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h A Perfect Day[枣读:178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1:45



SuchAPerfectDay

文|容安

“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最幸福的事。能有孩子是最美好的经历。”父亲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并时日不多的时候终于温情了一把,在家庭晚餐中道出憋了一辈子的感情。

《余生的第一天》是一曲正宗的法国文艺小调,平静哀伤中飘出幽幽的夏日香气。同样是家庭片,它让我想起2008年的另一部法国片《夏日时光》,他们似乎有一种暗中的延续。


《余生的第一天》由五段故事组成,每一段分别讲述家庭中一为位成员的生活转折。长子决定让老狗安乐死并随后从家中搬出,小女儿从乖巧的小姑娘长成一个朋克女并经历了自己的初夜,次子散漫怠惰,妈妈在一次试驾中与教练发生暧昧,而爸爸发现自己的癌症,进而开始回忆过去,反思现在。

影片中的爷爷是另一个令人玩味的角色。老人家在二战时躲在一家酒庄的地窖中避过一劫并结识了未来的妻子——主人的女儿。当老伴去世之后他便将自己对老伴、对亲人的爱像葡萄酒一样封存在地窖里。尤其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他将照片放在钱包里就是不愿意摆出来,而这种默默的爱直到他去世才被误解了一生的儿子发现。

这给儿子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如父亲一样的不善表达,这才出现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也许直到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余生再去表达了才开口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可以说这是编剧的技巧,却也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总是有着类似的情景。尤其对于较为内敛的中国人而言,说出自己的爱,当对象还是家人时,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可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矛盾正是由交流的不顺利而造成。以前看过一本书《交流的无奈》,看完之后真想痛哭一场。不禁问自己,人类彼此之间真的无法交流?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再想想,单单就影片而论,除了黑色之外,似乎还有种叫温情。正如这部片子所表示的那样,当孩子一个接一个长大开始自己生活的同时,与父母疏远并发生冲突。但最终,孩子又一个一个地搬了回来。即便父亲去世,可老房子还在那里,开过的出租车还停在门前,似乎逝去的人又未真的离去一般。

老房子,按照爷爷的说法,是一架时光机。这里留存的是已经逝去的人留下的点滴痕迹。哪怕是一个小物件,种下的一棵树,都能给予活着的人莫大的安慰。有时候我想,也许人正是以这种奇特的方式留存下来,一切都未远离。

正是这点同《夏日时光》如出一辙。母亲去世之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女考虑着卖掉老房子,而父母亲生前收藏的那些东西也将送人的送人,卖掉的卖掉。本想保存住房子便能保存下儿时记忆的大儿子痛苦不堪,根本无法左右事情的进展,甚至与妻子之间也发生冲突。最终,大儿子去博物馆看母亲的收藏品,虽然难免伤感,可更重要的还是与妻子之间的相依相偎。我们便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延续下来。

“过日子”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日子靠一天一天地过,中间有矛盾有不开心的事,但总会通过双方的努力而解决,于是日子就在慢慢地期待、煎熬、痛苦或喜悦中过去了,一生便这样结束。到老,便觉得心满意足,即使曾经认为大不了的事也成了好笑的回忆。

影片中的爷爷有个让后辈受不了的习惯,在谈话之前必须等一分钟,让沙漏里的沙子漏完。老人家说,这是与时间面对面。

与时间面对面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帮助你经历磨难。

父亲过世的那段影像中又响起《PerfectDay》的旋律,It’ssuchaperfectday,I’mgladIspentitwithyou.。有你的陪伴,才可能是PerfectDay。这样的旋律和吟唱总是让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但这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体认,如果说感动也未尝不可。

哀而不伤,生生不息。

听说/Hearme

——Canyouhearme?他们,用看的。

学会的第一个手语是幸福:用右手拇指和合并的四指摸自己的下巴两次。

曾经,自己一个人坐在火车窗口的侧坐上生闷气不理任何人,隔间下铺的阿姨说:“真可怜的孩子,好好的不会说话。”

也看过一部色彩鲜艳,配音精致的电影,端着饭碗合着眼泪,让励志的旋律萦绕大脑陪我度过了高三的岁月,它叫作——《地下铁》。

以上是我所直接感知过的听障人士的世界:形体的,被误解的,绚烂的。

而“听说”这部电影还是很拽的,一般来说,在影视专用播放本本在播放电影时,我可能同时在背单词,在抄作业,在聊天,在干着很多可以证明自己可以一心二用、把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的事情。“看”电影有时候化身“听”电影,不过,这部片子让人抓狂的是,非“看”不可。莫说手语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演员的台词的背诵和眼神也能抓紧你的心。当年,我也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说话”。

