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人生?-----------客观评价《时代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4:37
克氏是说过要革命,但可不是外在的革命,是内在的革命,
引用克氏的话来评论吧:选自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第三章 (谋生之道里世界是个人内在的投射章节)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rself and the misery,the confusion, in and around you? Surely this confusion, this misery, did not come into  being by  itself.  You  and I have  created it, not a capitalist nor a communist nor a fascist society, but you and I have
created it in ou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What you are within
has been projected without,  on to the world;  what you are, what you think and what  you feel,   what you do  in   your   everyday existence, is projected outwardly, and that constitutes the world.
你和你内在的以及围绕在你周围的痛苦,混乱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毫无疑问,这种混乱,这种痛苦,不是自己形成的。是你和我制造了它们,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的或法西斯主义的或其他的社会制造了它们,而是你和我在我们的相互关系中制造了它们。你内在所是的已经被投射到了外面,被投射到了这个世界上;你所是的,你所想的和你所感觉的,你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都被投射到了外面,而那些就构成了这个世界。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  (Jiddu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
这个片子视角独特,从金融业的死穴入手,揭露了金钱社会的根本问题——以金钱为目的,少数人把大多数人当成赢利的工具。现实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充满贪婪、唯利是图、分配不公的人类社会为何存在如此之久?似乎从人类文明开始,这就是社会的永恒面目,唯一不同的是纸币代替了金币,银行家代替了高利贷商人,恐怖分子取代了异教徒,换汤不换药的社会格局。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片子站在所谓的“科学主义”角度,提出了用resource basedeconomy替代money based economy的整体思路,呼吁全球合作,发展新科技来“开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提供物质充裕的客观条件,并罗列了支持这种未来经济的潜在新技术,和一个基于这种经济的未来社会计划——维纳斯计划。。。。那么,《時代精神》中倡導用科技解決當今人類的根本問題,而科技能否解決問題?答:不能。科技只起到相對的作用,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並非全面地解決問題,但凡是专业技术,它总是顧此失彼的。我们若只顾及“开源”而不重视“截流”,哪怕再增加三个地球,世界也将毁灭在我们手里!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切事物,有好,就有更好,有發達,就有更發達,就如今天的“飛船上天”,被譽為科學發達,可能五百年後再看“飛船上天”,就會被視同落後不科學。另外,科技的實施也避免不了重新走入產業化的鏈鎖,有了產業化就無需如片中所妄談的“摧毀貨幣體系”,因為它將很可能只是以其他等價形式開展,不一定是紙幣或計算機內的一排數據,但其原理是一樣的。這個相對世界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只要有多少、好壞、美醜、對錯、是非的观念上分別,人類便永遠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实相。我們活在虛幻的一大堆概念中,名词名相中,一個靠種種觀念的堆砌而自我框死畫地為牢的天地中,我们把这样的“打造”称之为“建设”,称之为“发展”。我們一天走不出這個自己一手“打造”的誤區,我們的痛苦和煩惱則永遠無法消除,我们不断造就的,只是不断的错误。我们便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在片中我們看到了很多關於應用所謂的高科技來解決人類需求問題的案例,但我們沒有看見這些高科技的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太陽能電池:其實為提煉出一塊太陽能電板所需要的單晶矽及多晶矽原料所要耗費的成本巨大,多晶矽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廢水、廢液排出,如:生產1000噸多晶矽將有三氯氫矽3500噸、四氯化矽4500噸廢液產生,未經處理回收的三氯氫矽和四氯化矽是有毒有害的液體,此種產業對水源的嚴重汙染也使得這所謂的清潔能源空有其名,得不償失。而磁悬浮交通呢。我们若从理论上去探讨人类社会这样一个巨无霸的系统,是不能只拘泥在几个技术细节去探讨的。因为相比较统治一切的社会运作方式,可以涉及到的细节实在是太多太多,千丝万缕,互相助长而又互相制约。既然维纳斯计划考虑到了用磁悬浮取代现行交通,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可行性。磁悬浮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比照目前的传统交通方式自然有优势,甚至按照维纳斯计划的观点——“是可以完全不耗费化石能源的”。但是,首先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就目前而言无比“先进”的工程将没有投资方。“维纳斯计划”的讨论建立在世界贯穿着全封闭磁悬浮轨道、车站的基础上。而考虑到高速公路和地铁的造价,可以说建立这个国际化交通体系的人力和物力是目前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其次考虑需求,用高效的公用交通取代低效浪费的私人交通,是一个永恒的梦想。满载着乘客的公交汽车和地铁,远比一辆辆只载了一两个人的私家车要节省能源。但为什么这个想法始终是一个梦想,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磁悬浮也许可以让我们在2小时内从北京到纽约,但他不能让我们在睡到自然醒以后随意的到附近的餐馆吃上一顿,这就是为什么饱受春运折磨的中国人如此羡慕有四个轮子的美国人。多站台的设置虽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使用率,但却会制约之前引以为豪的“速度”,而减少站点的设计,势必又会导致这项高投入的“大手笔”只会成为极少数人所享用的工具--毕竟,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今天在东京,明天在巴黎”的折腾,这就是悖论。再则,片中所提及的“4000公里/小时”的时速,可能对于今天的人们是惊讶,但这份惊讶它能保持多久呢?
