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断子绝孙的黄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09:31
[不爽]黄瓜也吃避孕药
好工作上智联招聘

楼主:yifanlove99    2007-07-05 17:00  引用回复编辑投诉

夏天来到了,黄瓜大量上市了,很多人都很喜欢吃黄瓜,清凉爽口的夏天吃正合适,而且黄瓜还是默认的减肥食品吃在多也不会发胖,这样就有更多的人钟情于它了。可是,今天看了这样一则消息后,不禁得倒吸一口冷气。
想必大家在挑选黄瓜的时候都喜欢买顶花带刺的新鲜黄瓜,一看就是刚摘下来的,绿油油的顶着朵小黄花人见人爱。可是今天的电视节目就说得是有一位先生买了顶花带刺的鲜黄瓜,那黄瓜上的小黄花还含苞待放呢,而且放置了几天那黄瓜上的小黄花还是没有打蔫依旧很新鲜的在黄瓜上,这是为什么呢? 往常我们买的带花的黄瓜放不久那花也就自然脱落了,而且黄瓜是先长花才长果实的,果实已经长成熟了,这花怎么才含苞待放呢? 这个黄瓜怎么会出现这样不同寻理的现象呢?这位先生找到了生活频道的电视台,希望他们能关注一下给解决一下这个疑问。于是电视台的人先去找了买那黄瓜的菜市场,菜贩们有的说很正常新鲜呗,有的说就是新出的品种,终于有个菜贩语出惊人:“就是打了药。”当记者问其打得是什么药时,下面的话更令人吃惊:“就是类似于避孕药,避孕药二号!” 天啊! 黄瓜也吃上了避孕药真的太令人吃惊了。记者对这菜贩的话半信半疑,决定一探究竟。经过打听,这些黄瓜是菜贩在河北的一个地方进的,于是记者前往该地调查。到了当地,记者向菜农多方打听他们的黄瓜能不能顶花带刺的,而且花能很长时间不败谢,问了好几个菜农都说不行,记者又问到那打什么药能让黄瓜有那样的现象,菜农们都摇头说不知道,就当记者即将转身离去时,有位菜农将他拉到隐蔽的地方说:“你要的那种黄瓜得提前预订!提前一个月,下个月你就可以拿到那种黄瓜!” “顶花带刺的黄瓜也能预订?”记者怀疑的问到。“是啊!打上那种药保你个个顶花带刺,绿油油的顺溜。”听到这话真的很令人难以置信。于是记者又进一步问到究竟是什么药能让黄瓜各保个的顶花带刺呢?是不是菜贩们口中说的避孕药二号呢?菜农说卖农药的店里面就有这种药卖,于是记者又来到了这家经营农药等农用品的小商店,当记者问到要想种出来的黄瓜顶花带刺,绿油油的很顺溜时,这家店的人立刻拿出了一种药,打开一看有些像口服液似的,店里的人说只要把这种药刷到黄瓜秧上长出来的黄瓜各保个顶花带刺,而且花长时间的在黄瓜上不败谢,这究竟是种什么药可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让黄瓜保持年轻,不打蔫不谢花呢?只见药盒上写着******(学名正纯肽),具有提前瓜类成熟期使其生长出来的果实鲜亮的作用但并没有写药的成份也没有具体的生产批号。记者买了一盒那神奇的药来到农科院一探究竟。只见专家拿着那药说肽的作用并不能令果实产生那样的作用,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雌性激素之类的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当记者问到要是长期食用这种抹了激素长大的黄瓜会怎样时? 专家说到长期服用小孩会发育不良,过早性成熟,成年人会导致不孕不育,所以专家建议要购买没有花的黄瓜而且也不要刺多的,应为现在许多菜农为了满足市场对黄瓜新鲜度的需要都在黄瓜上抹雌性激素类的药物。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近些年瘦肉猪,感冒鸡,以为不吃猪不吃鸡会安全点,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避孕黄瓜,吃这样的黄瓜不是让我们断子绝孙吗?不知道这样的黄瓜种的人自己会不会吃?但我想他们应该不会想断子绝孙吧!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吃得东西没有以前好吃的问题了,是现在我们到底还能吃些什么?
上述的内容我是在北京7频道的生活面对面栏目看到的
我是没有种过黄瓜的 可能在叙述上面对于专业的问题有点不清楚 发这个帖子 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让更多的人保护自己的健康 到底能不能吃自己做选择 碰见狗咬吕洞宾的情况我也不能说什么了
希望看到帖子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
下面转发一个人的文章
何时才能吃得放心?
