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1:55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急之国


<<新周刊>>第327期


中国人,赶时间。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

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可以快,就决不能慢。有了比较,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中国人急不可耐,又因欲求未满而耐心等待,焦躁不安又心安理得。

急的心态带来了什么?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我们迎来了更多的灾难和意外,更低的效率和更坏的结果。

就这样,在“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等我们真正明白快慢、张弛、紧疏、得失、成败、忙闲的人生之道时,可能一切都晚了。
 
   不耐烦透视中国人的时间观

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


文/陈漠
<<新周刊>>第327期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无论排队还是插位,都是为了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抛离。


  我们喜欢插队。我们当一米黄线不存在。我们抢出租车。我们在交通灯变黄的时候加速冲过去。我们为了节省五分钟去翻越马路中间的栏杆。我们由亲戚带着走VIP通道进去,因为排队要半小时。我们在机场大闹值班柜台。我们在电话里对着客服人员吼:“马上给我搞定!马上!”我们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离去。我们走后门。我们送钱。

  我们很急。我们很不耐烦。

  可是,我们同时又是世界上最耐心的人。我们以前排队炒股,头天晚上就排队买认购证。现在我们排队买房,提前三天就全家轮班开始排。我们喜欢买促销减价货,排一上午队也在所不惜。人越多的餐厅,我们越喜欢,我们宁肯坐在门口塑料凳子上吃两个小时的瓜子。我们就是感冒也要去挂专家号,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现在,我们还喜欢排9个小时的队去世博会看立体电影。

  我们似乎又很有耐心。

  这就是中国。传统心态和现代境遇扭合在一起,我们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

慢不下来的中国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曾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他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写“漠视时间”。

  “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不仅是不可理解的,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很显然,中国人不喜欢我们的人格中所具有的这一品性,正如我们也不喜欢他们缺乏诚实一样。无论如何,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

  史密斯把他观察到的中国人的缓慢行为归结为:“中国人的历史是属于大洪水之前的。它可追溯到太初时代,尔后则是混浊、舒缓、漫长的大河,其间不仅有挺拔的大树,也有枯朽的草木。除了较缺乏时间观念的民族之外,没有人会去编写或阅读这样的历史。”

  最有趣的是,史密斯认为中国人漠视时间正表现在他们的勤劳之中,他们不停地劳作,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浪费时间,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做无用功或者返工。

  史密斯说的当然有道理,实际上很多中国人也觉察到自己身上的这些缺陷。此书近年的再版序言中,厦门大学教授周宁写道,辜鸿铭论述“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是把史密斯的书作为潜在的对话者,林语堂著《吾国吾民》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回应此书,而鲁迅则一直遗憾没有人翻译这本书,用以“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几十年后,史密斯所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就变成了中国人的“经常性急躁”。自“五四”运动起,启蒙者们对泥泞的现状恨之越深,对改变现状的速度也就期之越烈。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上百年的历程,难免显得冒进急躁,方法也往往激烈、粗暴。

  又是一个外国人发现了中国人的急躁。杜威曾说:“这场运动的感情成分多于思想成分。它还伴随有夸张、混乱以及智慧与荒谬的杂合。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使这场运动在开始阶段具有急功近利的特征。”当然,近年来我们重新发现胡适,似乎为杜威的观察提供了一些例证,我们似乎又在“返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十年间,中国人的时间观再次提速。大跃进和大干快上,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众所周知,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快起来,反而导致了全面停滞。

  时钟的指针来到改革开放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到了当下,环境更加复杂,现代、后现代的语境交织,工业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社会成形,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什么时候我们丧失了慢的能力?

  中国人的时间观,自近代以降历经三次提速,已经停不下来了。我们需要的是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

科技就是不耐烦

  《连线》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让我们抓狂的33件东西》,列举了33件现代生活中让我们无法忍受最终崩溃的事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航空旅行,作者对航空延误和堵塞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去年(2007年)有超过1/4航班停在停机坪上,在夏季高峰时期,这个数字几乎达到30%。如果你在网上订票的话,你也许可以选择准点的航班。可是,现在还有谁不是在网上订票的吗?”

  的确,在候机厅里突然被告知必须继续枯坐两个小时,是非常让人恼火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在机舱里连膝盖都不能伸直的可怜人了。

  此外,还有信用卡、顾客服务、医疗记录、复印机、打印机、道路、电话会议……这些东西都被列入了“抓狂物件”。

  等一下,难道这些东西发明出来不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便捷吗?它们不是可以减少重复的劳动,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简单吗?为什么它们反而让人们更加不耐烦了呢?

  我们发明东西,显然是为了更方便,是为了解决烦躁。比如,你再也不用抄写文件500份了,因为我们有了复印机。但是,高科技复印机的操作已经复杂到了办公室里没几个人能搞得懂的程度了。于是我们专门指定一个人来学习这门技术,可是他不在的时候,其他的人就完全抓狂了。甚至这个专门人才也抓狂了,他疯狂地打了一通电话把复印机公司的人痛骂一通,最后另外一些专门人才上门来帮我们把墨盒换掉,把挤成折扇一样的纸拉出来。

  这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伟大之处。我们发明了很多东西来试图解决烦躁症,但实际上却只是发明了另外一些烦躁症。

  发明排号机的人,一定没有中午去银行里拿过号。当你满怀希望地按下按钮,吐出来的纸条却冷冰冰告诉你,前面还有32个人,而这32个人把所有的坐椅都坐满了,同样冷冰冰地望着你这个白痴。

  发明电话等待音乐的人,一定是失聪的。他担心人们听10分钟的嘟嘟声会疯掉,就好心地让人们听10分钟的洒水车音乐。实际上,没人会听10分钟的嘟嘟声,大家都会挂掉,而耐心听完10分钟的洒水车居然还没有人接听,接着洒水车又从头开始了,这时候才真的要疯了。

  发明服务性微笑和公关式语言的人,一定是面瘫和口吃。他肯定觉得服务人员的微笑和滴水不漏的回答会有助于缓解客户的情绪,但事实却是,当你迫切需要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希望看到的是客服人员和你一样着急,而不是对你慢条斯理地露出八颗牙齿:“我们正在跟进。”
跟进!谁发明的这个词?

不耐烦是社会心态

  生活越现代化,烦躁情绪就越重。

  电话不普及的时候,没人介意几个月收一封信。但手机随身的时代,几十分钟内不回短信的人就会被讽为没有机德。

  只有公交车坐的年代,等上半小时也不以为奇。如今打的,随时都要提醒司机抄近道、超车。

  以前我们用电话线拨号上网,56K的网速,很慢,可是并没有人觉得烦躁,因为条件如此、大家如此。论坛上发帖,有的标题就是“大图杀猫”、“小猫慎入”,提醒网友注意网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带宽以M来衡量,数十M已不稀奇,但网页打开稍有迟疑,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点刷新键,有时候恨不得砸电脑。

  这是时代加重的烦躁症,既然可以快,就决不能慢。有了比较,就有了烦躁。

  抛开时代,还有哪些条件会引发你的烦躁?

