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博客的故事:谁能玩转Blog这门生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9:51
□本报记者 傅 浩
在Blog的喧嚣背后,赢利模式比较清晰的还要算是BSP(Blog服务提供商)。而对数量越来越多的Blog制作者来说,他们是否能把Blog变成一门生意?
Blogkumedia.com创始人陈志伟择哲公关传播合伙人李建林)
在上海巨鹿大厦略嫌闷热的会议室里,素未谋面而又相互久仰的Blogger们正在忙着互相认识,“永远的胖子”吕欣欣干脆撸起袖子,跑上讲台来了个现场广播找人。这正是热闹的“中文网志年会2005”会场,一身休闲装,背着个大背包的陈志伟在其中显得有些沉默,只是在演讲准备区中逡巡着,试着通过胸牌找到熟悉的网友。 你很难将眼前这个略显腼腆寡言的年轻人同“媒体”两个字联系起来,但这又确实是他正在做的事———打造中文Blog媒体,通过Blog来挣钱。 陈志伟的沉默是因为他的国语说得不好。出生在香港的他从小在国际学校读书,之后又到美国留学,这让他少有机会练习国语,每次说话的总是要先习惯性地检讨自己的中文水平。但另一方面,这也让陈志伟在求学期间就结上了与Blog的缘分,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Blog media的位置 陈志伟口中的香港,是一个没有Blog氛围的地方。报纸杂志上只有流行的话题,鲜有有涉及内心,也因此鲜有知名的博客。2004年10月,陈志伟开始Blogku.com系列项目的创业时,直接把战场选在了充满机会的内地。不愿意只做BSP的陈志伟仔细考察着在美国还有些什么样的Blog商业模式,一下就被Gawker Media和 Weblogs INC.吸引住了,于是,一个“以博客媒体的形式采写热点新闻”的想法逐渐成型。 想法最终变成了如今的Blogkumedia.com,号称中文第一个媒体博客网。四个专业频道,主打电子产品、娱乐、游戏和休闲搞笑。2005年以来,网络广告的井喷让网络媒体再一次成为赚钱的代名词。Blogkumedia.com的赢利模式,主要也还是网络广告以及在内容中进行一些软性销售。 Blogkumedia.com的内容生产方式颇有意思。和RSS网摘、博客门户等收集内容的做法有些不同,它固然也转载、聚合其他分散Blog里的精华,但主要内容还是自创———通过聘用一批写手,写一些新奇特的小文章以吸引眼球。 显然,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和传统的平面媒体更为接近。但一个Blog化的平面媒体,靠什么同各大门户死磕?陈志伟觉得,主要是写手们还没有搞懂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因此让网站的给人的印象有些走样,而纠偏的第一步,“我们的原创内容首先要降到25%以下”。 陈志伟给Blogkumedia在价值链上找的位置是充当内容推荐者———重要的不是原创了多少内容,而是要对好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推荐,或者说,把评论和推荐当作创作。当然,涉及原文的部分将采用引用和链接的方式直接指向原发布地,而不是转载了事。 “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娱乐新闻的Blog频道,这部分内容各门户也基本都有,如果我是一个喜欢看娱乐新闻的读者,我当然会去各门户看。但是问题是,门户的内容彼此会有同质性,毕竟大部分记者都是跑的同一个发布会,而且,海量的记者文章,哪一篇比较好看呢?” 理想状态下,Blogkumedia的推荐和门户的内容应该是合作的关系。 尽管距离理想的模式有距离,但形势不坏:“刚刚收到杂志的来信,希望可以用电子产品频道的一些内容,给我们一些稿费。” 最近,陈志伟也在和风险投资接触。风投们对网络广告的前景很是看好,但是也提起了这样的担心:现在大部分Blog的用户还是一些熟悉IT技术的“早期分子”,以后这个模式会不会被大众接受?毕竟,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Blog形式的网媒2.0,点击率、链接和引用数量才是获得广告的“硬道理”。 好在,陈志伟选择的数码产品、游戏、娱乐等都是很大众化的话题,而订阅监测的结果也颇让他感到乐观。Blogkumedia进行合作的Feedburner,除提供RSS订阅外,也提供Email订阅,以方便一些并不太熟悉RSS的普通网民,“目前,这两者的订阅比例大约是一半一半”。 在陈志伟们苦心探索的同时,国外,Gawker等媒体在新开频道广告便已经预定一空的盛况令人目瞪口呆,WeBlogs Inc.更是干脆被AOL所收购,像Blogads这样的专业指导Blog广告投放的站点也已出现。 行销你的Blog 国内玩转Blog生意的思索和尝试也在快速地扩展。陈志伟的关注焦点在内容和广告,而薛传艺(Sayonly)的关注焦点除了媒体外,还有行销。 现实生活中的Sayonly是一家知名SP的高级经理,之前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主管过技术和销售团队,更早的时候则从事大型电信系统的集成和系统开发的工作。