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分数按专业论高校层次报志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2:18
——中国大学的国家定位和层次
一、中国的第一层次大学(32所):中国重点大学的“极品”——中央直管干部、部委直属的“国家985工程”高校
以下32所大学是从“985工程”大学系列中遴选出来的,是重点大学的极品,它们才是目前中国真正的名牌大学(排名不分先后)。由于这些大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校长和党委书记经中共中央直接任命,行政级别为副部级。这些大学全部为中央直属大学,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若干国家特色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和高考自主招生权。
北京市(7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辽宁省(1所):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省(1所):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市(3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山东省(1所):山东大学
湖北省(2所):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广东省(1所):中山大学
重庆市(1所):重庆大学
四川省(1所):四川大学
陕西省(3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二、中国的第二层次大学(7所):中国重点大学的“精品”——部委直属的“国家985工程”高校
以下大学全部为部委直属大学,一般具有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若干国家特色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和高考自主招生权。
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靠政策照顾,实力一般)
辽宁省(1所):东北大学
上海市(1所):华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1所):中国海洋大学
湖南省(1所):湖南大学
广东省(1所):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省(1所):电子科技大学
※没有任何合并的985大学:
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三、中国的第三层次大学(49所):中国重点大学的“营养品” ——部委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高校:
以下大学全部为部委直属大学,一般具有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若干国家特色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本科招生自主权。
北京市(18所):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省(1所):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市(5所):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江苏省(7所):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省(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湖北省(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重庆市(1所):西南大学
四川省(2所):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陕西省(4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四、中国的第四层次大学(38所):中国重点大学的“保健品”——省市区属的“国家211工程”及部分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以下大学除10所(黑体字)大学外,全部为省属“国家211工程”高校,一般具有国家重点学科、若干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一级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
北京市(9所):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天津市(2所):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省(1所):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省(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省(1所):辽宁大学
吉林省(1所):延边大学
黑龙江省(1所):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市(1所):上海大学
江苏省(2所):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安徽省(1所):安徽大学
福建省(2所):福州大学  华侨大学
江西省(1所):南昌大学
河南省(1所):郑州大学
湖南省(1所):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1所):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区(1所):广西大学
海南省(1所):海南大学
四川省(1所):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省(1所):贵州大学
云南省(1所):云南大学
西藏区(1所):西藏大学
陕西省(1所):西北大学
青海省(1所):青海大学
宁夏区(1所):宁夏大学
新疆区(2所):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新疆建设兵团]
五、中国的第五层次大学(135所):中国二类大学的“骨干”—— 在各地高考中第一批次录取的部省属高校以及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以下大学除个别部委直属外全部为省属高校,部分具有国家重点学科、具有若干国家特色专业、个别具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一级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般具有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
北京市(5所):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天津市(5所):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省(5所):燕山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省(6所):中北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省(9所):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吉林省(3所):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7所):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市(9所):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江苏省(9所):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浙江省(7所):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美术学  浙江理工大学院  温州医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宁波大学
安徽省(4所):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省(3所):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江西省(3所):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省(8所):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河南省(4所):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湖北省(5所):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长江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南省(6所):湘潭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
广东省(8所):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医学院  深圳大学
广西区(2所):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重庆市(4所):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四川省(5所):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4所):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医学院
陕西省(4所):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省(5所):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新疆区(2所):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六、中国的第六层次大学(184所):中国二类大学的“主食”—— 在各地高考中第二批次录取(具有5个以上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部省属高校
以下大学除个别部委直属外全部为省属普通高校,一般具有若干国家特色专业、具有若干省级重点学科、个别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或副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均具有5个以上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市(9所):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农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市(5所):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河北省(8所):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煤炭医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  承德医学院
山西省(1所):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辽宁省(17所):沈阳师范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医学院  渤海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沈阳大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吉林省(7所):吉林财经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5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佳木斯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科技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海市(1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江苏省(7所):徐州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徐州医学院  常州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浙江省(7所):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省(8所):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蚌埠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福建省(3所):福建中医药大学  集美大学  漳州师范学院
江西省(8所):华东交通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中医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山东省(14所):山东理工大学  济南大学  烟台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  潍坊医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泰山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河南省(10所):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中原工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湖北省(7所):武汉体育学院  三峡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工程大学  湖北纺织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省(3所):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吉首大学
广东省(7所):广州大学  广东商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华  广东医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药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广西区(6所):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工学院
海南省(1所):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市(6所):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省(7所):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泸州医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省(6所):贵阳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州中医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云南省(6所):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大理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
西藏区(1所):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省(11所):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甘肃省(3所):兰州商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
青海省(2所):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区(2所):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区(3所):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塔里木大学
七、中国的第七层次大学:中国二类大学的“零食”—— 在各地高考中本科招生均在第二批次录取、专科招生占较大比重的省[部]属高校
学校名称一般叫“××学院”、个别具有4个及以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均为公办普通高校,名单略。
八、中国的第八层次大学:中国三类大学“民办本科高校”
学校名称一般叫“××大学(学院)××学院”、均为民办普通高校,名单略。
说明:当然也要全面认识重点大学:
1.重点大学和实力的关系
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关于重点大学的正式统一的定义,官方也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或者制定性的定义,可以认为是几十所,也可以认为是一百所左右,无论怎样把自己的定义规定死是不科学的。一个大学是不是重点大学,既要看官方的重视程度,也要看历史地分析,也要看现实和未来。中国的大学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官方,比如国家对这个学校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发展前景,这个学校不太好但是得到国家的重视就有起飞的可能,反之这个学校也许实力的确可以,但是得不到国家的重视就有衰落的可能。具体说来,211、985的实质是资金问题。当代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也在于官方,学校的行政化倾向和学术腐败,不能就事论事谈论这些问题本身,根部的问题在于体制。大学实力和国家的重视程度有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大学的实力强,会有更多的机会争取211、985这些名额。争取到这个名额的确对这个学校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但是211大学未必比任意一所非211大学好、985大学也未必比任意一所非985大学好。211、985、中央部属高校这些名称的取得过程和实力不是绝对正相关,争取到之后和实力也不是绝对正相关。所以,当进行学校比较时,不要天真幼稚地以为是211、985、中央部属高校就一定好于非211、985、地方省属高校,学校整体实力需要这样看,就某些个别学科更应该这样看。当然,总体上985好于211,211好于非211,不过记住,总体仅仅是总体,既然是总体上就不等于个别,就某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大学、具体的学科来讲却未必如此。
2.重点大学和就业的关系
重点大学和就业也不是一个问题,重点大学当然总体上就业要好于非重点大学。就业依据两个因素:学校和专业,这两个因素都好当然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如果不能兼得时,就需要慎重考虑你两个问题:一、你更偏重于学校,还是更偏重于就业;二、学校的优点对于专业缺点的弥补程度,专业优点对于学校缺点的弥补程度。
3.重点大学和学生的关系
重点大学的最终形成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但是仅有财力支持还是不够的,这些财力必须通过全校上下领导、教师、学生和后勤的全面齐心协力的努力方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力,毕竟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尤其是需要学生的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风,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成绩的最大化。在学生毕业后,各行各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作出成绩实现事业发展的同时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