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 --赵丹阳(转纳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7:33
赵丹阳简介:
赵丹阳,男,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大学毕业。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进入国内证券业,从事风险投资。曾任国泰君安(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具体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证券投资理论和丰富的实操经验。“赤子之心”以较高的业绩在国内证券业获得广泛好评。
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专业后,赵丹阳并没有选择在国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因好奇心的趋使去了遥远的南非,虽然当地有亲戚,但他还是强烈地感受到生存压力和华人所受到的歧视,加之当地治安较乱,1995年他决定回国。但这段经历并非让他一无所获,祖国概念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事,在自己的土地上会比较安心。
接下来的几年里,赵的精力基本上放在与朋友合伙经营电子厂。这是赵丹阳认为最有收获的时期,他认为自己对产业和企业运作有了更实际的认识,这段经历为其后来在香港市场正确地选择股票打下了基础。
赵丹阳对海外投资的兴趣由来已久,他说自己在学校并不是所学专业的好学生,但并没有浪费时间,而是看了很多杂书,从哲学、社会学、金融学,再到具体的证券交易实务,都有所涉猎。他认为自己形成了用哲学的眼光看待投资的基本感觉。加之国外的亲戚朋友有投资中国概念股的兴趣,促动他向证券投资转型。1998年,在积累了几年非专业证券投资经验后,赵丹阳转出实业投资,在香港为亲朋打理资产,正式走上了证券投资实践之旅。
由于操作业绩获得圈内的认可,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邀请其加盟。赵丹阳的眼光逐步由受托于亲朋的投资转向为更多海外华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事实证明这个新舞台让赵丹阳如鱼得水。虽然该公司2001年3月起才正式在香港市场推出资产管理业务,但当年就取得70%的收益,2002年又取得64%的业绩回报,遂决定成立一只海外基金,投资于中国概念股。赵丹阳因资金资源和操作水平成为基金经理角色的首选。
赵丹阳感觉,做投资并不比做实业更容易,一个基金经理必须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赚到的钱。证券市场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心去获得。而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不知道一个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他就无法判断它是否值得投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企业如此,做投资亦然。
实地躬行的意义
赵丹阳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调研上市公司。他说自己是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希望将纸面的东西看透。上市公司真实的营运状况、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率是其关注的三大重点。
“具有企业运作背景的人会实事求是。我比较喜欢实际的东西。我不相信任何一个纸上谈兵的故事。”喜欢实地躬行的赵丹阳在投资宁沪高速前,专门制订在其各个路段实现“数车”的计划,了解其车流量的实际情况。
首先,他的观点与众不同,对市场人士所认同的观点不是人云亦云,如他旗帜鲜明地称:‘国有股减持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国有股不流通才是大问题’;
其次,他的投资策略完全出自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目的就是在中国寻找和购买有长线投资价值的公司;
其三,他坚定地看好中国和做多中国,对于十年前1500点(沪指)和现在实际1000点(去除新股统计因素)的中国股市,他深具信心,认为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即将从中国诞生,未来二十年完全能够找到回报以几十甚至上百倍计的中国上市公司!
半年前,他就提出“半年内中国股市会出现转折”
过去几个月里是坚定中国股市唱多者,现在却在暗暗兑现获利筹码,国泰君安赤子之心基金总经理赵丹阳似乎总是市场中的“另类”。
而现在,中国股市似乎已经站到了大牛市的边缘,这部分验证了赵丹阳对A股市场的判断。
但令市场人士奇怪的是,最近怎么没见赵丹阳说话?
曾经看多者
没有说话的赵丹阳正忙于清仓,卖出周期性行业股票,时间是股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投资者可能都会对今年年初至5月期间赵丹阳的言论颇有印象,那段时间,赵是中国A股坚定的唱多者。
在赵丹阳眼里,中国股市之所以有投资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其它国家相比。他多次表示,中国经济从2003年表现出的运行特征与美国和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原油危机前后的经济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目前中国股市跌幅也等同于1973年美国的跌幅,大于日本当年的跌幅。
彼时,A股上证50指数是700点左右,而赵丹阳认为其在未来的3到5年可能会出现3到4倍的涨幅,沪综指则有望挑战5000点。
今年5月9日,管理层突然宣布,4家A股上市公司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宣布率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试点开始之后,赵丹阳还专门到内地去拜访一些客户。这时候,他在内地有两只基金产品,一只是2004年2月20日,赤子之心联合深国投推出的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简称“工行信托”),另一只深国投与招商银行合作发起成立了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哲学集合资金信托(简称“招行信托”)。
但在拜访客户过程中,赵与内地的一些机构出现了较大争执。
即使到现在,赵丹阳依旧表示,他仍然认为国内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流通股股东来说是实质性利好,“实际上,从之后政府所做的努力和市场走势来看都是这样的。”
但在当时,国内一些机构对赵的看法不认同,他们认为,管理层仓促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政策,而且缺乏一个系统制度来贯彻,市场有可能会陷入迷茫与混乱。
基于看多股市的判断,赵丹阳买入了一些金融和地产行业中的龙头股,这些股票三个月之内涨幅超过了10%。不管赵对市场的看法正确与否,但他选公司的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一位熟悉赵丹阳的人士如此评价,“例如在银广厦热炒时,他就对银广厦进行过调研,当时他没有去公司,而是直接到天津税务局,看银广厦每个月用电额度,当发现这么大一个公司每月用电额度仅上百度时,他当时就打道回府。”
赵丹阳的调研方法独特得益于他做过实业,所以一般去企业,他都很少直接去拜访公司高管,他一般先去考察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等,比如对伊利股份(行情 - 留言)调查时他先去看草原环境,对青岛啤酒、五粮液调查时他先去观察这些产品在各类酒店中的消耗量。
但此次,赵丹阳否认他5月份的投资是受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股票能从股权分置中受益,我只是认为它们是好公司,一旦经济走好,这些龙头股票肯定会走出好行情。”
这时候,他还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将会提前于宏观经济见底。
于是在5月份,当招行信托部分资金还在募集中时,赵丹阳毫不犹豫地将新增资金全部投入到选好的股票中。此时国内一位财务公司人表示:“我们已经对这类股票全部清仓。”实际上,国内多数基金也在卖出周期性行业股票。
重新考量
恰当的投资带来合适的收益。2005年7月31日,赵丹阳管理的“工行信托”累计收益率达29.15%,从年初到现在收益率达到18%左右;招行信托的累计收益率为9.58%。
“很多事情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赵丹阳表示,虽然他对国内资本市场仍旧看好,但由于宏观经济出现新的变化,他已经开始调整仓位,即兑现前期增持的周期性股票。
“部分原因是这些股票已经达到当初设定的投资目标”,他表示,另外一个原因是,整个宏观经济和企业治理结构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从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宏观经济也没有实现软着陆,虽然中央在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地方投资冲动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原油危机也可能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打击。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品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企业的利润不断被压缩”,赵丹阳说。
