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经济-细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8:58
2006IN生活趋势
中国人讲“温故而知新”,寻求问未来,尽可以考察过去。2006年中国的IN生活趋势将会怎样呢?就藏在2005年的生活线索之中。
IN,本是最原始的单词,派生出ING,“现在进行时”的感觉,又有“入”、“进”之意;发生在身边的,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琐碎之真实事件的集合,可称之为生活。“走入正在进行中的真实”———2006新生活,是对新年的憧憬。我们信仰的生活旨趣在于能适时地暂时远离政经大事、严肃话题,关注情趣、品位、新鲜生动的生活细节,体验生活之中的亮点、新点、劲爆点……2006年就在面前了,做足准备,心存喜悦地迎接新一年的生之乐趣。
奢侈带来的文化体验将大行其道
2005年,当某些所谓大城市的中产分子,还在为是否要添置一只LV包而犹豫不决时,“游艇”已成为时尚杂志的封面故事。奢侈品的力量在中国,骤然强大,风卷全国:除了上海仍然将是绝无争议的奢华中心以外,二线城市的进一步崛起,以及奢侈品推崇的文化体验理念将继续风行,都会是2006年的新气象。
不论社会舆论多么激烈地质疑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最昂贵的汽车还是纷纷地走入中国,甚至最奢侈的奢侈品展,历来选择在“富人之都”摩纳哥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Top Marques),也首次东征上海。上海的PRADA裙裾展、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的作品展,无不传达着奢侈品“怎一个贵字了得”的精神。奢侈品带来的不仅是国际性“贵文化”,更重要的还将是一种文化体验。欧洲几百年的皇族式奢华风格,因能源匮乏而养成的刻苦精神,以及哲学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无不体现在奢侈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多种风尚、潮流、方式的共生中。而美国式的大个头,威风同样明显地表现在其产品风格上。
中国人从总体水平上距离奢侈消费很远,但是拒绝欣赏、体验与莫名崇拜同样愚蠢。不买、不喜欢或买不起LV并不可怕,如果是大众都携着一只假LV包还以品牌炫耀……那一幕场景即使想象,都觉得很恐怖。
国学升温应在预料之中
前年某日,在公车上偶然听到一对母女的对话。估计已上小学的小女儿问:“妈妈,《论语》到底是读《论(Lún)语》还是《论(Lùn)语》?”妈妈沉默了数秒,答:“《论(Lùn)语》。”无独有偶,第二天又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说某市学校组织高中学生看画展,观看期间,有学生大胆提问:“八大山人到底是1个人还是8个人?”语惊四座。大众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有叫人难过到无可奈何。
在这方面2005年为2006年国学的新发展势头,埋下很令人兴奋的伏笔。如果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学院引发的系列热点,还属于象牙塔尖的高端论题,那么从套装国学经典少儿读本的问世、热销,到中医药膳的大热,南京城火热的“汉服活动”,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
中医药膳的火暴源自去年一部韩国电视剧。惭愧的同时,也看到合适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推广方式是传承延续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2005年年尾,最精彩的文化普及无疑是记录片———《故宫》。首播刚结束,平日连维达纸巾都舍不得买的老妈,突然要求我去买一套《故宫》,正版以供收藏!母亲是老北京,对北京的感情非比寻常,当看到故宫国宝如何被历经艰难地保存下来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独自对着电视机鼓掌叫好。目前,各大书店及网络都有热卖《故宫》。随着学院派的努力以及大众媒体的支持,估计2006年国学热情将持续升温。
“超级女声”会泛滥吗?
2004年,“超级女声”还只是属于十来岁少年们的潮流话题,2005年,“超女”则成为全民最时髦的话题,2006年,以“超级女声”为模本的娱乐节目大有继续“涌现”的势头。
因为超级女生的成功不只在于形式,而是其表现自我、自作主张的精神特质,符合时代心理。由此各类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小赛大赛纷纷出笼,包括才艺、家政、唱歌等,均愿意采用海选,民意投票等形式。近来,香港明珠台还推出一个服装设计大赛节目,由著名时尚杂志主办。同样是海选入赛,普通老百姓、家庭主妇都有机会一圆天桥之梦:由国际大牌模特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走过长长的天桥,“桥”下坐满观众。开放度不断扩张的世界,让一贯以含蓄顺从著称的中国人发生了改变。当孩子瞪着眼睛对你说“不”时,不必紧张,他的思想至少没有落伍于这个勇于表达自我的时代。2006年,对于所有具备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能人来说,将是更令人期待的一年。
电子科技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继续加深
网络技术,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令人震惊。邻家有个小姑娘,念高中三年级,沉默寡言,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和同学彼此间发短信,一天到晚BB声不断,父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和同学住得这么近,有事情不能见面聊?她也很奇怪地反问,为什么不可以发短信?完全没有共同点的对话,驴唇对马嘴。短信、网络、博客,电子科技创造出的新交流平台,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改变了某些固有模式。
芙蓉姐姐是2005年十分劲爆的网络红人,连凤凰卫视这样的严肃媒体都禁不住要八卦一下,派出能人采访芙蓉姐姐,还问出:“为什么你要叫自己‘芙蓉姐姐’,而不是‘芙蓉妹妹’?”这样的优秀问题,笑倒一片听众,网络确实具备让人疯狂到失去理智的能量。芙蓉姐姐不过是在网上发了一些照片、言论而已,与古老的前辈们演讲、做真人秀没有太多本质区别(前辈们同样不乏惊人之语,特型动作),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是独角戏,后者利用网络形成互动,吵啊吵,再炒又炒,本来很无聊、很容易忘记的事情,热到成为一个现象,一个话题,却也从侧面证实了传播形式在传播时代的可怕力量。博客、MSN、QQ,在这些强大的互动交流阵地上,可以尽情说自己的故事,不怕被人知道,自由表达意见,不怕说NO,因为不必承担面对面的压力与尴尬,屏幕之前,大家都变得相当大胆。2006年会更加大胆吗?诚然不一定“大胆”都是好事,随之而来的网络管理、控制等问题在未来只会变得更尖锐、更热门。
其他
2005年是一个令许多美好呈现苗头的好年份,2006年发扬光大之任责无旁贷,包括:奢侈品带来异国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尖端的享受与体验。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我们再次拥抱中医、药膳,体验汉服,带领着孩子在家诵读“子曰:……”“超级女声”好像是小朋友们的游戏,从中感受到的娱乐兴奋亦如孩子般兴奋。电子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如此神奇,日记可供全民欣赏,聊天间中穿插得意卡通,但是未来面对的更大挑战将是管理与控制……去年不可忘记的快乐还有电影、电视剧,中国导演的进步虽然不算快,但近来确实推出不少可圈点的片子,至少国产电影院的上座率在稳步上升。张艺谋的表现依然最出众,主要表现在商业操作方面,像魔咒:凡是张的,必是卖座的。一位英国营销专家最近在香港做演讲时,反复提到《英雄》,说这部影片营销成功,卖座,许多外国人都知道这部片子,并且通过它来认识中国。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又获国际奖了,却不卖座,希望2006年中国是电影继续升温,在出尽商业风头之后,也真的多搞出些叫好又卖座的影片,有资格代表中国。
以上都是快乐事。不快乐的事情能忘记就忘记,除去安全、健康问题,这是2005年为我们敲响的十分令人震撼的警钟。如果去年那些黑色新闻,诸如早逝的演艺圈精英,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真的令人心存忌惮,那么在2006年新年做计划前,务必提醒自己:远离过度的物质驱动,珍惜身体,关爱他人,心存喜悦地享受生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