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面对“民意”的挑战(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56:49
大战略,是国家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的总体筹划与指导。它是国家最高决策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各种战略态势,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出来的,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相应政策的基本依据。制定一个能够集中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大战略,反映着最高决策者的智慧与勇气。
罗斯福与希特勒没有见过面,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对方政治理念的了解。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各自经历、家庭出身与一切背景,简直有天地之差、云壤之别。罗斯福追求的是通过民主政治与美国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世界,他反对法西斯侵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曾呼吁希特勒不要对他国进行侵略扩张。为此,他拟出了一份31个国家的名单,其中有波兰、捷克等。
然而,罗斯福的呼吁却遭到希特勒的嘲笑与讥讽。希特勒在国会发表讲话说:“罗斯福先生,我帮你问过你所开列名单上的31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们受到了德国的威胁。所以,我终于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了:不过是仗着你们国家幅员广大、财力雄厚,想充当世界的老大。而我,亲爱的先生,却处于一个比你的国家小得多,也逊色得多的地方。”希特勒把他要发动的战争,看做是一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他说:“美国是富国,我们是穷国。我们是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我永远不能与你的那个世界取得和解。我们德国可以击败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
罗斯福的呼吁得到的是嘲弄,这使得他更加明确了这样的判断:希特勒在欧洲日益坐大,对美国的根本利益威胁极大。当时,欧洲是美国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主要目的地,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与大西洋相连的美国东海岸,又是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于是,罗斯福在美国没有参战前,甚至是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前,就根据当时国际社会瞬息万变的局势,形成了将纳粹德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思想。
罗斯福是在1939年9月1日凌晨3时10分,被白宫官员叫醒,得知德国进攻波兰的消息的。当时,德军已深入波兰领土,战斗非常激烈。罗斯福立即打电话把国务卿等人叫来商讨对策。当时他就说:“我们不能再看着欧洲遭到毁灭了。”
然而,当时美国孤立主义十分盛行,民情的主流是“同情而不介入”。罗斯福不敢漠视民意,特别是那一年是罗斯福第二任期的第三年,他还想第三次连任总统,而这是美国政治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别说漠视民意,即便是顺应民意,要想竞选连任也是极为困难的。当时,用美国学者的话说,罗斯福是国家这艘航船的船长,但是许多水手都争着要去掌舵,而把帆的海员又各有异心。
在这种国内态势下,如何将自己的以希特勒为主要敌人的战略理念变成国家政策,是对罗斯福的一个关键考验。
然而,罗斯福的性格里的确有《圣经》里说的“蛇的机敏”,或者有西方近代政治思想鼻祖、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君主应该具有的“狐狸一样的狡猾”。用他自己的话讲:“现在重要的不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首先用现有的事实引导民情朝着接近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过去。”
罗斯福使出的第一招是“不参战,但要全力支援”。
“不参战”,是尊重民意;“全力支援”,是表明美国的利益要求。他利用美国民众对欧洲被侵略国家的同情,竭力说服美国人认识到希特勒对美国利益的威胁,进而逐步接受他的战略理念。
第一步罗斯福成功了。美国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先后出台了《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等法令,并且采取偏袒遭到德国侵略的国家的政策。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发动了进攻西欧的战争。这时也是罗斯福竞选连任的最关键时刻。罗斯福表现出了对待危机的优良素质:镇静、自信、警醒与热情。他成功地把欧洲发生的战争与美国的安全联系在一起,使大多数美国人相信:如果不对希特勒暴政的受害者给予支援,法西斯暴政将成为未来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