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教育】让孩子懂得珍惜与感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38:37
作者:   加入日期:10-06-11
痛苦的选择
今日学堂  宋晓莉
这学期来,二班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表现叛逆(让孩子听话的教育,常常造就了很不听话的孩子),希望老师帮助调整。当然,孩子表现叛逆主要是家长的问题,如有的家长没有规则意识,打牌、上网游戏、生活无规律,常常说话不算话,又不懂得控制情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对孩子发脾气,父母关系发生变故,或者父母工作很忙,常常忽视孩子等,都可能是造成孩子叛逆的诱因。我们给各位家长建议要想调整孩子,必先调整自己。有意思的是,常常把“爱孩子”挂在嘴边的家长经常干的是“害子”的事,学堂的老师们很多时候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
从孩子的角度,具体该怎样调整,方法倒是有很多种,现在就实践过的其中一种方式来跟大家做个介绍。
今天下午上课前,我进到教室内,孩子们都用好奇和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因为每次上课他们都不知道我这次要给他们带来什么“礼物”。我微笑着看着他们,有的孩子已经按捺不住了,“老师,这节课你会出什么题给我们呀?”
老师:“要想知道我的题目,得先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快说,快说,什么问题呀?”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老师:“你们中间有没有人看过《2012世界末日》、《后天》等灾难片?”
“看过,看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小手。
老师:“那你们认为这样的灾难有没有可能发生?”
“有可能!”有的只是默默地点点头,因为这可不是一个愉快的话题。
老师:“那如果发生了灾难,我们该怎么逃难呢?”
“我们可以像诺亚那样建造一个方舟,然后躲在里面,等灾难过去后我们再出来……”有人反应很快,马上就想到了这个方案。
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聊起了自己的“伟大计划”。(孩子们经常看百科,看生存大挑战,看野外生存手册等。所以,谈起这些话题,他们滔滔不绝。)
老师:“好的,假如你们每人都能够建造一个方舟,那发生灾难的时候,你们最想带上谁?”
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最好的朋友……”他们仿佛看到了灾难,但灾难对他们又没有造成影响,所以又开始兴奋了。
我给每人桌上发一张白纸,告诉他们:“假如这就是你们造的方舟,现在要把你们想要带到方舟上的人的名字(或称呼)写在纸上,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再写十个人。”
孩子们于是兴高采烈地写起来。等写完我收上来一看,“啊,怎么都没有带上老师的呀?”
孩子们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们不是自己有方舟吗?”
老师:“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有呢?如果我们会建,那爸爸妈妈也应该会建,怎么你们就只带爸妈不带老师呢?”
学生:“老师们都比爸爸妈妈厉害,我们能建,你们更能建,爸爸妈妈他们都不会建呀!”
老师:“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呀!可是,如果发生灾难的时候你们都已经长大,而老师和爸妈一样都老了,即使有心也无力了,那怎么办呢?”
孩子们眨巴眨巴眼睛,突然明白过来,“哦,那我要带上朱老师”,“我带黄老师”,“我要把张校长装在我的方舟里,因为他最老”……呵呵,看看我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等孩子们写完,我把其中一个孩子(艾玛)“方舟”上的名单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她站到黑板跟前,“艾玛,我们请你的方舟先起航好吗?”
艾玛很开心地点点头:“好的!”
老师:“艾玛号方舟正式起航,但是……”
学生:“但是什么呀,老师?”
老师:“但是,警报器响了,警报提示‘超重’。现在,艾玛必须做出决定舍弃其中一个人,否则系统就会崩溃,所有人的生命都将受到威胁!”
艾玛:“啊?”她把小嘴巴张的大大的,她不愿意“故事”是这样发展的。
其他的孩子都觉得很好玩,“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你们觉得很开心吗?想想你们自己,情势危急,当我们不得不舍弃我们其中一个最亲最爱的人,而且还要跟他说‘永别’时,你们还高兴得起来吗?”
孩子们马上变得严肃起来。
老师:“我们今天一起做的这个不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而是要给你们一种‘体验’。从这种体验中,你们每人都会得到一份‘礼物’。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礼物,好吗?”
“好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好的,艾玛,请尽快选择——你现在要舍弃谁?”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艾玛,等待她的选择。
艾玛犹豫了一下,“我不知道该选谁,我谁也不想失去。”
老师:“是啊,但是不选择,就意味着大家都会有危险,你愿意……”
“那就选择舍弃我吧!”她迫不及待地打断我的话。终于找到一个解脱的方法了,她松了一口气。
老师:“挺不错的,很有奉献精神。但是,这个方舟是你建造的,只有你知道怎样操作它,如果你不在,大家的安全一样得不到保障呀!”
她为难及了,手上拿着粉笔但却不知道该划掉谁。
老师:“艾玛,还有三秒钟,如果还不做出选择,将全军覆没。三、二……”
还没有等我数完,她划掉了放在最后的一个名字。那是她的一个同班同学,跟她平时很要好。
老师:“在你放弃她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跟她说?”
