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 一,二,三,四,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24:54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一
2006-12-15 16:49
拿病人做试验,练基本功,以药测病,三个中医三家会诊,就有三张处方,五个中医会诊,就会有五张不同的处方,这就是中医的现状,医道难难于上青天,难道就不能统一到经典——仲景学说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上吗?问题是,现在的许多人,是求财不求道,求技不求道,而现实社会又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胡某,男,76岁,发作性腹痛,痞块,腹泻一年半。患者素体健康,一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绞痛,痛时脐右侧可扪及一个拳头大的濡软瘕块,按之则痛甚,经揉按一天以后,开始暴泻,泻下水样便及干粪块,日十余次,泻二天后自行停止,泻后腹痛缓解,痞块自消。缓解期精神疲惫。饮食如常,却七八日又不大便。之后前述症状又作,演变过程类同。这样反复发作缓解发作,每月2至3次,患者痛苦不堪。曾到河医大一附院检查,排除肿瘤,诊断为老年慢性腹套叠,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多处治疗不见好转。症见形体消瘦,神疲少气,舌质淡白,苔白厚,脉沉紧。思及《伤寒论》“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处以桂枝加大黄汤: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10枚   大黄6克   水煎服。缓解期每日一剂,发作期每日二剂。当服药后又一次发作时,腹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加党参15克继服,之后,每发作一次轻似一次,共服药60剂,未在发作,患者自行停药,随访至今,未在复发。(梁凤云医案)
余用仲景方法:胡氏气质分型是2/7太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2/7  3/8  4/9 ,73岁进入遗传缺陷期,因太阳表虚而太阴里虚寒,故发作腹痛和腹泻,随着疾病的渐进演化传变,到76岁时呈现太阳病传太阴阳明兼少阴热化证。仲圣在宋本《伤寒论》279条云“本太阳病3/8,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2/7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病又传阳明1/6),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到此,治医者该明白如何处方用药了。此条文本宜放在太阳病篇,由于历代传抄之误,始置于太阴病篇,整部《伤寒论》颠倒条文甚多,这是后人之罪,非叔和之过,王叔和整理的《张仲景方》十五卷本不是如此。暂不赘述。在《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表虚病3/8不论是误治失治,始终遵循着固定的传变顺序和路线,那就是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仲圣当年的396条临证方法论,以条文的形式写出,明示人以辩病证而论治之道并揭示出疾病的传变演化规律,惜仲景方术从王叔和始,自南北朝就“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以致,《伤寒论》的原始面貌无人知晓,或知而不道。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绝术和绝技都守秘很严,择徒而授,轻易不泄露给局外人。仲景明训我们在临证时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此要特别注意“观”和“逆”二字的深刻含义,观其病证之“观”和知犯何逆之“逆”,是指观看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的传变路线,此图又称九变十化气数图,大道至简至易,通晓仲景之旨,临证时就可得心应手,余用仲景方术从未出现误诊误治,也从未出现过药后不良反应。仲景方术,上顺天和,以疗人患,非通三才之道,而得往圣之心者不能明白和应用,唐孙思邈尚“粗晓其旨,亦不能修正之,况其下者乎”。
胡氏气数图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太阳病
2/7   太阴证
1/6   阳明证
9/5   少阴证
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侈              而耻知之不博
*********************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二
2006-12-18 16:45
医犹兵也,古兵法阵图,无不当究,亦无不当变。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妙于兵者,即妙于医矣。总之,非不学问人所可妄谈。后之医皆各自有一话说,但不可不知其说,亦不可尽倚其说。
