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2:31
 中国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即著名的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统)宣告退位止,在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这些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顺应历史潮流,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命运悲惨、死于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         开国皇帝多流氓气   翻开中国的正史,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都被描绘为是真龙下凡、神佛转世、圣人投胎等等,传说在他们出世时,更都有种种神异不凡的景象,什么彩霞飞舞、祥云缭绕、百鸟和鸣、满室生辉等等。例如:
  汉高祖刘邦。据称其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刘邦之父)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祖”。刘邦的左大腿上还有72颗黑痣;
  魏文帝曹丕。据称其人出生时,有车盖状的青色云气终日笼罩在其顶上;
  隋文帝杨坚。据称其人出生时紫气充庭,手上还赫然印有一“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据称其人一时有两条龙在其门外戏耍,三天后方离去;
  武则天则自称为弥勒佛转世;
  宋太祖赵匡胤。据称其人出生时异香伴随,遍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
  今天,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上述的种种说法,其实都是子虚乌有的杜撰编造成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而用马克思倡导的阶级分析法来识别一下中国历史上那许多形形色色的开国皇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这些开国皇帝中有许多人都是不安份守己的市井流氓出身,另有许多人虽不是市井流氓出身,但却沾染上极浓重的流氓无赖气。
  如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幼时每日在市井间街坊儿嬉戏,受人欺侮;他统一天下称帝后就大报私仇,把结怨的人都杀了。
  如汉高祖刘邦。此人出生于沛县一富户家庭,但他自小就不愿老老实实地务农或经商,不事“生产作业”,却“好酒及色”,“多大言,少成事”,常常呼朋引类喝酒吃肉,无钱则赖帐,欠钱不还。为此,他遭到父亲的痛斥,指责他不及乃弟会发家致富。这个流氓习气很浓的刘邦后来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仍没有完全摆脱流氓的心理与口吻,竟然对他老父旧事重提,意洋洋地责问其父说:“某业所就孰与仲多?”竟将整个中国作为他的个人产业,“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如蜀汉昭烈帝刘备。他本是贩草鞋出身的小商贩,史载他“好结交天下豪杰”,实则喜欢混迹江湖。他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学问,却学得“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吹嘘自己,一见汉献帝,马上抬出“臣乃中出靖王之后,孝景皇帝膝下玄孙……”,其实毫无“法律根据”,但他却借此取得“皇叔”的政治资本。
  如魏武帝曹操。他那“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他那狡诈多变的权术与时哭时笑的虚伪做作,他在镇压敌与攻城屠城时的凶残,时时流露出他十足的流氓腔调。
  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开国皇帝中流氓无赖出身的就更多了。如南朝陈武帝陈霸先、五代时的梁太祖朱温、汉高祖刘知远、周太祖郭威、前蜀主王建等出身都是市井平民或农民,但都不务正业,有的还结帮进行贩卖私盐等违法活动。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此人被史家称为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但他身上流氓气也不少。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亲兄李建成与亲弟李元吉,还把建成的五个儿子、元吉的五个儿子也都杀了,把兄弟家的美女、珍宝都据为己有。事后他握父皇唐高祖李渊责难,就一方面陈兵宫外,一方面自己奔到宫内报告父皇,假装悲恸,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妈妈,甚至吮吸其父乳头,意在打动父亲追念亡妻而原谅与支持与掌权。
  鲁迅说:“中国的开国皇帝都有些流氓气。”――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因为这样,这些取得最后胜利的皇帝们才常常得意地嘲笑安分守己的农民为“愚民”,嘲笑循规蹈矩的知识分子为“书生气”。         娃娃皇帝   开国皇帝取得了政权,登上了皇位。他是将政权、将天下江山视作他一人的私产的。私产决决不可转让给别人,这就是皇权的不可转让原则。他要占据这个职位到永久。因而皇位们都企求长生不老。但是当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就只得将位传给自己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儿子。这就是皇位世袭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继位。这样,中国历上就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29个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汉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首推东汉殇帝刘隆,他刚出生100天,就被拥立为皇帝。其他在10岁以下做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2岁;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统帝3岁;清朝的光绪帝4岁;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岁;清朝的顺治帝与同治帝6岁;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7岁;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三国的吴废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为8岁;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等4人为9岁;东汉的和帝与三国时的魏废帝等5人为10岁。至于在16岁以下称帝的则不胜枚举了。
  娃娃做皇帝,当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总是由太后、外戚或权臣摄政。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揽权营私,玩弄娃娃皇帝于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为收回权力,又往往与摄政者展开死斗争,演成惨剧。这种政治闹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宫充满了刀光剑影与血腥气。王莽鸩杀汉平帝与末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权臣以及慈禧太后残暴地处置光绪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统治者忙于争夺权力与血腥屠杀时,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活动往往中断,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白痴皇帝   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个娃娃,而是个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娃娃皇帝那么多,但为害却更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隐瞒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晋灭亡。
