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考研政治236个客观题 不定项选择题1-1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13:03

2007年考研政治236个客观题 不定项选择题1-109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天下只是一个理 B.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

2.唯物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

A.外部世界对人和人的意识的先在性 B.外部世界对人和人的意识的独立性

C.人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 D.人类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可知性

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在哲学上表达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是自在世界,自在世界是

A.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毫无关系的世界 B.人类世界产生前的世界

C.人类活动尚未人化的世界 D.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

5.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观化

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

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6.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

B.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C.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7.人的意识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和超前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10.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以下哪几种情况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简单的可能性和复杂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1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身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抽象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12.“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 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13.下列方法符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是

A.抓典型 B.“欲擒故纵” C.“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D.“为了前进而后退”

14.把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

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 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抽象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8.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1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说明了

A.在知行关系上,行是矛盾主要方面

B.“知”和“行”是人们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两个主要环节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水平高

D.行是认识的归宿、目的

2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通过实践检验

2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22.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23.“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决定了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C.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最终原因

25.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

A.全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后果 B.全球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 D.必须和谐发展的道路

2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史

27.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28.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

A.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 B.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C.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D.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29.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0.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31.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

32.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3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

3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数量增加,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下降

C.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35.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合同约定,第二年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支付车库租金200元

36.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商品价格总额 D.货币流通速度

37.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38.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C.充当储蓄手段 D.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39.关于信用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信用货币以信用关系的发展为基础,直接从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B.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期票、汇票和支票等

C.信用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增加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D.信用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活跃和发展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40.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41.在商品交换中,实现了

A.使用价值的交换 B.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

C.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

42.下列例子中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有

A.在某商店一台电视机标价1000元 B.某消费者得到工资和奖金

C.某消费者还欠别人的钱 D.某消费者在每月底用现金缴房租

4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44.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4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

A.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同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B.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C.说明了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

4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平均利润的职能资本是

A.产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商业资本 D.农业资本

47.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是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地租

48.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租理论认为级差地租

A.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C.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产生的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49.土地价格

A.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资本化的股息

C.是资本化的地租 D.与地租成正比

50.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这说明,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的形态有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 D.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地租

51.建筑地租是指专为建造住宅、工厂、商店等建筑物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的显著特点是

A.土地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B.垄断地租占有显著优势

C.资本有机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D.土地肥沃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5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来

53.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往往采取如下办法

A.利用新技术 B.提高对机器的利用率

C.延长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强度

5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的速度

C.生产时间的长短 D.流通时间的长短

5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56.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B.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D.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57.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折旧基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货币资本

5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杠杆有

A.税收 B.货币 C.利率 D.汇率

59.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

A.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稳定增长 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60.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政策主要有

A.财政和货币政策 B.经济计划C.福利政策 D.立法、行政措施

61.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B.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面的政策和政策思想

C.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

D.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

62.毛泽东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的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有

A.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C.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要同工农相结合的思想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63.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教条主义 B.投降主义 C.冒险主义 D.经验主义

64.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经验神圣化

6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A.具有矛盾革命态度,既需要革命又怀疑革命

B.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政治主张是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

D.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6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

A.买办资产阶级 B.亲英美派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

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68.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其错误在于

A.抹煞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没有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C.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D.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割裂开来

6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的“人民”的概念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它是

A.一切赞成抗日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B.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C.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政有本质的区别 D.和工农民主专政有所不同

71.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生产 B.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 D.劳资双利

72.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73.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4.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基本武器是

A.党的领导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

7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的是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及一般大地主与大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76.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联盟

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77.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必须做到

A.必须保持对党的领袖的忠诚和服从 B.必须深入、普遍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C.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D.要学会运用整风这种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

78.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9.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

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B.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

80.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公私合营 D、租赁承包

81.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主要有

A.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手中 B.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D.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

83.保证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A.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B.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

C.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4.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B.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85.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8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A.中国工业化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B.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

C.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D.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8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多次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主要内容有

A.执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必须反对官僚主义

B.执政党必须接受党内外的监督

C.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D.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

88.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8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90.毛泽东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A.爱国一家 B.爱国不分先后

C.一国两制 D.台湾如果回归祖国,可以搞他们的一套

91.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A.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 B.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C.必须做正确的调查 D.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9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A.形式主义 B.主观主义

C.尾巴主义 D.命令主义

93.1937年,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理论清算,写下的著作是

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B.《实践论》

C.《矛盾论》 D.《反对本本主义》

94.不断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

A.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B.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 D.为了早日全面进入现代化

95.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B.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

C.求实和创新相结合 D.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96.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A.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点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明了方向

C.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

97.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A.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D.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生产力具有紧迫性

98.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阶段

99.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必须通过改革形成

A.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企业经营机制

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D.有利于集约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100.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这里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

A.产业结构 B.区域经济结构

C.城乡经济结构 D.消费结构

101.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提出了

A.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

B.“台阶式”发展的思想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

D.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

10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一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

A.企业是价格形成的主体 B.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

C.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供求 D.价格形成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定价

10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就业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家收支平衡

10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经济的存在 B.社会的性质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就业的需要

10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公有制 C.共同富裕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6.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107.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A.资产受益权 B.重大决策权 C.资产支配权 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10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 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

10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两大历史课题是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提高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