那麼中國先人是如何面對這個問題的呢?無論是儒家哲學還是釋家精神,中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明白人類的根本問題在於自我欲望的认识和管理,其所關注的是如何引導教育的問題,如何完善人格的問題。先秦時代,中國人就已把關注點放在對人生的思考上,並且達到了令人嘆爲觀止的高度。正是這種高屋建瓴的認識和關注人生之根本的態度千年來影響著中國的文化,使中國古人千百年来雖身処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科技先進,經濟發達,社會穩定的國度裏,卻並不熱衷于通過經濟科技的發展,來加速对大自然的无度索取,从而滿足人們无限的欲望;而是在明瞭物質科技之負面影響的前提下,有節制地主導科技的發展。從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當時世界最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那么,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俩个问题:我們是應該順從人慾無限制地發展科技,通過對大自然的無度索取,從而不斷滿足人類無限發展的欲望,以保持人類暂时的“满足感”?還是通過良好的教育引導,讓人類少欲而安,知足常樂,天人合一,和諧共存的“幸福感”?從曆史畫卷中我们看到中國古人的生活,環境優美生態和諧,人們生活在詩情畫意中,百姓晴耕雨讀,學而優則仕。這裏的“優”是人格品德的優,這裏的“仕”是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士。。。
通过这个思考回顾当下,那現在我們要思考一下,眼下我們的大學生該做些什麽?我們現在的學習,是爲了什麽?《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那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能格物致知吗?是不是應該先立志,再學習,然後工作,認清現在的社會現狀,有的放矢?無論是媒體宣傳,還是眼前我們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我們知道,目前地球環境惡化,水污染,化石能源危機,食品安全危機,各個國家國企的家族制、私有制轉化導致了一切只為家族集團利益而服務,而非以人為本;消費者從來只是產業的犧牲品,而非“上帝”;利潤大於生命,效益高於一切,毀滅性的開采和殺雞取卵式的所謂發展,完全不顧子孫後代的生存,全球化的經濟格局讓今天的中國,貪官汙吏到處肆虐,貧富差距懸殊,基尼爾系數直沖0.5極限!大批投機商與賣國官員通過特權和行業壟斷從國民身上刮取財產並轉移至海外。。。我們大部分人表現出無奈,小部分人做了僨青,更多的人隨著信息的接收不平等而隨“風”搖曳,還有的人暗暗在“努力打拼”,希望也加入到這個腐朽隊伍中去,以滿足自我暫時的欲望,這更加速了社會的腐爛與潰敗。然而,這些選擇能給我们的人生帶來真正的幸福嗎?能實現我們人生真正的價值嗎?事實上,在不了解生命意义的情況之下,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與人生的真相南轅北轍,那麽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是否也該去反观自我去認識自己?深入的去認識自己,不去逃避現狀,也不同流合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这个被李敖称之为“形势大好,人心大坏”的时期,我們更需要活得清醒,活得有主心骨,活得高貴,這是精神的高貴。
讲到人生价值,我这里岔一下题,想到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这个可能大家在网上也看到过,很让人受启发,说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 看着一个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商人对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美国人再问,你为甚么不在海上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渔夫不以为然: 这些鱼已经足够今天我一家人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甚么?渔夫奇怪的看着商人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MBA,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 ,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形成产业链。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王国。渔夫问:这得花多少时间呢?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