蒋高明
最近笔者在山东调查得到这样一个数据:农民种植的反季节黄瓜,八分地的塑料大棚需要投资600元的农药,这还不算为了使黄瓜开花所蘸的“药水”钱(温室里的黄瓜如果不蘸这些药水就不座花,使用避孕药可以起到这种效果)。这样种出来的黄瓜,瓜农自己是不吃的。菜农们开玩笑地说“城里人真撑药,我使了这么多药还没毒死他们”。
这个调查结果让笔者感到震惊和痛心。食品安全已危及到了国民身体素质,危及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继去年上海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以来,食品安全的话题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带有罂粟成分的酸汤鱼和用“敌敌畏”炮制泡菜;使用硫磺粉熏蒸年糕延长保质期;使用廉价的工业保鲜粉使年糕“光鲜诱人”,等等。所揭露的种种害人内幕,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认真调查起来,这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将数不胜数。“民以食为天”,我们难道就放任食品“烂”下去么?针对不放心食品,国人真得就束手无策了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害人食品大行其道的。
第一,制造害人食品者自己不吃,而是卖给别人吃。农民们种的蔬菜分为两类,一类留给自己,一类卖给城里人。不难看出,农民们也知道他们卖给城里人的食物里有他们不愿意吃的成分。再看农区养殖的鸡,人们将鸡“长大成鸡”的生理周期由原来的200多天,缩小到不足40天,鸡们萎缩在狭小的空间内(每平方米养7-8只),天天吃着人们喂养给的饲料添加剂,这样的鸡不生病才怪呢?于是,鸡瘟、禽流感、鸡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炎等疾病横行。为了预防死鸡,磺胺类药物是和食物一起喂养的,甚至连禁用药物喹乙醇也在用。因为养鸡专业户们心理清楚,这样高药物残留的鸡他们自己是不吃的,是卖给别人的。稍微有点儿良心的,将患了禽流感的死鸡埋掉;但是,依然有不法之徒将这些严重感染人体的病鸡、死鸡卖给烧鸡店做扒鸡。
第二,社会的宽容纵容了食物造假和加“毒”。“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人们的口头禅,即使吃出问题来,也很少有人上告;明知道食物不放心,可还去买,用自己的身体默默地消化了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善良的人们地认为,吃一次两次不健康的食物也无大碍。真的吃不出问题来么?请看下面的数据就明白了:北京儿童医院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在上涨;近2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增加了70%。问题还出在“地头”,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左右; 农药的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70%,有60%~70%进入到环境中,进入到食物中。
第三,官商勾结,“打假”执法者“假打”。实际上,掺不掺假,有没有毒,做者“心知肚明”。企业关心的是赚钱,他们也知道会有人检查他们,有关部门定期对食物生产检查。但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黑心企业们的账是这样算的:治理污染不如买罚单;买罚单不如去行贿。执法官员拿了人家的钱,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为违法企业通风报信。笔者了解到,某禽类医院,卖给养鸡专业户的大多是假冒伪劣禽药。但是,每当主管部门来检查他们的时候,总有人提前通知:“明天上面来检查了,注意注意吧”。这样一来,打假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假打”。
第四,消费者对于食物需求的过分要求,客观上刺激了食物生产者往食品里“投毒”。蔬菜上有虫眼;放久了的草莓颜色会不那么鲜艳;长大了的黄瓜花会落;西红柿酱的颜色本来就没有那样红,可是消费者偏偏要蔬菜没有虫眼、草莓要鲜艳;黄瓜要顶花带刺;西红柿酱要鲜红。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那些制造食物自己不吃的人们脑子了就有了各种对策:多打剧毒药没有虫眼、用人尿浸泡蔬菜可保鲜;给黄瓜抹避孕药可让黄花“顶花带刺”;向罐头里加高锰酸钾可使草莓让人“馋涎欲滴”;往西红柿酱掺苏丹红可使颜色那么诱人。上述“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城里人喜欢吃瘦肉。
第五,社会公德严重下降,食品安全考验中国民族诚信。这是上述发生食品安全最关键的一条。往食物里“投毒”的做法,首先是想到的赚钱,无意中害了人,追查起来害己。“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为什么在今天的金钱面前,这些优良的传统都被抛弃了呢?社会公德的下降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环境污染了,道德下降了。上面提到的向食品里“投毒”、搀假,放在古代都是“断子绝孙”的行为,是“要天打五雷轰”的。可是,今天的人们只认钱,早把优良的传统给忘记了。
建议消费者要自我保护,将那些害人的东西尽可能地“拒之体外”,发挥“从田野到餐桌,从地头到嘴头”的食品安全防御体系的威力。何时才能吃得放心?这有待于我们食品安全忧患意识的提高,国家整治力度的加大,国民素质尤其是社会公德的整体提高。从市场规律来看,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尽量避免中间环节,一流的生态环境生产一流的食品,一流的食品卖上一流的价格,才能从源头杜绝食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