  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和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去控制,而不知所措。

  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

  你可以不在银行里排在第33位。只要你是VIP,你就可以施施然地直接走到柜台前,把那32个可怜虫抛在脑后。难道就不可以给非VIP的人提供舒适的基本服务吗?可以,我们的基本服务就是在铁椅子上坐两个小时。

  你可以不在医院里看病排一上午挂一个号。只要你认识医院里任何一个员工,从院长、主治医生到行政人员,他们就可以直接带你走到专家诊断室里。难道就没有普通人看病的便利吗?有的,就这么几家医院,你看哪儿人少你就去哪儿吧。

  你可以不在春运排通宵队买火车票——你可以去订机票。难道就没有底层人民承受得起的回家方式吗?当然有,你可以在火车站广场上买黄牛票,多付一个月薪水而已,你付得起。

  你可以不排队买房,反正涨起来,你卖了也没有住的地方。你可以不急着结婚,反正你还没有买房。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你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你就被社会抛离了;如果你现在乖乖排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插你的位。所以我们一定急躁,我们不顾规则——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规则,抓到手的才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我们就像在超市收银台前的购物者,推着购物车在几条长龙之间踯躅,无论排队还是不排队都是两难。插位加塞挤来挤去,一分钟也不愿意等,焦躁不安。

  而且,我们总觉得别人排的队比我们的快。





治疗狂躁社会的愚蠢发明

就是我们发明了不耐烦


文/黄俊杰
<<新周刊>>第327期



没有比时间更不重要的东西了——为了节约时间或浪费时间,我们推动娱乐、发展科技、改善制度,最终却治疗不了自己的烦躁症,反而加剧了我们这些狂躁病人的病情。


VIP
他们诞生于银行、机场、医院的排队长龙之中,他们是排队时间的贵族。大部分人都想成为VIP,可惜VIP的意思就是指少数人。CEO们以为VIP能解决那些花钱比我们多不了多少的人在排队时的身份焦虑问题,改善所有人对傲慢的银行、无人性的医院或冷漠的机场的满意度;但社会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这只会招致更多人的不满——个人的满意情绪与是否被公平对待密切相关,不公平的等待要比公平的等待让人感觉时间更加漫长,特别是有人名正言顺在你面前加塞的时候。

彩铃
大部分精心为自己选择彩铃的机主都以为,他选择的音乐能让老打不通他电话的人将等待变成快乐——当然没人会承认自己对音乐的糟糕品位,特别是对方的彩铃就是你最讨厌的那首歌,而你又不得不给他打电话的某个时候。

BRT
BRT的出生目的是让这个城市不要堵车,但事实上它却成为这个城市常常堵车的病因。BRT车排队等绿灯、BRT车排队等进站、BRT乘客在站台排着长龙依然上不了BRT。当BRT就这样成为都市奇景时,有人指出一个数据——济南的BRT设计了15秒的登乘时间,但没有排队而造成车辆耽误的时间就有25秒。

24小时客服
当夏天的深夜空调罢工、冬天的深夜热水器失灵,只有那些400开头的24小时客服电话才能满足怒气冲冲的上帝需要。过程是这样的:客服人员24小时待命,你无需等待,立即可用最具侮辱性的语言倾泻对不靠谱产品的愤怒,然后再给耐心听取意见的客服人员打个满意分,最后那个能修好东西的人才会在1个工作日后施施然到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的24小时客服都只是心理热线。

终端
智能手机、MP4、PSP、iPad、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视、广场大屏幕……要让等待成为一种娱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娱乐无处不在。我们为了节约时间而浪费时间,我们为了治疗烦躁症而爱上肤浅的娱乐,最终加剧了我们这些狂躁病人的病情。

超级兔子
安全卫士360每次都提醒电脑用户开机用了多长时间,这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人对Windows的开机速度产生心理负担,从而在开机时陷入绝望情绪。在充斥垃圾广告软件的时代,伪电脑高手将会用系统优化大师、超级兔子之类的优化工具,会用GHOST之类的一键恢复工具视为必须技能。在这个忙到爆的信息时代,是不允许龟兔赛跑让乌龟取胜的。

高速电梯
那些在无电梯大厦打卡的低级白领,是永远无法理解在60层以上写字楼工作的高级白领的。当打卡机的指针即将指向整点,无数绝望的白领仍在电梯前苦恼地抓着头发——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大家要挤在一个城市或者一座蚁巢一样的大楼里工作,但工作日去搭摩天大楼的高速电梯、周末时去搭游乐场的“跳楼机”,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白领人生。

网上预约
总有人相信网上预约可以成为时间管理的利器。老实说,当城市交通面临塞车问题、当道德面临熟人社会的插队问题、当服务思维面临僵化等问题,你会发现网络其实帮不上你什么大忙。
排号机
这个为了让人排队而设的工具最终导致了人们的不排队——他们总是取了号纸就离开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然后造成了后来者的心理恐慌:明明只有10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但号纸上却显示排在你前面的有100人。

职业排队人
最早是自发兼职的“排队族”,从火车票到买楼都可以帮你的忙。后来有河南打工妹在广州成立中国第一家排队服务公司,就有了“职业排队人”——他们开发了银行、超市与邮局的夹缝市场,成为了整个中国最不会因为排队而耽误工作的人。
  
便利店
便利店买快餐,是生活的绝配——咖啡是速溶的,面是方便的,寿司是即食的。便利店的初衷无疑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但当便利店和快餐店占据了白领们没有品位的人生,这个目的就走向了生活的反面。

非诚勿扰
当没人有空等待爱情,《非诚勿扰》之类的速配节目就应运而生。当没人相信那些容易得来的爱情,上节目的女人们就变得有些“非钱勿扰”。爱情是用来打发一生时间的东西,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将它们划上等号,也未尝不可。

“比一比”
迅雷发明的弱智小游戏。当你不耐烦地发现4M的宽带永远下载速度只有20KB时候,下载工具迅雷提供了这个小游戏,让你可以鄙视身后成千上万下载速度只有1KB的人(毕竟总有人去申请那些1M宽带)。如果比你下载速度慢的傻瓜足够多,你可以得到数以千计的“鄙视值”,在迅雷的网站上玩玩寻宝的小游戏。