职业的背景让薛传艺在Blog刚进入中国时就开始想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利用Blog来行销? 在Sayonly看来,目前Blog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正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分销系统”。因为是创业公司,所以一般Blog媒体都会精简到基本由做内容的Blogger构成,而在这个团队里头,也就谈不上专门的渠道人员:“一,频道的订阅,如何让人能够订阅,让订阅用户知道他们订阅的是什么,并且通过一个稳定的渠道增加订阅用户;二,内容浏览,如何增加内容的曝光率,通过稳定的渠道,增加用户的阅读,并且能够返回来阅读”。 渠道人员怎么来做Blog行销,Sayonly在个人Blog上做了大量实践,只是这个行销收获的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个人的社会资本。 Sayonly想了不少招,来增加自己Blog的浏览量。比如,推荐有意思的工具,参与热门话题,乃至在文中故意地使用一些热门的关键字———“超女”、“伦敦爆炸”、“李开复”等。这些实践在其之后的系列文章:《手把手交你Blog行销》里都被整理了出来,“绝对是亲身实践,而且里头的TIPS都是绝对有实际效果的”。 特别有意思的还有一个“只说说什么,你说了算”的栏目。这个栏目与其说是一个内容产生的机制,倒不如说是一个充分利用Blog互动特性的行销手段———读者在Blog中给他留言“点播”话题,而“狡猾”的Sayonly则就“点播”话题发表看法,同时也吸引读者的跟踪阅读……最终,薛传艺成功地推销了自己和Blog,《手把手交你Blog行销》系列甚至还吸引了好几家书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Google Adsense、Advertise on Technorati等针对个人Blog、站点的网络广告推出,个人Blog行销已不仅仅是增加社会资本了,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Blog行销有了最终向赚钱再进一步的通路。这也意味着个人通过自己的Blog挣钱,甚至依靠写Blog过上不错的自由赚稿人生活成为可能。就在Technorati,你可以看见这样一句颇为诱惑的文字: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全职博客。 不PK就交流 既然写Blog最大的两个群体就是传媒人与IT人,那么在Blog媒体Blog行销外在出现对企业 Blog的尝试再自然不过了。 陈志东(Topku)从2002年就开始写Blog了,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如今的他已经回想不起当初是怎么接触到Blog的了,只是记得从那时起就断断续续地写了起来。Topku如今的Blog倾向于记录个人的心情故事,但这位国内著名IT公司的产品市场经理,从很早就开始关注Blog对企业的价值。 2004年下半年的一次“多事”,让Topku相信,Blog不但对于企业有价值,而且绝对会是个很关键的东西。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志东发现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服务网站抄袭了国外某站点的LOGO,于是当时就在Blog上发了个文章。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尤其是在博客圈子里传得更广。最终,企业关闭了这个服务站点。虽然对方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这已足以让陈志东成为国内最早亲历Blog、企业PK的人之一。 其实,类似的国际案例在最近一段时间已成为国内博客圈的热点话题:反面的有戴尔对消费者在Blog上发表的不满视而不见,结果被闹得灰头土脸;正面的有微软的Robert Scoble,他利用Blog通道,展示了微软公司人性的一面,并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胜过了比尔盖茨投入1个亿美金进行形象宣传。 这两个案例之所以典型,既是因为它们都是发生在国际巨头身上的鲜活例子,也是因为它们形象地诠释了企业Blog将要涉及的两个层面:一方面,企业必须及时了解用户在Blog里说了什么,一方面,企业必须要能真诚地在自己的Blog里说些什么。陈志东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当Blog成了PR TOOL(公关工具),它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当Blog不为PR服务,就更不会有意义”! Blog公关慢慢上路 李建林看来不会同意陈志东话里的前半句。在他看来,企业Blog的最佳切入点正是在于公关。从在中欧接触到DIY的公关项目起,李建林就和公关结了缘,之后又先后在国内和国际的一家公关公司任职。