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性压抑还是最纯净?(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43:04

  将于9月16日上映的《山楂树之恋》正式发布了预告片:一片开满油菜花的山野乡间,一条清澈如虹的小河,扎着小辫回眸一笑的静秋,温柔深情阳光的老三,一株繁茂的山楂树……预告片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与决定拍《山楂树》、选角、公布剧照一样,预告片的发布同样引发骚动。男女主角的形象跃然银幕,相比之前的一片质疑之声,男女主角的正面亮相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肯定。但剧本与原著有多少出入?静秋内心活动如何表达?那场“未竟的性爱”如何表现?影片的结局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改动?在影片公开放映之前,这些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日前,本报专访影片编剧尹丽川、阿美,畅谈改编之后的剧本呈现,提前揭秘。

《山楂树之恋》剧照

   专访编剧尹丽川

   老三是电影成败的关键

编剧尹丽川

  作为这部电影的前导演、编剧,对于《山楂树之恋》,尹丽川的身份很复杂。最初,《山楂树之恋》是她所在工作室买下版权,准备拍成爱情文艺片,都建组工作两个月了,但由于背后资方的争抢,几经易主,导演变成了张艺谋。尹丽川说,因为张导的口碑摆在那里,在改编剧本时她并没有考虑商业性,剧本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只是更多地注入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感。由于原著中静秋有很多内心活动,尹丽川透露,剧本中增加了很多外化人物内心的视觉表达。静秋这个人物也改编得更加可爱,让观众能够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她,并且同情她。那场在原著中挺赤裸的“未竟的性爱”如何在电影中表达也是争议的焦点,尹丽川用了“三个不”表达了编剧的原则:不说、不脱、不露。但至于张艺谋在影片中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目前尚不得知。

   剧本之争

   资方看见的是商业价值

“老三”

  记者(以下简称记):讲讲你和《山楂树》纠纷的经过吧,开始本来你是导演,最后又放弃,是什么原因?

  尹丽川(以下简称尹):我没放弃,就是争不过资方,这中间发生了挺多的故事。之前也有过媒体问我,我都没说,因为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虽然据朋友说,有些说法很难听,比如媒体说好像大家都在抢这个版权,后来是我没抢到,其实事实不是那样的。《山楂树》这个小说2007年底就存在了,2008年我所在工作室将它买下,后来我开始建组选演员、看外景,都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直到建组工作两个月之后。这可能也是资方之间的博弈,反正发生的事情太多,都可以写成一本小说了。

  记:你当时是为什么被小说吸引并且决定拍?小说中最感动你的情节是什么?

  尹:也是别人跟我推荐的,一开始我也没怎么想把它拍成电影,后来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就是想做一个特别单纯的东西,在那个时代下,思考一些人的命运感。那时候是喜剧电影的天下,我想做一个悲伤的故事,只是很单纯,打动人心的那种。小说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老三,当时苏童评价,“老三就是情圣”,我也是女性,老三就是自己少年时代想遇见的人,当然其中夹杂了很多想象,那是属于青春期的东西。

  记:那你觉得大家都来争抢拍这个小说的原因是什么?

  尹:首先因为它畅销,2007年时,这本小说是当年文学类的畅销书,我想资方看见的应该是这本小说的商业价值,因为有畅销书打底。

  记:你的身份很复杂,差点儿执导该片,又是编剧之一,你如何考虑商业和文艺?

  尹:我觉得如果是张艺谋导演来拍这个片子,就不用考虑太多商业性,因为首先他的品牌已经在那里,他来拍反而可以更文艺,不用顾忌那么多。这个片子的核还是挺文艺的。

   剧本改编

   加入时代背景和命运感

《山楂树之恋》剧照

  记:你个人如何评价《山楂树》这本小说的优劣?事实上,这本小说除了拥有广大粉丝之外,很多评论者、作家其实对它评价不高,认为它很狗血、很平庸。

  尹:这个太正常了,只有《红楼梦》所有人才都说好,所以小说本身受到批评都不是问题,因为它本身也不是纯文学,就是在讲好一个故事,我自己也写不出来,我很尊重畅销书。

  记:剧本是怎么改编的?跟原著有什么不同?哪些情节作了改动?