网络小说
不少人看网络小说是为了消耗垃圾时间,结果却因为看网络小说而耽误了工作时间。我们将这个叫做网瘾。

镜子
事实证明治疗烦躁症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恋——旅馆往往在电梯前设置镜子,好让人们在等电梯时做点什么。这比任何娱乐终端都更加有效,因为总有些人永远也看不够自己。

广告
广告的好朋友是无聊到爆的等待,在人们百无聊赖时广告的效果最好。但当广告变得无处不在,我们早已不是在等待看节目的缝隙看广告,而是在广告的间隙里看节目。最让人愤怒的是,我们往往看完一部让人感觉时间被延长的烂电影后,才发现不过是看了一堆广告。

高铁
高铁让两个城市成为生活共同体,证明时间可以改变距离。虽然你通往火车站的时间可能与你坐上高铁到达另一个城市的时间相等,但这就是现代交通的定律——交通工具越节省我们的时间,我们就将越多的时间浪费在交通工具上。

微博
微博让人随时交流,将闲话这种打发时间的方法发挥到极致。配合让人永远在线的移动设备,全世界正式进入碎碎念时代,没有人能说清楚微博帮我们节约了时间,还是浪费了时间,但它最起码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轮椅
世博会考验的是中国人的排队智慧。当看着那些老年人拿着小板凳在队伍中艰辛地挪来挪去,我们感觉小板凳加个轮子更加方便——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发明叫做轮椅。事实证明轮椅在世博会中的确是排队利器——有媒体发现伪装残疾人乘轮椅的“发明”,更有记者惊奇发现轮椅队伍里居然摆着无人乘坐的空轮椅,如果旁边游客不揭开谜底,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这个原因:“人去吃饭了,一会就来。”

排队器

排队器是社会秩序的科技表现。高级排队器可以方便地在任何地理环境制造压缩性的S形“蛇饼”。郑州火车站甚至出现过霸道的“一米线排队机”,“由于门扇和周围栏杆的共同作用,使等待办理业务的人员必须站在一米线外等候”。发明者是湖北襄樊人,他在网络上的自我介绍证明了排队器与文明的关系,毕竟他自称“深受三国孔明和武当山道教文化影响”。

微笑
微笑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手段——毕竟有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也是战胜不耐烦顾客的重要武器——当你投诉上菜太慢的时候,优秀的服务员会动用这个武器,但这不会加快你的上菜速度;当你投诉飞机晚点的时候,优秀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会动用这个武器,但这不会让飞机来得快点;当你希望上级部门快点解决你的问题时,优秀的公务员会动用这个武器,但这不会对你加快解决事情有什么帮助。  
 
破网速、破电脑、破网站、破游戏、破界面

网络就是烦躁大本营


文/陈非
<<新周刊>>第327期


古登堡的年代,愚蠢是我们的敌人;网络的年代,慢是我们的敌人。


  85后的Lily Allen在MV里边唱着“去你的,去你妈的(Fuck you, fuck you very very much)”,一路把看不顺眼的人用手指拨开,把挡道的汽车摁扁,把不够高的埃菲尔铁塔拉长。

  Lily Allen是英国人,而英国电信公司对本国国民的调查也发现,七成的网民对网页打开需时超过1分钟就感到不耐烦,其中1/3的18岁至24岁年轻人,刷新超过10秒就出离愤怒。Lily Allen的这首“不耐烦之歌”正适用于表达这样的愤怒。

  谷歌则试图为解决这样的烦躁寻找出路,它推出了“速度超过光速”的Chrome浏览器(当然是在合适的带宽下),并且很聪明地随时显示“本次搜索用时×××秒”(很少超过0.2秒)。即便如此,烦躁依然在增加。

  5年前,当我们还把Wi-Fi读成Wee-Fee时,我们用着带宽不超过1M的电话拨号,施施然对着10秒以上才能打开的门户网站,愿意去银行排队汇款;5年后,我们在洗手间捧着iPad上网,直接关掉任何超过5秒还没显示完全的网页,对用IE8登录支付宝需要输入两遍以上密码表示强烈抗议。古登堡的年代,嫉蠢如仇;网络的年代,嫉低效如仇。

  美国网络出版协会的互联网调查显示,用户花在搜索引擎上的时间比例自2003年起逐年降低,但那并不是因为人们厌倦搜索,而是搜索引擎为了防止被厌倦不断加快速度与准确度。选择的增加也是关键,当谷歌搜索第一页上没有显示苍井空视频的链接,你难道不会换成百度?

  小学生和大学生都能在维基上读懂弗洛伊德,那为什么还要等着去大学图书馆?Facebook的Crush就能为你筛选出最适合你的异性(同性也行),那为什么还要坐等真爱出现?源自古法语的refresh(刷新,意为使再次新鲜)现在未免如同兑了水的陈年汤药,总觉得“不给力”。而更新(update)从一个信息技术专业用语衍生出名词、形容词,如刷屏一般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德国4: 1英格兰”、“英格兰进球被误判无效”、“德国率先进球1: 0领先”从上至下,我们永远只愿点开最上一条,因为过时意为无效。而相比20年前,足球本身却变得如此没效率,90分钟才进一两个球,球员必须靠着绯闻和丑闻来时时更新,保持置顶。

  把5分钟变成1分钟,这是网络游戏商让足球继续保持魅力的做法。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效率至上的美国人视分分钟有进球的篮球为真正的运动,但要一个报道回顾一场126: 110的比赛中所有的进球?这大概会让你产生出与面对rss上超过100个更新一样的心情。调查显示,谷歌阅读器上的黑色粗体会造成用户的强迫症,订阅了这些“觉得值得阅读”的内容却无法读完比发现邮箱里有500封夹杂着垃圾邮件的新邮件更让人焦躁不安。

  挑战我们烦躁底线的并不单单只有谷歌。微软来不及收购雅虎,就推出必应。但正统全面的Windows模式实在让人不耐烦,拜托你能不能像Lily Allen一样每首歌又嘻哈又朋克?

  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但在餐厅等位时却不能像“美女餐厅”一样鼠标一拉让服务员带你到桌边。社会学家还没调查的是有多少人习惯在烦躁时打开桌面游戏,在僵尸和祖玛的缓慢世界里寻找一丝平静。但无疑的是,那种平静源于你所处的高速惯性系,你需要保持与周围同样高的速度以维持自身的平衡。

  即便是开心网这样看上去不涉及任何效率的地方,也有人愿意用外挂炒菜,注册多个马甲升级。你必须多与异性合住、必须每次更换不同的合住对象、靠每天循规蹈矩地打工挣3000块永远买不到别墅、住别墅的永远钱滚钱挣得比你多、不起早贪黑收菜偷菜就永远是个穷光蛋……“买房子”组件吸引人的是源自生活的致富定律,消除我们的迫于生活的烦躁(仅对于网上身价过千万玩家而言),又迫使我们重新面对烦躁。

  机器使我们烦躁,但制造出机器的也是我们。好在上帝不愿意我们玩外挂和破解版,不然他的生活会有多烦躁?