那么我们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我给大家的答案是:人活着,是为了打造完美人格,从而从精神上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各自所有的职业,性别,身份,财富,地位,名誉。。。等等的一切,这些都只是生命得以成长的载体,通过这些外在不同的观念载体,我们各自的肉体游弋在这三维物质世界,这个由种种元素所组成的颗粒世界,虽然对于外在的载体形式,我们各自展现出了区别和差异,但每个人的内心却完全平等的经历着恩、爱、情、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们是相同的,平等的,一样的。所以,我们所该关注的重点,不光只是这些诸如名利、财富、地位、职业等的虚拟观念载体上,而是在心灵建设和道德完善的实体本质上。这才是做人的根本。也只有通过这些外在载体,我们在待人,接物,处事时,才会建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人活着,为了打造完美人格,在思想上、语言上、行为上去落实,从而从精神上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才不至于虚度一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世界。
在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处,我們人,能看到的是很片面的。在整個宇宙中,我們不如一粒灰塵,在茫茫人海中,你也只是一個小點,我們以點的方式做線的遊走,走完這短促而恍惚的一生。但我們能做好自己嗎?能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每件事、每樣物嗎?你若學會了處事、待人、接物,你這個點就在發光,會照亮周圍的每個人,繼而會形成良性循環和漣漪效益。作為一個當今產業化教育下的大學生,首先,我們不能只會嘴上空談闊論“全世界”、“全人類”、“全宇宙”,但行动起来却哆哆嗦嗦。我们先要能搞定自己,能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語言和思想負責,真正的學會做人。古人所謂的活在當下,就是時刻觀照自己每時每刻的語言、行為和思想,謹小慎微,克己複禮,如果能時時刻刻做到這樣,我們已經在做自己肉體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隸,不是总被情緒和欲望習氣所控制的無明狀態,而是積極主動负责的自主狀態。古人用三個字就概括了這個最高的境界——“思無邪”。時時自覺,做到問心無愧,不断发现和改變自己以往积累的錯誤習慣,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就是先人所說的修行。一個人要先對自己高度負責,才有能力對別人負責,此時,我們才能面對社會,面對世界。这就是前面讲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凡人,就是一堆錯誤的觀念加上一個混乱的情緒所组成的结合体。而我們改變自己首先要從認識自己開始,通過深入的去認識自己,揭露自己,逐漸的開始要求自己,對自己有辦法,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度的自我管理,連綿不斷的訓練和實施,讓這種力量成為伴隨自己一生的習慣和品德,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我們每一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董事長、總經理、CEO。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就是一次一次的拍板,我們的每一次拍板都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比如,面對一個人的請求,我們經常會說“沒空兒”,所謂的“沒空兒”,其實體現了個人自我的選擇。人時刻在選擇。例如同時有兩個朋友打電話給你,一個叫你去圖書館,一個叫你去看电影,如果你想看电影,那麼你會跟約你去圖書館的朋友說“我已經有約,沒空兒”,然後去看电影了,反之亦然。“空”與“不空”都是自己的選擇,當然,選擇的背後可能更多的是欲望與習氣在做主,而非理智在掌控,這就需要不斷地去識破。識破了,就是一次小的“觉悟”,命運便掌握在了每個人自己的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的選擇中造就自己的未來。
人,以點的形式做線的遊走,它的視野必然是狹隘有限的。我们被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拘束,活得琐碎而杂乱,关注得太具体太细节,这导致我们具有了生活的“真实感”,不能够保持一份平常心,唯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地體驗先人所積累的經驗,才能真正做到思想的進化。讀書,讀聖賢書則會讓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跟隨前人的腳步前進,與祖先交流,到大自然中去,與大自然對話,自然視野開闊,別有洞天。忙碌的你已经多久没有仰望蓝天了?疲惫的你已经多久没有亲吻一朵鲜花了?我們每個人都公平的擁有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時間可以分配。科學合理的去分配和管理自己的二十四小時,是做自己的主人的根本。所以說我們做人做事,立意要高遠,不要只被眼前的人、事、物所拘泥其中,迷失其中,人為局限自己的生命世界,甚而颠倒生命的本质,在物欲横流的这个灰尘世界丢失自己的灵魂。