  尹:在剧本描述中画面是很唯美的。在改编的过程中,加了一些时代的背景、命运感,比如他们为什么不谈恋爱,为什么性压抑。时代感的东西,原著中有,但那种表达不一定适合电影,尤其是在现在的电影环境中来表现,所以需要改动。比如通过制造一个电影的空间,包括视觉、听觉。这个时代感没有明着讲,而是采取了其他方法。比如,对结尾的改动:静秋知道了老三的死,但那时“文革”已经结束了,大家都在庆祝,她却跟所有人逆向而行,这种命运感是想说,虽然被侮辱的、被损害的都牺牲了,但留在心里的不可磨灭。

  记:与原著相比最大的改动是什么?

  尹:在改编中最大的问题是女孩静秋,因为原著中,她的心理活动比较多,她的行为也让今天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而且静秋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就是自卑与自尊的结合,很复杂、很矛盾。所以最大的困难是将她的心理活动外化,比如不能总哭,她的心理活动也通过她对老三的态度、她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目的都是把心理活动外化成动作。剧本中,对于静秋最大的修改就是让她更可爱。让观众进入这个人物,去理解她、同情她。

  记:书中仅有的一次“未竟的性爱”,在电影中如何表现?什么尺度?因为在小说中的表达还是挺赤裸的。

  尹:这场戏很难,当时想了很久,我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对于这一点不好说,因为我不知道导演最后的呈现是什么样。我的原则是不说、不脱、不露,千万不能太赤裸,画面中是白色的床单。性爱本身是值得体现的,但在当时的环境和这样的故事中,这两点很难统一,所以还是要含蓄。我的处理是,因为他们是在医院的宿舍里,这个性直接跟死亡连在了一起。

   角色要求

   老三决定成败,静秋倔强丰满

  记:电影选角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挑选怎样的男女主角?

  尹:我会尊重小说的原型,因为这个小说的动人之处就是人物,我当时拍的时候有目标但还没有确定。在我看来,男孩老三应该硬朗一点儿、单眼皮,他是一个完人,在那个年代,特别正直、细心,而且心灵手巧,会拉手风琴,一笑给人温暖,他的笑容很重要。不要太斯文,但也不能太英武,在这之间,稍微清隽一点儿的感觉。女孩静秋挺难描述的,她应该是丰满的,在那个时代来说她的体态充满诱惑,但也不能太丰满,就像另一个编剧顾小白所说,小一号的宁静比较合适。但她身上还得有朴实的东西,眼神还要倔强。所以静秋确实很难找。

  记:作为编剧,你、阿美、顾小白,都是清一色的70后,怎么去准确把握那种时代感?

  尹: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存在的很多东西还是延续的,尤其是在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共同的回忆。另外,只要稍微去关注一下书籍,也能很轻易地读到。那个时代虽然不好,但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有些东西,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包括将来,也同样会感受到。因为那是人性恶的一个产物。

  记:你认为决定这部影片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尹:老三肯定是关键。只要老三成功了,这个影片就算成功了。只要大家相信这个爱情故事,而相信这个爱情故事就是相信老三,只要这样影片肯定就能打动人心。

  记:这部电影和张导上一部同样以“文革”为背景的煽情文艺片《我的父亲母亲》有何区别?

  尹:《我的父亲母亲》可能更明亮一点儿吧,更少一些时代背景的东西,而在《山楂树》中的命运感更强烈。

   专访编剧阿美

   压抑下的爱更强烈

“静秋”

老三和静秋

老三和静秋

  记:作为一个70后,你如何体会和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

  阿美:我对那个时代还真不陌生,我记事儿的时候是70年代中后期,可能因为我和静秋一样出身不好,小时候感受到的那种压抑和歧视在我身上留下了深刻烙印,记忆尤其深刻。对于70年代一些符号性的东西,比如满街大标语什么的,也都印象很深。对静秋的心理自卑我感同身受,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理解,就是你生来就有一种“原罪感”,所谓出身带来的耻辱。

  记:《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被读者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又有评论家说它是“一部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这二者矛盾吗?你怎么看?

  阿美:横看成岭侧成峰。所谓最干净的爱情,指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最终没有发生真正的性爱,但他们之间的爱却称得上轰轰烈烈,这和一般的爱情故事不同。其实读者的期待是,看到相爱的双方经过重重波折后真正结合,但这个故事的悲剧结局使读者的美好期待落空,从而更觉遗憾和悲情,也反衬出爱情的单纯和诚挚。我认为这个小说带有自传性质,有些东西可能是作者无意中传达出来的,比如“性压抑”,在小说中,没有发生性爱不等于没有对性的渴望和冲动,相反,正是由于不能释放身体冲动,他们之间的爱才更加强烈,完全付诸于精神,以至于达到了那样一个浓度。这一点不难理解。

  记:张艺谋导演当时对剧本是怎么要求的?

