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之人物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0:25:20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红楼梦》的音乐已经和故事本身一样深入人心了,每次听到电视剧的片头曲,我便神往。
说到电视剧中的形象和心中的人物,总有许多相似、相差,也许87版《红楼梦》有很多缺憾、不足(包括内容上的删减),但毕竟瑕不掩瑜,每一次看都感觉到经典的魅力。
电视剧中的林黛玉,乍看之下并不漂亮,和心中的形象也许千差万别,可是不得不承认,她气质娇怯,弱柳扶风,眉头略蹙,杏眼迷离,望之悲戚之情油然而生。不是每个瘦弱的女生都可以演林妹妹的,太过雕饰,太过精致,便成了“美人”,成了西施;她也不可以太灵巧、太妩媚,太犀利,那便成了晴雯。曹雪芹没有说过黛玉是美人,因为黛玉的美,不是寻常的美,她是朦胧的,未经修饰的,天然不羁的。林黛玉是水中芙蓉,远观而不可亵玩,她洁身自好如此,宝玉把貌美如仙的北静王的腕链送给黛玉,她扔还给他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寄人篱下,却心气如此高傲,她用一生的眼泪还给宝玉,却并不卑躬屈膝,她的爱是傲气的,也是最没有城府的。
宝玉和我想象中几乎一样,神采、形状,眼带桃花,唇红齿白,风度翩翩,活脱脱一个公子哥儿。他贵在天生风流、不谙世事,成日家和女孩们疯疯癫癫,不思进取。现在哪个孩子不是从小就被教育“生存竞争”、“不进则退”?哪个孩子能有宝玉这样无忧无虑的童年,能有宝玉这样怜香惜玉、敏感早熟的心?(估计就算有,也会被当成“娘娘腔”而予以否定)功名利禄,何等诱人,偏宝玉毫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女儿”,哪怕是生长在平民间的小女孩。他去袭人家,看见了袭人的妹妹,于是说,这样好的人,却生在普通人家,我这个臭皮囊,倒锦衣玉食。他的爱是平等的,如同甘霖,不问洒向大海还是沟壑,只要是美的东西,他都爱。他不爱加官进爵,不爱人情通达,不爱三六九等;他偏去爱那些最弱小、最单纯的女孩子,爱那些离经叛道、绝圣弃智的书和文章;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标准,女儿是水、是清,男人是泥、是浊。因此女性一旦嫁人,便不可收拾地变成了浊物。宝玉对女孩是狎昵却不冒犯,亲近却不无礼,他的爱是单纯而细腻的。
也惟其如此,宝玉才能真正明了什么是悲痛。当整个家族败落时,别人或者伤心的是失去的地位、财富、权力,宝玉却早已心碎了,因为他心中美好的伊甸园在这之前就已经被摧毁,我一直很喜欢宝玉写的诗词,虽然在大观园里,他的诗词算是二三等的,“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这首诗写在大观园逐渐分解之时,让人无限惆怅。
再说凤姐,我觉得是全书最有悲剧性的人物。因为她是一个争胜好强的女人,一个比男人更有手段,有魄力的女人。她聪明,市侩,心狠手辣,却也幽默、开朗、爱吃醋,她是大观园的一笔亮色。凤姐心心念念地维护这个家族,把握住手中的权利,掌控家族的命运,她活的多么乐观,多么潇洒,多么得意洋洋。过一个生日,拉来了全家老少,上至贾母,下至奴婢,全来凑份子,她是全家的灵魂人物,就连邢夫人、贾母、贾琏都在她的周旋下服服帖帖。只要她高兴,她可以叫任何人都高兴起来,只要她愿意,她也可以让别人去死。呼风唤雨的王熙凤,到底没能力挽狂澜,反而在家族的衰微之中被丈夫抛弃,我们这才知道她风光的背后,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痛苦,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凤姐最后被裹在一张草席在雪地里拖出去掩埋,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碎!
