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不是"考场论英雄",严拒"关系户干部"(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3:41
作者:宣乐 于 2010-05-20 19:39:29 发表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王倩)日前,人民日报观点版和人民网观点频道共同策划推出的《话题:公选干部"会考不会干"?"公选"之路走向何方?》,受到网友们的热情关注。截至5月19日16时,有六千多人参与了网上调查,并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选实践提出了几百条合理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六成人认为公选产生的干部是“称职”和“优秀”的,并表示自己“如果符合要求,会参加公选”。同时,也有六成多的网友表现出担心,认为公选“很多是作秀,关系可能仍是决定因素”。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认为,公选干部带来的最明显进步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跑官要官’现象”。超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公选干部过程中最应该完善的地方是“在面试环节更加科学公正,避免‘潜规则’”。
网友们普遍认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制度创新,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已经逐渐成为选人用人的一种新途径、新趋势,正在营造民主化、科学化的政治新生态,成为我国公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目前看来,公选在各地方的实践情况不一样,有部分流于形式的“作秀”公选出现。而且,公选的资格条件、考试内容、面试环节以及透明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网友们相信,“公选”是大势所趋,只要把握好“选前模式科学,选中程序规范,选后成绩量化”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选必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阳光轨道。
忠告:是干部就该“干”出来,走出“考场论英雄”的误区
网友“IP:61.160.226.★”批评“唯考取人”的现象:“公选要从有突出工作成绩和突出表现的干部中产生,从学生到优秀干部需要质的转变,如果仅仅考而优,不注重实绩,就闹出了有悖中央用人导向的笑话。”
署名“走过公选”的网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感想:“公选试题到底能不能反映出应试者的能力,这一问题值得商榷。我本人参加的一次公选考试,笔试部分一模一样的问题(包括标点符号都没有变)竟然有6道之多!分别出现在单选、多选、判断。而通过笔试之后,面试又再次出现了笔试时的最后一道问答题。这样的情况是出题者不慎还是审题者不严抑或是其中存在什么猫腻?!这样的试题真的能反映出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吗?!会考不会干的问题值得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深思!”
网友“感恩的心”说:“有人对公选干部提出质疑,认为公选的干部可能会考不会干,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免有些偏颇,有失公允。”进而,他举出北京市此次开展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例来说明,无论从整个程序来看,还是从考试测评内容来看,公选道道关卡都可以实现对会考不会干的人说“不”。[详细]
网友“IP:61.163.30.★”认为:“公选干部会考不会干不是普遍现象。之所以在部分干部身上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公选干部的实践经验比较少,要么是没有重要岗位历练,要么是校门出来不久;再就是单位没有给他们搭建提升实战能力的平台。改变这种现象,一要建立经常性的考选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平台;二是建立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内采取跟班、挂职等方式提升能力;三是考选方式改革,将考试与工作实践经验有机融合。”
IP为60.217.232.★的网友很客观地对“考场论英雄”现象进行了分析:“公选确实给了身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很多机会和希望,激发他们加强学习、奋发向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他们一味着眼考试复习,奔波于各个考场,往往不再安分地在基层工作和锻炼,造成‘身在基层、心在高处’的状态,这对干部的成长是不利的。考试只是一种途径,有的人能考高分,但实际工作能力相差甚远,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大有人在,结果是单位招考后不满意时常发生。眼下,一些地方公选一味求年轻化,这也给很多干部带来消极影响,认为只要考得好,从公选中脱颖而出,自然升迁就快,存在‘考场论英雄’的误区。”
网友“郑言室”提出了破解之道:“破解会考不会干的难题,要看到不是公选本身有问题,关键是如何考,由谁考,考什么的问题。”他给出这么三个建议:一是进口公平,凡是符合最基本要求的都要允许参加考试,不要限定学历、专业、年龄等。因为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是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走万里路、经万般事,一个学历并不高、专业并不一定对口、年龄不太轻的干部,也可以胜任上一级职位,是能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因为他已在多个岗位历练过了,是多次人生考试的成功者。二是在坚持专家学者参与评判的情况下,要让更多的有实务经验的官员特别是专家型官员参与考试之中,防止只会考不会干的情况发生。三是考试内容要更多地倾向于实务,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考试要突出考察其领导、协调、组织能力,还有人生态度、工作热情等方面,毕竟是在选好德的同时,要用能干事的人。
期待:不让监督流于形式,不要选出“关系户干部”
IP为118.123.3.★的网友提出自己的期望:“以分数取人、以形象取人、以口才取人、以背景取人,这是公选‘浅规则’的四大法宝。此时不除,更待何时?”网友“实话实说”很赞同地说:“公选干部关键是要选为民办实事的有德有才的干部,而不是选‘关系户干部’,但现在事实上通过公选渠道出来的‘关系户干部’不少。要杜绝此种不正之风,需要各环节公开透明,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不让监督流于形式。”
网友“IP:121.14.234.★”建议:“关键是思想品德过关,并不是年龄和文凭过关。要杜绝一些‘假公选’和作秀现象,干部要实行不超三年任期制,上级每年实行巡视考察,每年在当地公布巡视考察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解决对上不对下负责的严重问题,确保干部不带病上岗。”
网友“IP:124.118.26.★”也提出:“知行统一,知是公选,行是另一种意义的公选。半年一年间究竟干了些什么,效果如何?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解决得怎么样?要及时督促检查,及时问责。”
网友“我愿腾飞”对“公选”的未来很看好:“公选干部给我们国家干部选任透明化的大屋里射入了一缕阳光,给许多有志有能力的、不容易被关注到的基层青年带来一线希望。但,如何将这一线光明与一线希望进一步扩大,进一步达到广泛的能者居之,还任重道远……希望我们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加大督查力量,扩大公选范围,条件多向基层开放,进一步推开光明的大门,让我们国家干部队伍拥有更强的活力,更大的动力,更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