本片故事其实和一般青春题材无异,便当男孩天阔追求青春女孩秧秧,而女孩秧秧整天忙着打工为了圆妹妹小朋的残疾奥运梦。出奇的便是正是混合爱情和梦想这两个催化剂,使得青春又多了些感动,借用电影里的旁白来诠释,就是“爱情和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听,不用说,不用被翻译,就能感受到它。”

这个“不用,不用”的句型似乎充满了哲理,连林夕所著的《原来你非不快乐》大谈快乐来源,“快乐不可能从外境追求,因为现实挫败难免,只能往自己内在的心修炼,才能无敌无惧于外在遭遇。不用找,不用追。”也用到了这句子。豁达向来是修炼到境界的人才能达到,混在俗世里的又怎么能不犯错呢?而戏剧里冲突总是不断呈现。

最为让人感到无力的一个场景便是,小朋失去残奥资格后喝酒归来,与一心为妹妹牺牲自己生活的秧秧吵架。大多数时候电影里嘶声裂肺的吼叫场景会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唾沫横飞,表情扭曲,这样的极端表现来以示发泄,或者高明的导演也会故意将镜头放慢,让你慢慢欣赏语言的魅力,看看一个好脾气的人像个充满气的球直接爆发。看着姐妹两人用手语吵架,明白到声音是一种听觉强暴的手段,当你专注在表达自己情绪时,不用思考任何东西,无论怎么,对方都会听到。而手语不可以,无论怎么不乐意都得看着对方的,气愤之际还得分散一些精力来关注对手说了些什么。其实,吵闹时,并不是想别人能够听到什么,而是表达自己,是临界点的爆破,所以凡是谈过恋爱的过来人都会说,吵吵闹闹才是幸福,两者互相爆发表达自己。这样比划比划争执的一幕,多少给人认真而无力的感觉,彷佛是一场近距离的冷战。

或许,这两姐妹的吵闹的无力感,无关声音,无关理解,而是关于一个很古老的故事,欧·亨利用简短的语言曾描述过:一对夫妻仅有的宝贵的东西——妻子拥有一头秀发,丈夫有一块缺表带的手表。圣诞节时,妻子剪掉头发换回表带,丈夫卖掉手表换回玳瑁发饰,名为麦琪的礼物。这又何尝不是这两姐妹的症结所在,互相的付出带给对方巨大的压力,可能真的是“sometimeslovejustain’tenough”。就似双生花,生长方向不同,总有一支靠着吸取另一支吸取营养释放出残忍的美丽。简单的是,各自独立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吵吵闹闹间,秧秧很是难过的苛责自己错了,小朋再次爆发:“为什么你还不明白?”这句台词简单却沉痛,无力,无奈加失望。有时候,苛求别人明白,一开始便是错误。好在小朋酒精发作呕吐结束这场战斗,否则谁能回答那个问题。

而这场借酒发作的场景恰恰驳斥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印证了同学所说“酒使人混乱,烟使人清醒”的理论。小朋所被赋予的勇气都是酒带来的,那些在平时无法述说,或者被篡改的感觉,这时可以直接的表达,在电影里,就可以是带来冲突的好东西呀。

回到电影温馨的部分,秧秧头一次出现便雀跃的跳动被天阔叫做“水鸟”,而天阔将自己装扮成一棵树。这不仅仅验证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和“恋爱中的人都发昏”两个理论。而且反驳了“红尘多可笑,痴情多无聊”的潇洒调调,死命地模仿着《蓝色生死恋》里面男主角述说着要做一棵此生不变的树的誓言和《菊花香》里那个希望自己成长如松树般壮大的男子。对天阔而言,只是希望做一个水鸟栖息的树,已是人生的理想。两人关于零钱的争吵,其实很有意思。“让客人等一下怎么了,这里的钱也是我辛辛苦苦等了一天赚来的,他们可以不等,为什么你也不等?”这里的等待感觉复杂,无法解释,无法述说,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曾经在某地某刻有做错了什么,或者是“被”做错了什么。但是,什么都没有去争取。

电影的结局颇有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的风格,更可爱的是那对父母替儿子求婚:我们家天阔,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姐姐很好(哦,写错喽),对大家都很好,所以你愿意嫁给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