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湿热,容易长“痘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44:35
从湿热转变到“青春痘”
  现实问题:一日在麦当劳排队,忽然看见旁边队伍里一位高挑身材的女孩儿,面向我这侧的脸颊,红红的突起一片青春痘,再细看,如果没有痘的话,是个美女。心里一阵感叹,她恐怕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内已经湿热过盛了,还在排队吃麦当劳,或许还经常吃。
  左看看、右看看,起痘的人很多,并且已经不是青春期的专利了。30多岁的大龄青年长;40、50岁的人也长。长“青春痘”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一切是否都与湿热体质有关?
  王琦解答:不是所有青春期的痤疮都是湿热体质,青春期,是身体功能比较旺盛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属于肺胃有热。但总体来说,属于湿热体质的人为多数。可以说,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不光是饮酒,吃香辣、煎、炒、烤、油炸的东西造成的,还与长久居住在潮湿环境中有关。相对来讲,南方湿热体质的人更多一些,不少人脸上都长了青春痘。
  湿热体质的人会经常起口疮,甚至后背、臀部下部起一些脓包痈疖一类的皮肤感染性病灶。一些人还有脸上不清爽,油腻,笼罩一层灰尘的感觉。这种人还容易口臭,体味会比较大,会有腋臭,跟他讲话,你可能会闻到微微的一种味道。女性的话,带下颜色会偏黄,量偏多,男子经常会觉得阴囊湿漉漉、黏糊糊的。
  那么,一个人外部表现出来这样的体征,内部的湿热情况又是怎样呢,这些湿和热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内湿与外湿是基础
  首先湿热体质人的体内一定是湿热胶结的,就是黏合在一起,如同油和面裹在一起。
  我们先说一说这个湿。在生活里,通常人们对湿的理解就是水分过多。而中医说的“水湿”,则有外湿和内湿两种。
  外湿,大多是因为外界环境潮湿或者是你涉水了、淋雨了、住的房子潮湿……这些外来的水湿进入人体形成了湿。
  内湿,常常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关系。找中医调理过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脾是“运化水湿”的,如果你过食生冷食物,饮酒过度,脾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吃喝进去的食物不能转变为营养,供给身体各部门“薪水”,反过来这些东西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内必然就有混浊的物质存在了,就造成了“内湿”停滞。
  2.湿化成了热
  为什么说到湿,必然和热联系在一起呢?因为热和湿是同时存在的。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夏季,天气很热,湿度也大,使人感到潮湿闷热,那么很显然,湿和热同时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如果停留在身体里太久了,像是在捂着一种东西,久了,必然产生一个热度,可是这个热度呢,不像火苗热度那么高,而是绵缠的、分解不清的那种。
  我们看南方到了梅雨季节,湿和热混杂凝聚的环境,缠绵难解……这时候有些人就会出现吃饭不香,迷糊犯困,全身沉重乏力等反应。有的小孩子这时候还容易出现低烧,中医管它叫“夏季热”,这是一种由湿化热的现象。还有一些人平时不长痘,吃了辣椒,涮了火锅后就长,也是因为体内具备了湿热基础。
  3.生了热,痘子就长出来了
  有这样一个病人,高个子,很瘦,脸上长的痤疮特别多,是典型的湿热体质。
  他来找我本来不是来看这个痤疮的,是治疗前列腺炎。我就说你平常会起这些青春痘吗?他说是啊,他说我头发里都是,我摸他那个头发里,都是一粒一粒的,后背也都是,他还觉得阴囊潮湿,身体不爽,总有一种倦怠感。
  我给他开了治疗前列腺炎方子的基础上,还加了一些调整体质的中药。
  湿热体质的人治疗起来比较缠绵,因为湿热相合,很难分开,单纯祛湿容易助热,单纯清热湿邪容易留滞,孰轻孰重,把握二者间的比例、分量尤为关键。治法为分消湿浊,清泄伏火,用三仁汤加桑白皮、马齿苋、鱼腥草治疗。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痤疮就好一些了,那个病也好转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了,他又反复了。我就问他喜欢吃什么?喝什么?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他都回答了,我说你知道为什么这些症状会反复吗?他很茫然,我说就是因为你的生活习惯没有改过来呀!
