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文化研究》暨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1:39
中国风水师在线 讯  为改变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产品雷同、居住文化缺失,居住环境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更好地满足我国资源环境条件对住宅建设与居住方式的要求,4月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承担,华高莱斯顾问公司、新世界地产北京公司、美景置业、绿城集团、东方华太设计、维拓集团等单位参与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级课题《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行首次研讨会,同时,举行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姜万荣、建筑大师赵冠谦、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张元端(博客),中国金属结构协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及高度关注居住环境与居住文化发展方向的房地产企业、设计院所等单位有关领导共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提出,应通过包括居住行为、环境空间、历史文脉、建筑形象以及老年人可持续居住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为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更好地体现“省地、节能、环保”要求提供新的支持。



《现代居住文化研究》暨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指出,现阶段,我国住宅建设已从主要注重量的增长发展到了量、质并重的发展阶段。当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应补上居住文化这一课
198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在京、沪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1990年,我国城镇实有住宅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2008年已经超过120亿平方米。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米。从总体上讲,我国多数居民的住房问题已得到了基本解决,住房已跨越了短缺阶段。随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省地节能、低碳环保的居住理念逐步确立,今后阶段,我国住宅建设应进入更加注重提升品质与环境,更加注意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居住传统并吸收当今世界最新居住科技成果的发展阶段。
与会专家强调,居住文化是人的居住行为和构筑行为的综合,必须要使我们的建筑类型和居住行为与环境相适应。中国住宅要体现世界建筑师大会《蒙特利尔宣言》的要求,“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应体现对大自然、城市和传统的尊重”。
目前,我国居住文化实践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日益风行的“风水学说”,对我国传统居住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扬弃”性研究,现实居住文化研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良莠不齐的倾向,批判性继承并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薄弱,科学体现中国居住文化的实例很少。二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人的眼界日益开放,在借鉴国外优秀居住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着完全西化的误区,造成国内大中小城市,尽是“克隆”的欧陆建筑。
我国房地产市场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城镇居民的居住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单纯追求大面积户型,对住房体现的文化特征等内在品质和居住环境的丰富内涵尚缺乏理解,只要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外型,或是营造出好一点环境,均能产出较大的市场效应。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后期管理水平以及相关技术的运用,均处于粗放的发展初期。目前,即使比较高水平的居住项目,对居住文化元素的体现也是零星的、不典型的、不系统的。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为落实体现“省地、节能、环保”要求的住房开发建设,提供既被市场接受、又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既对既体现民族的、又吸收世界先进理念的住宅项目,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居住文化研究》暨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会议经过深入的讨论,提出开展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1.要将继承我国居住传统与采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理念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居住文化标准。
构建科学的居住文化理论体系,用来指导城市居住规划、居住文化建设健康发展,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优秀项目示范,推动国内居住社区科学规划、先进成果的落实应用,促进和谐社区与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建设。应该是现代居住文化研究承担的主要任务。
现代居住应实现住宅与生态环境及自然的和谐。现阶段,低碳生活、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绿色建筑)已成为公认的社会诉求。近年来,我们建设了日益增多的现代住宅,消耗了大量的钢材、水泥、塑料、玻璃等传统建筑材料,城市居住建筑从传统的土木建筑变为钢筋混凝土建筑,产生了“钢筋混凝土森林”现象,导致了高耗能的城市生活方式及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城市经济社会课持续发展带来了众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通过改善建筑与小区设计,还要从居住环境、居住行为等深层次、多侧面寻求出路。
2.要研究居住方式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对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要力求展现自我的独特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寻求城市建筑的惟一性,我国城市的住宅、街道乃至社区都应该增强可辨识性,不应简单地去“克隆”其他中外城市。要研究现有住宅小区模式的利弊,及其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建筑模式导致的家庭结构及街坊邻里关系的变化等。?居住建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改变城市居民的居住观念,推动和改变城市居民的生存形态。总之,要通过建筑、居住方式、居住环境的相互协调,全面发展,来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3.通过现代居住文化指导现代居住行为,达到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目标。还应当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看到现代居住方式的积极作用。居住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它应当是各类居民共同生活居住交往的融合器。因此,在强调居住文化重要性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就文化而文化、就历史而历史的纯学术研究,现代居住文化研究应该充分兼顾区域性、民族性和时代的要求,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做出一定的贡献。
新成立的“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为持续深入地开展现代居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会议提出,着眼于提升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水平,在住房建设中引入更多更好的最新设计、适用技术、优秀环境,通过持续1—2年的《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形成若干个具有理论深度、实践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为建设人文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科技环保住宅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