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育儿参考之四:俄罗斯育儿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9:07

俄罗斯人家教观

  前几年,我在海参崴国立远东大学汉学系执教,天天同俄罗斯人打交道,俄罗斯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和严寒的考验。
  1993年圣诞节前两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飞,寒气彻骨。在我所住的大楼前的空地上,出现了令人难忘的一幕:
  一位身穿皮毛大衣、头戴狐皮帽子的少妇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她时而推动一下身边那辆有篷盖的婴儿小推车,时而跺跺双脚。她的肩膀和帽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看得出,她已在这儿站立了很长时间。一个身体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小脸的婴儿正在小推车里酣睡。他不时吸吮一下漂亮的小嘴,仿佛睡梦中也在享受母亲甘甜的乳汁。
  少妇名叫米里娜,是汉学系的工作人员,也是我的近邻。小推车中的婴儿,是她的可爱小宝宝,才四个多月。从孩子生下两三个月,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时起,米里娜就一天两次推着孩子到大楼外的空地上散步,从不中断。开始时每次半小时,以后时间渐渐加长。
  那天下午,我刚下课回宿舍,正好看见米里娜站在雪地里推小车的情景。我十分奇怪:天气这么冷,总有零下20℃,又刮着风,下着雪,为什么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到雪地里挨冻呢?米里娜笑了笑说:“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这对他的健康有好处。我们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说着,她用手朝远处指了指。循着她的手指方向,我果然发现,在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在皑皑白雪之中,还站着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车的妇女。我的心情,也由惊讶变为佩服。
  一个冬天的夜晚,已经九点半了,屋外一片漆黑,寒风飕飕。一个青年教师带着他那两岁的儿子匆匆出门。我正巧有事从外面归来,问他这么晚了到哪里去。他指了指孩子:“我今天忙了一天,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现在带他去散散步。”我说,天那么黑,又冷,孩子不怕吗?他一笑:“男孩要胆大,天黑是一种自然现象,怕什么?天黑正好培养他的勇气。”
  海参崴有美丽的海滩、碧蓝的海水。夏天,海滩上游人如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俄罗斯人,都爱到海水里游泳、浸泡,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我们每次去都能见到带了婴幼儿的青年夫妇。有的孩子才几个月大,细皮嫩肉的,也被脱光衣服,先洗海水澡,再沐日光浴,皮肤晒得红红的。
  跌跤•玩耍•交朋友
  俄罗斯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我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至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我的一个邻居的女儿叫玛莎。小玛莎过一周岁生日时,她的父母亲在家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邀请了五六个亲友和我参加。我给孩子带了一盒漂亮的彩色蜡笔作礼品。小玛莎拿了蜡笔,就一个人玩开了。一会儿,她就把蜡笔扔得满地都是,还在大人的书上、纸上乱涂乱画,她的爸爸妈妈看了只是笑。不一会儿,她玩腻了,就开始爬沙发扶手。扶手很难爬,爬上去也很危险,我暗暗担忧,但满屋大人只是远远地看着她爬。小玛莎好不容易爬上了扶手,刚想站起来,脚下一滑,一下子头朝下,跌倒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嗷嗷哭叫。我见了都心疼,而那些大人们却哈哈大笑。她妈妈走过去,鼓励她自己站起来,让她再去爬。
  我曾问俄罗斯友人,为什么家长对孩子们的“玩”不加干涉。他们回答:“孩子的兴趣同大人的兴趣完全不一样。怎么玩、玩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在俄罗斯两三年,我很少听见孩子的哭声,也从未见过父母亲训斥、责骂和殴打孩子,家长与孩子讲话一般都是轻声细语,态度亲切,很有耐心。
  由于俄罗斯的孩子从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亲干涉的十分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就自己决定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胆子较大,遇事冷静而有主见,比相同年龄层次的中国孩子老练得多。我对门邻居家,有一个叫叶戈尔的小男孩,才上小学。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满地的冰雪,一个人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替家里取土豆。他还主动地结交了几个韩国留学生做朋友,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显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和交际能力。
  1994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莫斯科期间,一个年仅13岁的俄罗斯男孩落落大方地与克林顿对话,他的胆略和老练令人折服。