  阿美:我们是写完剧本之后导演才看的,他说他看完剧本之后流泪了,而且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可能这个故事跟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静秋的时代正好也是他的青年时代,而且他家也出身不好,比静秋家还要差。我想可能是这个故事唤起了他对青春时代的情感和记忆,他没有做太多商业上的考虑,所以我也相信他会在这部电影里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应该是和他近几年的电影不同的地方吧。

  记:看过预告片的感受是,这部电影有点像《我的父亲母亲》?

  阿美:至少在剧本阶段不是这样,《我的父亲母亲》是散文式的、抽离了时代背景、单纯表现爱情美好的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除了爱情,还是表达了对专制压抑年代的控诉,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关照。它当然比《我的父亲母亲》要复杂和深刻。

  记:看过预告片后,你觉得静秋和老三符合你的想象吗?

  阿美:基本上还不错,但静秋虽然清纯,脸上却有这个时代的甜美,我想象中她应该再“苦”或者“忧郁”一点。老三,还是更期待在电影里再好好看看吧,预告片太短了。

   从原著到预告片

   角色解读

  自选角到拍摄完成的过程中,张艺谋发表了“清纯难觅”的说法,甚至笑称“只能到幼儿园里去找”,这引发了强烈的讨论与争议。从4月开机以来,张艺谋对主角一直秘而不宣,无数记者成天蹲点就为偷拍主演的真面目,直到8月初出品方才正式发布首批官方剧照,于近日发布了预告片,质疑声也逐渐减少。无论是书还是电影,男女主角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从原著到预告片,静秋与老三有何异同?在此予以详细解读。

   静秋:清秀有余 性感不足

静秋

  选静秋可谓大海捞针,堪称“不可能的任务”,没有合适演员就不能拍。“不光漂亮,一定要青涩。所谓青涩,是未经雕琢的,本能流露的,这叫青涩。大家都说‘山楂树’是纯真爱情,我希望找到的静秋,就是不演戏也要有青涩的感觉,那种很干净、很纯净的感觉”,张艺谋表达了他对静秋的要求。

  原著:因为残酷压抑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的不幸遭遇,静秋并不能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原著中的静秋性格是复杂甚至是矛盾的,既自尊又自卑,既弱势又倔强,既刚烈又隐忍,既渴望又害怕爱,患得患失。但静秋也美丽多才,善良孝顺,对浪漫的爱情心驰神往,是一个会让所有男人爱慕心疼的姑娘。

  预告片:最后出演静秋一角的是石家庄的高二学生周冬雨。在预告片中,静秋的眼神清澈纯净,像一泓清泉;举止安静害羞,像透明的空气,不染尘埃,不假雕琢。

  差异:预告片发布以来,对静秋争议最大的是外形。原著中,静秋是一个身材丰满、充满诱惑的女孩,但她又对自己的丰满感到可耻――“胸有点大,虽然用小背心一样的胸罩狠狠勒住了,还是会从毛衣下面鼓一团出来”。但周冬雨扮演的静秋清秀有余,性感不足,在她的眼睛里也读不到倔强和坚强。

   老三:深情温柔 堪称完美

片中的男主角老三

  老三可谓是小说及电影的灵魂人物,如果说能否找到“静秋”决定了影片是否能开拍,那么塑造老三则决定影片最终的成败。

  原著:老三是一个完美得无可挑剔的男人,他优雅俊朗、正直善良、细心温柔、执着热烈、敢爱敢恨、多才多艺,既有文人的气质又不乏果敢和英气。跋山涉水就为看她一眼;没船回去就在河边亭子里过夜;颤抖着帮她挑腐烂脚板里的煤渣……这是一个让所有女人为之感动的男人。

  预告片:最终扮演老三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窦骁。在预告片中,他的眼神深情温柔,短短两分多钟的预告片都能读到满溢出心底的爱意,毫无保留;他的笑容灿烂纯真,即使冰冻得不再相信真爱的人也能被这笑容融化。“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这句对白配以《山楂树之恋》的背景音乐,让影片还未上映就已感动一片。

  差异:无论是影迷还是书迷,几乎毫无争议地对窦骁扮演的老三投以认可,认为他就是人们心中的老三。

   品评预告片

   诗情画意的纯爱之作

纯净的爱恋

张艺谋在拍摄现场给演员说戏

  拍片现场,张艺谋正在指导静秋扮演者周冬雨,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演戏经历的人来说这很困难。不过,“没有坏演员,只有坏导演”,当年老谋子不也是这样捧红了巩俐和章子怡吗?