排队国的奇迹


<<新周刊>>第327期


在机场排队,在医院排队,在银行排队,就马路上,也在排队;办证要排队,烧香要排队,买房要排队,就连吃个饭,也要排队……不耐烦的中国人,却缔造了排队国的奇迹,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不耐烦病因之 重复

不停地做同一件事情,最容易让人烦躁,即使是数钱也会让人感到厌恶。可惜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工作、生活的大多数内容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等飞机心理战

  10月的一个周末,我的行程安排是:晚上8点的飞机,10: 30到广州,赶在12点前到家,睡个安稳觉。

  但是,当准点起飞的时间过去近一小时,我还没能登机。广州的旅行团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个个处变不惊,男团友开始打牌,女团友开始相互欣赏西安之行的战利品,尚听不见对延误的抱怨。我围着西安机场转了两圈,从书店到特产品店,从咖啡屋到厕所,一家也没放过。

  回到登机口,人们在排队,我以为可以登机了,却只是在发盒饭。工作人员每派一个就重复一遍“天气原因,不能确定”,这时候,座位变得抢手,黑压压一片都吧唧着嘴。盒饭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延误,然而好景不长,一位男士隆重宣布:“飞机还没飞过来,我刚给广州打了电话,这班飞机前一站在九寨沟,那里大雪……”

  正如一个共同坚守的秘密被突然捅破了:另一位男士放下盒饭就奔向工作人员求证,他到了广州还得转车去珠三角某市,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一对中年夫妇二话没说,转向柜台去咨询可改签的航班,他们去香港转机飞新西兰。年轻人无心再打游戏开始听音乐,之前聊电话的中年人只能接着聊,还是导游最淡定,歪在座位上睡着了。

  当我本该躺在床上的时候,终于登机了。我闭上眼等起飞,却一直在滑行,速度不是越来越快,而是越来越慢。当飞机停在跑道上时,机长宣布,由于航空管制,飞机得排队。两个小时又过去了,一位男士打开行李架,要求下飞机:“你们现在不让我下,到了广州,我也不会下。”有人鼓动身边的人,“他们让我们在飞机上过夜,我们就得让他们多劳动”,有人用手机拍空乘人员,声称到了广州就投诉,还说“有记者吗?这些资料就是明天的头版”。

  凌晨5点,飞机终于降落在了白云机场。空姐们再次微笑,鞠躬,道歉,这时有人喊“大家都不要下飞机,我们要求索赔”。可是,没有人响应。那人似乎瞬间没了底气,自己又嘀咕了一遍,也不再出声。飞机还未停稳,手机、行李架、座位就都开了,人们表情麻木,却行动敏捷,争相奔向另一站——等行李。
 
(文/文莉莎)


不耐烦病因之 单调

即使只是做一件事情,只要它足够单调,也会让人崩溃。排队,是最简单但也是最无聊的事情,因为你只是消耗,而不能创造,你甚至不能离开。

不排队的世博会不是真的世博会

  世博会真是测试全球人民排队等级的好地方。我们在英国馆门口的倍可意排队买午餐,两个英国太太就崩溃了,她们不知道应该分头行事,排完大半个钟头的买餐队再排等桌队。放眼哪里还有桌子?她们向服务生咆哮“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我们倒想说“你们怎么这么规矩”。

  吃饭事小,进馆事大。早上8点出头,我们就去长清北路的7号门排队,那时队伍早就画了很多个弯,周围黑压压的一片,地上有好几大摊小孩的尿迹,还不够年纪走优先通道的中年人铺了报纸就地而坐,摄影师爬到栏杆上拍人头照,很快就有很多人拿着手机也爬上栏杆一阵狂按。突然前方有拉开栏杆的金属声,黑色的人头中爆发出一阵低压压却充满狂喜的“啊”,我前方的一个年轻男孩扎着马步俯身向前挤去。

  5分钟,那已经是你能参观的大多数馆的平均时间了。我目测了法国馆门口拦的队伍,馆侧面有5道来回,差不多400米,正面又有5—6个来回,加在一起也要1000米吧。就算正常步行速度通过也要10分钟。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战培养,“小白菜”(志愿者)个个茁壮成长,不但帮忙叫小卖部的汽水,有个“刘翔”连跨五六根杆传奇般插进队伍,小白菜很有礼貌地请他“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出去”,获得排队观众鼓掌。各馆也显然都意识到该把精英派到门口去,澳大利亚的“哈密瓜”就在门口又猜谜又教土著语,比会说话的海宝还招人待见。日本馆就含蓄了点,《新周刊》摄影师阿灿在队伍里排了两个多小时,中途的安慰只是茶道表演(只是表演,没茶喝的),使他最终“热泪盈眶”含恨离去。

  “排队不超过30分钟的馆肯定没什么好看。”进过大多数世博热门馆的小潘在电话里这么告诉我。就在前几天,她刚花了三个半小时成功搭末班队排进了沙特馆。

  小潘神勇,从早上6: 30排在沙特馆门口开始,在垃圾满地、臭气熏天的队伍里排到10点,进馆看了15分钟出来,毕竟“每天都看小电影、大图片的没什么意思”。支持她排下去的信心来源是传闻有人排了9小时,当“小白菜”跟她说只要4小时不到时,她只觉得“很划算”。

(文/陈非)


不耐烦病因之 复杂

我们想让生活变得简单,但实际上我们却不断让生活变得复杂。很多时候,你面对的事情要比10个按键以上的游戏手柄更加复杂。

等位的人间喜剧

  夏天,南方城市的火锅店外。有背心短裤男人在塑料板凳上等得不耐烦了,不时翘起二郎腿抠脚皮。旁边堆着装有豌豆尖、萝卜的蔬菜筐,有几个萝卜才削了一半,裸着半个身子,脚丫男的脚皮飞迸,让人担心会吃到他的脚皮。

  师奶心甘情愿地等着叫号,因为等位就餐可打八折。她们拖家带口,孩子尖叫着打闹,他们已经在家吃过一小顿了。这是做父母的经验,孩子吃饱了,等得再长都不会跟大人闹饿。几家主妇在门口嗑着店里的瓜子,看着火锅店提供,整形医院、女子医院出品的免费杂志。