尊重 理解 信任:俄罗斯家庭早期教育观

    2003~2004年,笔者曾在俄罗斯研习俄教育基本理论一年。期间,秉承着“谁掌握了21世纪教育幼儿的主动权,谁就更有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理念,从两个方面考察和研究了俄罗斯的早期家庭教育。一方面,阅读了大量俄罗斯家庭教育书籍,以了解当前俄罗斯早期教育的基本现状;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捕捉儿童教育信息,以切身观察和体验俄罗斯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行为。在与孩子父母交谈的基础上,了解了俄罗斯家庭早期教育的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俄罗斯著名儿童教育家纳西列科夫指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儿童亦不例外。它是儿童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绪和情感,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俄罗斯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表现在以下方面:
    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不论长幼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尊重孩子,核心是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俄罗斯人在教育孩子时,特别强调这一点。在俄罗斯,你很少听到大声呵斥、挖苦、讥讽和嘲笑孩子诸如“笨死了”“真是个傻瓜”“为什么你这么没脑子”和“你太让我伤心了”之类的话;也很少见到俄罗斯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惩罚和打骂自己的孩子。俄罗斯一位妈妈告诉笔者:“如此居高临下的言行,不仅是对儿童人格的不尊重,而且极易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感的产生,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笔者经常遇到俄罗斯妈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兑现诺言时,敢于承认错误,向自己孩子道歉的场景。这充分说明,俄罗斯家长能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已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2.尊重孩子的交往权利
    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之一。交往能使儿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获得有效的社交技能,并体验到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为走向“社会化”奠定基础。也即“没有人际交往,人只能永远是一个生物的人而不能成为社会的人。”俄罗斯家长十分尊重孩子选择伙伴进行活动的权利,并教给孩子交往的基本常识和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他们并不以孩子还小、等长大了有的是时间和同伴交往为理由,而减少孩子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把孩子圈在屋子里使其成为“笼中鸟”;也不担心孩子在外面和同伴玩耍会习得不良习惯以及被别的孩子欺负等为借口,粗暴防范,横加干涉孩子们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认为,交往能使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孤独感,增强独立性。特别是和同龄人的交往,共同的志趣,相同的爱好,互相的提问答疑,是增长孩子见识的极好契机,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机。如果强行剥夺孩子的交往权利,限制孩子们的交往活动,长期进行“封闭式”教育,无疑为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增设了一个人为的障碍,这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观念与行为。
    3.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
    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每一特定阶段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点。因此,纳西列科夫告诫俄罗斯的父母们:“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只有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教育才是有效的。”为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俄罗斯父母们很注意“充电”。他们经常出入儿童教育书店,买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空闲之时细心阅读,以了解儿童身心生长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按照适合儿童的方式去教养他们。如不过高地估计孩子的发展,不给孩子提出超前的教育要求,不逼孩子去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等等。俄罗斯人总是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顺应儿童天性,按照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如“我是最棒的!” “我一定能够成功!”等。
    二、理解孩子,走进童心世界
    俄罗斯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理解是一种心理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理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只有理解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理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民主的教育,才是伟大的教育。
    1.理解孩子的需要
    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关注孩子的需要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俄罗斯人并不认为孩子年幼,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而强迫孩子听话,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活动状态,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俄罗斯幼儿园的一位教师告诉笔者,其实,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是希望父母能够放下架子,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成为他们的知己、朋友和伙伴。与我国不同的是,俄罗斯父母每天总是尽可能多地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寻找“共鸣点”,以加强亲子间的心理沟通。他们特别注意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这对于掌握孩子的要求和想法,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进而“对症下药”,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极为重要的。
    2.理解孩子的行为
    在俄罗斯,笔者经常见到小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拆开,但想要重新安装时,由于缺少基本经验和技能未能如愿以偿而急得号啕大哭;还有小孩子自己想系鞋带,但不会系又不肯让父母帮忙而大发脾气的情景。但俄罗斯人并不是马上去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很少随便干涉孩子的自主行为,也不强迫孩子立刻改变自己尚未认识到的行为,而是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过失行为”,甚至放开手,允许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争吵。此刻,笔者当然不会错失理解俄罗斯人内心想法的良好机会,多次走上前去,与俄罗斯人进行交谈,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吧,犯些错误,这对他们成长有好处”“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吧!”“之所以不去干涉他们,是为了避免扼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况且,这个时候帮助他们势必会遭到他们的反抗,费力不讨好。等他们主动要求帮助的时候再引导他们,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这种回答不无道理,确能令人信服。
    三、信任孩子,有效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相信孩子,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真理。他反复强调,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信孩子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才能更有效地影响孩子。相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
    1.相信孩子有上进的愿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孩子犯一些错误,做一些错事,如撒谎、说脏话、骂人、打架以及不守纪律等,也是极为常见的。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俄罗斯人并不是横眉冷眼,施以拳打脚踢,以使孩子“改邪归正”。此时,我们听到的常是这样的话语:“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出色的,今后一定会努力向上的” “妈妈相信你有改正缺点的勇气和能力”等等。因为她们相信:只有你信任孩子,才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事实亦如此,面对妈妈的帮助、鼓励与信任,不少俄罗斯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感到内疚、自责和羞愧,为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孩子们不再一蹶不振或破罐破摔,逐步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变成了懂礼貌、守纪律、求上进的好孩子。
    2.相信孩子有成功的希望
    中国的家长只相信孩子的感情,而俄罗斯的家长相信孩子的理智并相信他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面对孩子在困难面前表现的胆怯、退缩行为时,俄罗斯家长并不嘲笑孩子“没出息”,是“窝囊废”,而是用“只要你努力,一定能成功” “试试看,你能行”以及“你是一个棒孩子”等话语来激发孩子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俄罗斯人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逐渐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并树立信心,努力赶超自己和别人。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俄罗斯家庭教育点滴

