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村/怀念耀邦/张黎群:忧国忧民的最后二十七个月(三)hyb000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2:35
五柳村>>怀念耀邦
忧国忧民的最后二十七个月 张黎群
七、众人争睹张家界
“身体衰弱”的阴霾笼罩在耀邦同志的头上,慢慢地合拢了。进入1988年秋冬,身体衰弱像他自己的身影,紧跟不舍。“胡耀邦字典”中原无休息二 字,可是,如今他自己宣布“休息”了。1988年11月20日他到了长沙,对前来迎接的省委书记熊清泉等同志说:“我这次来湖南只是休息。”这对于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永远是那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不知疲倦、不顾一切地总想为人民多做事的耀邦同志来说,“休息”是多么无奈啊!
李昭同志告诉我,耀邦同志这次去湖南,随身携带两大箱子书。有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和线装的唐诗、宋词还有《辞源》《辞海》等工具书。他每天上午都要学习、阅读文件,聆听北京传来的声音。他常说:“我总嫌时间不够。”
耀邦到长沙的第二天(12日),就由万达陪同驱车到张家界这个举世闻名的森林公园,度过了他在家乡的第一个休闲的日子,也给张家界的人民和游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据随行的保健医生唐义经回忆:耀邦同志一行住在森林宾馆。他休息一会儿就外出散步,恰好被正在宾馆开森林工作会议的人们发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聚合在宾馆前大坪里翘首等待耀邦散步后回来。大家一个劲地同声地高乎:“热烈欢迎耀邦同志和我们合影留念。”耀邦同志笑眯眯地走进了他们的队列中。
13日早餐后,耀邦一行沿金鞭溪往索溪峪方向走去。耀邦同志一路兴高采烈,说说笑笑,不时伸出大拇指说:“这里山景真美啊!”张家界游人如织,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耀邦同志。他一进公园就被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发现了。他俩指使孩子去叫胡爷爷。那小孩长得俊秀活泼,聪明伶俐,他快步跑到耀邦同志面前,握着他的手叫:“胡爷爷您好!胡爷爷您好!”耀邦低下头问小孩:“你姓什么?几岁了?”答道:“我姓刘,五岁了。”耀邦同志叫道:“摄影师,请给我俩拍一张。”接着又和他全家合影留念。一群来自上海的青年人又团团围着耀邦同志说:“耀邦同志您好!同我们个合影留念吧!”他也高兴满足了小伙子们的要求。下山时,耀邦同志又被一位河南老大娘认出来了。她立刻带着自己的女儿走上前,利索地站在耀邦同志身边说:“总书记咱们合个影吧!”当她们俩的要求得到满足后,还久久不肯离开,喃喃地说:“这才是咱老百姓的官哩!”耀邦同志就这样一路上同观景的人合影几十张。游山时有人跟着他看,有人跑到前面瞧他,甚至阻碍他前进。警卫人员紧张极了,担心他的安全。有的警卫干部干脆阻拦群众和他合影和搭话。耀邦同志对保卫人员说:“你们别担心,群众不会杀我的。”是啊这样平易近人的耀邦同志,这样生活在群众中间的耀邦同志,实在是最安全的人。
八、素面一碗庆古稀
到达长沙后的第十天(11月20日)黄昏,耀邦同志下榻的住处外面,黛绿的古樟,青青的翠竹,渐渐地消融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身着铁灰色中山装的耀邦同志,腰板挺直地坐在餐桌前,脸庞瘦削,但两眼炯炯有神。服务员送来一碗面条,他看了看,露出满意的微笑,拿起筷子不停地往嘴里夹面条,不时用小勺加点辣椒油。看到耀邦同志吃得津津有味,一直伺立在旁边的警卫参谋齐东然漾起惬意、舒心的微笑。耀邦同志为什么今天要提出吃面条?几天之后,齐参谋才向接待员透露秘密,原来那天是耀邦同志73岁生日。一个为亿万人富裕、幸福奋斗了60年的老人,在他的最后一个生日,只吃了一碗素面,真是共产党人洁来还洁去的生动写照啊。是啊,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正是耀邦同志的本色。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家不搞特殊化,几十年如一日。他三子一女规规矩矩,自食其力。他亲哥哥胡耀福和侄子都在老家务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当晚他就委托秘书电告家乡的党政领导,不准敲锣打鼓搞庆祝活动,不准哥哥外出作报告。1982年十二大,他当选为总书记后,又定了一条规矩,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不准亲友打他的招牌去办事。当时地方领导出于关心,给耀邦同志的侄子胡德资安排了工作,耀邦同志知道后硬是不肯。直到耀邦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全是普通农民。