“对不起!”艾玛马上说了出来,看得出来,她的情绪有点低落。
老师:“还有别的说吗?”
“就只想说‘对不起’!”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心里应该会很乱。
老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
“我想到我们在一起的样子,”她应该会回忆彼此在一起曾度过的美好时光吧,“我舍不得她离开我!”
老师:“了解!”略作停顿后,“好了,艾玛号方舟要重新起航了!”
孩子们挺了挺身子,他们很快从刚才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重新显得有点兴奋了。
“老师,不会再超重了吧?”有一个孩子还有点不放心。
老师:“不会了!”这个孩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拍拍自己的胸口,如释重负。“但是,……”孩子们又重新紧张地望着我,“方舟不小心撞上了暗礁,破了一个小洞,水不停地流了进来。”
“艾玛,赶快堵呀”,孩子们着急地说。艾玛一听,顿时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眼巴巴地看着我。
老师:“艾玛,水流进来,造成了超重,现在你又要舍弃一个人了。”
这回,她犹豫的时间比上一次还要长,直到我开始读秒,她才不得不做出选择。
老师:“艾玛,本来只用再舍弃一个人,大家就基本安全了。但是,因为你刚才游移不定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舱内又进来更多的水。现在,你必须要再舍弃两个人才能保全大家。”
“老师,我不想选了!”艾玛打算放弃了。
老师:“为什么不想选?”
“因为,他们都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他们。真的太难了!”
老师:“你觉得这样很残忍,是吗?”她点点头“但是,如果你不选择,那是对他们更残忍的一种方式。”艾玛有些不解,但有的孩子已经明白,很快地站起来跟艾玛说:“老师说过,不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老师:“对呀,你应该知道放弃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家都得完蛋!”刚才回答问题的孩子按捺不住,又站了起来。
“艾玛,选呀,快选呀!”孩子们都开始着急了。
“好吧!”艾玛的面对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她很快地又划掉了两个名字。
……
直到最后,还剩下三个人:爸爸、妈妈和弟弟。
老师:“艾玛,在这三个人中,你愿意舍弃谁?”
这时,艾玛的眼圈红了。但是,因为有前面的“经验”——犹豫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她慢慢地转身向着黑板,划掉了“弟弟”。
老师:“艾玛这回应该开心才对呀!” 艾玛用噙着泪水的眼睛再次疑惑地看着我。
老师:“你不总是跟大家说妈妈偏爱弟弟吗,为此还跟妈妈吵过是不是?”她点点头,我继续说:“如果没有了弟弟,那就没有人跟你抢了,你拥有了爸爸妈妈所有的爱,应该高兴才对呀?”
艾玛赶紧摇头,她想说话,但又难过得说不出来。
老师:“艾玛,如果可以,你愿意选择失去弟弟,还是愿意选择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哪怕爸爸妈妈爱弟弟再多一点?”
“愿意选择现在这样”,艾玛带着有点哽咽的声音回答。
看看其他孩子,大家都很悲伤,有几个已经开始揉眼睛了。
老师:“我明白了!”故意再次停顿,看看大家,有些孩子赶快把头低下去,怕被看到他们流露出来的伤感的表情。“现在,艾玛剩下最后的人是爸爸和妈妈,你们最后剩下的是不是跟她一样?
大家纷纷点头,“老师,最后到底可以留下几个呀?”有孩子问到。
老师:“只能留一个,你们会选择划掉谁?
“可不可以留两个呀,老师?”另一个孩子带着哭腔问。
老师:“只能留一个!”
我说完这句话,所有的孩子都低下了头,除了两三个小男生外,其他的孩子全都哭了。
看到他们哭,我也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赶快走向门口,丢下一句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考虑”,然后跑到门外掉眼泪去了。还好,我很快调整了一下,等我再进去,他们还在哭,有的在互相递纸巾;有的用手捂住脸,不时用手指擦擦眼泪,露出哭红的眼睛;有的爬在桌上,把脸埋进臂弯里;还有两个小男生,怔怔地看着别的同学哭,脸上没有表情。
老师清清嗓子,“越到最后,是不是越难选择?”孩子们有的在点头,有的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老师:“知道为什么难以选择吗?”孩子们现在才都望过来,“因为最后剩下的是全世界最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最爱的人,是吗?”
听到这句话,有人又开始哗哗地掉眼泪了。
老师:“现在请问大家:以前,你们有没有惹过父母生气?”
“有”,大部分孩子都在点头。
老师:“有没有人曾经怨恨、埋怨过父母?”
“有”,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在点头。
老师:“假如现在,在面临要失去父母的时刻,你们会不会为自己曾经的作为而后悔?”
“会”。
老师:“在这个时刻,你们是否想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如果你们的父母可以好好地活着,你们是否愿意全心地接纳他们的一切,哪怕是缺点?”