“由于上述因素,我选企业的方法发生改变,”赵表示,“以前我选择上市公司时,第一重视企业(包括品牌和价格),第二才重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但现在,我会首先重视公司内部治理,第二才是企业本身。虽然选择企业方法有所改变,但他仍表示最终目的都是寻找在不同行业里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 (经济观察报 孙健芳 2005-8-14) 赵丹阳:如何战胜熊市
还没见到赵丹阳之前,首先听到了关于他操作的赤子之心的一则趣闻。一位客户开玩笑地对赤子心的市场部经理说:“我今天很高兴,因为我终于看到赤子之心的股票跌了一回”。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玩笑,但是它包含的内容却意味深长。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种贬意,但是实际上却是以寓褒于贬的形式表达了客户对赤子之心的由衷的赞美。
客户赞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赤子之心自成立以来保持的良好的业绩。在股市一片低迷的状态下,赤子之心却在大熊市中以骄人的业绩让人心服口服。在对业绩连连赞叹之后,人们自然会把瞩目的眼光投向这一项目的操作者——赤子之心的总经理赵丹阳。与赤子之心显赫的业绩相反的是,赵丹阳是一个朴实、低调的人。他说话不多,也不会慷慨陈词,但句句珠玑。他说,大熊市只是一种经济周期的调整,股市到处充满机会。基金经理的使命就是要在这个常人不能发现的机会里,以一种对资本尊重的精神,从做公司的角度来看待股票,就像做“狗仔队”一样,用自己独到的慧眼去发现那些被低估的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然后持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收益。
高收益的三驾马车
赵丹阳在股市的声名鹊起得益于赤子之心的三个当家品牌:一个是香港基金,一个是工行信托,还有一个是招行信托。香港基金又叫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它于2003年1月16日成立,投资于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到今年已经两年零四个月,回报是110%左右,分红高达80%。工行信托又叫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是赤子之心在国内的第一个信托产品。它是2004年2月20日成立,深国投是信托的受托人;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投资顾问,工行深圳市分行是托管银行,国信证券作为交易商,四家联手推出,到目前回报为25.95%,分红24%。招行信托又叫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哲学集合资金信托,于2005年1月25号成立。它是由深国投作为受托人,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国信证券作为交易商,招商银行作为托管人,目前回报为3%。赤子之心在国内信托业第一家引入银行监管,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也消除了客户对信托公司的疑虑,使得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有效。这从赤子之心的良好的运行状态也可以看出来。香港基金2003年成立,当年回报率达45%,2004年达31%,今年是32%,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回报率。工行信托在股票1700点时成立,买货时1750点,虽然现在大盘里跌了650点,但是回报率仍然达到25%,经受住了考验。大熊市是一种经济周期的调整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低迷状况,赵丹阳仍然信心百倍。他坚持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大牛市快要到来了。今年1月底2月初在北京的一个讲座上,他甚至预言,半年之内,大牛市就要会出现。他说,最近三个月内,会形成中国证券史上很重要的底部。1100点下都是投资机会,买一些优秀公司的股票,未来就会赚大钱。这波牛市又像1996年A股市场一样,会铸造出许多千万、百万的富翁。但是,即使牛市到来了,它也不像以前那样股票齐涨齐跌,不管是什么样的投票都会涨,只有那些公司素质非常好,真正有成长的股票才会涨。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多做功课,多做研究,寻找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股票,才会在未来的牛市到来时有好的收获。他分析说,目前的大熊市,并不可怕,它其实只是一种经济周期的调整。股市的真正下跌是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开始,到了2003年是股市泡沫的正常回归,这个时期的股市反映了经济周期的问题。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过热,汽车业尤其受到影响,2004年急剧过热,石化、水泥等行业出现问题,到了2005年,钢铁、有色金属等也有过热现象。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投资是经济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某些行业投资过多,出现了产能过度,导致经济过热现象的出现。比如,水泥业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由于很多人看到水泥业赚钱,就去投资,结果产能出现了过剩,过度的竞争使全行业面临崩溃,整个行业亏损80%。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内部消费和产品出口都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所以说,中国经济会有一个调整。这种情况必然在股市中也会有反映,与此相适应,现在的股市也处于一种调整期。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低点,在未来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大牛市到来可能性非常大,而且1100点以下是一个战略投资的很好的位置。从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股票赵丹阳做过一段时间的实业,深知赚钱是个很辛苦的事,所以他对做投资的资本非常珍惜。
股市上流传着的一句话,“不跟股票谈恋爱”,一旦有利可图,就赶紧适时抛售。赵丹阳不以为然。他恰恰相反,不是因为所选的股票流动性好就去购买,然后再很快地卖掉,他总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股票,在反复的考察中发现有价值的股票,一旦符合条件,就长期持有。他说:“在投资之前,你要明白,你投资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不能人云亦云,听到了一点所谓的内幕消息就去买股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他的实践,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基金“狗仔队”,从各个方面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公司所处的行业,管理和运营情况,销售模式,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的脆弱性以及产品的开发周期及其持续性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他举例说,像茅台酒,即使过了一千年它还是茅台酒,而有的电子产品往往降价50%也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这就是公司的不同。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做过企业,他就会用企业家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会把事情看得清晰很多。“很多细节,包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来。”赵丹阳的赤子之心为什么会取得不俗的成绩,就是因为他认认真真对投资的公司进行了详详细细的考察。在买同仁堂股票的时候,他每个月都会去药店,从药品的生产日期,看同仁堂的库存情况;买高速公路股票的时候,他就去数车流量,虽然得到的可能是大概的数字,但是却是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回避很多上市公司虚假的东西,可以避开股市上真真假假的传言,在纷繁复杂的股市中发现有价值的公司,发现有价值的股票,而不会因为它可能一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不识。对于很多人奉若神明的技术分析,赵丹阳也不以为然。他说,技术分析这个方法的隐含命题和它的理论建立的先决条件是一种假设,它们往往存在着很多错误。比如“历史会重演”这个假设,历史是重演的吗?事实上,历史从来都不是重演的,在每个时期它都是不同的。如果光靠技术分析,或许在某一个时间某一阶段做对了,但是你很难从市场上获得持续的趋势,它不能让你从长远看出哪一种股票是有内在价值的。正是鉴于技术分析的这些缺点,外国的大行,比如高盛就把技术分析部门给砍掉了。