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14:36
“好人终有好报。”人们有时将其作为定律告诉小孩,有时则作为一种安慰剂鼓励那些做好事的人。可现实中好人得不到好报是常有的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得弄清“好人”与“好报”究竟是什么意思。按常人理解,好人大概就是不愿意害人,甚至主动为他人谋利益的人,好报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行为而给自己带来利益。

    很显然,好人与好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你不害人,你为别人谋利,并不意味着就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好人能够带来好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中主要的是制度条件:在好的制度下,好人有更多的机会带来好报。根据某种理性选择的理论,在不考虑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坏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好人几乎永远是受害者。

    倘若真的如此,大家大都愿意做坏人。同样根据某种理性选择的理论,如果大家都做坏人,总体结局可能比都做好人更糟,甚至导致共同灭亡。于是大家便发展出一些制度,来约束各自的行为,增加人们做坏事的成本和做好事的收益。这种制度内化于心,便形成某种文化。那些有生命力的文化通常都包含了诚实守信,不害别人的原则。而且,这种文化指导下的生活方式会给好人带来可以预期的奖励。

    当我们感叹人心不古,文化凋零时,就意味着那些制度变得不再有约束力,那些文化信条不再被人们坚守。于是,好人得不到好报的概率增大了,社会冤情也增多了。那些衰败的乡村共同体里所发生的事情就是明证。

    对于国家来讲,那些遵守良法,牢记责任,追求奉献的好公民同样是好制度的产物。在共和制度下,这种好公民就多,人们把对共同体的贡献当作莫大的光荣。在独裁制度下,这种好公民就少,因为人们对共同体的贡献常常为独裁者所攫取。更重要的是,独裁者压根儿不喜欢好公民,认为他们对自己是一种威胁。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历史学家萨鲁斯特(前86~前34)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对于国王来讲,良好的公民远比邪恶的公民更受怀疑,他人的美德始终引起其惊恐。”

    在僭主式人物破坏了的共和体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在《一党立宪》一文中讲到,当今中国形成了一种松散式寡头体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往往为个别人、少数人所控制,他们能决定性支配该地区、该单位的资源,能有效应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监督,类似某种相对封闭的独裁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利益是根据个别人和少数人的好恶分配的,好人几乎没有生存余地。所谓好人有好报,在这里是很难兑现的。相反,那些好人,不害别人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总是被掌权者本能地猜疑,因为你坚守公道原则,就常常会与掌权者的利益冲突。这种情况在中国普遍地存在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好人没好报。

    至于那些关心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好人,好公民,则不仅受到小领导的猜疑,还会受到大领导的猜疑。他们害怕这样的人,提防这样的人,压制这样的人。

    喜欢奴才,不怕恶棍,提防好人,是所有独裁者(包括个人和集团)的普遍特征。

    哪里好人难以得到好报,哪里就存在着失序或者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