俄罗斯人爱孩子,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但爱而不娇,严而不厉。   
家长视孩子为朋友,充分尊重孩子,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近10年来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但他们眼中好孩子的标准依然是爱祖国、爱亲人、爱劳动,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善良正直,坚韧不屈,行为规范。这几年,我们接触了一些俄罗斯朋友,体察他们的生活,深感他们身为父母,为人师表,家庭教育,点滴入微。教科书是借来的热尼亚是一家私营通讯社记者,收入不菲。这几年,全家几次去国外度假,但13岁的女儿奈娜上学用的教科书有的却是从学校借的。  
俄罗斯教材一般5年不变,教科书通常用硬皮纸做封面,便于多次使用。学校在书最后一页贴一表格,上填书名、借阅人及时间。我们看到,奈娜是一本代数书的第3位借用者,虽然书的封面边角有些磨损泛白,里面有几页还用透明胶带粘着,但挺干净,没有随便涂写的痕迹。 “不能在上面勾划出重点吗?”我们问。   
“学校要求保持书的干净,好重复使用,”奈娜回答。 “教材可以在书店里买到,也可在学校借旧的。我们让奈娜借书用,不仅为了节俭,更想培养她遵守校规爱惜公物的习惯。”热尼亚这样解释。  
奈娜迷上了电脑,很想让爸爸买一台,偏偏父亲置之不理。长大想当记者的奈娜毫不气馁,除了学法语和西班牙语,还利用假日到通讯社实习采访。一年后,指望女儿将来当“贤妻良母”的父亲终于尊重了女儿的意愿,奈娜小屋里多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她舒心地在网上漫游世界。爱劳动爱母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母不爱,何以爱他人?”俄罗斯人把热爱劳动、尊敬父母摆在家教的重要位置。瓦利亚7岁时开始用吸尘器打扫房间,至今已有4年。他还承担了遛狗、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别墅,清积雪除杂草,他是大人的好帮手。在祖母60大寿宴庆上,他在妈妈指导下代表晚辈祝辞:“我们保证勤奋学习,认真劳动,感谢祖父母的爱戴,用行动减轻长辈的劳累,以爱心解除祖母的忧愁,祝祖母永远欢乐,永远美丽……”;在祖父61岁生日家宴上,他忙着给客人斟酒、加饮料、换盘子,担当起服务员的角色。瓦利亚11岁生日那天,祖父母、父母分别祝他学习好和健康成长后,众人又举杯向他的妈妈娜塔莎敬酒:11年前的这一天,是娜塔莎的受难日,经过妈妈痛苦的分娩,瓦利亚的小生命才来到世上,有了妈妈的精心养育,瓦利亚才得以健康长大……亲人们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热爱妈妈,尊敬长辈。家人送的生日礼品也颇具匠心:祖父母送的是瓷制的昂首北极熊和《北极探险》一书;父母送一个单放机,供瓦利亚听音乐学外语;姐姐送一本精致的通讯录,希望他广交朋友。综合教育全面发展俄罗斯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不少人彬彬有礼,气质高雅,知识丰富,多才多艺。“这得益于前苏联时期的传统教育。”苏联时期就做少先队夏令营工作的瓦洛佳这样说。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俄罗斯整个社会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形成了综合教育网。业余音乐、美术、体育学校和少年宫不计其数,为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广阔天地。全国第一流的乐队给少儿进行专场演出,首席演奏家们在音乐教师的讲解中为孩子们演奏;博物馆让学生免费参观,资深专业人员作讲解员;学生编排普希金话剧片段,著名导演坐镇指导。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提高了启蒙的起点。伊琳娜姐妹小的时候,以及现在她们自己的孩子,都在课余时间学钢琴练跳舞,学滑冰练游泳,年年参加夏令营。“ 在那里不仅得到休息,还学习怎样克服困难,怎样生活。父母并不为了让孩子当音乐家、文艺家或运动健将。让他们了解和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的体魄,才能品味丰富多彩的生活。”瓦洛佳说。