“愿意”。
老师:“那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我们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呢?包括我们同学和朋友。”
孩子们把眼光投向下方,不敢再与我对视。
老师:“所幸的是……”他们再次抬起头来看着我,“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一个……”
“游戏”,刚才那个反应较快的孩子又接过话头,但很快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合不合适。
老师:“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种‘体验’。如果我们凡事都要等到经历了之后才懂得的话,那我们的智慧不仅增长得很慢,而且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高。比如像这件事,如果等到你真正失去的时候,即使你后悔了,你有没有改过的机会?”
“没有”。
老师:“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可能还会要很久,那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因为你从来没有认识的自己的问题,所以以前的错误以后还会重复犯,这样累积起来,以后后悔的程度是不是更深?”
“可能后悔得肠子都绿掉了!”一个孩子很认真地说。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还可以活很久很久”,这个孩子大概想给自己一点安慰吧。
老师:“很久很久是多久?”
“我想起码应该是几十年吧,不过,我想他们活到一百岁。”
老师:“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发生意外?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不用说,每天只是因车祸而丧生的人就有很多。最近还有一则新闻,说有一个神经失常的人,在一所学校门口行凶,当场就有几个孩子失去了生命……”
“那个人以前还是个医生呢”……我还没说完,好几个孩子争相开始讨论了。
老师:“看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你们说,那些出车祸的人,在他们离开家的时候,他们的亲人知道他们要出事吗?那几个孩子,当他们早上跟父母道别时,他们及他们的父母怎么会想到那竟是他们最后的一面呢?可能他们分手前还吵过架、闹过别扭、有过误会。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跟彼此说抱歉了,对吗?”
孩子们不说话,等着我继续说。
“即使没有意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离别。今天在一起的同学朋友,过一年、五年、十年,你们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起?今年教过你们的老师,到了明年可能就换作他人。现在你们还年轻的父母,也会慢慢老去,最后离你而去。所以呢……?”
“不能等到他们死了,才跟他们说‘对不起’”,有人说。
老师:“如果我们总需要跟别人说‘对不起’,那说明什么呀?”
“说明我们总是在犯错”,孩子们马上回答出来。
老师:“那我们应该把‘对不起’换成什么呢?”
“以前老师说过,应该多说‘谢谢你’、‘我爱你’!”一个孩子说道,“谢谢你,我爱你,谢谢你,我爱你……”孩子们马上互相说起来。
老师:“很好哦!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礼物?”
“学到了智慧!”有人不假思索地说。
老师:“啊,又有人在说大话、空话了,那你具体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智慧’呀?”
说“大”话的小家伙一听,赶快用手捂住了嘴,不好意思地笑起来。然后大家纷纷开始发表意见:
“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不惹他们生气。”
“如果他们犯错,就原谅他们,不计较。”(还挺会补充的)
“不要做让肠子变绿的事。”(不联系上文,还不知道这句话啥意思呢。)
“不要说‘对不起’,要说‘谢谢你’、‘我爱你’。”(师问:“不要说‘对不起’”,是什么意思?)“就是要说‘谢谢你’、‘我爱你’”。(师:说了一句“废”话,只闻其文,不知其义)
“就是不要总是去做错事、坏事,然后又去跟人道歉。”(师:是不是“做错了事也不要道歉”的意思?)“啊,那当然不是!”(这个理解还不错)
老师:“还有吗?”
“还要友爱同学,因为以后我们要去云南,有的同学不能去,以后都不能一起玩了,所以现在要珍惜。”(听起来,让人有点伤感)
“告诉爸爸开车注意安全。”
……
老师:“看来,大家今天都有很多收获哦!那我们打算什么时候把我们学到的东西用出来呢?”
“这个周末。”
老师:“既然你们都很认可,为什么要等到周末呢?”
“明天。”
老师:“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
“现在,现在,就从现在开始。”
老师:“好,一个星期以后,大家再来彼此分享各自的‘成果’,好吗?”
“好!”在大家异口同声,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课程。
(课后,孩子们跟黄老师说,做这种选择太难了,比军训一周难,比军训一周再加饿上三天还要难……)
附注:
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不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不珍惜眼前拥有的亲情、友情,是因为他们没有“失去”过,没有失去所以不懂珍惜。但如果要体验到失去后才珍惜,那代价也太高了。
由此,我想如果用一种方法,让他们可以“体验”到“失去”的感觉,但又不是真正的失去,那样也许会比单纯的说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自己对自己做过以上这样一个实验,好多次我都想放弃,因为实在进行不下去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难以舍弃的。每划掉一个人,我都忍不住哭一次,因为舍不得又把划掉的作废重新选择……
做完这个“游戏”,当你重新又看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听到电话里传来亲人真切的声音,除了感动、除了感恩,什么埋怨、愁恨、嫉妒……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游戏,但我们的生命莫不是如此,现在有缘在一起的同伴,多少年后都会彼此分离,孩子会离开父母,学生会离开老师,长辈会渐渐老死,还有很多至亲的人许会出现意外。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去后悔,岂不晚矣?
如此,当下的一切我们怎么能够不去珍惜?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在学习如何把“爱”当成他们的品质,我们的家长又有什么借口让自己不做出一些改变呢?
一百年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有关紧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