试着去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吧,找到心理活动的源头,去识破自己的旧习,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重新认识你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被种种规定局限在眼前的功名利禄中流淌,随波逐流,显得那么的无奈,那么的被动,那麼漸漸的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樣子發展下去,无奈是不可抵抗的,小到我们个人的生命在做毫无目标的游荡,大到我們的国家不得不去一次又一次買美國的國債而把实体资产不断的拱手送给对方,那麼漸漸的你就了解你所處的環境,所生活的學習的環境,你得考慮,你現在在做什麼?你現在在學的專業,它是一個產業化的需求。有人的需求,有這個產業,就設立了這個科系。有這個科系,引導你,從而讓你去學習、報名,讀這個科系。說實話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專業學科你可以去學習。那麼你其實一切皆有可能。因為種種的關系和條件,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環境和狀態,有不同的家庭和出身,這導致了你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但目的是為什麼,只是為了四年後找個工作,然後打工賺那點錢麼?那麼顯然你是把人生的價值貶值了。还是前面那句话:我們只是在這個時間和空間裏,通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家庭等等……只是通過這些個載體,學會三種東西——待人、接物、處事。通過這三個角度我們與外在的人、事、物發生碰撞,慢慢的認識内心的自己,了解自己,慢慢的建設自己的心靈世界,這才是真實的人生。而不僅僅是被誤導去无止境賺一種叫“錢”的東西,结果丢失了青春,丢失了健康,更有甚者丢失了道德,然后以一技而耗其一生。要知道這些只是你生出來之前就被其它先你而來的人所設定的遊戲規則。我们千年前的中國人已經在思考什麼是“滿足感”問題的時候,而幾個世紀之後的歐洲人還在爭論地球是世界的中心,還是太陽是世界的中心,為此教會還會把人放在火裏燒死,只因為這人論斷與教會有矛盾,沒有按照教會的意思講話。那你可設想,兩地文明相差多麼的懸殊。再回過頭來看。又發現,我們現在教育的這套體系,還是西方社會的,一百多年前被西方教会原原本本的搬到了我們這個千年文明古國中,所謂的這些東西,包括所謂的大學,所謂的洋為中用,現在只是學一個專業技能。只是一個技校,而且這個技校畢業出來等同失業,當初的“五明”,“六藝”全不見了,而這樣的狀態肆意蔓延,这样几代人下来,直到目前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就连连吃饭穿衣都要靠上一辈人溺养,还谈什么振国兴邦呢?更多的人是因為不能去面對社會,不能夠適應社會,而繼續留在學校裏“讀個研吧”,反正是产业化教育,不在你能学到本领,而在于你通过这样的几年“消费”生涯,而拉动了经济,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毕业直接转入失业,也是必然的。而那些讀本科專業的同學,你若問他:“你為什麼讀這個專業”,他說“這個好考”,而不是我立志,我立志之後知道要做什麼,然後我設定了專業方向。這種情況,現在是普遍性的,而不是個體,那麼我們想,我們這個群體,這個民族,以往就有這樣的智慧,就有這樣高遠的立意和志向,今天,我們卻不能夠把這個脈接上,又從零開始,跟在西人後面另起一行,大家在這個產業革命中,只是做某一產業某一行業某個環節的某個犧牲品,一個消費者,廉價消費著你自己的生命,吃喝拉撒,然後呢結婚生子,然後為了這個孩子有個好的幼兒園,好的學校而團團轉在產業鏈中惡性循環,成为“忠实的消费者”而不是人,乃至於他也逐漸的要開始面對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你不覺得這是在循環浪費嗎?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下,而不僅僅是我們這代花著上一代人的錢,讀一點為了應試的“書”,學一個沒有技能的“專業”,然後打一份重複勞動的工,等待衰老。我們要考慮的是更多的問題是——人活著的問題,生命的價值問題,接脈的問題——接我們祖先的脈,繼承和發揚的問題,人類文明的問題。那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影片的问题,前面講到的科技的問題顯然是偏頗的,跟我們的思想,立意很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知道人、人格、道德是可以完善的,只是在這個相對而言的時間和空間裏,大家有的走在了前面,有的却走在後面一點。但這條路是無止境的,你可以一直走下去。沒有一個所謂的終點,有的只是不斷的超越自我,不斷的超越过去。這是一種向上的力量,良性生命的無限發展和积累。重點是,你有沒有時時刻刻對自己有這種要求。如果每一個單體都能這樣去思考問題的話,每一個單體都能開始這樣做的話,你就會影響周圍的人,然後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才是真正的運動和革命,革命不是說一定要拿刀拿槍去砸東西,革命是思想的革命。是一個認識深度的問題。你對人生,你對自我有多少的剖析和洞察。有沒有深入探索過?你對自己有多少的要求?