投资作为一个行业,虽然买股票这个行为本身是很简单的事情,它不像做实业那样,需要进行项目论证,需要选地,买材料,管理工人,这些都是很繁琐,让人很头痛的事情。但是投资也并不简单。很多人觉得凭自己的聪明,坐在电脑前,看看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技术分析就可以赚钱,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其实,赚钱是个很辛苦的事情。它不仅要求一个人掌握很多投资理论知识和技巧,也需要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考察,特别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悟性。美国60年代的时候,大多数人是自己做股票投资,现在却是很多人买的共同基金。这就是因为精通了技术分析并不代表能够赚到钱。很多人买股票都是遵循着分析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公司的规律来选股,但赵丹阳却不是这样。他说,如果按照这样的所谓规律来分析的话,就像有人说的一个笑话,美国的经济学家“在过去的五次衰退中成功地预测了八次”,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事情。从来没有人能够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也没有人能够对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未来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比如水泥行业,或许前几年它是一个投资的热门行业,当它进行项目论证的时候是以当时的煤炭、水电和利率来测算的,而等它论证完以后这些情况都发生了改变。选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新浪股,当它疯狂涨到几十美元的时候,很多人相信它是一个优质股,而当它跌到1.25美元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它是个垃圾股。但是长远来看,好的公司的股票会获得和它匹配的评估值。而且,中国过去的很多投资都是高负债的投资,是用银行的钱来进行的资本投资,在将来的时间里肯定会有一大批企业破产。所以说,中国的下一阶段将是一个收购兼并的年代,那些资产负债高、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就会破产,而且那些资产负债率好、现金流量好的企业就会是一个大举扩张的时期。因此,赤子之心并不是依照自上而下的原则来选择股票,他们的依据就是选择那些资产负债率低、现金流比较好的股票长期持有。
股权分置对价值投资理念没有冲击前不久,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股权分置试点,这对股市来说是个重大的利好。但是股市并没有出现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熊市会有好转。赵丹阳认为,现在的熊市状况是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并不是实行不实行股权分置的问题。当股市是熊市的时候,出什么样的利好都没有用。这可能会令很多寄希望于政策救市的投资者失望。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很多人理解问题时都会往坏处想,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股票的流动性,却没有想到问题的关键在于股市的股票的内在价值到底如何。赵丹阳说,股权分置对于赤子之心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他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就已经认为股票是全流通了,或者是按部分全流通,他们选股侧重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他们选的股票中流通股占三分之二,非流通股占三分之一,股权分置的试点,使流通股的潜在收益增加了40%。对于股权分置试点公司公布后,以中集集团为首的基金重仓蓝筹股在短短的几天内大幅下挫了十几个百分点的现象,赵丹阳认为这与解决股权分置无重大关系,股权分置对价值投资理念也没有任何冲击。股权分置解决的是公司股东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价值投资反映的是公司本身的营运问题,股权分置的试点并不能改变公司本身的营运好坏,但是从结果来看,确定A股含权、流通股得到补偿的原则,会使流通股内在价值增长很多。而对于媒体所说的基金为了抵御熊市风险而采取的“抱团取暖”行为,赵丹阳也不认同。他认为这只不过说明基金的价值理论是趋同的。当价值理论趋同的时候,就会感染到很多人。比如牛市的形成,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股票会升值,想到一块了,所以就使股票有了升值。亏过钱的人最尊重资本赵丹阳特别相信古希腊的“买者自负”的说法。他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东西,当你去买的时候,不管是否涉及欺诈,最后的结果都是要你自己为所购买的东西负责。”比如,安然出现了巨大的亏空,公司的高层也被抓起来了,但是你投资安然的钱是没有其他人会为你赔的。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股票险,自己的损失只有自己来负责。赵丹阳在香港曾经做了多年的实业,积累了一定的积蓄,然而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眨眼间使之消失了。“辛辛苦苦积累的钱一转眼就没有了,当时真的很痛苦,也感到很无助。整天坐在电脑前,大脑一片空白。你的时间精力花费了不算,你的前途在哪里,是不是朝这个方向努力,你将来要做什么,是最大的困惑,一点方向感都没有了。”赵丹阳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唏嘘不已。从那时开始,他对股市风险的认识尤其深刻,对投资的资本也格外尊重。对资本的尊重,也意味着对风险控制的加强。李嘉诚先生说过,做任何项目的时候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风险,用1%的时间考虑收益,赵丹阳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做的。他买股票只注重选择有内在价值的股票长期持有,对将来能赚多少钱并不清楚。比如,他投资的贵州茅台,在A股熊市的时候建仓,大盘下跌了40%,而他在茅台这个股票上获得了200%的回报。“风险控制永远是做投资的第一位。具体的操作每个人都会不同。只有亏过钱,你才会知道怕;知道怕了,你才会知道下一回怎样不怕。”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丹阳在1998年之后,一直稳健如飞,他的赤子之心在股市上一路高歌,创造了异常出色的业绩,也越来越受更多的人认同。(招银财富 顾新军 2005-06-24 ) 赵丹阳:风险价值信徒
采访序言
去年六月他说"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正从中国诞生";
今年一月他说"未来半年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
今年六月他肯定地说"从现在开始的三个月内必见牛市"。
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回荡在市场的上空,急促地敲打着人们已经麻木的神经,醒醒了,准备准备该"春播"了。四年的漫漫熊途,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股市笼罩在一片萧瑟的寒冬中,投资者冻得瑟瑟发抖。就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传来了这般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投资者感到了些许的温暖和希望,人们开始仰望寒冬过后充满生机的"春天"。现在春风拂过脸颊,人们绽开了笑颜,"春天"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
这一弱市中的最强音,来自于"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总经理赵丹阳,引起了市场特别的关注,其在熊市中取得的骄人业绩更是让人瞠目。为此本刊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后,对赵丹阳进行了深度的采访,旨在挖掘其"强音"背后的强劲支撑及富于个性化的信息,全面地展现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独特的思想、思维方式、投资理念及别样的成长经历。
我们分四部分对赵总进行了专题采访,分别详谈了在价值混乱与市场大底形成前如何确认底部?如何看待景气周期见顶和进行优势企业的筛选;一个成功基金经理的成长历程、选股思路及投资策略以及对目前市场行情的判断。
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正是6月8日,大盘出现强劲飙升,赵总的预言市场作出了反应。
第一部分
估值混乱与历史大底前夜的大智慧
历史大抵形成前,市场往往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多数投资人都在左右其它、迷茫徘徊,赵丹阳却大胆而肯定地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声音,这种气魄除了需要某种勇气,更需要投资的智慧,"风起云涌时,看我独自清;万马齐暗时,唯我慧眼明。"
记 者:
市场因估值混乱等原因导致了群体性的非理性下跌,历史大底形成的前夜往往需要大
智慧。您近期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并做出大胆预言,此时,您认为牛市已来临,反转已定,是基于什么样的投资逻辑?