邓婕的王熙凤,是无人能够超越的。
片中宝钗,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虽然很美,但显然不是属于宝钗的那种丰腴的美,而且言谈举止也有些干涩。宝钗本来是我非常喜欢的,她太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娴静、朴素、文采斐然又识时务,她的人生观是现实的,也是稳当的。如果她遇到的不是宝玉,也许她会很幸福。可是她和宝玉有着天然的鸿沟,她没法走进宝玉的心里,宝玉虽看待宝钗也是一样的亲近,可是当宝钗叫他读点圣贤书,学点经济世俗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地站起来走了。宝钗应该知道,她改变不了宝玉,和宝玉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她没有错,错只错在她的“金玉良缘”上。
如果要选一个人来演宝钗,我会选董洁,只是董洁还少了一点灵气,宝钗虽然是很内敛的,但再怎么掩饰,她的才华还是很难被遮盖吧。
说说探春吧,探春在我想象中应该个子高挑,面目清朗,有点英气。电视剧中的探春其他都还好,就是身材不够苗条,算了,也不能苛求。我是很喜欢探春的,她气度不凡,能力又强,不亚于凤姐,只是碍于庶出,心中有块垒。探春的才华在姐妹中数一数二,仅次于钗黛。可她的性格豪爽、光明磊落,不拘小节,又明显优于其他女孩子。如果要找个朋友,我肯定首选探春,她既有女孩的婉约,又有男儿的爽朗,有文人骚客的雅兴,又有经世济国的胸怀,她是真正的君子风范。“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唯有探春,能如此洒脱。
剧中的湘云,虽然可爱,但似乎还少了一点什么。湘云的憨、湘云的快人快语、天真烂漫,都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估计有人不喜欢林黛玉、有人不喜欢薛宝钗,但没有人会不喜欢史湘云。她是一个喜庆的孩子,虽然命苦,可是性格豪放,待人真诚,又带点儿淘气。她可以在芦雪亭大吃烤鹿肉,也会醉卧在花园的石凳上,还会笑着笑着从椅背上跌下去,另一方面,她不能有自己的自由,只能盼着贾母派人去接她来,她豪爽的开口请客,却忘了自己也是囊中羞涩。她小心翼翼把戒指一份份包好送给要好的下人(袭人、平儿),她在冷清的中秋节和黛玉彻夜联诗。湘云是让人痛惜的,她不该生活的那么苦,那么累,她应该快乐,应该幸福。可是在那样的严酷社会里,无情的风雨吹落了所有的花朵,剩下的只是她们曾经有过的一缕芬芳。
妙玉的演员兼具古典和现代的气质,一开始我不太习惯,她的轮廓太深,有点别扭,可是想想要把妙玉演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芳龄二八的出家女子,心理是复杂的。她本是因为身体不好才遁入空门的,因缘巧合来到贾府,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她只能关起门来自成一统。可以想象,当大观园的女孩子们饮酒吟诗,吃螃蟹、过生日的时候,妙玉是多么想参与其中,因为她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且正在活泼天真的年龄。然而她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就不是出家人的本分。她狠狠心关上门,同时也关上自己的心。可是当贾母带着众人来栊翠庵喝茶时,她忍不住拉黛玉宝钗去喝体己茶;宝玉过生日,她“赤眉白脸儿”地投了一封贺笺过去;黛玉和湘云吟诗到天明,她请她们喝茶,并为她们续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与其说是对妙玉的讽刺,不如说是为妙玉而叹息。她总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是她的心,却仍然向往美好,向往俗世生活的光彩。
十二钗里其余的人物都并不出众,元春出镜率不高,倒也相貌端庄;迎春性格软弱,没有个性,演员也做到位了;惜春其实是太漂亮了,几乎要抢了宝钗宝琴的镜头,我印象中的惜春应该是一个瘦瘦的,平凡的女孩,她比较冷漠,倔强,少有女孩的天真。她最后青灯古佛的尼姑生活,应该是很可悲的结局。毕竟她也是个工于绘画,有点才能的姑娘,可是入画的事件,实在是抹杀了她在我心中的一点好感,这样无情的一个人,出家也不算意外了。至于最不满意的,乃是宝琴。照理宝琴应该长得比宝钗更胜一筹,见过更多世面,琴棋书画都很精通。可是电视剧中的宝琴完全是个肉团儿,看不出美在哪儿,也看不出大家闺秀的气质来。
在丫鬟当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晴雯。据说红楼剧组二十年后再聚首,只有晴雯的那个演员,出场还是踩着点子,眼神一抛,和当年一模一样。晴雯自然是可爱、漂亮又古灵精怪的,演晴雯的演员可说是演出了“神”。首先就是那一双吊稍眉,眼珠那么一转,就把晴雯的娇嗔、可爱勾勒出来了。晴雯的一张嘴,绝不输林妹妹,言语锋芒、不依不饶,和晴雯吵架,那是绝无胜算的,她敢冲撞宝玉、敢讽刺袭人、赶走坠儿,还敢在凤姐面前雷厉风行。宝玉气的发抖,却也不舍得真的让她走,到底还是哄着她撕了几把扇子才算好。虽然袭人是宝玉的准姨太太,可是晴雯才是宝玉真正喜欢、贴心的丫鬟(要不然也不会在她死后伤痛写下《芙蓉女儿诔》)。晴雯自诩甚高,瞧不起袭人的勤谨、巴结,寻常的活计她都不干,她还会说风凉话:“只因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的窝心脚啊!”,可她愿意为宝玉在寒冬里研墨、在病中补孔雀氅。说明她不仅是能干的,而且是肯干的,关键是给谁干,干什么。不过像晴雯这样的性格很少有不惹人嫉恨的,晴雯的“勇”、晴雯的“风流灵巧”最终只有“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命运。
电视剧里我觉得演得好的还有平儿、袭人、鸳鸯、香菱、王夫人。这里就不一一评论了。
有时候想想,电视剧的不完美,反而给我们更多遐想,如果这个人物让别人来演,会是怎样?当然,这个“不完美”,是建立在“经典”的前提下的。正如《红楼梦》的残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