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社会逆向淘汰使中国人的基因变的越来越奸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8:14
         通常意义上的淘汰,是指在基于平等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中,品质优良的个体获得机会的数量大于品质低劣的个体,于是品质优良的个体获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群体实现良性发展。举例来说就是:如果在市场,优质产品会得到更多利润;如果在社会,“好”的人会比“不好”的人有更多成功的机会。逆向淘汰则正好相反,优秀或者“好”的个体,成功机会小于低劣或者“不好”的个体。  逆向淘汰现象,自古就存在。苏轼胞弟苏辙,将逆向淘汰归结为“君子斗不过小人”。民间的说法是“好人无好报”,或者“好人命不长,祸害活千年”。逆向淘汰现象,或许大家并不陌生。比如,相同经营条件下,依法纳税的商家,获得的利润低于偷税漏税的商家;相同生产规模下,安全和环保达标的企业,获得的效益小于不达标企业;同一医院的门诊,不乱开处方的医生,获得的收入小于随手就开出成百上千元药品的医生;在某些领域,有独立思想或独到见解的人,通常会被缺乏思考能力、毫无观点的庸人淘汰出局。
 
“淘汰”本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则是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机制:按照同一规则和程序,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汰劣。与此相反,“逆向淘汰”则是按照“潜规则”,通过暗箱操作,将人才驱逐出局,把空间留给庸人。逆向淘汰的通常结局是:文化高的败在文化低的手里,有本事的败在无本事的手里,说真话的败在说假话的手里,有良心的败在无良心的手里,人格高的败在人格低的手里,忠臣孝子败在奸佞小人手里。越是不民主的“一言堂”,越是武大郎开店的地方,这种现象就越普遍越严重。金大侠在《鹿鼎记》中,借韦小宝的口说:“拍马屁的人无真本事,有真本事的人不拍马屁。” 这话接近于真理。劣币若与良币等值,劣币必然驱逐良币。   长此以往,社会将陷于诚信危机和“囚徒困境”。即谁都不相信竞争者会遵守规则,谁都怀疑对手更卑鄙无耻;于是,大家都热衷于破坏游戏规则,大家都趋向于更卑鄙无耻。逆向淘汰的恶性竞争不断升级,必然渐渐泯灭社会良知。如果这样的循环继续进行下去,人心会越来越险恶,因为善良则无法生存;舞弊会越来越猖獗,因为诚信则毫无机会。结局不难预测:社会将分崩离析,民族将走向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