赵丹阳:
股指与GDP长期看是趋同的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是,股指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或者说GDP长远看应该是趋同的。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逻辑是成立的,当然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和区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和区间里面,它们未必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你如果从一个非常长的周期来看,这两者是一致的。
站在这样的高度,视野会更宽更广。我们认为中国股市未来会象H股一样,爆发一轮"波澜壮阔"的大行情。基于这个战略性的思考,2003年九月份,我们开始筹备在国内做些信托计划,当时的点位在1300-1400点之间,2004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了"赤字之心信托计划"。当时我们提出这个战略性观点的时候,有很多人赞同也有很多人反对,其实我们的信托计划成立时刚好赶上高点,股市从1300-1400点反弹到了1700点。从那时起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始终坚持这个观点,认为中国股市在未来3-5年时间里,会出现一个非常等量级的大牛市,并且在2008-2010年之间会到达一个高点。
我们相信到2008-2010年间,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又恰逢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股市会在这三年间形成一个历史性的高点。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中国国力非常强,人民币象日元一样升值的很厉害,全球的资本都涌向中国。然后会产生一个极大的泡沫,那时也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了结时刻吧。
今天熊市刚结束牛市刚开始时,我们已经规划了我们未来的退出日期,是基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们希望能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来规划我们的投资生涯,我们考虑的是,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布局,所以不会因为当下市场的短期波动而轻易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思路。
周期性行业估值在同一时刻发生共振
第二点是,今年一月份我们提出"未来半年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这个依据是因为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化,不少行业盈利状况恶化,2004年很多行业像水泥、电力、汽车等行业股价量度跌幅已经很大(长安汽车量度跌幅达70%之巨)。当时令我们困惑的是还有几个行业没有跌下来,房地产泡沫仍存在,钢铁股价还在高位(像武钢、宝刚),另一个大行业-石化调整也不充分,还有金融等。但而后我们看到,经过这半年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后,房地产、石化、金融、钢铁、海运、煤炭等行业的股价纷纷大幅下跌,以至 5月份以后市场产生恐慌,很多机构或者一些投资者都参与到了扎空的行列。
2001年中国加入WOT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过热之后就会出现调整,其实今天为什么各个行业盈利下滑,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投资过度,大量产能涌现,最后导致恶性竞争所致。为什么今年一月份我们会说"未来半年里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就是因为还有几个行业没有"暴"掉。这些过热的行业过去几年产能增加后,回头都会有一个纠正的时刻,去年只是对一些行业进行了纠正,剩下的行业还没有得到纠正。
股市中一个大底的形成,你读读波浪理论就知道,它在很多经济活动里面是同时到达底部。我们现在说牛市已开始,历史大底正在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各个行业都同时到达底部,这也是底部形成的一种先兆。实际上最后的情况是,该"暴"的全"暴"了,甚至有些没"暴"的是因为过度反应了,像钢铁。
现在可以说各个行业调整都已非常充分,市场也充分认识到这种恶性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后果,股价已充分反映了这点。是因为市场的力量,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合力,打造成了这样一个1000点。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是因为股权分置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市场的关键所在。我觉得股权分置确立的一个原则是A股含权原则,对流通股来说实际上是实质性的利好。但是很多投资者在搞不清楚市场暴跌原因的前提下,就找个理由归结于股权方案的不合理及一些预期的不确定性。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影响被过分放大了。
当这个底部来临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认为是一个大牛市,我们敢在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所有市场的反应都在我们的预期之中,我们在半年前就已经预期到这一天了。股指跌到1100以下后,我们坚定的说"现在是机构战略性建仓的时机",现在看来时间周期也差不多。我们之所以不断的预言和坚持着这些观点,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衡量指标是该跌的全跌了,所以我们说一个重要的底部形成了,我们对此坚信不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估值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分歧,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在市场大底的判断过程中,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左右着人们的视线。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市场估值混乱的成因?跌到这个程度还有好多人认为是高估了,您怎么看? 赵丹阳:
估值问题是个相对问题,不是个绝对问题,不是说PE到了10倍就一定买,或一定卖。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 "对比全球市盈率"中谈到,我认为中国未来10年里每年都有7%-8%的增长,那么我们中国股市合理PE应该在30倍以上,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目前市场隐含PE应该到13、14倍了,我还是认为应该在30倍以上,而且我相信2008-2010之间一定会远远超过30倍。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说,市场从2200点跌下来,那些在2200点、1800点、1500点,1300点非常有信心看多买股票的人,同样的股票,同样的公司,为什么现在跌得这么便宜的时候不敢买了,当初买股票得勇气那里去了。这也是估值里的一部分,投资者的心里因素。
现在很多人把香港市场的H股当作A股市场的一个评价标准,但是H股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
H股本身股价不足。香港市场是一个本土量有限的市场,香港人到现在还不构成香港市场的投资主体,香港市场投资的主要力量是外资(欧资和美资)。一般外资它隐含的资本要求比本国的高,就像我们中国将来去外国投资一定有一个风险溢价。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的股票由外资评估,一定要更便宜他才买。就是说同样的股价,比你本国给的PE要低,这说明H股本身股价是不足的。另外一方面,H股的主要构成是我们中国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应该由中国资本去匹配。结果在香港市场发生的一个独特现象是,供给的是大量的中国资产,对应的资本是外来的,所以H股本身有一个股价偏低的问题。
本土定价权不足,没有信心。因为国内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在估值方面没有一个自己的估值体系,或者说没有信心,A股跌到这个位置他们就拿H股来比较。其实我们应该是用自己的估值体系来估值,借看外国资本对它的估值是不合理的。就是说A股的估值一定要高于H股的估值,同样的股票A股股价一定要高于H股股价。
可以想见,将来QDII们一打开,中国资本一出去,首先是买被低估的资产H股,H股股价很快会被台起来。QDII尽早开放不是件坏事,估计这波牛市上来,政府会很快采取行动。其实香港市场一直很困惑,觉得国内市场很多股票丫艿秃芾肫琢恕?
