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1:15
《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02日   08 版)
1
蒋原伦:《从“起哄”看网络舆论生态》
《北京日报》
在网络上,尽管各种意见,各种言论都有表达的机会,但是言辞尖锐的言论比较受欢迎,这类言论因尖锐而简短、因简短而明快,很有鼓动力。不少有鼓动力的网络言论,并非诉诸理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而是诉诸修辞,并迎合网民情绪。与此相对,细致说理的,面面俱到的,特别是引经据典的帖子容易下沉。
乍一看,网络是情感排遣、宣泄的场所,是网民情绪的晴雨表,似乎不是一个适合培养理性能力的环境,所以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似乎是一个格外艰巨的任务。但是也不尽然,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汇集,各种见解交锋,为人们提供了宽阔的视野,有利于理性判断。另外,网络生活带来了新的节奏,昨天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可能转瞬之间就发生在自己头上,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者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的说法,在网络时代都应该大大修正,因为网络加快了日常生活转换的节奏,它迫使人们凝练思维,改善表达。所以网络也是提高人们素养和辩证逻辑能力的最佳场所。
【点评】网络是人性之镜,也是心灵之所。
2
倪明胜:《暴富时代下的群体症候与隐忧》
《人民论坛》
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数千年前的《沉思录》中就早已劝诫:“你看到一个人只要把握多么少的东西就能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就会像神的存在一样。”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个社会如果观念清明、分配合理,即便没有很多的财富,其社会成员也能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似乎走入了一种精神误区,以为外资进来了、先进的技术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学会了,我们的市场经济就能不断壮大起来,相反,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却被淡忘了。对于今天大变革时代下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就必须找寻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并与时代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民族国家特有的信仰体系和精神价值理念,这才是民族崛起的关键。
毋庸讳言,国家的崛起,应首先是心灵的崛起,而心灵的崛起和强大,则需要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今天的暴富时代,我们应该从民族的文化经典中吸取养分,学会对欲望的节制、对灵魂的净化、对正义的诉求,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理性的回归,会让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让心灵真正崛起。当前看来,暴富时代,我们更需“仰望星空”,我们应怀载理想,坚定信念,让财富面前的沉思和星空下的仰望成为中国真正崛起的动力和希望所在。
【点评】走得再远,也别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3
冯骥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文汇报》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为什么我们为赢得市场和收视率就去迁就低俗,甚至不惜糟蹋我们的文化?
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点评】财富的品质,取决于文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