  师奶的男人们在一边抽烟,把长裤绾起一截,抖着脚,不时朝马路上吐痰。他们最关心停在路边的车,因为一般不太信任保安的泊车指引,总害怕别人的车会刮到自己的爱车。通常他们开的是本田车,对于插在他们中间的宝马或者奔驰有着复杂的情绪。

  有一穿白旗袍的胖女人在打电话,由于背对着等位的人群,只看到旗袍后面的拉链被背上肉撑成了蛇形。她大致是在骂一个男人,骂他不早点过来等位,害她在马路边吃灰。她转过脸,这才现了整体:原来是凤姐脸、芙蓉身。等位人群忽然觉得有了娱乐的对象,希望晚些被叫到号,他们很期待那个迟到的倒霉男人现身。

  已经等了40分钟,卖牛杂的小摊的香味仿佛越来越浓重。终于有人忍不住去买来一碗萝卜牛杂,在饥肠辘辘的人中间吃了起来,尽量保持着低调。也有人去买鸭脖子、鸡翅膀啃起来,因为饥饿,这些垃圾食品变得前所未有的美味。

  白旗袍女士的男人终于来了,个头不到165cm,略显干瘦。围观的人获得了满足感:长成这样,果然不出所料。但是,白旗袍见到该男之后态度迅速软化了,反而在火锅店门前卿卿我我起来。人们期待的好戏没有出现,便对这对男女厌恶起来,师奶们尤其有意见,在一大群孩子面前,那个165cm的男人居然把手伸到了白旗袍里面。

  终于最大的一桌被叫到位了。等了那么久,塑料凳子都粘在屁股上,站起来,凳子啪啪应声落地。人群四散,迅速投入了店内找吃喝。等位的不耐烦也在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文/金雯)


不耐烦病因之 呆板

公关式语言、高度浓缩的条文、千人一面的接待人员,这些都让我们挑战忍耐的极限。我们发明各种人性化服务设施和手段,但最后它们都变得面目可憎、令人生厌。

BRT有座位的可能性

  一天当中没有什么比排队这件事情更麻烦,当张刚在广州体育中心BRT站点上随着长长的人群蠕动时,它意味着浪费时间、忍受高温和那难闻的汗味。更糟糕的是,在等了20分钟乃至更长时间之后,他等来了“短线公交”,这意味着他还需要熬过下一班公交到来之前的5分钟。

  排队者的表情看上去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有一张疲乏且近乎麻木的脸,唯有在以自己的方式消解焦躁情绪时,他们脸上才有不同的表情。拿着PSP玩游戏的学生,随着动作频率的增加,脸色也随之紧张。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人,则在翻页之间不断微笑。有些穿着高跟鞋的小白领等得太久,腿脚难受,不由自主地活动起来。排队者最常见的举动,便是回头张望看看公交车是否到来,时间过长,有些频频回头的人,忍不住开始吐脏话,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在静默之中等待。张刚所乘坐的B1线路,在这个站点始发,故而队伍的长度远远超过其他的队列。排队者的心思都差不多——在始发站,有座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队伍排成两列,分别对应公交车的前门和后门。每天乘坐BRT的人都知道,排在后门,占据座位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排在后门的人稍多一些。公交车到来之时,队伍的骚动随之开始,张刚不用怎么走,便被周边着急的人裹挟着移动。“如果从空中看,你一定会发现两列人移动的样子,就跟蜈蚣一样。”

  不过,在6月下旬的这天,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公交车的后门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前门同时打开。从前门进入公交车的人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座位,那些等不及的人,开始从后面的队伍中直接跑到前面,原本还算整齐的秩序已经被完全打乱。不需要30秒的时间,公交车上的座位便已被全部占满。一些认命的人,已经不愿意再等待,他们此时的需求已经变成占据一个好的“站位”。

  张刚很倒霉,“只差几个人就有座位”。于是,他耐心地站在闸口前等待着下一班公交车的到来。此时,随着附近下班的人陆续汇聚到站点上,队列越来越长。在这点上,张刚觉得自己运气不算差,“要是晚点来这儿,估计要多花十几分钟”。7: 05,张刚终于等到有座位的公交车,此时已经有5班公交车路过,时间已过去了23分钟。
 
(文/张坚)


不耐烦病因之 失控

失去对事情的控制、陷入不知所措的境遇,这是最让人崩溃的时候。你想解决问题,不知道该找谁,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就是我们站在大公司和政府部门的走廊里时常会发火的原因。

烧的不是香,是执着

  我排队买过房子,排队买过机票、车票,但在若干年的排队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还是去雍和宫排队。2008年年初四去,2009年年初一去,2010年元宵节去,连续三年,每去雍和宫我都要呼朋唤友,若一人面对庞然大队,何止不耐烦,简直只有崩溃的份。

  即使年初一,地铁、公交车在雍和宫站都限停,雍和宫大街也全天不许通车,但排队烧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维持治安的警察也一年比一年多。不变的是排山倒海的队伍,以及到处“人多拥挤,注意安全”的广播。

  排队拜雍和宫,集排队之大成。停车要排队,进场要排队,买票要排队,点香要排队,拜佛要排队,磕头要排队,想听讲经的队伍更是弯弯曲曲布满整个院。但排队请愿、排队还愿、排队祈福、排队开光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据雍和宫管委会统计,近几年,每年年初一都有6万余人来排队。考大学、考研、考四六级、考托福、考GRE,求子、求色、求财、求官、求健康的人全凑队伍中了。

  警察在雍和宫广场入口的南侧排起人墙,只许北侧排队过来的游客进广场。每隔几步,就有大批警察、武警、保安围在路边,或在人群中监视队伍,而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城管车也都在街边排队待命。

  警察一边高呼人们去后边排队,一边将身体当人墙制止插队者,甚至用“不排队,烧香也白烧”来规劝不自觉排队者。但蜿蜒的长队在雍和宫通往东直门的胡同里绕来绕去,绕上一两个小时是常事。人人都不甘心从雍和宫走到东直门的簋街去排尾队,总想见缝插针溜进队伍中。每当这时我都会趁警察不注意,就蹲下钻进警戒线,混迹到拥挤的人群中。

  警察将队伍每30米到50米分割成段,分拨放行,每次只放行30余人。人群一点点地往雍和宫方向挪,速度比爬还慢。即使能看见雍和宫牌坊了,也要一个小时才能挪到售票处。

  “我们烧的不是香,是执着。”有人也许是想大年初一烧头柱香,也许是不耐烦白天的长队,大年三十晚就到雍和宫排队,他们在寒风中直站到早晨6: 40分雍和宫开门。而另一些稍勤奋的人往往早晨6点到雍和宫桥,但桥下停车场仍需排队。而停车场陆续驾车离开的,据说是凌晨4点去上香的政府高官,他们避开了寒风,也避开了长队。
 
(文/章润娟)


不耐烦病因之 难以理解

有人说电脑就像女人,她给出的永远都是难以理解的提示。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填写的表格也快赶上电脑那么难以理解了。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砸掉电脑、把表格撕烂?

