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54:37

作者:杜君立 2010-2-28 12:52:05 发表于:博客中国

经过2008年奥运会后的骤冷, 2009年的中国房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高达“1.5%”的增长率,翻了几番的卖地收入支撑着政府财政继续一路钱途无限。

众所周知,中国商品房的主要成本是政府所收的土地价。作为一国公民,向政府购买其栖身的土地,听起来如同向政府购买空气呼吸一样荒诞。但事实上,政府就是靠收取这笔不义之财给官吏发奖金的。


目前中国城市的房子分为3种:开发商生产销售的商品房价格,一线城市一般在20000元/m2左右,其中落入政府小金库和官吏私囊的土地成本、税费和好处费约为15000元/m2左右。其次就是官方机构的自建房,一线城市的销售价格为5000元/m2左右,二三线城市则只有2000元到1000元/㎡之间,但只对体制内人员销售。


以上两种房屋都可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也就是说,体制内人员在购房中,可以合法避免土地成本和部分税费。一套房子到手后,他们也可以将其送到市场,从中谋取数百万到数十万不等的价格落差。


还有一种房子就是农民在自己集体土地上建设的自建房,政府将其命名为小产权房。就是说,政府不承认其商品产权,因为政府没有从中收到巨额土地款和部分税费。从法律层面讲,这种房子国家只承认80%产权,但依据《物权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购房人的权益应是同样不容侵犯的。对这类房的业主来说,最大的唯一的威胁就是来自政府的恐吓和非法侵权。


农民的自建房和官方机构的自建房具有相似的性质,但前者被剥夺了产权。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这种剥夺是一种阻止,将购房者赶向一般商品房市场,使购房者为政府囤积居奇的土地和高额税费埋单。


这种无耻荒唐的局面是地方政府仅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造成的。北京方面面临的更多是政治考虑,而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基于公平正义和对民间愤怒的安抚,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一直被作为国家安居工程,要求地方政府推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权力的肆无忌惮,使这种照顾穷人的阳光政策根本没有达到预期。只要没有暴利,从来政府就缺乏原动力。


廉租房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被提上实际操作日程,但施行细节任值得推敲。甚至有政府官员提出要拍卖廉租房的产权。可见廉租房是什么,至少目前地方政府不明白,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令人极度忧虑和不安的。


中国公民的居住只有租房和买房两种可能。事实上所有的房子都是政府搞出来,因为政府不容许其他组织染指。对政府来说,出租房屋投入成本高,获利周期长。而出售房屋获利高,而且几乎无成本。因此政府热心于房地产,而不是热心于公民安居状况的改善。


政府是公益组织,而不是经济组织,更不是营利组织。政府承担的是政治责任而不是经济责任。因此,政府应关注政治收益和付出的政治成本。


廉租房政策是世界普遍的社会人居模式,这是以解决公民居住问题为目的的一项政治措施。地方政府应摆脱势利的经济眼光来打量它,否则,将付出极大的政治成本。


当政治成本也成为一种可见成本时,所谓的商品房价格将进一步回落,进一步回归正常,也就是达到5000到1000元/m2左右。目前大多数城市公民人均年收入尚不足20000元,购买一套100m2的住宅,以2000元/m2计算,需不吃不喝积攒10年,仍大大高于世界普遍水平。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人不是为房子而活的。


去年初在地产危机时候,眼看土地财政要见底儿,许多地方政府迅速颁布了具有强制性的土地保护价,即市区内土地出让价每亩不得低于数百万元。在对土地垄断的情况下,这项措施进一步人为抬高土地成本,势必推高商品房成本,其唯一目的就是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但也必然进一步恶化公民的居住状况。


在去政治化的政治面前,政治已经不构成一种成本。因此公民必须为生活付出高昂的代价。只有当政治真正的回归到政治上来,正义和公平才会替代金钱和贪婪,成为政府的目的和唯一价值,公民的居住成本和生活将大大降低,而不仅仅是房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