這本片子,它本身是只一個廣告宣传片,Jacque Fresco作为一个自封的社会工程师,在片中对于社会现状的分析还算到位,但是对于“维纳斯计划”的推销,是拙劣的。虽然人类社会作为如此复杂的系统,仅凭一个社会工程师的能力是远远无法对其进行最基本的测算,更不要说设计了。但他后来所提到的“维纳斯计划”的空想性却大大超越了我的预期,甚至我不得不开始从“利己主义”的出发点来考虑他的真实动机了。但是我們看影片,不能只把它當作廣告片來看,更不是簡單的受其盅惑,我們要把它當作一部立志的片來看,它告訴我們世界的真相就是這樣的。那麼接下來的是我們該怎麼樣?要對自己提出問題,應該這樣去看待。而不能是被不同的論調、背景所誤導。否則,如果說只是這樣簡單的認為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而欲望不解決,人的煩惱痛苦永遠也不能解決。世界也照樣是競爭、鬥爭、戰爭,這是肯定的!你可以自己在思維层裏面推斷一下,或者翻看一下曆史書,因為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看第一遍的時候你會覺得,因為一下子有很多的信息傳遞給你,會覺得有點亂,有點坐不住,很渾濁的樣子。概念太多了,矛盾沖突的東西太多了,不同於我們所知的太多了。我們現在的大學同學已不像以往,對於政治啊,經濟啊,時事啊這些東西不關心。大部分人心智不及以往的中學生,除了自己,他什麼都不關心。關心專業都關心不過來,如果一個學生不去打網絡遊戲,而能在自己專業書上多花點功夫,人家都會說:“哇,這是個很優秀的學生!”。更不要說其他。那實質上我們远得不说,去回看一看一百多年前就显示出了强烈的落差,一百年前也是大学生,他們關注的事可比我們多。关注国家兴衰,关注民族存亡,不仅仅只是關注一个所谓的專業,專業算不了什麼。時間是可以調配的。很多時候我們沒調配好時間啊。
這本片子你們也可以將前面一大部分回過頭重新再看看。聯系一下自己實際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包括我們的國度。再去細細分析思考一下。這個片子還是做得蠻好的,很緊湊,表達的很清晰。它很會使用這個媒體工具,是自己做的。據他自己網上公告,維納斯計劃的領導者都去了厄瓜多爾,他們把總部設在了厄瓜多爾,說那邊環境比較好。他們打算把這個當作全球化的運動來操作。看看對這個東西你們自己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談談你們自己的看法。
吳辰洋:您剛才提到一百年前青少年所關注的東西要比我們現在的要多,我們現在只關注我們專業上的問題,我在這裏可不可以理解為,我們對現存的世界處於一種妥協態度?那時候的政治背景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比較混亂,他們有種去學習去改變世界的這種思維,我剛才看了這部片子,就以我的學習結合來看,感覺是在顛覆…
千山木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覺,你說的當時的狀況,如果我們過一百年以後,回頭再来看今天,後人也會說现在的時候是非常混亂,動蕩,当局者迷嘛。看待事物的立場不一樣,這個立場在於什麼,在任何历史书里面,哪怕是太平盛世,它也是有动荡的篇章的,关键是看问题角度。以往的戰爭、掠奪,它掠奪兩樣東西:物质和劳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掠夺。