湖南省委办公厅干部徐文龙、省委接待处服务员湘玲回忆说:“几年前,一家报载,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一直在浏阳县苍坊村过着同当地农民一样简朴的农家生活。当时我们只是半信半疑。直到头年12月25日我们亲眼看到胡耀福老人时,才停止了跟着这半信半疑的感觉走。那天省委接待处旅行车上下来一个鬓发斑白、皮肤粗糙,面容清瘦黝黑的老汉,身上黑呢子衣服的细绒毛几乎磨光,沾满黄土灰。他,就是胡耀邦同志的哥哥胡耀福。他比耀邦个子高,年长三岁。胡耀福手提一个已被泥水染黄了的尿素袋,走进五号楼。袋子里装满了弟弟喜欢吃的红皮南瓜和晒干的茄子皮、苦瓜条、刀豆片。耀邦71岁的老嫂子和侄子都没有来。因为耀邦同志怕来的人多了给接待部门的同志添麻烦。事后一一个护士问耀邦:‘听说前几天你的哥哥来看望了你,你给了他什么东西?’答‘我给了他二百元钱。’护士接口说‘你太小气了。’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高级首长竟如此清廉。”
数月之后,这位以一碗素面过他最后一个生日的前总书记去世了,湘人泪洒如雨。人们说:“我们在社会上听到不少‘官倒’的传闻,但就没有听说胡家的子弟高‘官倒’,好样的!”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里有无数美丽的传说,有柳毅井、爱妃墓、岳阳楼、范仲淹的千古流传的名记,激情满怀的遗墨,这些,无一不引人遐思.....
12月7日中午,耀邦由刘夫生、王治国两位省领导陪同到岳州府,当日下午,游览了岳阳楼,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碑前,耀邦同志站立良久。他默默诵读这早已烂熟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止是千古名句,也是千古至理。在延安范公祠的大门框上就刻着这些闪闪发光的字。他想的很多、很员远。当他登上楼顶,眺望着洞庭湖时,感慨良久。这些日子,他身在家乡流连山水,可是他何曾丝毫动摇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何曾一时一刻忘却过正在艰难行进的我们的国家民族?
这次来湘,耀邦同志照样深切关心当地的情况。他不时向省负责人发问:“明年的日子怎么样?下面的情绪、精神面貌怎么样?”说起不久前去的张家界,他动情地说:“湘西山好、水好、人更好,可是湘西现在还很贫困,一些群众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有愧于他们啊!”
12月20日晚,湖南省委办公厅干部申昱等陪同中央办公厅几位领导同志来看望耀邦同志,当耀邦同志听说中央准备发一个关于加强和改善群众工作的文件时,十分兴奋。连声说“好!好!中央下这个文件好!”他看了看大家语重心长地说:“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毛主席把党和军队同群众的关系 比作鱼水关系,这个比喻很贴切,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活,一个党离开了群众就不能生存。”接着他略带忧虑地说:“前不久倪志福同志来看我,还有你们湖南的工会主席刘玉娥,团委书记李建国来看我时,都说现在的群众工作不大好做,有一些困难。中央这个时候发一个群众工作的文件,很有必要。”他侧过身子对着中办的王清林同志嘱咐道“老王啊,一定要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把文件写好。”申昱回忆说:”我点上香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胆冒了一句:“现在我们党的号召力、吸引力都有所减弱,群众思想不那么一致。”耀邦同志的脸色顿时沉重、严肃起来,接过我的话头说:“这个问题主要是党风问题,党风不正。民心就不顺。”接着耀邦同志讲了最近他到岳阳君山遇到的一件事:“在君山,有一对外地来旅游的夫妇遇到了我,并提出了要与我单独谈几句话。我让他们当着大家的面讲。女的说:‘我要向您提点意见,现在党风很不好,还提不得意见,不知您了解不了解?我可是看见您才说这些话。我是党员,我要退党,共产党腐败了,党没希望了。’我想了想,严肃地对她说:‘退党,党章有规定,个人有自由,但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有希望的。’”耀邦同志讲完这件事,心情显得格外沉重,他说:“这件事说明,我们党的凝聚力也减弱了。但也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现在全党都在抓,是能够抓好的,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只要党风好了,党员心里装的都是群众的事,不打自己的小算盘,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好。”耀邦同志喝了一口茶,接着说:“端正党风,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带头,为政清廉,艰苦奋斗,为党员作表率。”
