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与座机的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54:03



手机的标志性语境是:“你在哪?”

座机的标志性语境是:“喂,是王馨语家吗?我找报童。”

很怪异是吧。

再如,在手机上就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A打B的座机说:“喂,亲爱的”,然后那边C说:“不,我是她丈夫”。

我不是要说手机多么罪恶,但是它确实“拆散”了家庭,以座机为单位的家庭变成了以手机为单位的个人,一家三口3部手机,139,139,139,那都是他们个人,一个010几几几的才是他们家。

通过手机跟座机的区别看人类的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本文可能没有什么逻辑,只是想提几个有趣的现象而已。

人类今天崇尚个性化,个人主义不假,但是还并没有抛弃家庭这个传统的社会单位,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家庭与个人在并存。而在技术上呢,很明显,座机的发展很慢,很边缘,不象手机的发展那么丰富直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座机发短信,让短信以家庭为单位,为什么座机上不能有记事本功能,没有硬盘,没有那么多的铃声,不能上网,没有宽屏,或者说为什么不能把座机干脆集成进电脑,确实,有的家庭没有电脑,但是有座机,那也可以跟电视集成(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座机就真的不需要那些功能吗,如果有这些功能,人们是否会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座机使用习惯,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用座机发的电子卡片。说没有市场是不能接受的,事实上手机市场也是来在手机后面。

从消费社会的角度上看,推崇个人发展手机要比推崇家庭发展座机要实惠,分而治之,说服一个人去购买要比说服一个家庭容易,在消费社会中,家庭是不受欢迎的,或者说没有个人那么受欢迎,后来的各种通讯信息工具都是面向个人,很少理睬家庭,没有专门的家庭电子邮箱,也没有专门的家庭QQ号码,新兴的社交网洛如Facebook和Twitter联系的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而不是‘你们’的世交,‘你们’的老邻居,‘你们’的远房亲戚。很可惜呦,有的时候,让世界更美好一点其实是很容易的,起码在技术上不难,没有说要让个人让位与家庭,但是生活中既然个人与家庭共存,技术上为什么厚此薄彼呢?

上帝的创造物都有灵性,而灵性各有不同,人的创造物都有哲学性,这哲学性也都有不同。比如上帝创造的石头,这石头有棱角有气势有硬度即有灵性,人在上面刻字创造了石碑传递历史文化即有哲学性。但是人的创造物的哲学性各有不同,比如路是很具有哲学性的,它可以带你从这里到那里,甚至还能让你原路回来(这很了不起,生活的道路你就回不来啦),纸也很有哲学性,除了用于擦屁股的时候,电视也很有哲学性(是电视,而不是电视内容哦)。而到这手机与座机这哥儿俩这,哲学性的差异太大了,基本上可以说座机就根本没有哲学性。

为什么?功能上讲,座机只是让两个距离遥远的人即时对话,要知道口语本身就没有书面语的哲学性强,因为前者易逝,说完就完了,对了,这里说的还是语言文字本身,而不是内容。那手机的主要功能也是让两个距离遥远的人即时对话,这样来说手机也没有什么哲学性,但是人,额外给了手机更多的哲学性,直接对话没什么,当可以用手机储存别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的时候,哲学性就有了,就像如果你把一个朋友的名字电话号码刻在一块石头上这块石头也有了哲学性;对话易逝,短信则可以保存,再加上记事本,便条,手机把纸的哲学性拿来了一点;那照相机会不会有哲学性呢,也可能有不少。如果再算上手机的GPS功能,手机集成信用卡甚至身份证,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说手机在吞噬着各种其他的哲学性。

事实上哲学性的分析对理解和引导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很有好处,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原则:

-让某物具有太多的哲学性甚至导致其他物无法存在的情况是不好的,在这一点上电视有跟手机一样具有强大的侵略性,互联网还不明朗,不过基本上会很暗淡

-文化应当均衡地赋予物品哲学性

-不要淘汰任何依然具有哲学性或者具有潜在哲学性的物品

-不要让市场决定哲学性,而是要交给文化

根据这些原则,手机到处吞噬其他物品的哲学性会导致危险,人为地让人的左手或右手里长出一个长方形塑料盒子是非人的,更别说它拆散家庭;面对手机与座机,文化没有起到仲裁的作用,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思考一下,在电脑和手机之间,座机是否可以被淘汰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座机是仅存的几个能够代表家庭单位的物品了,其他的还有邮政地址(在中国也没落了或者说从来就没建好),房子(中国人依然在为此奔波);如果让市场决定,座机是应该淘汰的,邮政地址也不如邮件短信,房子就可以更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