  酒,导演湿热的名角
  现实问题:有一个爱熬夜喝酒的作家,喝了十几年的酒,十几年白天没精神,晚上喝了酒才能工作,到医院诊断,结论是:体内有湿。他自己很感慨,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没想到常年喝酒,竟然一瓶一瓶地改变了自己的体质。可是疑惑的是,有人身体内已然湿热,可是脸上并没有长痘啊。
  王琦解答:每天一点酒,活到九十九。这是古人的经验与度量之美。文人爱饮酒作诗,于是就容易“湿”。湿热体质跟酒关系密切,酒这个东西,是水做的,本身也是湿,又是经过发酵的,会产热,所以酒是湿热互酿。经常喝酒,喝得量多的,也是造成湿热体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可是这个作家为什么不长痘呢?因为这个人是个瘦人。
  1.瘦人长疽(jū)胖人得痈(yōnɡ)
  瘦人容易得疽,胖人容易得痈。疽,平坦无头,表面看起来没东西,相当于西医说的深部脓肿。深度的疽很难治愈,要治疗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慢的原因是因为瘦人气血不足,津液不足。
  痈,红肿热痛,会流出脓来,湿热的人长痈的比较多。因为胖人气血壅盛。气血太盛就会往外走,就出现了痈,而且痈是阳证,一般长在肌肉丰厚的地方,如果热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腐烂,出脓……所以胖人得的这个痈容易愈合。痈,虽然看起来是个不好的东西,可是这种病理产物,也代表了体内物质多余能量的一种释放。就像感冒,有的人不发烧,有的人发烧,不发烧的那个人并不是好现象……发烧说明病人体内的免疫机制强大,正气强,反应迅速,不发烧的人正气较弱,病程缠绵,这种感冒就不容易好。
  2.祛了湿,热也就消失了
  另外呢,熬夜会耗伤人体的津液,水不足,火就容易偏亢,但不一定是湿热,可能会跟阴虚关系更大一点。关于热,可以有两种表现,一个热火升腾,火苗上来了,直接就热了。另一种就是夹了湿的“湿热”。怎么形容呢?你见过农村的草垛子吧,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但下了雨之后你可不能把手伸进去,里面热得不得了,那就是湿热,溽湿的热,闷烘烘的。对于第一种热,比如发烧,我给他清热解毒,就把热给去掉了;对于缠绵的湿热,治疗起来就很慢了,直接清热吧,热去了,变凉了,湿气却不容易发出来了,只好慢慢地分解、分消掉。“湿去则热不存”,什么意思呢?湿去了以后,这个热就没有可依附的对象了,在这个情况下常常是利湿清热,把造成这个热的根源给去掉,慢慢地热就下去了。
  3.酒要热饮防湿热
  说到喝酒,《红楼梦》里面的饮酒最为讲究,天寒饮酒,要温热了来喝,为什么?因为酒乃水中火、湿中热,冷酒入喉,易寒凝不发,热性不能把湿气散出来,郁在体内,又成痰湿,缠绵难除。
  酒=水+酉,“酉”多与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发酵”这个词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把面粉里加上水和发酵粉,调成糊,然后放置在温热的炉子旁边,一个上午后,会看到一个硕大的面团,松松软软的膨胀物,发酵的过程有热生成,有气生成,所以才使发面团变戏法似的出现了很多小孔,把这些面引子再加入大量的面粉调和揉成发面团,用来制作大饼、油条、馒头、包子,口感会很松软。而酒的制作也要经过这个发酵的过程,谷物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成了酒糟和清液,热量开始聚集,于是酒里蕴含了太多的热量。
  酒进入胃,体内就会有烧灼的感觉,毛孔开散,周身泛红。古有李白“把酒问青天”,今有伤心借酒愁更愁,愁的不仅是壮志未酬的心境,还有那个饱受烧灼的身体,身体在哭诉,酒精肝正在疯狂增长,湿热也开始缠绵,也许李白并不知晓,自己或许已经患酒精肝多年,却还是执意“举杯邀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