俄罗斯儿童的家庭艺术教育

  在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们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没有羞怯之感,实在令人惊讶。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那种认真的神态,使人觉得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他们发出掌声,并不代表单纯的模仿,而意味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会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还有个不会被忘记的地方,那就是艺术博物馆。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的。


普京夫人让孩子轻松上学

       国家元首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近日,俄罗斯前“第一夫人”——— 普京夫人柳德米拉在主题为“轻松上学”的圆桌会议上,谈到了她教育两个女儿玛莎和卡佳的经验。
  适应社会,懂得友谊更重要。在普京夫人看来,“现在学校里的分数,体现的不是孩子学到了多少东西,而是他们犯了多少错。学校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分数的高低,但对儿童而言,除了能快速阅读,无所不知外,更要学会适应社会、懂得友谊。”

  注重全方位的教育。普京夫人非常注意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她觉得,“让孩子提高修养,但不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折磨非常重要。”她努力令两个孩子睡眠充足、精力旺盛、性格开朗、身体健康。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普京的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都很喜欢阅读。在普京夫人看来,阅读的价值不容低估,尤其是书籍的阅读。“任何有声读物都无法替代书本。”柳德米拉觉得,“读书的习惯需要从童年培养。” 文/赵强舜网-都市女报


俄罗斯的育婴传统:按摩+皮靴

  最初听说俄国医生给婴儿按摩,感觉得很奇怪,那么小宝宝怎么也要正儿八经的按摩呀!如果触摸对他身体发展有好处,平时我在家摸摸他就行啦。
  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婴儿按摩是俄罗斯育儿的一大传统。宝宝出生以后,都去医院登记,按摩师免费给宝宝按摩,如果想要提前的话,就要自费,一个疗程10天,每次人民币100元按摩45分钟。婴儿按摩尽管费用不低,但是需求者趋之若鹜,不提前预约,按摩师还排不出时间来。
  好几个经济并不宽裕的俄国妈妈说:“别处能省钱,但绝对不省按摩的钱。”
  既然是传统,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想还是先尝试一下再下定论。于是我找到按摩师安德烈,说好了做一个疗程的按摩。时间安排在每天游泳结束后。
  初始婴儿按摩
  第一次接受按摩时王柬禾正好4个月,还不会翻身,人们总说“三翻五坐”,一想到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心里就有点不安。于是,每天早上游完泳,我就带他去做按摩。按摩房布置得很简单,一张台子,一大面镜子,宝宝趴在台子上的时候,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
  我在台子上铺了一块布,把王柬禾脱光了,放上去。王柬禾游完泳,比较疲劳,又置身于一个新环境中,所以马上就抽泣起来。安德烈说:“你要理解孩子,第一次做按摩的宝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所以这时妈妈千万不能紧张,紧张的情绪会传递给宝宝,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按照安德烈的要求,我就坐在宝宝的身边,一边看着宝宝,一边用言语安慰宝宝。
  安德烈的手是一双标准的按摩师的手,白净,细腻。涂了按摩油以后,他的手就先落在了宝宝的后背上,沿着脊椎,很有章法地按摩着。接着是屁股和腿。他说:“安东(王柬禾的俄语名字)的后背没有问题,就是脚腕太软,无力,需要按摩强化一下。”他拍了拍宝宝的脚腕,脚腕就左右摇摆,幅度很大。
  他重点按摩了王柬禾的脚,按穴位,把手指并起来拍打脚掌,顺时针摩擦脚底等等。接着,他把宝宝翻过来,按摩他的手、前胸和腹部。用4个手指按在他的肚子上,用力划圈圈。然后,安德烈又给宝宝做了一些婴儿体操,手臂和腿部的弯曲、抬高练习,引导他翻身,拉坐等。