所以我认为H股应该看着A股走,而不是A股看着H股走。这相当于一个本土定价权的问题,实际上是表现企业的定价不足,没有信心,这是市场估值混乱的一个原因,盲目的以H股作为参照系。
又回到前一个问题,巴菲特2003年买H股之前,H股的长期PE,从98年起就在7、8倍,8、9倍这样一个水平,衡量了很多年。2002年在香港,我们也曾向投资者讲到"战略性投资的时候来了,可能面临一个大牛市",就像现在对A股市场的判断一样,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处在一个低估的市场,我们对A股的总体结论是"严重低估",所以说会造就一个大牛市。
记者:前段时间大家处于一片迷茫而不知所措时,你习惯于把A股市场与美国70年代做一个横向比较,确实是一种参照,但两个市场处于不同的时空,它的可比性在那里呢?
赵丹阳:
首先,我们打开本世纪的证券市场历史图,美国从1900年到现在只有1929年那次量度跌幅在80%以上,然后比较大的一次是1974年量度跌福约为45%。我们按深综指来计算,股指到1000点那天,深综指是240多点,量度跌幅为63%,如果再加上对价,相当于市场已跌去70%。对照美国、德国、日本,对于一个主流市场来说,出现这么大的跌幅,美国只出现过一次;日本、德国也都只出现过一次,其它的最大量度跌幅不超过50%。在14年的中国股市历史中,还出现过一次大的跌幅,发生在1993年,当时上证综指从1500点跌倒325点,实际量度跌幅达80%。一个国家的主流市场两次出现这么大的跌福,从历史相似性和统计学概率来看,我认为70%已是极限了,不应该再有更大的下跌。
第二,我们与1973,1974年全球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日本比较相像之处是,我们刚好也处于一个重工业化年代,日本当年量度跌幅35%,而我们这次量度跌度都已经达到70%。在此位置上,最重要的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中国经济到底未来几年是向好还是向坏,这是我们所有"看牛"的根本逻辑。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向好,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认为股市跌到70%已是一个极限,再加上市场其它因素的困扰,包括诚信问题,法人结构治理结构,股权分置等等股市阴影的影响,这种合力大造了今天这个底部(6月8日)。
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来讲,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婪和恐惧,就会有熊市和牛市。人类社会的根本构成是城市化的积聚越来越大,而且亚洲人比欧美人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是亚洲的文化"群居性"。人群扎堆,情绪的交替传染会更剧烈。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熊市社会,当爆发一轮牛市的时候就会非常"牛",2008-2010年间中国股市会出现一个疯狂的景象,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几年大家的日子可能过着很好的。
所以从人类社会根本性来说是可比的,每次大的牛市,底部都是一样的,根本构成因素就是这样子。第二部分
景气周期见顶与优势企业筛选
今日投资财经资讯有限公司最近发布了最新一期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基金经理普遍对未来中国上市公司12个月以后的盈利能力预期大幅调低,并认为上市公司盈利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面对目前的市场(反弹见底),如果是见底了,那么后市呢?市场对今后企业盈利预期是如此的黯淡。
记者:您怎么看待整个行业景气周期的回落与企业盈利下降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后市的制约和影响?
赵丹阳:
从经济周期来说,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和企业盈利最恶化时候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指周期性行业),因为产能从今年上半年已经全部投产,从证券市场看,最近该跌的已经开始跌了。恶性竞争淘汰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中国,由于各地方政府对国企资源保护性的支持,该退的不退,太多的政府的行为让恶性竞争更加剧烈。
评估一个企业,我认为要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这些周期性行业固然业绩可能还会下滑,如果把它放在一个3-5年更长的下一个周期里面来评估,可能他们的估值也许都偏低了。因为过去几年由于大量投资其产能毕竟扩大了,利润得到增加,又没派息,现金也储存了一大堆,因此在这样情况下他们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台阶。对比美国六十年代到现在的周期性行业的指数图,它实际上是一个波动性的(上下波动),我相信我们的周期性行业是往上的,底部是逐步台高的,不像美国,当时他的制造业已经达到顶峰期,所以他的制造业的每一次顶峰过度投资后,接下来产能可能就浪费掉了。
这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出口,中国货在全世界的位置还会加强,纺织业虽然遇到限制,但在未来几年内出口还会增长强劲,中国在全世界的分工里面还有望获得更大的份额;二是,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在未来几年里政府要解决问题可能是内需的启动。这么大的国家不能老靠出口,要像美国那样,逐渐形成一个自我需求良性循环的国家。今年年底后可以看到我们的信用体系就会形成,这是非常重要的。信用体系完成后大家可以看到,包括汽车分期付款,消费按结都会起来。其实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消费信贷是支撑一个国家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估计未来几年我们的内需也会启动。
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过去几年的过度投资,有相当大部分的产能是可以利用上的,不会象美国,国家在景气高点的时候所投资的那些产能最后完全都消化不掉。所以我们认为经济没那么坏,这些企业你从更长的一个角度来看,绝对是非常值得购买的企业。
所以,对周期性行业即使盈利会恶化,我们已不太关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战略性的策略。就像前两天1100点时我们说的那样,我们在这个位置买,有可能会再下跌10-20%,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作为一个投资人,没有人知道底具体在哪里,但是我们相信到今天这个位置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包括这些企业也一样,你今天买了,有可能它的盈利还是下滑的,但你不能因为他未来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盈利暂时的下滑就否定该企业,放弃对它核心竞争力的肯定。
国内机构对企业评估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这一点很不好,是一种短视行为。以企业家的眼光看,企业的运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不可能一帆风顺,每年都上涨,更多情况是今年涨,明年跌,后年涨,再后来又跌。一个企业的回调波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投资者不能仅仅关注这些短期的事情。
记者:谈到企业盈利和景气问题,有人认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这些周期性行业还会恶化,能不能这样理解,这些周期行业后面可能还有一个利润短期下滑的过程?
