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软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0:05
腾飞之地——记中软软件园


  从23亩到1000亩

  早在1992年,原机械电子工业部率先命名了我国最早的三大软件基地:以中软总公司为骨干的北方软件基地、上海的浦东软件基地和珠海的南方软件基地。

  1992年底,北方软件基地奠基动工,中软开始扩建。

  1993年,中软的第一步改革开始,确立事业部体制。1994年,中软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1995年,以中软为核心的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COSA国产系统软件平台”。

  1996年,投资7000多万元的一万八千平方米的扩建工程完成了。在1996年9月13日,原电子工业部给中软总公司关于扩建工程的竣工验收的批复里写到“你公司软件开发和生产扩建工程项目的建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第一个软件开发和生产基地。”这一年,“COSA V1.0国产系统软件平台”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后,中软走出了国企的冬天,进入勃勃生机的春季。学院南路55号院内23亩地的空间开始显得伸不开手脚。目前,院内聚集着中软在京的17个子公司,还有4个公司不得不“流落”在外。

  1999年6月,以唐敏总裁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制定了中软历史上第一个中期发展规划—《中软腾飞计划》,响亮地提出了做“中国软件第一品牌,世界一流知名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中软的员工数量、经营收入开始快速地增长。同时,建设中软的软件园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根据中软的发展规划,这个软件园应该有1000亩的占地。可是,诺大的京城,哪里寻找这1000亩?中关村太贵、南城太远……经过多方的考察和洽谈,中软握住了昌平伸出的热情之手。2000年8月,中软昌平软件园奠基开工。


  研发和人才培养将是中软昌平软件园的重要功能

  学院南路55号将作为中软的窗口和商务中心,中软昌平软件园将成为中软的研发、培训以及出口的基地。

  腾飞之地

  在中软总公司规划发展部刘桂荣经理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产业基地的中软昌平软件园。

  一期工程21700平方米已经完成。主体楼是国家计委“自主中文安全操作系统”项目的研发楼,建筑面积8600多平方米。中软委托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招聘、培养实用型软件工程师的第一期培训班正在这里进行着。据介绍,虽然这次的培训学费不菲,但第一期的50个名额仍然在短短十天内就报满了。这也是国内首例软件定制式人才培养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软在软件出口方面的人才缺乏。


  中软昌平软件园将成为中软的腾飞之地

  园内还有综合服务楼、动力站和单身公寓。我们到达园区时,正值下午上班时间。中午睡了一小觉(这在城里简直是奢望)的年轻人陆续走进各自的工作室。虽然这里的环境目前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他们的心情却很愉快,也很喜欢这里绿色、安静的环境。

  园区的东边还有一条大面积的河滩,据说这里将开辟为水上公园。园区南面正对着的两座山叫龙山和凤山,远远地就可以看见许多白鹭在自由地飞来飞去。远离城市喧嚣的这里似乎是个世外桃源,就连疯长着青草的荒地也充满了诗意。


  表2 中软员工历年增长表

  走到哪里,刘桂荣都要问问是否一切运转正常。规划发展部作为园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事情要办好,钱袋要攥紧。当记者问道:“企业自办园区,最缺的是什么?”刘桂荣很快回答:“钱!”对于年销售收入13.3亿元的中软来说,拿出几亿元来建园,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换来的是企业长远的持续发展。

  中软有个遗憾:1000亩还是没能实现。由于资源的问题,昌平最后只给了中软364亩。“将来扩建的空间非常小。”

  目前,昌平科技园区里还有一个村庄。村庄的改造投入是非常大的,作为企业,中软很难自己来做这项改造,这都需要与昌平政府来探讨。

  不管如何,看到园区今非昔比的面貌,看到“孩子们”喜欢上了这里,刘桂荣还是颇为欣慰和自豪。二期工程已经开始了,它包括中软总公司的三个国家项目——国家计委的网络安全产品项目、国家经贸委的信息化平台项目和外经贸部的软件出口项目所在的研发楼。刚上市的中软股份也将在这里盖研发楼。还有这里的生活配套环境需要改善。看来,中软人要操心的事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