排队买房的群体心理学

  这几年,比专家们更熟谙国人群体心理学,且活学活用出一整套操作模式的,当属房地产开发商们。能让人们成群结队,怀着当年排队买大白菜的忐忑心情,打着铺盖卷,顶风冒雪排队买房,这很像是在导演一场规模宏大的行为艺术。中国特色的排队购房,或许也是人类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排队行为,浩荡无边的队伍里,是海量涌动的现金流,是涨不够的GDP……

  有人说中国是一生都在排队的民族,却也最不守秩序,这多半是误解。在排队方面,国人有着深厚底蕴,分得出轻重,绝不把排队上公交与排队买房等量齐观。君不见售楼处外,工地门前,购房者总是自发组织起来,开辟专门的排队通道,有人自制号牌,有人负责发号,有人义务维持秩序,有人专责探听消息,随时从前方发回第一手的形势报告。当然,市场经济下的购房队伍里还套着市场:有“排队工”专替人排队赚钱,号头可以买卖、倒手,甚至批发,前后不同的号码售价不等,这是自然的。

  北京的A先生也曾为购房排队大军中的一员。“等那个楼盘开盘等了一年多,刚收到售楼部门的短信,说第二天下午摇号。我带着马扎,裹上大衣就过去了。”到了以后, A先生还是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队伍已经排了七八十米,售楼大厅的台阶上都堆着铺盖卷,媒体的摄影器材架在工地的脚手架上跟踪拍摄。可仔细看过去,他又奇怪了,排队的很多像是农民工,有的明显是学生,这些人都是来买房的?

  “当天我问了好几个人,都是替人排队的,问多了也不说。不像是真正买房的人。”终于,他在队伍中发现了去年在售楼大厅见过的一个工作人员。虽然明知遭遇房托,A先生还是排了一天一夜,老实摇号付款。“跟30年前排队买大白菜一样,刚需,没办法。” 虽然在房地产“空军”们看来,排队购房不过是博傻游戏的一部分,但在不必为吃穿排队的今天,也许应该感谢开发商们,我们才能仍旧站在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队伍中,又一次“被刚需”。

(文/张凌凌)


不耐烦病因之 逼仄

每年春运都会有旅客精神失常的报道,在那么逼仄的空间里,舒适度完全丧失,旅行变成了生存竞赛。

看病也疯狂

  鉴于我之前看病排队的恐怖经验,那天去看妇科的时候,我先打了预约挂号的电话,预约下午3点到4点看病,拿了一个下午的预约号:9号。

  一去我就蒙了,我发现诊室门口有乌泱泱的人群。原来,很多人上午看病做检查,下午就拿了检查报告来咨询医生,那些人没有排队预约的号,只能拥堵在门口,见缝插针来咨询,这一插就没底了。我从3点等到了3: 45,预约号只看到了5号,而门口等着看病的人只见增多,不见减少。病人怒了,说:这是看病么,我排队排得都一肚子气都要去挂急诊了。医生怒了,出来维持秩序说:先看完来咨询的检查报告,再叫预约号,这样至少病人不会围着门口看着心烦。
  
  我试图不怒,只能等着,等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吵架的一轮又一轮:某女携夫同来看病,夫君把着门口,凭威武之躯占了先机,挡了一个中年妇女与其争抢的意图。中年妇女不忿在门口嘟哝:“就你有男人嘛,有男人了不起么,还带着男人来看病,来看妇科。这种会和女人抢号的男人,送给我都不要。哼,老夫少妻,不是二婚,就是小三……”妇女嘟哝得那个男人听不下去,开门出来欲打人……又有某女估计是携母亲来看病,老人家疼得站都站不直了,那还能怎么办,还讲什么预约号,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夺门而去,光明正大地插队。老人家进去了半小时,迟迟没有看完。外面的抱怨声出现了,纷纷说都疼成这样了,还不挂急诊,占什么门诊名额啊。

  我很后悔地回想到:预约护士建议我是否可以找男医生看病,说这样几乎不用预约排队。我因为仅存的一点封建思想和淑女的矜持,而断然说——不。可惜在如此疯狂的排队队伍中,我还能装什么淑女呀。这是一个凭着眼力见争抢的地方,不争不抢,也要防着别人争抢,一淑女,就输掉10分钟、20分钟。所谓“淑女”就是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然后看了10分钟的病。看得一头雾水,听不懂医生给出的专业术语,茫然而怯生生地询问解释,医生已经不耐烦地开始叫——下一位,而迫不及待进来的下一位看到你还在这磨蹭,满腹牢骚化作怒气,立刻怒目瞪你一眼。
 
(口述/孙娟 采访/朱慧憬)


不耐烦病因之 拖延

人类的时间感真是奇妙的东西,正如爱因斯坦所调侃的那样,坐在美女旁边一小时就是一分钟,坐在火炉上一分钟就是一小时。无论如何,拖延都会让人感到烦躁。

再老实的人也会变成路怒族

  三个月前,我准备开车上路了。

  前辈说,在国内开车有几个潜规则:第一条标明是慢车道的,往往是超车道,最慢的车流在中间;第二条是遇到堵车千万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想办法变到最右的车道,如果按规则排队,大家慢慢往前挪的话,那估计别人走十辆车,你这一队走不了一辆;第三条是如果你在超车道,你想做个好公民,超完车打转向灯回右车道,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在你身后右车道的车会提速超过你,最令人生气的是,在超车道你车后的大哥,也会变到右车道,然后超过你,他们才不管你是在为他们让道而对你客气一点呢,而是生怕被你磨磨蹭蹭地挡了道……在前辈的描述中,中国的道路简直就是魔道,不疯魔不成活,老实人不能上路,而直接要把老实人整成恶魔才罢休。

  我家门口有一个广州著名的堵车之地——洛溪大桥。前辈说那里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堵车:起初是一点小瓶颈,而每个人都生怕落后,聪明地往前蹭去钻空子,结果是一堆聪明人干了一件蠢事,钻空子的车挤来挤去,把小瓶颈堵成了大塞车。那时候,等过路口的排队车辆往往分成三队人马,最里面是守法好公民,安静排队,外面一队是“小流氓”,等着插队超车,再外面一队是大流氓,直接就包抄在小流氓前面企图超车。现在,每次走到那个路口都是对我“人品”的考验,我的原则是要么做好公民,要么做流氓就直接做最大的流氓,一切视心情而定。往往因为做守法公民的时间成本太高了,我别无选择只能做大流氓。最尴尬的情况是,有时候两车相争,都寸步不让,气得要死,准备摇下窗,破口大骂,发现竟然是邻居,只能含笑寒暄。

