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赏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1:36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诗的首联写暴雨欲来之势。“游人脚底一声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
夏天暴雨前霹雳往往自地而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的地势之高。对句
在描写平地霹雳之后续写乌云压座。所谓“顽云”,所谓“拨不开”,都活话
出乌云低沉.浓密的情态,说明气压极低,空气似乎像凝固了一样。乌云低而
密,带电云离地甚近,雷声也就像自地而起了。从自然现象来看,这两句应是
倒装。作者先写雷声,后写了云,这样写使诗更具有惊人的气势。 

在描写暴雨的前奏之前,颔联接着写暴雨自远而近的情景。风而言“黑”是紧
承首联对句,极写当时天昏地暗的景象。“吹海立”是对风的狂暴的极度夸
张,是对由风吹来的水的翻卷而引起的联想。 

颈联写暴雨的远景,一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正面描写暴雨的声势,出句属
见,写倾盆的雨势;对局属闻,写急促的雨声。这一联的以“金樽凸”和
“羯鼓催”分别比喻雨势和雨声,使文章形象.生动.贴切,使人如见如闻。 

尾联仍写雨,但却别开生面。出句用李白醉中写诗的事以及大雨激发了自己
的诗思,要像李白那样醉中挥毫,写出像美玉般的诗篇。这样,诗就不是单
纯的对暴雨的描摹,而能出文以遐思逸想,使诗大放异彩。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
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
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
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
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
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
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
秀。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佑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
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
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此联起笔雄壮,突兀
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
“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
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
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
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
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始信‘水
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
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对句“浙东飞雨过
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
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
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 
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
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思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
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
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遥望中西湖
坦荡的水面,苏轼又将其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羊皮鼓,那密密麻麻的雨柱犹
如千万支鼓锤,无数鼓锤交替疾下,铿锵不绝,真可震天动地。滂沱的大
雨,澎湃的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