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歷史人物評論芻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5:18:21

國共由路線之爭到慘烈內戰,一路走到今天在簽ECFA的前夕,回顧國共之間歷史,令人感慨系之。

有一次跟王曉波教授聊天,談到國共諸多問題,曉波教授慨然曰:「內戰無英雄。」我則反對曰:「內戰也有英雄,我認為戰爭期間各為其主,凡是盡忠職守,膽識過人,或為其團體,為其信仰勇於赴死者皆可稱英雄,當然品德有瑕疵者除外,國共之間對英雄的標準,應該一致,非但如此,而且要互相尊重對方的英雄…………。」王曉波教授默然以對。

我的說法是有理論根據的,中國歷史在鼎革之際,修前朝史對亡國的忠烈之士多給予很高的評價,對靦顏降敵者多語含譏諷,清朝修明史乾脆把他們列入貳臣傳。

最有名的例子是康熙對鄭成功的評價,鄭成功在大勢已去之後孤軍奮戰,誓不降清,兵敗後退居台灣。鄭成功歿後其子鄭經面對日漸強大的清朝負隅頑抗二十餘年之久。乾隆對鄭成功的評價卻是「鄭成功是明朝的忠臣,非朕之亂臣賊子」,鄭成功在台人心中一直有崇高的地位,清政府對這種現象也大度容之。

沈葆楨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經營台灣,鑒於鄭成功在民間的聲望,奏請朝廷建延平郡王祠,祠中至今尚存沈葆楨之聯曰: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做遺民世界。

亟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此聯工整而寓意深遠,查史書記載,中國人到台灣的資料從隋朝開始,但是一直沒有太多漢人移民,故曾為西班牙人、荷蘭人所據。當時台灣除了台南、淡水等少數城鎮外,多數沒開發之蠻荒地帶,鄭成功率軍驅走荷蘭人後在此屯墾.志在光復,故曰「留此山川,做遺民世界」,台灣距大陸如此之近,而上蒼似有安排留此寶島供明遺民有個安身立命之地。

鄭成功大義滅親力戰不屈,奉明正朔,正值壯年含恨以歿,鄭成功的壯志、鄭成功的遺恨還諸天地吧!具往矣!是非成敗皆已成空,鄭成功的經歷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故譽之為「創格完人」。

沈葆楨的聯既簡要地說明了這段歷史,又對鄭成功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也不失身為清朝大臣的立場。

我始終認為兩岸之間的恩怨,應以乾隆皇帝、鄭成功做為一個範例,尤其對失敗者──國民黨尤應如此,何況蔣介石兵敗退守台灣,雖然「反攻大陸」的壯志未酬,但是把台灣建設成了一個經濟富裕之島,蔣介石的缺憾,也可以因為兩岸的和解,中國的強大而「還諸天地」吧!

戴笠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海峽兩岸對其評價截然不同。這次在江山縣旅遊參觀了戴笠故居,軍統局特工訓練班舊址,與很多江山朋友談到戴笠,他們以戴笠為榮,且只談戴笠抗日的故事,這種態度使我想到凌峰的名言「兩岸往來該記得什麼,該忘掉什麼。」

戴笠因飛機失事而亡,當時章士釗先生有一挽聯:

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

章士釗先生的挽聯貼切而有春秋筆法,雖曰是非留待後人評,但是章聯中對戴已做了公允的評價,尤其是「平生具俠義風」,「亂世行春秋事」,豈不是對戴笠一生最扼要的描述,戴笠是亂世英雄,忠於國家,忠於領袖,忠於自己的信仰,生死以之,其行事近乎春秋戰國之遊俠、刺客,雖參與殘酷內鬥,此乃時代悲劇,此豈戴笠一人之過嶼?何況其對抗日的貢獻、對漢奸的制裁,歷史自有公論。

英雄就是英雄,互相尊重對方的英雄,我想應該也算是兩岸和解的一段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