也要通过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论得以实现。要清醒地看到,学术争论同意识形态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有些学术理论问题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党的“双百”方针。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存在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新形势下,我们要提倡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要研究把握社会思潮演变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玉周)
(责任编辑: 任俊明 )
人民日报: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光明日报: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政务频道—人民网·天津视窗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系列专论) 《求是》: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人民日报: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人民日报: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程恩富谈划清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自觉坚持和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划清界限的时候到了! 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骏捷新款运动同从前彻底划清界限 人民日报载文论述划清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界限 《求是》文章:划清中国特色民主同西方民主界限 《求是》:划清中国特色民主同西方民主界限 《求是》:划清中国特色民主同西方民主界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