  人多,车多,发生了交通事故……这些引起的堵车,我都不会特别愤怒。可是看到那些市政建设,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在我上下班经过的路上,就有多段道路在挖了修修了挖。这个也不是不能理解。但特别让人生气的是,一段路,没准备挖,就先拦住了一边,啥也不干,拦上两三个星期。又或者,挖烂了之后,不修,放了一两个月,之后再修。我一直很迷糊于此:难道市政的人错觉那是刷油漆么?还得等它干了才上第二遍漆。

(口述/可可 采访/朱慧憬)


不耐烦病因之 疏漏

有多少次因为疏漏而火冒三丈了?不管是对方做事不仔细却要让自己承担后果,还是自己粗心大意而搞砸了事情。疏漏不仅在质疑能力,更是在质疑性格,更加会让人痛恨自己。

在银行玩了25盘数独游戏

  最近,我中了银行的魔咒。那天早上我一如既往在ATM上取钱,结果那该死的机器按键失灵,输了好几次密码都不对,最后——它吞了我的卡!我照着ATM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说:“请速到发卡行挂失。”

  中午一下班,我就直奔银行,拿了号,吓了一大跳:前面居然有400多号人!我环顾了一下银行大厅,怎么看都不像有400人的样子,于是只好乖乖坐下来等,同时在内心深处暗示自己:一定有很多人中途走掉的,会很快的,会很快的,会很快的……

  可是形势一点都不乐观,坐了十几分钟,一个号都还没开始叫。我才发现三个窗口里只有两个在排号,其中一个还是针对股票之类的业务。周围等待的人也很焦躁,有个中年男人不停要求大堂经理多开一个窗口,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是中午,所以大家都出去吃饭了。”坐在我旁边的两个中年妇女,大概是经常到银行排队那种,倒是显得很淡定,从她们的聊天中我得知:“中午在银行值班的,几乎都是实习生,所以效率超级慢。”

  我决定出去吃个饭,因为担心号过了要重新排,所以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回来了。结果前面居然还有300多人!环顾了一下四周:看报的看报,玩手机的玩手机,有一进来就连摁几下拿三五个号攥在手里的,有一张存款单填了七八遍练习书写各种字体的,也有好几个跟工作人员抗议但是未果的……实在太无聊,我只好拿出PSP玩数独,一边玩一边听着叫号的广播,基本上是每叫一个号,都要忍不住低头确认一遍自己手里那个号是多少,在心里默默地做一遍减法,然后再焦虑地等下一个。

  中途我无数次挣扎是等还是走——等吧,屁大点事,要排那么久去办,心里真是不爽;走吧,事情没办完,早晚还要来,心里更疙瘩。在各种焦虑和挣扎中,我整整玩了25盘数独。

  三个小时以后,终于轮到我了,当我没好气地对柜台人员说“挂失”的时候,才发现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忘了带身份证……从那之后,我就办了张白金卡,以后都不用排队了,直接去二楼理财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压抑是刺激消费的直接动力。

(口述/林光 采访/丁晓洁)


不耐烦病因之 不公平

有没有被人插过队?有没有在餐厅吃饭,先到却后上菜?即使是好脾气的人也会因此当场发作。不公平感往小里说是个人运气,往大里说是制度缺陷,考试、工作、升职、加薪、考职称……

办结婚证憋出一股气

  2008年8月8日,我和老公决定去领结婚证。一进民政局大门:天哪,整个大院人山人海,大概有两三百来对。在政府办公大楼贴着一张告示:“由于近期办理婚姻登记群众爆增,出现倒号卖号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杜绝这一现象,本处即日起对结婚登记当事人进行实名排号,请排号当事人持本人身份证进行排号,严禁替领票号,如不是排号本人概不受理。”看中这个日子的我们不想轻易去改,那好吧,排就排!老公迅速去窗口拿了号:865!几近崩溃!工作人员说:你们过三天再来吧,这里一天只能办理150对,今天已经排满了。拿着号,我们很无奈地回了家。

  三天后的上午10点,我们准时到了民政局,人还是跟三天前一样多。办结婚证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大家却都憋着一股气。

  队伍里有好多对头发花白的老年夫妇、老妻少夫、少妻老夫,还有稚气未脱的小青年,排我们前面的是一对染着黄色头发的小夫妇,女的浓妆艳抹,手里还抱着个七八个月的婴儿,男的在吞云吐雾,黄发女对她男人说:前面那对应该有七八十岁了吧,这么老了还跟我们小青年抢号,抢号也就算了,偏偏也赶时髦趁奥运来打结婚证。男人说:人家这叫黄昏恋,你管人家呢。黄发女霎时把脸拉长,嘴里嘀咕:他们碍着我了,要不是有了小孩,老子才不跟你这个穷鬼结婚。抽烟男连忙道歉。

  这时一对刚领到证的夫妇从人群里挤出来,把手里塑料袋摊开,拿出喜糖嚷嚷道:请大家吃喜糖,见者有份啊!大家都拱手道贺。我和老公随意地拿了几颗,天气那么热,说实话,谁还想吃甜的啊。

  等了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轮到我前面那对小夫妇,抽烟男把两个的户口薄、身份证拿到工作人员手里,穿制服的女工作人员抬头看了看那黄发女说:你1990年的?手里的小孩是你们的?黄发女怯生生地回答:是啊,怎么了?抽烟男紧张地说:未婚有小孩不算犯法吧?工作人员神色凝重地告诉他们:犯不犯法不归我们管,但这个证我们也不能给你们办,难道你们不知道女方的法定结婚年龄吗?过两年再来吧。黄发女生着闷气走了,嘴里一个劲地嘟囔:都怪你,催我来办结婚证。

(口述/阳阳 采访/汪璐)

选择现代化,就是选择不耐烦


文/肖锋
<<新周刊>>第327期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耐烦仍将是中国社会的常态。但不耐烦时间长了就会积聚变革的力量,不耐烦正是社会进化的开始。


  在当今世界,每天都是“国际投胎日”。中国的疯狂速度更比全球快一拍,风风火火,争先恐后,海归同学回国一看,嚯,好一派鸡飞狗跳的景象,我熟悉的祖国又回来啦!