  我最喜欢的是练习宝宝后背肌肉的体操。安德烈从后面抱紧宝宝的腿,宝宝的上身因为没有支撑就倒了下去,就好像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弯腰准备跳水一样,我站在宝宝面前,看到他的大头猛地点下去,腰肢无比柔软地给我鞠躬,总是忍不住笑起来。
  这个动作做了3次,宝宝就结束了第一次按摩。他一躺到小车里,就酣然入梦了。
  安德烈说,按摩以后,宝宝一般睡眠会加长,中途千万不要吵醒了宝宝。
  王柬禾果然好好地睡了2个小时。
  略有成效:宝宝开始“蠢蠢欲动”
  国内的家人还是不相信俄式按摩能有多少能耐。“你看看按摩师都怎么按摩,然后你照样画葫芦不就行啦!”
  的确,我也想学,可按摩的手法和轻重并不是想学就能马上掌握的,而且宝宝那么柔软,摸摸他的皮肤还可以,如果要扳手扳脚教他做体操,就会害怕弄伤他了。
  每次按摩回来,王柬禾躺在床上“蠢蠢欲动”。把一条腿踢过来,想借此惯性,把整个身体翻过来。看他自己那么勤奋地练习,我不得不相信,按摩的确让宝宝活动更自主了。
  到了第一疗程的最后几天,王柬禾已经学会了自己翻身,虽然动作比较艰难,但是终于跨出了一大步!到做“弯腰”体操的时候,我竟然看到宝宝使劲撑住身体,想不把腰弯下去,尽管只有半秒钟的努力,但是这表明他后背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加强。
  安德烈乐呵呵地向我们弯腰告别,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建议:给孩子穿皮靴。
  奇怪的建议:4个月的小孩穿皮靴  
  过了2个月,正是大冬天。王柬禾快6个月了,他自己会趴在床上,撅着屁股前后摇摇,但是手脚还动弹不了。正好我和丈夫都放寒假,也有时间,就约安德烈给宝宝再做一个疗程的按摩。
  这个疗程真是作用明显。王柬禾按摩之后竟然学会了爬行。周围的朋友都很惊讶,说6个月的小孩一般坐都坐不稳,要到8个月才会爬,王柬禾的运动能力真的是很强,他7个月就站起来了。我想这可能是游泳和按摩综合效果的体现。
  两个疗程做完,王柬禾的“弯腰”练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后背能挺直3秒。安德烈抱着他的大腿时,他就撑直身体,看着我,伸出手来,眼睛里满是热切,我数一二三,他就坚持不住了,弯下腰来。
  安德烈看到我们迟迟没有给王柬禾买皮靴,就问为什么。
  “小孩刚刚会爬,需要皮靴干什么?”
  “皮靴不是走路才穿的!当宝宝刚刚开始活动脚的时候,我们就用皮靴帮助他固定好脚腕,他慢慢的就习惯了这样的姿势。当宝宝站立的时候,脚底吃力很准,他会很自信。”
  安德烈跟我比划,要我买高帮的、真皮的、鞋底硬的、带后跟的皮靴。
  买到第四双鞋才合适,还是俄国老太太专门去鞋厂门市部买来的,安德烈看了以后,一拍巴掌:“就是这样的!”
  最后一个按摩疗程
  宝宝7个月刚会站起来,就被我们的塔吉克斯坦邻居提溜着学走路。她拉着宝宝的双手,把宝宝的双脚放在她的脚背上,于是他们一起“一二一”。我看了心惊肉跳,是不是太早了?
  王柬禾就这样被提着走来走去走了4个月,但是始终不能脱离扶手。
  眼看快到11个月了,我又叫来安德烈,赶紧再来一个疗程,让宝宝独立走起来。
  我带他游完泳,一到按摩房他就开始哭,我突然明白,他是联想起看医生了。每次看医生也是进了房间,就把他脱光放在尿布台上让医生检查。
  第二天,安德烈上门了,王柬禾一看到他又开始上窜下跳。我把他抱在怀里,他还是不让安德烈碰。
  安德烈安慰我说:“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就是这样,他们不喜欢被固定,而且对生人很戒备。我们慢慢地来。”
  第三天,好脾气的安德烈又来了,还戴着一条大金链子。他故意晃晃脖子,引宝宝注意,一边还唠叨:“安东,抓吧,金链子。来吧,叔叔可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呶,给你,来抓啊。”
  王柬禾伸手一把就把他的大金链子拽下来了。
  顿时,安德烈的笑容马上就变得勉强起来。
  到了婴儿后期,按摩的时间短了,重点放在后背和腿上。做的体操主要是盘腿坐和弯腿起立。但是弯腰练习还是保留。不过对于王柬禾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后背的力量能够支撑他挺直,再也不会倒下去了。
  安德烈说:“好样的!”然后,我发现他神情严肃地修理起他的大金链子来。
  就在这10天的疗程中,王柬禾迈开了第一步,而且第一次脱离妈妈的手,就自己一气走了10步。疗程结束的时候,他自己走得很好,基本不会摔倒。再过1个星期,他摔倒后能自己站起来。1岁的时候,满地跑,学会了自己上下床,不仅会前进,还会后退和转圈。
  安德烈说,在婴儿期,最好做4个疗程的按摩,这对宝宝的运动技能发展绝对有利,而且还能刺激宝宝生长,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在俄罗斯,儿童按摩一直到14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安德烈戴着修好的大金链子,再次弯腰跟我们道别。这时,王柬禾已经能步行送他到电梯口啦!(文/黄澜)