  与时下电影狂轰滥炸式的宣传不同的是,深谙营销策略的张伟平此次有意保持神秘,除了公布男女主角剧照、选角视频外,唯一有形有影的东西,就是网络上流传的两分半预告片。而张伟平借着“炮轰冯小刚”造势后,也三缄其口,一切主创不再接受任何访问。誓要将神秘保留到公映那天。

  在原著里,艾米笔下的静秋是个“前凸后翘”、身材诱惑、面孔清纯、内心纠结自卑的姑娘。自然,选好了静秋,就等于《山楂树之恋》成功了一半。而这张没有被污染的面孔,成为剧照和片花中最直观评价《山楂树之恋》的某种测试。为了寻找“清纯”的静秋,《山楂树之恋》导演组跑遍全国各大艺术院校,五六千名候选者导演一个都没相中。张艺谋更是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最终,那张“最清纯”的脸被锁定为河北石家庄某校的高二学生周冬雨。1992年生人,正牌90后。

  而由周冬雨同学领衔主演的预告片中,一开始便是一段舞蹈,配合着画外音:“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预告片的前半段,展现的是油画一般的风景,油菜地、山楂树下,静秋的特写很多,露齿的笑容很多,年轻的面容在并没有过多沾染上文革残酷底色的风景下,清纯自在。静秋和老三在小河边打水仗,这不仅是初恋的美好,也是在残酷的大时代背景下偶然踏入世外伊甸园般的美好。随着苏联老歌《山楂树》哀婉旋律的响起,预告片开始进入生离死别的爱情段落。“在这个世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你听说我得的是什么病?” 静秋和老三的这段台词直指哀伤结局。

  预告片长度只有两分半,却勾勒出静秋和老三相识、相知以及经历考验的故事轮廓,画面质朴纯净。从预告片中传递的信息来看,《山楂树之恋》有点像《我的父亲母亲》――相似的特殊年代、相似的知青情事、一样放眼天地间的纯爱、一样干净明媚的少女,甚至连周冬雨对着镜头露齿一笑,也和当年章子怡的神态非常神似。

  《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既说明两人爱得唯美,也暗示两人的爱情是形而上的情感,没有形而下的动作。从预告片来看,张艺谋把握住了《山楂树之恋》纯爱的方向,但走向偏左,处理得过于诗情画意。无论是大时代背景的渗透,还是在文革中一对年轻恋人对同伴、对自身、对爱、对性的希冀与压抑,都淹没在静秋纯洁的眼神中,毕竟从观众对于张艺谋的期望值来说,纯爱不是建构世界的基石,无辜也不能解释一切。

  为什么张艺谋拍惯了浓墨重彩的大制作、大手笔之后,在此时此刻选择拍摄《山楂树之恋》这种清纯小品?记者听到几种说法。最官方的说法来自张艺谋,他说被《山楂树之恋》的剧本打动,看过剧本后甚至感动落泪,这是10多年没出现过的事情,而且故事中的背景年代又是张艺谋的青春岁月,于是愈发有感情。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经历过《三枪》,观众对张艺谋品牌的期望值暴跌到谷底,后又有《金陵十三钗》,在这个空档老谋子急需一部影片重塑个人形象,给票房一剂强心针。于是,类似于《我的父亲母亲》这种放下姿态、朴素踏实讲故事的小文艺题材,不仅让观众对老谋子讲故事的能力重新找回信心,或许张艺谋本人也需要这么一部影片重新建立自信。而且本片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演员都物美价廉,很适合“危机公关”。

  其实,纵观张艺谋的影片史,他对这种单线索的小品式影片并不擅长,要不是捧红了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恐怕也很难再被人提及。不说影像风格,单说故事,张艺谋对大戏剧性冲突、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女性描摹更加熟稔,而《山楂树之恋》中,就算有压抑,也是时代强加给所有人的压抑,没有等待救赎或自我救赎的女性,张艺谋的强项很难发挥。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在于,正如《我的父亲母亲》一出,便有“张艺谋精神自传”的传言,如果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能把自己的世界观以及青年岁月的印记投射到这对恋爱中的男女,那也还会有点儿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