  中国人争先恐后的场景可以演化出不同场景来,比如周末打不到车叫“国际打的日”,世博会排不上队叫“国际SB日”,世界杯看朝鲜队比赛叫“痛骂国足日”……反正不耐烦是我们的常态。

  当下的浮躁无需再费笔墨。我想说的是,这种浮躁无可指责。都是穷忙族,都是忙生活,都是“老赶”,有啥好指责的。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忙中有劲,忙得出结果,30年之后开始穷忙,忙不出个结果,且忙得没尊严了。所以不耐烦成为基本社会心态无可指责。

在“奴时代”,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鞭子

  王老吉热销、绿豆断货,今天的中国人易上火,不独股市暴跌、房价暴涨,社会不断撮火的地方还有许多。

  中国人急急忙忙“去投胎”,脚踩风火轮,打造了中国速度。但中国人并不享受这种状态。因为被迫,因为这是“奴时代”:房奴、卡奴、孩奴、媒奴及其他什么奴。

  愿意当房奴是某种担当,否则你都不好意思上《非诚勿扰》。而孩奴即一辈子替孩子打工不求回报者,则似乎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父母一辈包括贪官在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下一代争得一番好天地。媒奴是那些急于跟上时代的人,每天被迫接受资讯,就担心被边缘化,被时代淘汰。

  在“奴时代”,不为“奴”你就更无尊严可言。比如没有“丈母娘需求”,你就连媳妇也娶不上。某一天回顾“成功的一生”,发现是“丈母娘需求”造就了你。

  在“奴时代”,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鞭子。不耐烦或急功近利是体制造成的,白领和中产成功学背后是辛酸和无奈。即便那些体制的受益者权贵阶层,头上也悬着一把鞭子,否则就不会纷纷把自己或子女弄到海外去了。

  “奴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大家都没有安全感。没安全感是因为社会缺乏规矩。我惊叹于日本和香港车流之速,道路不比内地城市的宽,但车速急快,就因为有规矩。该慢的时候就慢,西方城市的道路从来都是车让人,有时礼让得你都有点不好意思。在中国你要是礼让,假如没有红绿灯大概半个钟都过不去。无规矩融入中国人的基因,香港近年红绿灯乱象,据说是内地人去得多了。

  在“奴时代”,政策可以朝三暮四,房价政策高举轻放,股市政策浑水摸鱼。无论房市股市,在中国永远只能做短线,所以中国永远诞生不了巴菲特。

  在“奴时代”,股市最撮火,有人将佛戒引入炒股。佛家称烦恼由贪嗔痴而来,是我执在作怪,炒股大忌是贪,老想一买就赚大钱;是疑,疑心太重,涨了老觉得要跌就卖出……佛戒是救不了中国股民的。

  所谓成功人士,即是在无规矩中浑水摸鱼和火中取栗者,或者是善用潜规则的受益者。

  中青报调查显示:超七成人认为单靠踏实工作难致富,89.1%的人表示身边年轻人想做“炒钱族”——一个新词诞生了。“少壮不炒股,老大徒伤悲”,炒股、炒房、炒期货、买彩票,神州无处不炒作。

  年轻世代沦为“炒钱族”实为现实所迫。如果大头都被权贵集团拿走了,那么多数人抢那一点残羹剩饭,只有抱侥幸去炒钱。所以着急,所以王老吉热销。

  中国经济在30年高增长之后出现“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枯竭,社会未富先懒,好日子过完了,开始尝到苦日子的滋味了。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民众对权贵的制约,将成为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关键所在。

不耐烦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在未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不耐烦仍将是中国社会常态。王老吉仍将好卖。

  众所周知,中国民航永远延误。在欧洲机场常见的一景是有人手捧小说阅读,在中国候机厅中鲜见读书者。候机是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有时成绝望。一位朋友在上海机场苦等6个多小时才上机,大家才舒一口气,只听一位旅客暴出:“现在半夜2点了,我要回去睡觉!”机务人员挑动大家说服这位“刺头”,因为只要一人喊着下机,所有人都要下来,所有行李都得卸下来重过安检。该“刺头”终于在众人的声讨中作罢。

  中国民航是体制坚固的垄断堡垒之一。屡屡亏损,屡屡腐败,东航前运控总经理落马,该处级干部在上海购有4处房产,房款多来自“小金库”——审计署公告披露,东航的“小金库”资金充裕得很,而东航前年巨亏140亿!

  可怜那些空姐为不合理航空管理体制承受顾客不耐烦的口水,她们娇嫩的脸蛋承载着体制的屈辱。因航机晚点对空姐抱怨时,你当怀有怜悯之心。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银行,银行职员为不合理体制承受顾客不耐烦的抱怨。中国银行可能是全球排队时间最长的,中国银行可能是全球手续最为繁琐的,但中国银行也是腐败案和呆账率最高的之一。这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银行职员和顾客要承担腐败成本。银行职员可能忙得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顾客还是骂,因为体制是看不见的,他们是看得见的。

  怜悯也好,佛戒也好,并不能帮中国人消除不耐烦的根源。我以为,不耐烦时间长了就会积聚变革的力量,不耐烦正是社会进化的开始。

  史上中国农民揭竿而起,都因连年灾害后,官吏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但凡尚存一点生活希望,中国人民是不会反的。这便养成了自秦以来两千年中国人的忍功。鲁迅先生才决定用笔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

  与中国相反,号称绅士的英国人倒是一个潜在的不耐烦者。孟德斯鸠曾写道,英国的气候孕育了英国人暴躁的性格。英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口号叫“没有面包,便要流血”。英国是权力制衡理论的发源地和实践地。我们曾看不惯人家议会的吵架。议会的吵架是为了社会上不吵架。

  有人批评中国社会怨气太重,谁都觉得自己亏了,都不愿检讨自己。有时我就想,假如中国人戒掉贪嗔痴,假如中国人恢复心平气和,那不是太便宜了那帮混蛋了吗?我还想,读经是另一种心灵鸡汤,凡读经者莫不是平抑内心另一种焦虑,否则这种焦虑会要人发疯。

  佛道都有“由病至道”的说法,只有先有了病,才会去修炼,才会接近或得道。要想中国社会有道,光修炼是不解决问题的。相反,不耐烦倒是变革的开始。因为历史上的变革还无一例是因为某人修炼到家造就的,而是因为斗争促成的。

  万物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谁都不想心理失去平衡。期待有一天我们心平气和。耐心排队是因为有规矩。安然接受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因为社会还公平,只要努力就有奔头、就有改变的可能。

  当下,我们只看到了公众场合里的插队,其实体制中的“插队”现象更加普遍。在社会场合中,我们为一些琐事不耐烦,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气定神闲、张弛有度,一些人甚至怀念起30年前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最终会明白,选择现代化,选择民主,就是选择不耐烦,社会由此开始进步。只是不要搞错不耐烦的对象,错伤无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