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耘舫其人其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7:40
摘 要:钟耘舫系重庆江津区高牙乡青草碚人,晚清秀才并考得廪生。他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刚简不谀,少有壮志,欲支撑宇宙。他学识广博,除工诗文、词曲外尤擅长撰写对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科技及民主思想都有超前的见解。耘舫生不逢时,命途多厄,因其铮铮秉性蒙冤入狱,在狱中写下了天下第一长联,以其独特的形式描绘了当时的混浊世界,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悲愤。耘舫因其所作对联数量多内容广获得长联圣手的称誉。
关键词:钟耘舫 人品 人生 天下第一长联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重庆市江津区一幅长达1612字的对联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长的对联文学。本文拟对这一“天下第一长联”及其作者钟耘舫做简要地介绍分析,以期让此这国宝走出江津,走出重庆,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天下第一长联,知道这1612字的长联。
长联作者钟耘舫,字祖棻,自称铁汉,号铮铮居士。江津高牙乡青草碚人。同治六年(1867年)考取秀才第一名,同治十二年(1873年)补廪(补廪:明清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谓之补廪),补廪后迁江津县城南门内居住,在附近的阙氏祠堂设馆授徒。他措意于西学,讲授数学、物理、化学及英语、法语等,开新学之先。后因侍奉卧病的祖母和父亲长达十七年之久,耽误了个人的科场进取。
从耘舫的自号可以看出他的品格个性,他为人“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性好侠”,“博于交”,“刚简而不能谀”,“与人直言不讳”。他嫉恶如仇,鄙视趋炎附势,这样的个性是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容的。因此,他怀才不遇,他潦倒一生。正如他60岁时自己所说:“我初不料我今日犹生也:仇我者不我生,官我者不我生,爱我者不我生,囚也万死无一生,我病也九死一生;而我竟得生……”这是和着血和着泪的个人陈述。
光绪初年,当时的县令朱锡藩贪财糊涂,生活品行不端,此人却还要在遗爱祠留所谓的“政绩”,耘舫愤愤不平,作《题莲塘》、《有见》诗予以讽刺。朱锡藩恼羞成怒,革去了耘舫的廪银,并下令关闭了他执教多年的塾馆。耘舫流落成都避祸,在此期间,作《锦江城楼联》,即《望江楼长联》。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遭受“两秋三岁”大旱,人民生计十分艰难,而江津县令武文源却篡改粮章,加租加税,致使“六万户灾黎”怨声沸腾。县内举人张泰阶联络绅士上告,耘舫参与草拟诉状并签名其上,四川总督岑春煊受理,派人查实确有此事,武文源被革职。次年三月,岑春煊奉调至两广,乘船途经江津,耘舫与张泰阶等绅士登船致谢,赠《送岑大帅移督两广》诗。武文源得知此事后更加对钟、张二人恨之入骨,遂用重金贿赂重庆知府张铎,于五月将钟、张二人收质,断章取义摘录耘舫诗中的只语片言,加上“妖言惑众,播乱民心,结党为奸,意图不测”的罪名,解往成都,拘押于成都府巡检司待质所。一同被拘的张泰阶花银三百两暗通关节获释,耘舫一介寒儒,无力行贿,一押就是三年,不提不问,真是有理无处申,有冤无处诉,“蒙有倾淮濆,溢沪渎之泪;堆衡岳,压泰山之愁”。后经学生、璧山人钟长春四处奔走,始得释放。
悲愤出骚人,在那个灾难深重的黑暗时代,耘舫“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只好“就诗词歌赋,权谋站住千秋”,以楹联为武器,抒发他深广的忧愤。他一生大约写下了4000副联作,其中超长联三副,以其博大沉厚的思想内容,奇异丰溢的语言艺术为举世推崇,可谓“横览九洲,无出其右者”。人们称他为“长联圣手”,耘舫是当之无愧的。下面逐一简要分析他的三副长联:
一是《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全联1612字,为长联之冠。他在长联前的小序中写道:“飞来冤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彻心肝。迟迟春日,籍以搜索枯肠,欲其不以情撄念耳。以泪和墨,以血染纸,计得一千六百余字……”可知此联写于狱中,也就是说长联在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任何参考材料下写成的,因而更显难能可贵。这副长联,从江津的风景形胜,说到蜀中的典章人物,从四川说到全国,从地狱说到天堂,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十二万年后,心游万仞,神翱八极,发乎情而见诸字。述自性,则村晴莺转,汀晚欧哗,一片活泼生机;表心志,则握斧施斤,别式乾坤;诉冤情,则以泪和墨,为问滔滔汩汩,匪朝匪夕,要飘零萍梗何乡?耘舫在联中痛斥社会的黑暗,“这世界非初世界矣!”长联的一大特点是佶屈聱牙,晦涩难解,用典过多。或谓这是长联的缺点,其实也不全是,正是这种晦奥艰深的文字,纷繁奇崛的意象,绘出了一幅令人难解、奇奇怪怪的混浊世界。这图景的深刻之处,正表现了他对现实“没窍混沌”的深深憎恨,对“别式乾坤”的殷殷渴望!
