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浪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57:45
《潜伏的浪漫》,是亦桑的文。在这篇文里,她讲了两个女友的故事,或“事故”。
麦子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小她10岁的男生。有一天听苏打绿的《小情歌》,突然发现,随歌词浮现的全是那个小朋友,而老公像路人甲一样陌生,于是决定离婚,给男生一个恋爱的名分。她只想不为前程不为钱,就谈点纯纯的小恋爱。
麦子属于介绍婚,“条件为先”。彼此先看清对方的标签,学历、职业、家境、社会关系等等,才决定见或不见。因此,她没有经历荷尔蒙噼里啪啦燃烧、苯基胺大量涌现的那种狂热的爱恋就走进了婚姻。这样的感情,也许可以在细水长流中温和起伏。但有一天当另一个“感觉为先”的人出现,便很难保证抵得住汹涌的冲击。
Fiona和老公自高中相恋,结婚6年,是别人眼中艳羡的教师+公务员组合。然而,寒冬时她决定辞职留学,哪怕离婚。她在MSN上说:最近又看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主角听从内心呼唤放弃所有现成的东西,去过自己的生活。而我现在能想象得出今后30年生活的模样,太可怕了。她不是为了爱情离家出走,她只是希望绽放成另一种姿态。
亦桑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妖精,平日里乖巧打扮,讨好“生活”这个不长生的僧侣。但总有一面照妖镜,以一首歌、一本书或一句电影台词的形式,躲在某个角落。某一天,它们会把你打回原形—原来,我叫感伤,你叫绝望,他叫爱自由。”
我想,是的。不管现实里的我们如何温良驯顺,循规蹈矩,内心里总会潜伏着另一个自己,他(她)离经叛道,渴望过另一种生活。
卫斯理小说《规律》,讲一位博士的生活轨迹,用线条来表示,和一只土蜂的活动轨迹,实际上并无差别。博士发现真相后,选择自杀。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活动,都可以绘成轨迹,一种早经遗传密码定下的有规律的线条,这就是人的一生。如果不去想活着的意义,一生也就这样过了。可是,有些人会想:和昆虫本质上并无不同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想了之后,觉得生而无味的,可以选择毁灭。想要打破规律的,可以选择改变,就像麦子和Fiona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