  另一个白痴皇帝是东晋帝司马德宗。他是晋孝武帝的嫡长子,从小又痴又哑,“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白痴,但为了维护皇位世袭与嫡长继承制,仍不得不立他为太子。这样,司马德宗于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为晋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导致大权帝落,王公大臣各显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这位白痴皇帝被权臣刘裕派人缢死。不久,东晋也就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白痴皇帝是唐顺宗李诵。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本聪慧异常,学问过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个月,突然中风,变得又痴又哑。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发现太子痴哑以后,也无法不让李诵继位。李诵继位,即为唐顺帝,在位仅一年。在这一年中,朝政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人支持,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永贞为顺宗年号)。但因这次革新损害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唐顺宗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皇位由顺宗之子李纯继承,是为唐宪宗。二王与柳、刘诸人自然均遭贬逐。无辜的顺宗也因受到惊吓于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动荡,宦官专权与藩镇跋扈的局面加剧。
  白痴做皇帝,无不使政局动荡,国家多难。这是专制政治的恶果,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皇帝寿命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清高宗弘历(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嬴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皇帝的姓氏   一、刘姓:54个   1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 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孺子刘婴。  2更始帝 刘玄。  3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刘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帝 刘辩,汉献帝 刘协。  4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汉后主 刘禅。  5(汉 前赵):光文帝 刘渊,昭武帝 刘聪,隐帝 刘粲, 刘曜。  6南朝(刘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淮。  7后汉: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祐  8南汉: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  9北汉:世祖 刘旻,睿宗 刘钧,少主 刘继恩,英武帝 刘继元   二、李姓:48个   1成汉:景帝 李特,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寿,末主 李势  2西凉: 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柷  4后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西夏:太祖 李继迁,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三、曹姓:6个   曹魏:魏武帝 曹操,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叡,魏邵陵厉公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奂。   四、柴姓:2个   后周:柴荣 柴宗训   五、陈姓:7个   南朝陈:陈高祖 霸先,世祖 蒨,废帝 伯宗,高宗 顼,季帝 叔宝  五胡十六国 陈凉王国 陈安   六、段姓:2个   1西燕:段随  2北凉:段业   七、冯姓:2个   北燕:冯跋,冯弘   八、苻姓:8个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九、郭姓:1个   后周:郭威   十、吕姓:4个   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十一、孟姓:2个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十二、慕容姓:16个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十三、冉姓:1个   冉魏:冉闵   十四、武姓:1个   武周:武曌   十五、石姓:10个   1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遵,石鉴,石祗  2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   十六、司马姓:15个   晋朝: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   十七、孙姓:4个   孙吴: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皓   十八、王姓:9个   1新:王莽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闽:太祖 王审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十九、萧姓:18个   1南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宝卷,和帝 萧宝融  2南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  3西梁:宣帝 萧詧,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  4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二十、杨姓:7个   1隋:文帝 杨坚,炀帝 杨广,恭帝 杨侑  2杨吴:太祖 杨行密,烈宗 杨渥,高祖 杨渭,睿帝 杨溥   二十一、姚姓:3个   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   二十二、秦姓:2个   秦:始皇帝 赵政,二世 胡亥   二十三、宇文姓:6个   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   二十四、元姓:11个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3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   二十五、赵姓:18个   宋朝: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光义,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宋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惇,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宋恭帝 赵显,宋端宗 赵昰,赵昺   二十六、朱姓:19个   1后梁:太祖 朱温,废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祐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载垕,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   还有几个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二十七、爱新觉罗姓:12个   清朝: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二十八、勃儿只斤姓:15个   元朝:太祖 铁木真,太宗 窝阔台,定宗 贵由,宪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铁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硕德八剌,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阿速吉八,文宗 图帖睦尔,明宗 和世剌,宁宗 懿璘质班,顺帝 妥懽帖睦尔   二十九、乞伏:4个   西秦:宣烈王 乞伏国仁,武元王 乞伏乾归,文昭王 乞伏炽盘,末主 乞伏慕末   三十、秃发:3个   南凉: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   三十一、拓跋:15个   代: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贺傉,炀帝 拓跋纥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濬,献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三十二、完颜:10个   金朝:太祖 完颜阿骨打,太宗 完颜晟,熙宗 完颜亶,海陵王 完颜亮 ,世宗 完颜雍,章宗 完颜璟,卫绍王 完颜永济,宣宗 完颜珣,哀宗 完颜守绪,末帝 完颜承麟   三十三、耶律姓:13个   辽朝:太祖 耶律阿保机,辽东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贤,圣宗 耶律隆绪,兴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辽: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鲁古   三十四、赫连姓:3个   夏:赫连勃勃,赫连昌,赫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