在两年被他自己称为“卧底”的“打工”生涯之后,李建林在今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而公司的卖点,就是网络公关、Blog公关。 其实,最早促成李建林产生网络公关创业想法的,并不是Blog,而是美国的一个press room软件。在这个软件的启发下,李建林设计了e!pressroom企业网站媒体关系管理系统———那是一个博客化的内容管理和关系管理系统,融合了Blog, Rss,Podcast等等因素。正是这个原本为公关行业提供的CRM系统让李建林开始仔细打量起Blog公关的前景来。 李建林是寄希望于Blog能带来一种“新公关”的。“新公关会更加DIY。这是一种来自企业的可信的声音,公关专业人士还是需要的,但是会越来越少,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少的老式的有控制的,带有明显规则痕迹的沟通方式消失,取代以对话式的来自企业层面的声音,来自企业内部的价值分享。” 怀揣着“新公关”的理想,李建林还是不得不常常郁闷地正视这样一个现实,自己现在做的,首先还是一家普通的公关企业。要说服企业采用Blog做“新公关”,还常常需要准备好一套基于“旧公关”规则的答案,比如,这个和公司搞个BBS有什么区别? 我怎么知道这种写法别人会喜欢看?如何总结博客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呢? 好在对李建林来说,自己更多地是以一个公关人的身份打量Blog和WEB2.0的,因此Blog公关虽是理想,却也不是一个不可打破的概念。李建林并不打算凭空设计出一个纯Blog的公关方案来,把传统的公关手段全部抛掉,另一方面,Blog也不会是新公关的唯一。“实际上,网络设计,SEO, 基于网络的口碑传播,Web2.0中的Blog, rss, podcast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融合到网络公关实践中去”。 尽管还很艰难,李建林的Blog公关及营销的尝试已经上路了。那是一个内衣品牌的案子,Blog公关作为辅助的项目在总体网站设计方案中被提出。一是要在企业网站中添加一个女性话题为主的Blog;二是通过Blogger“品牌倡导者”或者说“意见领袖”来扩大影响。而这两方面都是结合这个品牌的DM广告和杂志“软文”来进行。 客户是一家日本公司。由于商业Blog在日本发展的已经很成熟,而且日本的女性消费者,也很喜欢Blog的沟通方式,说服客户接受Blog倒没让李建林费太多唇舌。在提案三周前,李建林以这个品牌的名义注册了一个博客,简单地说了些东西,提案时这个博客在关键词中文搜索里面排第一,而且还有人回复询问更多地品牌信息,加盟一类的事情,这也让客户很惊奇。“这个Blog从挣钱的角度来说贡献并不大,但对我们拿到项目确实起了作用。” 全球最大的C2C网站 与其他几个博客的故事相比,毛向辉的Blog C2C涉及的就不是一个或是几个Blog了,而是以SNS(社会性网络)交织起来的Blog社区。在毛向辉看来,真正重要的不光是Blog写了什么,还包括在Blog圈里自然形成的诚信体系。 维众投资副总裁毛向辉是个“很神”的人物,这一次也不例外,虽然他说自己只是出了个主意,但这个主意正在激活商业Blog的一个新领域。这个主意是TAG:BBCC。 所谓TAG:BBCC,就是说博客们在写Blog的时候约定,以BBCC(B2B,C2C)作为在Blog上售卖东西的统一标签,这样,即便没有eBay、淘宝这样的门户,博客们也可以通过TAG搜索得到所有售卖商品的条目,仿佛进入一个超级而又松散的大卖场。博客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甚至影片来描述商品,并通过PAYPAL等小额支付平台完成交易。而整个的Blog社会,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C2C交易平台! 这一前景最近被一件T恤初步验证了。这件意义重大的T恤是“网志年会2005”的签名纪念品,以TAG:BBCC在cnblog.org上开始拍卖以来,已经被反复争夺了数十次,价格从21元一路飚升到了七百元。尽管这次拍卖有着网志年会活动的延续性因素在内,但Blog社区的效应已经显露无疑。 更吸引眼球的还在于这一模式一旦流行,将带来的巨大的第三方商业前景。以TAG作为粘合剂把互联网的内容以社会的方式连接起来,这将对第三方服务提出更多的需求。TAG搜索、支付服务、在TAG:BBCC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的分类门户,每一个都不能少。据说,目前已经有支付公司对此很感兴趣,并正在寻求进一步推广和营销这个模式的可能。 电话那头,毛向辉并不担心B2B、C2C的博客们是否能很快形成聚集效应。“Blog的电子商务运用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温’,但是不需要有人去营销,顺其自然。慢慢去做反倒可以让大家少些浮躁的东西。我相信明年,基于TAG的运用会越来越多,变成一种新的模式。”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