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1:06
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构建11座新城的规划作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在1月14日-19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1月4日,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了解到,目前通州、顺义、亦庄等3个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原计划在2005年底完成的其他8个新城规划还在编制过程中。
构建11座新城的规划作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在1月14日-19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2005年1月由国务院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等11个新城区将成为新的人口接纳地,预计2020年,中心城城镇人口控制在850万人,新城城镇人口约570万,小城镇组团约180万人。
但是,交通、医疗、教育、就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正在挑战规划的实施。
“变加为减是今后中心城发展的新思路。”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陈刚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总体规划》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在此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中心城范围包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8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中心城变加法为减法,就是要通过调整部分城市功能和实施旧城的有机更新,积极引导人口和产业向新城转移。
2006年1月2日,陈刚在上级授意下接受北京城市管理广播采访时表示,从产业结构上、景观上和移居的特色上每一个新城都有一个定位,使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功能都有一个比较协调、相互错位竞争的格局。
但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认为,这种定位有一定的人为主观色彩,确定的核心优势在各个地区体现得并不明显,在城市重构的过程中,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原来的载体并赋予新的功能,而不是推倒重来。
“新城规划把摊大饼的格局打破了”,吕斌强调,我但实施起来,新城不仅仅是住宅和人口转移的问题,而涉及到基本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城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这也是新城和卫星城的差异所在。
陈刚表示,要控制好由中心城迁移到新城的人口和外地流动人口到新城的居住比例,以及当地新城接纳农民进程比例,中心城疏散的人群还是要占很大的比例。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任强博士也认为,如果不能完成人口从中心城到新城的转移,新城吸纳的都是外来人口,北京将进一步膨胀,这是最坏的结果。“规划的出发点很好,操作起来会很困难。”任强担心,如果做不好,会出现西方国家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空洞化”相反的结果———城内居住,城外工作。
任强认为,吸引城里居民迁入新城,关键是城市配套高于中心城,更要提供较好的个人发展工作岗位。
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结果,具体实施中很难用行政规划来保证理想的人口类型比例。就如何操作这一分配,北京市规划委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记者,这些还都是没有细化的部分。“原本计划2005年建好三个新城,年底另外8个新城规划也要编制完成,但出于很多原因还没有完成,”他对记者说,规划是规划,到实施还要一大段距离,具体实施启动时还会有很多变动。
但是,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证实,尽管另外8座新城的规划还未完全敲定,但目前规划中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已经先行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