赵丹阳:
营运的低点各个行业是有可能不同的,有的行业已经起来了,但有的行业已处在底部但可能继续在低位盘整,各个行业的周期是不一样。但我觉得这不重要,股市反映的是预期。大家在5月份的时候已经预期所有的周期性行业都非常差了,所以市场形成了这个低点。至于未来的运营,有些行业可能继续向下走,有些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可能转向往上走了。因此即使是大部分行业还要往下走,我认为不会对大盘构成很大的影响,市场已提前消化。某汽股去年12月底已经跌到现在这个位置,虽然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去年仍是下滑,但股价没有创出新低,反而走稳向上,这说明市场已提前消化。很多投资汽车股的人已经不关心它一、二个季度恶不恶化的问题,要从更长远看,关注它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说,周期性行业经过这个周期的波动以后,只要两大需求还在,一个是内需,一个是出口,前景是值得期待的。我们认为从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周期来看,钢铁、电力、石化、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即使下半年还会恶化一二个季度,我认为都不用太关心了。投资人不能太短视。
记者:宏观调控之前,大家比较倾向于"自上而下"选股策略,宏观调控以后,反而更倾向于"由下而上"的选股思路,您在挑选公司的时候非常强调对宏观、行业的判断,最后再到某一个好得有竞争力的公司,你怎么看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选股策略。赵丹阳:
我认为没有什么区别。你不能这样截然分开来看,投资最根本的还是上市公司,比如汽车业调整到70%已经非常充分了,这种情况下,精选一些个股是最重要的。投资最根本就是回避风险,所以说赚钱的时候到了。
记者:之前面对周期性行业股票惨烈下跌的态势,市场传来这般声音"周期行业坚决回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丹阳:
如果市场对某种类型的股票形成一种偏见,就形成了投资的一种偏差和厌恶。当他们对一个东西厌恶的时候,偏差最核心的在哪里呢,最核心的就是对风险收益认识的偏差,当它的价格跌到很低,已经反映了它所有的风险的时候,你还要不"碰",那么就说明你的投资理念,矫枉过正,走向另一极端。作为周期性行业,我认为现在最核心的就是看它的风险和收益匹配的问题。
记者:宏观调控以来,非周期性行业一直是市场的焦点、宠儿,这些行业、公司大家已能耳熟能详。市场往往在达成一致的时候存在误区,你怎么看待非周期行业?
赵丹阳:
每个行业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要这个行业存在,它就必须有合理的回报,长远看社会的配置就是这样的,否则若这个行业老亏钱,最后就没人投资它了。但是如果它又是生活必须的一个行业的话,那么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非周期性行业在过去的几年熊市里已经跑赢大市,但是我相信在未来几年里面会跑输大市,或者相当一段时间里会跑输大市。像医药、酒类、零售等,其行业个股可能还会涨,但涨幅有限。
从长期看社会是均衡的,资本配置也是有效的。过去几年非周期性行业遭到严重低估的时候,那么肯定首先第一浪,就是对非周期性行业被低估的一个否定,它在向它估值合理的进军过程中就会超出市场平均收益。像茅台,当时我们买的时候,白酒行业 夕阳行业,没人敢碰,后来大家可能因为看到它的业绩好了就去追捧它。
投资最重要是一种投资哲学,投资就是寻求一个风险收益匹配的问题。世界上有三种投资,简单讲,一种是高风险,低收益;一种是风险收益匹配;一种是低风险高收益。所有投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梦寐以求的寻找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我们当时投资茅台的时候,就属于风险很低,收益很高的那种。今天我们投资新型行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周期性行业我们认为跌到这份上,风险已经很低了。投资最根本是进行风险管理。第三部分
明星基金经理成长路径
记者:您有过投资失败的打击吗?
赵丹阳:
我今天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曾经失败的经验上获得的,失败是我非常重要的一课。98年金融风暴使我的资本遭到重创。
在进入这个行业前,我做过实业开过厂,今天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投资是非常有用的。我进入这个行业并不像别人起点那么高,但从事实业的经验使我对企业评估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98年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至今记忆犹新。我曾经的路和每个投资者一样,那时不懂股票的真正含义,你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不知道你为什么去买,因此就依靠听消息进行买卖。亚洲金融风暴袭来,所有资本被席卷而去,所剩无几。那之后才开始捉摸"股票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买股票?",我花了很长时间,在得到很大的教训后才想通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投资人,只有经历沉痛的亏损教训,然后去反思,你才能慢慢成长,我今天之所以能够理性的进行投资是我曾经的失败所赐,失败是成功者的必修课。我特被强调的是,最好是拿自己的钱交学费,亏得你以致丧失信心,那种切肤之痛,对你才是真正有帮助的。
记者:经过这个过程的摔打、成长,最后走向成熟,您现在把自己的投资风格定义为哪一种,你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赵丹阳:
我们的投资哲学应该是对投资风险和收益对称性的研究,风险收益的匹配,我认为所有的投资品最后都是这样的。我们做任何一次投资之前,都会像李嘉成先生那样"99%的时间想的是风险 ,1%的时间想的是回报",最后你就会成功。
我们最近在低点买进了一只科技股,我们对它做了最坏打算--今年业绩比去年倒退20%,实际上不会这么悲观,最后评估结论是:作为高科技企业,倒退20ィ?5倍PE,值得买进。同时我们认为作为高科技企业,行业本身的风险偏大,所以只能组合,不能重仓。
"探索投资生涯的过程,就是对这个世界的风险和收益的一种感知的认识过程。"这是投资的至高原则。用在具体投资上,实际上是对风险收益匹配性的研究。
记者:您挑选股票的流程是什么?怎么控制风险,挑选好的上市公司?
赵丹阳: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好的公司、好的管理层、好的价格,而且我们在实际的挑选过程中是严格按照这三个顺序来挑选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公司要好,公司不好是很有问题的。好公司的定义是公司运营是不是稳定,像TCL.,李东管理层不错,但公司运营目前较为困难,因为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周期太短,而茅台就是很好的公司;第二个顺序是管理层要好。目前在中国认识越来越深刻的就是管理层这块,相信今后这块所占的权重将会越来越重,在我们的评估里面,管理层的诚信、经营能力等都是我们重点考察的方面。
记者: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带来的管理层风险,您如何把好这个关?
赵丹阳: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刚说到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偏重这块。在中国证券市场,公司相对说要透明些,通过报表可较全面清晰的了解到公司的诸多信息。管理层确实不太好判断,暂时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有亲自跟他们多接触、多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深赤湾的管理层非常好。
记者:您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非常细致,那么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怎么去屏蔽掉那些不真实的信息,您如何有效地调研上市公司?