最初八國聯軍侵略的時候,他要用船,把財富運走,緊接著他知道這個太慢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游戏规则的制定来让你不断为它产出,这个叫“經濟模式”,這個模式你簡單了解一下曆史會看到,比如說,印度的曆史。你就會知道,英國人是如何花兩百年時間統治這個地方的。最後,直到1947年吧,英國就退出了。退出去叫隱身,躲在幕後了,英國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區,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這也直接導致了多年來教派間的鬥爭,接下來,這個國家二百来年的英语教育已經以英語為國語了。英語國家,他就更方便于整個串接到英國的消费文化链上,最终是被串接到了經濟食物鏈上,變成英國的經濟殖民地,也就是說你這個國家無論進行如何的運作,都是由英國來左右和幕後操控,通過平衡你們內部之間的派系鬥爭,從而完全掌握這個局面。今天我们的全民化英语教育,不也有相似之处吗?而且来得比当初的印度更加猛烈和变态,不惜成本和代价的全民化英语的大学生们,汉字却认不全三千个字。那麼反過來我們去看,當時鴉片戰爭也是這樣。經濟侵略,要打開你的國門,制定遊戲規則,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時東印度公司到中國來。鴉片賣進來,一方面,它可以把我們的貿易差額——茶葉——當時滿清是賣茶葉過去,可以逐步緩沖拉平貿易差額,另一方面呢,它又可以控制毒害人群,控制對鴉片的不斷需求。我在很偶然的機會,聽到那個年代的一段相聲錄音,講當時的鴉片是老百姓當作禮物來送的,叫“福壽膏”,這個“福壽膏”他買回來放家裏,親戚朋友來了看到了,都要挖一塊回去,直到最後,只剩下一點點了,他在想明天怎麼辦呢,明天去辦事我拿什麼去賄賂那些官员呢,都被親戚朋友拿光了。通過相聲敘述的片斷,我們發現,當時這個東西已經很普遍了,就像我們現在茶余饭后買水果一樣。當時的記載說,我們清朝的士兵上戰場也是要吃點鴉片,否則沒力氣,流眼淚鼻涕。就是這樣一個國度,完全被控制。因為他(英國)知道中國的文化太厲害,從前無論哪一個民族打進來,到最後都被漢化。包括金人、滿人。他也是,怕被中國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全盤中化”。前提是,首先要通过“洋货”和“性”来刺激你的欲望,继而通过欲望的内部激发从而得以搞垮你的“慎独”文化,才能更进一步通过所谓的“贸易”,用虚拟货币来掠夺你的实体财富。然后用它的強勢經濟来注定它的“強勢文化”,继而全盘“西化”你,根本性的把這麼大的一個國度,最後,終於變成西方列強的經濟殖民地,串接入了它制定游戏规则的经济系统。那麼你如果了解這一段曆史你再想一想。當時還沒有網絡、電視,媒體沒那麼發達,就這個樣子,現在更是不用說了。所以發達不一定是好事啊,何况有一點前提:永遠,媒體是被操控的。被操控,就會有人被引導,被引导就会被利用。就像剛才片子裏看到的一樣,幾千人的遊行,我只要放在所有媒體裏一宣傳,你立刻感覺全世界都在鬧起來,而人總是這麼容易被誤導,因為你太相信你看到的聽到的,而你周邊又充斥著這些信息。你沒有能力去分辨,你沒有正見。信息的選擇很重要,那你回想想想看,當時期的人他自己會有所選擇,有所追求,請問我們現在是立志了以後知道要做什麼,再來選擇專業,再來學習工作,還是都沒有立志,不知道活著幹嘛,混一天算一天,而以往立志只是十三到十五歲的事情。這個我建議你們可以讀一下胡適的傳記,看他小時候是怎麼樣長大的。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07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