俄罗斯:敬老教育从小开始

    俄罗斯社会尊老爱老蔚然成风。这和俄罗斯人注重对孩子“敬老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年轻的父母就在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的同时,要求他也会叫爷爷、奶奶。孩子稍大后,他们便向孩子解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妈妈的父亲母亲,要求孩子对老人比对自己的父亲母亲更为尊敬。
  当孩子3岁时,俄罗斯的父母就要求他牢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4岁则要能报出老人的正确年龄。他们让孩子了解老人的嗜好,并鼓励孩子跟老人同乐。5岁的维佳透露,他学下棋就是为了能常跟爷爷“杀上一盘”,以便让老人“高兴高兴”;此外,他还经常陪伴老人去郊外钓鱼。
  如果没跟老人住在一起,俄罗斯父母再忙也不忘定期携带孩子去看望老人,让孩子为老人提供帮助。当知道奶奶“眼神不好”难以看书时,小安娜就把书中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地朗读给老人听。小伊凡则经常为耳背的爷爷大声“传达”别人的话语。
  当老人生病时,年轻父母教孩子将药或水送到老人的床榻前,并教他学会说诸如“您感到好些了吗?”、“您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之类的问候语或祝福语。当老人寂寞时,他们鼓励孩子陪老人聊天,同时,还向孩子强调,对老人的口罗嗦、唠叨一定要有耐心,绝不能讥笑老人随时可能出现的词不达意。有些老人上了年纪,脾气变得不那么随和,俄罗斯父母就要求孩子面对老人的种种“奇怪表现”应保持心态平和而宽容。
  俄罗斯父母教育孩子,人一旦老了动作会变得笨拙,步履会变得蹒跚,身材会变得难看,每个人,甚至包括孩子自己,老了都会这样。这样,孩子便不会再觉得老人“难看”或“可笑”。
  在俄罗斯,托儿所与敬老院常常结成“对子”互访。这不仅给老人孤寂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为孩子熟悉更多老人提供了机会。俄罗斯父母鼓励稍大些的孩子跟长辈以外的更大范围的老人接触,如帮助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向公园里正在健身的老人问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教育孩子对来访的陌生的老年朋友,应如同自己的老年长辈一样尊重和尊敬。有的父母还为孩子创造更多跟老科学家、退休教师、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等老人接触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虽然他们已经年迈,但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并鼓励孩子将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献给孤寡、残疾老人。
  由于俄罗斯父母以身作则,社会敬老气氛浓郁,因而孩子从小就具有敬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