赵丹阳:
现在还没有一个较完备的模式,用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做过企业的经历,让我们
更多的会从企业营运,从一个老板的角度去衡量这个公司,比如他的团队、工人的精神面貌、销售经营情况、第三方的评价及竞争对手等等都是我特别关注的方面。去高速公路数车流量,去药店查看生产日期,只要用心细致的去做,你一定可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自然也就屏蔽掉了那些不真实的信息。
记者:最近熊市中你是比较看多因而受人关注的人物,您熊市的骄人业绩更是令人吃惊, 您的基金业绩不足3年,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您认为您已走向成熟,稳健的投资状态吗?赵丹阳:
对别人的投资行为我们不便评论,因为每个人走的路是不同的。回头再看我们走过的路,令人欣慰的是,自98年之后我们的主力仓位还没有亏损过。经历98年严重亏损后,从99年到2003年我们的回报还不错。2003年在香港成立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当年投资回报为45%。2004年收益是30%多。今年一月份到现在香港有30%多的收益。
基于对国内即将到来的大牛市的判断,2004年开始在国内投资,从去年到现在取得了25%收益。当时买股票点位是1750点,到现在大盘跌去了30%多,直到触底1000点大盘跌了40%,我们的收益是25%,分红24%。至于未来的业绩,我现在没办法预测,但是有一点我比较肯定就是"风险不大"。
我们相信,将来我们也有亏损的时候,但是在组合的情况下大幅亏损的概率比较小,为什么这么肯定,是因为我们把对风险与收益匹配的研究已贯穿于我们投资的始终。从我们最近把策略转向购买周期性行业股票,就能看出我们对风险的关注,包括我们对2008-2010年高点的警示,到那时我们就会清空,然后去购买其他的投资品种。
我们已做好未来几年的准备,我相信市场的走势都在我们的规划之中,我们不会狂热。我们对风险已做了很好的规划,我认为我们对风险的控制已经达到一个好的状态。经过今年这波下跌,我认为我们对大盘、宏观及人类心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认识更深刻、更成熟了。
记者:中国基金经理与国外相比差距在那里?您认为一个成功的基金经理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赵丹阳:
我认为他们本身都非常的聪明,但生活历练不够。我们是靠自己的双手闯出的一个世界,我们的原始资本都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所以我们对资本就有着特别不一样的认识,非常的尊重。
我的经历,让我领悟到资本的可贵,所以我们今天对待投资者的资本会比自己的更尊重、更慎重,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投资人对你的信任。获得别人的信任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很感谢投资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会尽量谨慎。
在国内股市最低迷的时候,过去的一年来,我们多次反复表达了对这波牛市的断言,当我们表达这些观点的时候,有人也劝我说"不要这么鲜明大胆,万一不准,会影响你的声誉,应该更含糊些",我就跟他说,我们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我们的实际行为也是这样做的,我为什么不敢表达。也许我们会错,但是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如果真的错了,那就是我们的逻辑和背后原因错了。我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丢脸的,而且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我们的言论,我们坚持,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
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你没有永远的对,或永远的错。我们将来可能也有投资失误的时候,但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市场里即使很多人困惑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且要坚持住,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记者:在您的投资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国外的投资家是谁?或者在您投资转型的过程中推动力最强的又是哪位?
赵丹阳:
"老巴"(巴菲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大师,还有索罗斯等等,他们的书我都仔细读过。他们做得那么成功,又拥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大师们都是我学习的对象,都是我的老师,我非常的尊重他们。
虽然大师们的投资风格迥异,但我认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对风险收益的认知性,大家表现的手段、形式不同而已。就像我之间谈到上司公司调研的问题,我是用"是实事求"四个字概括,具体到每个公司时,所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会不一样,但核心本质是相同的。
我们华人中也有非常出色的投资大师,和巴菲特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李嘉诚就是我很尊敬的一个大师,我们很为他骄傲,虽然他从事的是实业投资,实际上也是一个投资大师,如果3G起来,李嘉诚可能超过盖茨成为全球首富。第四部分
市场运行趋势
记者:开篇我们就谈到市场未来的趋势,您刚才非常旗帜鲜明说是"反转",能不能再强调一下"反转"的依据?
赵丹阳:
依据就是,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在同一时刻发生共振,市场对它产生了极度的悲观情绪,所以才形成了一个这样重要的底部,而且这个底部,在中国经济向好的前提下未来是很难见得到了,还有技术指标、量的有效配合。我们强调的前提是在中国经济向好的时候,股市跌到这样一个极致,实际上是一个不理智的行为,今后一段时间里可能还会震荡,但1000点今后可能成为历史(除非战争等不确定因素),所有我们说"1100点位上是战略性资本进入的好时机"。
这个底部已经确立,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四年的漫漫熊途已经结束,牛市已经开始。但在牛市的初期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一个大的牛市需要一个扎实的底部,所以我们说未来三个月有望形成牛市底部。
现在市场上很多人认为,包括媒体,说我一直在讲"牛市"。他们可能没有领悟我观点的真正含义,在这里我再梳理一遍:去年我们是从战略的角度,指的是未来3-5年中国股市将爆发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今年一月我们讲的是未来半年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最近我们说"底"到了,牛市在三个月诞生。这就是我的逻辑。
目前市场到底是不是牛市的开始,还存在分歧。多数人认为只是一个反弹,或是中期反弹,任何一波牛市的开始都是这样。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我相信是牛市。也许我看错了,但就我对市场的认知程度而言,我肯定下一个3-5年就是一个牛市。
2008-2010年会出现一个疯狂的景象,那时候全球都在看中国。
记者:您觉得影响下一阶段行情演绎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是什么?
赵丹阳:
股权分置的遗留 问题,下半年有些周期性行业可能还会下跌及油价走势都会影响市场行情的演绎,所以市场可能还会有一个反抽,反抽在什么位置很难说。因为牛市不是一天完成的,这是一个四年左右时间的牛市。我认为过去几年投资者遭受了漫长的痛苦,未来几年应该是很好的收获时期。
记者:在牛市的初级阶段,对投资品种的选择您建议周期性行业,但有人认为超跌股因前期长期超跌,使它们的估值明显偏低,这些股票后面也有获利空间,您怎么看这批超跌股?
赵丹阳:都会涨,在牛市里"鸡犬飞舞"是很正常的现象。
你不会受这些短期的诱惑吗?
我们不会因为市场的看法而改变我们什么,就像这一年来,到最后市场主流机构一致看空时,我们依旧坚持对牛市的期待和判断;也不会因为市场的涨跌而受诱惑。最重要的是你的评估体系,你的价值衡量体系,当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的时候,面对波动起伏的市场,你当然能做到"宁静而致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所以不会因为市场一时一息的波动或涨跌影响我的心态。
记者:您未来还有什么梦想和期待,使事业走得更远?