耘舫的第二副长联为《六十自寿联》,全联890字。正文前有一段小序:“劳劳人事,数十年来不获一日安居,乃因系我南冠,反得清闲两载。日长无事,因念行年六十,不能不自作寿联。恐一出门,并无握笔之暇,因预拟如此。”可知此联也作于狱中,也可看出当时的心境。在这副长联中,作者叙述了自己也曾有过的雄心壮志,但因“文章贾祸,魑魅兴波”,结果“半生鲋辙”,“满腔忠肝义胆,都付于狼吞犬噬”。他既后悔自己过去只从书本出发没有看清社会,以致落入他人的“乾坤圈套”,又痛骂当朝者丧权误国,使我堂堂中华民族处于空前危难之中。他一方面表示自己已经“筋疲脑碎”,今后只好去“伴赤松子游”,一方面又还想“饶乞借斧柯,倾泻银河,湔锄肮脏”,“扫贪污庸懦,悉归斩绞徒流”。此联文字较《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浅近明白,流畅自然。
耘舫的这两副作于狱中的特长联,忧国伤时,鸣冤诉屈,抨击黑暗社会,将神话与现实融为一体,给人以离奇惨怛之感。无论是篇幅还是创作背景,无论是艺术特色还是思想内容,均与《离骚》相类似,同属长歌当哭的悲愤之作。国学大师王利器曾评曰:“联作于狱中,借题发挥,拓开万古心胸,推倒一时豪杰,洋洋巨制,叹为观止矣!”
第三副长联为《题望江楼联》,写于成都。当时作者因撰联讽刺县令朱锡藩而遭迫害,远走成都避祸。此联上写蜀中风物,下叹自身遭遇,表达了满腔的激愤之情。此联语言更明白些,如下: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耘舫在长联创作上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极大地拉长了楹联的篇幅。楹联属格律文学,上下联要求对仗,写长不易,故通常楹联语都在五十字之内。孙髯的大观楼联开一代长联先河,在康熙年间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耘舫更以空前的勇气和才气,再一次大大拉长了楹联的篇幅,近十倍于大观楼联,堪称楹联创作的恢恢奇迹。如果说孙髯在长联创作上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话,那么耘舫在长联创作上的成就恐怕就要算“后无来者”了。二是极大地扩展了长联创作的思想内容。以前的长联,多为名胜联或挽联,内容主要是写景、述史、抒情之类,且行文多是粗犷的概括之笔。而耘舫的长联,题材空前阔大,内容无比丰富,写尽乾坤沉浮国势盛衰,道尽物态人情悲欢离合。前人曾评曰:“其气象蓬蓬勃勃,怪怪奇奇。百灵毕集,笔足以举,力足以扛,词足以远,识见之超,胸罗之丰,令人叹息不止。”三是极大丰富了长联的表现艺术。耘舫的长联在气势上有海浪天风之势,在文采上有泣鬼伤神之情。尽管如此长篇巨制,音韵既平仄合整,对仗又工稳之至。前人曾评曰:“通畅一气,曲折排戛,亦挺亦秀,亦豪放,亦诙谐,科诨并杂,美不胜收。悲懑之怀,直令千古英雄为之泪下,真大观也……此等语谁能造,又谁敢造!”这段话极好地概括了耘舫长联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成就。
耘舫一生穷困潦倒,人微言轻,致使其拔萃的才学未能得到显扬,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几副长联巨作才得以从报刊问世,人们才逐渐认识了解这位铁骨铮铮的晚清秀才。从他的著作文章,从他的旷世奇联可知他是位学者、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无一书一册可撷拾”的狱中所作的长联,可见他学识、见闻与襟怀之广博。诸之百家之经、三教九流之言、西方科技之学、朝廷时事之策,皆了然于胸。从他的其他著作,更可见其学识涉猎之广,见识之富。凡举天文地理、洪范数算、六艺机械,以至西学东渐,皆见解不凡。耘舫的长联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民生疾苦,家愁国难,抨击时政积弊,笔伐“官仓鼠”、“乌纱帽下的瞌睡虫”,其犀利的笔锋,最后指向整个反动统治集团和维系其统治的思想体系和根本制度。
耘舫的创作是丰富的也是严肃的。千载以来,楹联在许多文人手中只当成一种“游戏笔墨”,或是“痛苦中的小玩意儿”,在他手中却成了与黑暗势力和悲惨命运抗争的武器。他那看起来佶屈聱牙的长联,实乃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沃土的千古奇文,以其奇奇怪怪的形式刻画了那个颠三倒四的世界,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臻于完美的结合。二千年前“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历史走到二十世纪初叶,则是耘舫下狱,乃作长联。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精神世界何其相似也,正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离骚》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的第一篇伟大作品,耘舫的狱中长联则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的绝唱。
当代学者常治国谈到耘舫时曾这样评价:“我国历史上书圣有王右军,画圣有吴道子,茶圣有陆羽,诗圣有杜甫,联之有圣,非钟耘舫夫子莫属!”又说他“老不忘民族兴亡,是陆放翁之气象;写百姓疾苦,是杜工部之心胸;忧国忧民,吐坎坷人生,有三闾大夫之旨趣;驰骋想象,精骛八极,有李青莲之韵致。傲骨刚肠,直言破立,千载文人笔调,至此为雄”。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了,耘舫的确如此!
耘舫出狱后,在弟子和友人的帮助下,开始编辑他“大多佚失”而仅存的诗、文、联作,名为《振振堂集》,共八卷,其中的《楹联稿》编收楹联1856副。耘舫所作的《东西洋赋》是当时少有的世界地理著作,讲五洲形胜物产,述科学技术潮流,推崇西方诸国“以商贾为重,以技艺为宗”。在《足邑教案论》中,他剖析大足教案,认定不能因此断绝对外交往,“西人之来,万不可止”。另还作有铁路、兵政、商战、学堂、矿务、团操、开垦等方面的论著多篇。宣统三年正月初三(1911年2月1日),耘舫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葬于重庆江津油溪镇灯油坪,享年64岁。
用耘舫的一幅述己题联结束本文。
侠烈一层,刚傲一层,愚拙一层,懒惰一层,屈指人间谁似我;
功名相厄,银钱相厄,疾病相厄,患难相厄,伤心命运不如人。
参考文献:
[1]余德泉.中国长联三百三.云南人民出版社.
[2]龚灿滨注释.钟耘舫天下第一长联.江津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