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纯最美的爱情往往都包装成另外的样子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1:50
最纯最美的爱情往往都包装成另外的样子春日迟迟    发表于2010年09月03日 07:08 阅读(18993) 评论(37) 分类:个人日志
举报


“告别中国最好的大学,告别中国最好的医院,告别这个世界口口声声拥戴的成功和自信”——只有当你,像我一样非常认真的读完《九月里的三十年》,你可能才会开始琢磨写在这本书封底这几行字的真正意义。
作者的名字叫讴歌,在后记中,她特意提到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做笔名,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能说的,而且也想说的,就是在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女性中,80%以上都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其他方面,而讴歌是我认识的,优秀中的优秀。在我看来,她属于那种随随便便就可以过上大部分凡夫俗子要奋斗一生甚至还沾不到边的梦想生活的那一种人,但她轻易就“告别”了——我以前把她这种告别理解为“喜欢有难度的生活”,但看了她的小说,她把生活分为“物理存在”以及“低于物理存在”和“高于物理存在”,而那种“见弯就拐,见风使舵,见难就下……基本是‘废弃的生命’。”
读这本书是在海口,我奉命出差到那个艳阳高照的城市,除了工作,所有的时间我都呆在酒店里,唯一的读物就是《九月里的三十年》。当这本书读完的那天,我竟然有些惆怅—那之后,一直到回京,回程的飞机三个半小时,我没有再读任何其他东西。脑子被塞满了,根本拒绝再装任何其他的东西。
坐在飞机上,漫长的旅程,闭上眼睛,看到《九月里的三十年》中的每个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我的熟人,至少我认为我早就认识他们,只是对他们没有什么了解。现在,因为《九月里的三十年》,我看到了他们,并且开始思考,他们是“物理存在”还是“低于物理存在”亦或“高于物理存在”。
这是一本由医学博士写的小说,我不愿意把这本小说称做爱情小说,但是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爱情,很多人很多人的很多很多爱情,尤其是那个叫凡阿玲的女孩——高中爱上自己的老师,之后老师考上研究生远走高飞,女学生由同班的男生陪着去医院悄悄堕胎,复读一年之后,女学生考上北大,那陪着她去堕胎的男生也考上北大,男生爱着她,但她却拒绝了他。男生在军训的靶场上欲饮弹自尽,被制止后遭到开除。之后天各一方。女生读书毕业工作,找了会计师丈夫,原本想踏实过日子,但后来发现这种生活不是自己要的,于是离婚。她告诉丈夫她和他的孩子实际上是她和高中时代那个老师的,他们鸳梦重温过一次,只那一次就有了这个孩子。尽管这样,她的丈夫还是希望留下这个孩子,因为他本人无法生育,而且他希望有一个像她的女孩是自己的女儿。凡阿玲离婚之后,到广东某大城市出任某女性刊物的主编,然后与小自己很多岁的摄影师相恋,再之后,她得了乳腺癌,再之后,摄影师与她结婚,再之后,当初那位学生时代为她举枪自杀的男生找到她,与摄影师一同陪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如果我不认识作者,如果我们的朋友圈不是恰巧有那么一点重合,我可能会像其他的人一样,首先会说这不可能,怎么会有这样的爱情?这是哪个时代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那些最纯最美的感情往往都包装成另外的样子,就像正直无私的人,宁肯显得玩世不恭,因为他们不愿意和伪君子一样道貌岸然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满嘴仁义道德,私下却把坏事做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也许那些正直的人更愿意私下做好事,更愿意在内心深处为自己保留一块“高于物理”的存在,但表面上却让你觉得他(她)物质,现实,冷漠,不乐于助人……包括爱情,也是一样。
“告别中国最好的大学,告别中国最好的医院,告别这个世界口口声声拥戴的成功和自信”——为什么告别?就像为什么很多很多人告别最纯最美最美最纯的爱情?不是因为功利和现实,而是,不,也许是,不,我无法肯定,但至少相当一部分人是,惟有告别,才能将那一份“最”永存心间——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最纯最美的爱情,每一个最,都曾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为此努力奋斗真诚地流泪流汗,然后,告别……,然后,在回忆中,它依然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