是的,耀邦同志就是这样的表率。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数千万党员。我们党及政府的全体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都能像耀邦同志这样作党风的表率,肯定我们面临的困难就会少得多,改革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九、岳麓书院遗墨香
1989年1月,长沙下了一场大雪。那场雪把岳麓山脚下岳麓书院门前的好几棵松树都压断了。人走在雪里。脚要拔一拔才能出来。此时的耀邦同志在长沙感冒了。两天前(1月6日)他乘车来参观岳麓书院,上午9点,闻讯而来的湖南大学学生和学校负责人夹道欢迎他,他向他们友好地挥挥手,像老朋友似地笑了起来。群众一下子与他缩短了距离,把他当住自己的朋友,围着他,挽着他的胳膊,与他合影留念。
三十五年前,他到过这里,今天,他抬头望了那宽敞的大门,就,迈步上了台阶,接着他就走进了书院的外大门。之后,他又抢先上了台阶,站到了书院正门前面高高的赫曦台上。他陡然来了精神,在台阶上走来走去,足足看了好几分钟。这座当年朱熹老夫子修建的饿亭台,似乎给了他某种启迪。他问陪同的人这个台子叫什么名字,有人告诉他叫赫曦台,他点了一下头,转过身去,9点钟的太阳从东边辉映到台上,而东边湖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恰在此时响起。朱熹有点狂是不是?湖南人有点狂是不是?这块生长英雄和战士的土地,又有谁能看得清有多少次太阳从这里升起呢?
耀邦同志久久地凝视着岳麓书院内那个苍劲雄浑的大字,他在努力回忆是谁的手笔?那字好熟悉,后来他想起在故宫里见过,再后来他终于想起来了是宋真宗题写的,这位帝王治理朝政并不突出,然而对办学非常重视,还亲笔写过一守《劝学诗》,耀邦在“文革”中啃古书时啃到过。有几句他甚至还能背出来,并劝随行的人说:“这个皇帝的《劝学诗》很不错,这个皇帝也不错。”
他指着岳麓书院的正门说:“要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好好研究一下,这是很有特色的。”
再后来他的视线移到了“唯楚有才”“於斯为盛”的楹联上。他轻声吟诵着“唯楚有才”。这自然又是一句狂语,不过楚地地子孙后代们确实有才人辈出。
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堂左右墙壁上,刻有朱熹亲手书写的“忠孝廉节”四个遒劲的大字。这四个大字,耀邦在三十五年前第一次来访就注意到了,今天,他在“廉”字面前停留了好久。神情十分严肃,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这位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的几十年中仍然保持廉洁奉公美德的领导人面对这一巨大的“廉”字,他是问心无愧的。
他在参观岳麓书院的御书楼时,听了管理人员的介绍并询问了书楼的藏书情况,之后,他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后为这里的藏书尽些力。”他说这些话的时间是1989年1月6日上午9点15分,而4月15日他便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中间相隔不到四个月,太短暂了,以致他还来不及履行他的诺言。尽管如此,他还给书院留下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巨大精神财富,那就是“尊重知识”四个大字,这是他一生经历的感受,是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对科技兴国的战略,对千千万万中国人和他们的子孙的殷切期望。在御书楼二层的一个小型阅览室里,他站在一长普通方桌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成竹在胸地拿起笔来,在一张长120厘米、宽60厘米的宣纸上,留下了“尊重知识”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在落款的时候他没有写年月日。是啊,尊重知识是没有时间界限的,他清楚这一点,在场的人也都明白这一点。如今,“尊重知识”四个大字已经悬挂在岳麓书院的墙壁上,当人们怀念耀邦的时候,便会自自然然地想起他的这个遗墨。
(未完,
五柳村2005年4月13日制作
海外版
国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