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熟人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0:13

理论界近期有这么一个观点:要突破“熟人社会”定势,构建“契约社会”模式。对这个观点,我深以为是。其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它的新颖,而在于它的深刻。可以说,它揭示了我国长期封闭落后的部分原因。 “熟人社会”亦可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在我国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子女入学入托,大学生求职就业,职工分配住房,到医院看病,乃至装部电话,拥挤时到银行取笔存款,撒泡尿没带零钱(入收费公厕)都需要找个熟人,恐怕就剩下呼吸、散步、乘车打瞌睡、听领导作报告思想开小差不需找熟人了。
有了熟人,不仅可以把事情办成,还可以办好办快办省(减少或免除有关费用)。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熟人好办事”,以至一些人把它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我们这个国家,无论办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至于提拔任用干部这个高难度的事儿有的时候就更非“熟人”不成了。故事片《生死抉择》中那个道貌岸然的省委副书记的“圈论”一语泄漏了用人天机,他对市长李高成说:“你是我提拔起来的,你是我圈内的人。”好一个“圈内人”,党的干部竟变成了“我的干部”,“圈内兄弟”。所以,在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熟人社会”里,当官就成了一件很吃香的事,因为有官就有权,有权就能结交更多的“熟人”。所以,官职升迁历来是挖空心思找熟人,竞争得最惊心动魄的事。难怪一些人唯此唯大,神魂颠倒,使尽浑身解数,成天跑官、要官、争官,演出一幕幕闹剧来,以至湖北天门那五名局座为了官运亨通居然把老婆也奉献给好色的张书记(二江)了。
“熟人社会”危害大矣!首先是在社会上形成凭“关系”办事的坏风气。办一件事情,不是凭制度凭原则来处理,完全看来人的生与熟,“关系”的深与浅。这样办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按“熟人社会”的规则,甚至是行政审批、执法过程、税赋承担之类的大事,在有的人那里,熟人与非熟人也是可以有明显的区别对待的。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认为,劳动力成本低廉只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市场环境、客户关系及立法与执法环境远比低廉的劳动力价格重要得多。WTO不承认“熟人社会”。既然加入世贸组织,就要遵循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人家不会照顾你的“中国国情”。违反了国际规则,我们失去的将是信誉、机遇、市场,是民族利益。从这个角度看,说“熟人社会”是“害人社会”、“误国社会”,并不为过。 告别“熟人社会”,建设“契约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必须“只争朝夕”,不可“慢慢来”。
这自然要更新观念,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等等,但更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契约社会”。契约社会不同于以自然属性的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它的基础是对法律、规章制度和各种合同等广泛意义上的契约的共同遵守和履行,由此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契约关系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公正性、透明性、确定性,更容易形成公平公正、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契约社会”的形成,需要“唤起工农千百万”,但更需要“群雁高飞头雁领”,需要各级领导者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法制意识和公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