赵丹阳:
暂时还没有什么详尽的计划,我们想得更多是把现在做好。
记者:最后请给我们的投资者一句话吧赵丹阳:战略性建仓好机会来了
“我们已经不再关注股市什么时候见底、什么时候反转了,因为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即将诞生,上证综指1100点以下的任何点位,都是战略性资本建仓的极好机会。”
近日,市场笼罩在极度悲观的气氛中,多数投资者反复追问这样的问题:中国股市的底部到底在哪里。然而,同时管理着海内外三只基金,并在熊市中取得了骄人业绩的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赵丹阳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赵丹阳何以如此乐观?记者日前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参照历史的坐标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股市的历史方位在哪里?
赵丹阳:历史有时候是极具可比性的。对比全球股市,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经济从2003年表现出的运行特征,与美国和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原油危机前后的经济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1973年之前,美日经济增长强劲,企业盈利上升,股市创新高,1973年原油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上涨,美日原有的经济模式饱受打击,股市大跌。
历史让我们欣慰地看到,美日股市经历了1973年至1974年的下跌后,进入了长达15年的大牛市。15年间,道指由577点上涨到2709点,日经指数从3513点上涨到38915点。因此,对于中国股市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期待。
对比全球的市盈率
记者:在中国股市长达5年的下跌中,一个主流观点是A股市场存在整体高估。此时此地,它是否具备了投资价值?
赵丹阳:通过对比全球股市的市盈率,结论显而易见———A股已具有相当的投资价值。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是从美国股市一万家上市公司中选出500家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标准普尔500指数2004年平均市盈率为19倍左右。
沪深300是从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选出300多家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各行业龙头企业,沪深300指数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基本状况。经过这轮下跌,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至14倍左右。
美国GDP平均增长2%—3%已颇为不易,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增长7%—8%是可以实现的。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美国的3倍,那么中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一定高于美国的市盈率,美国标准普尔500现在的市盈率为19倍,考虑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风险,其市盈率合理定价应在30倍以上。
到2005年5月20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8倍,日经225指数平均市盈率在17倍左右,截至5月23日,沪深300市盈率接近14倍,已经低于成熟市场。
考量经济周期的影响
记者:目前国内投资者对周期性行业极力回避,这种现象是否正常?
赵丹阳:我们认为评判周期性行业应该保持冷静,并区别对待。2003年开始,周期性行业景气度急剧上升,在2004年上半年达到极致。由于企业盈利大增,诱发投资过热,各个行业投资规模急剧上升,过剩的产能在2005年逐渐表现出来。一季度,水泥行业从去年盈利30亿元到全行业亏损3.7亿元,海螺水泥的净利润同比下跌90%以上,这都清晰地表明,过去几年过度投资带来目前痛苦的过度竞争。
2004年汽车、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股票价格已经暴跌,2005年,地产、金融、海运、煤炭、石化等行业股票逐渐暴跌,各个行业的股票轮流下探,至今天,汽车行业量度跌幅已经达到70%,水泥行业量度跌幅68%。由于中国股市1996年才形成规模,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因此对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存在偏见。我们认为,很多周期性行业股票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完整周期来看,已经极具投资价值。
周期性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会进入收购兼并年代,那些资产负债表健康、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没有过度扩张、同时储备了大量现金的企业将会以极低的成本收购破产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有鉴于此,那些持有大量现金、资产负债良好的企业,将是我们未来的选择。
从最近欧美对中国纺织业的制裁来看,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了极大挑战,中国在这些低端产品的竞争力已是世界级的,中国今天必须像美国和日本1973年那样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向高层次的竞争进军。
正确评价股权分置
记者:5月初,证监会出台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很多人认为熊市从此结束,可是过去两周的走势似乎不能让人满意。您如何评估这一市场制度的重大变革?
赵丹阳:我们认为,市场从2004年4月开始的C浪下跌实质是对过去几年中国宏观经济过热的集中反映,实际上是经济周期使然而不是股权分置造成了这一轮急跌。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A股流通股股东来说是实质性的利好。只不过由于目前A股所处熊市末期,市场本身的下跌固有的惯性,造成了大家的困惑。而这些利好都会在未来的牛市中逐渐体现,并与市场本身力量形成合力,造就一个急剧爆发性的大牛市。
按照目前市场的改革方案,流通股的底线是10送2方案。也就是说,目前的流通股隐含20%溢价的期权。深综指目前点位260点,20%的隐含期权等同股指的实质点位在216点。同理类比的上证综指就在730点。打开历史走势图,上证综指730点相当于1996年7月的点位,1996年—2005年过去9年中国的GDP增长一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而股价又回到了9年前。回顾美国的证券史,1974年的下跌促使股指又回到1962年的位置上,股指与GDP相背离,与中国过去9年的情形非常相似,而在1974年后,美国股指与GDP同步甚至快于GDP增长。长期看,股指与GDP增长是相吻合的。中国股市过去9年与GDP增长的背离一定会被纠正,而且将会是报复式地纠正。
【 · 原创:wwj1996  2007-02-03 14:21 】
d
工具箱
【 · 原创:btjb  2007-02-03 17:54 】
f
工具箱
【 · 原创:枫桥  2007-02-03 19:14 】
难得好贴,顶,赵丹阳虽然在前段时间跑输了公募基金,后面必将厚积薄发!
工具箱
【 · 原创:地狱中来  2007-02-03 21:42 】
d
工具箱
【 · 原创:wwj1996  2007-02-04 13:17 】
f
工具箱
【 · 原创:老馒头  2007-02-09 20:23 】
·基金经理 --赵丹阳
【 原创:纳西  2007-02-03 11:13  价值投资   浏览/回复:1717/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上述因素,我选企业的方法发生改变,”赵表示,“以前我选择上市公司时,第一重视企业(包括品牌和价格),
第二才重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但现在,我会首先重视公司内部治理,第二才是企业本身。虽然选择企业方法有所改变,但他仍
表示最终目的都是寻找在不同行业里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
"李嘉诚先生说过,做任何项目的时候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风险,用1%的时间考虑收益,赵丹阳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做的"
"国内机构对企业评估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这一点很不好,是一种短视行为。以企业家的眼光看,企业的运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它不可能一帆风顺,每年都上涨,更多情况是今年涨,明年跌,后年涨,再后来又跌。一个企业的回调波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投资者
不能仅仅关注这些短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