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或将和中国伙伴分道扬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3:32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眼下正在与其中国投行合作伙伴就分手一事进行磋商,曾经使这家华尔街巨头借之进入中国巨大新股发行市场的双方联盟有可能就此划上句号,高盛在中国的业务将来由谁执掌也因此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据知情人士称,成立已有三年的高盛-中国合资企业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Goldman Sachs Gao Hua Securities Co.)的中方合伙人方风雷已向公司内外透露,他计划创立一个规模可达20亿美元的私人资本运营基金。
担任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的方风雷是否会继续与高盛保持正式的合作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可能至少保留一个顾问头衔。这位知情者说,事情眼下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不过从合资公司的日常运营上讲,方风雷的参与已不像原来那么多了。
方风雷的离去预示着高盛在中国的业务将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差不多三年前,高盛借给方风雷1亿美元组建了一家证券公司,作为资金提供者,高盛得以与之联盟,从而取得了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突破。高盛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公司海外募股的主要承销商,不过和方风雷的合作使它得以恰逢其时地在一轮长久的牛市开始之前介入了中国的国内证券市场。
高盛决定同方风雷合作在当时曾引起了一些不满。该公司含蓄内敛的企业文化以及对个人意识归于集体利益的重视与锋芒毕露的方风雷结合在一起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方风雷曾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高盛的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中国成立合资投行。通过与另一家华尔街巨头的合作,这位有些土气但雄心勃勃的交易缔造者的地位变得更为显赫。
如果方风雷和高盛分道扬镳,该公司的业务估计不会受到打击。尽管方风雷被视为呼风唤雨的高手,但尚不清楚自从双方合作后,他为高盛争取了多少业务。高盛内部的一些人士指出,高盛的品牌有足够力量赢得许多交易,同时董事总经理胡祖六(Fred Hu)等高盛银行家在该公司一些最为重要的中国交易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现在的情况看,高盛和方风雷似乎准备友好分手。这样做符合双方的利益,因为就此闹翻会带来相当多的问题。尚不清楚方风雷的证券公司是否会继续持有合资企业的股份,如果这样的话,他又是否会违背高盛的意愿试图行使控制权。据信方风雷的证券公司当初从高盛的借款还没有全部偿还。同样,改变合资企业的合伙人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据说方风雷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投资他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其中包括新加坡政府的投资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淡马锡控股的发言人表示,他们不便对市场传闻进行评论。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淡马锡控股并未承诺投资方风雷的基金。通常来说,任何此类投资都需由淡马锡控股高级投资管理人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进行审议。记者未能联系到方风雷发表评论。
迄今为止,高盛在中国最成功的交易仍是以25.8亿美元收购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5.75%股份的那桩。以资产总额计,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从账面上讲,这项投资现在已经增值了好几倍。胡祖六和方风雷都宣称对此交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风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参军,后来进入广东省一所大学就读,毕业后曾在省贸易部门任职,此后他凭借在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历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代,方风雷帮助组建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简称: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持有该公司的部分股份,这也是华尔街机构在中国成立的首家合资投行。在中金公司时,方风雷曾帮助数家中国国有公司在纽约证交所和其它海外市场成功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他有时也会同该公司的美国经理发生冲突。比如1997年,方风雷安排了中国最大电信公司的IPO,当时这也是中国首笔大型投行交易。但在摩根士丹利的银行家对此交易表现出冷淡兴趣后,方风雷帮助高盛成为了主承销商,给了摩根士丹利尴尬的一击。摩根士丹利仍持有中金公司34%的股份,但它对中金公司的业务影响甚微。中金公司是中国最主要的投行之一。
目前,高盛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股票承销业务中刚刚找到感觉。今年早些时候,高盛首次获得了中国市场的主承销商资格,帮助宁波银行(Bank of Ningbo Co., Ltd.)融资人民币41.4亿元(5.508亿美元)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此外,它也是今年2月份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of China Ltd.)发行50亿美元股票的三家承销商之一。
受投资气氛空前高涨的影响,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IPO最火爆的地区之一。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主要股指已上涨了四倍。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和深圳市场的IPO总额超过了香港等地,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两市场的股票发行总额为275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市场为295亿美元。
除了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及去年接手一家陷入困境的证券公司的瑞士银行(UBS AG)之外,很少再有外资机构涉足中国证券业。2005年末,中国政府表示不会再接受成立中外合资证券机构的申请,不过最近有官员表示,他们准备取消这一限制。据一位同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关系密切的西方政府官员表示,中国一直对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证券业感到紧张,因为对中国而言它和银行业一样,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实力雄厚、根深蒂固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