戊子,正月十六日,史,三十二岁,脉浮洪而数,头痛身痛,恶寒有汗,此为太阳中风,但中风脉缓,今洪数有力,恐传经也,桂枝汤主之。桂枝6钱    炙甘草3钱    大枣去核3枚    白芍4钱    生姜5钱     煮两杯  先服一杯,即啜热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出佳。得汗止后服,不汗在服。17日,脉之洪大已减,头痛热身恶寒俱减,余邪陷于少阳,干呕口苦,与小柴胡汤,渴者加天花粉。柴胡3钱   姜半夏5钱    生姜3钱    黄芩3钱    天花粉1钱5分    广皮3钱    大枣去核2枚   炙甘草1钱5分   煮两大杯,分二次服。二十八日,脉静身凉,外感已解,惟舌上白浊,夹黄苔太甚,胃口不清,与宣通腑阳,切忌早食多食。姜半夏5钱   益智仁2钱    白蔻仁8分   云苓皮5钱    小枳实3钱   广陈皮3钱    杏仁泥3钱   炒神曲3钱    白通草8分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吴鞠通医案)
余用仲景方法:史氏气质分型是2/7太阴之人,气数图示:早在28岁时就患有太阳伤寒表实病8/4,随着疾病的动态演化,有序传变,在32岁时进入遗传缺陷期,呈太阳伤寒病兼少阳火化证,虽说其主病在太阳8/4,但太阳之邪长期不解已入里化热传入厥阴7/3,热壅塞于肺,肺气不得宣降,故有发热汗出之证,同时,太阳表实之邪尚存,故有头痛身痛恶寒之证,太阳表实本宜麻黄汤汗解,但少阳不可汗,非麻黄汤所宜,当此之时,急宜服表里双解的麻杏石甘汤,以清解厥阴7/3之热邪,邪去则太阳表解。仲圣秉承道家思想在《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九宫用药法要》中云“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青龙者,东方肝也,麻黄入肝,白虎者,西方肺也,石膏入肺,麻黄入肝使肝气升,石膏入肺使肺气降,肝营之气升则肺卫之气降,营卫得通,气机顺畅,内热之邪得以外泄。
吴氏虽为清代温病大家,知之非为不博,但不得仲景之旨,终生畏惧麻黄,对麻黄的使用颇多顾虑,清代温病学派兴起后,医者用药偏多辛凉,而日本汉方医至今也无此种偏见,中国文化素来是“墙里桃花墙外香”,在这种畏惧麻黄思想下临证,以有汗发热恶寒之证误诊为太阳中风3/8之桂枝汤证,以药测病,且心疑之“中风脉缓,今洪数有力,恐传经也”。为处桂枝汤失治使邪入少阳。本太阳伤寒入里化热之麻杏石甘汤证而误用桂枝汤,其表实热不解,热邪转入少阳与少阳火邪相合,出现口苦干呕之状,不得已才使用小柴胡汤以和解之,对这种误治和失治,仲圣在《伤寒论》266条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史氏之病,吴氏若不用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而误用“吐下,发汗,温针”等法,则又成坏病矣。仲圣紧接着第267条云:“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病有来路有去路,少阳之去路是太阳3/8,当此之时又呈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并病,治医者可视病证之轻重和不同的症状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仲圣合方之由即来源于此。仲圣当年在临证时以病证为转移,丝丝入扣,步步为营,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伤寒温病杂病为一炉,开创了辩病证而论治之道,其396条方法论是治疗百病的根本大法,是后世群方之祖。通晓仲景方术之旨,仅读伤寒书就可治温病,反之,读了温病书也未必能治温病。伤寒温病两派之争可休矣。暂且不表。
史氏气数图示:2/7   1/6   9/5   8/4太阳伤寒病
7/3厥阴证
6/2阳明证
5/1少阴证
4/9少阳证
3/8太阳中风证
清静寡欲   退让不争   萧然物外   自得天机
*************************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三
2006-12-23 15:19
奴人害奴病,自有奴医和奴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和胡药,正经者不能治,妙人害妙病,自有妙医和妙药,粗俗者不能治。奴胡两种人无贵贱,妙人不可多得,定在慧业中,投药者亦须在慧业中寻之。若但莽问之,杂愚医工安得其窍?治病多不救者,非但药之不对,亦多属病者医者之人有天渊之隔也。何也?以高爽之人医治奴人,奴人不许,以正经之人医治胡人,胡人不许。所谓“不许治者不治”也。余于此经旨,最有先事之验。
一:冬温(流行性出血热)
侯某,男,58岁,时值隆冬,以发热头痛腰痛5天入院。体温38。4度,脉搏104次/分,血压无。神志蒙胧,面色灰白,四肢发凉。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胸腋部可见点状出血点,两肾区叩击疼。入院24小时小便24毫升......中医诊断为红沙热,西医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经用中西医综合治疗24小时后,血压稳定,体温降之正常。但患者连续5天少尿,伴腹胀,大便三天未解,烦躁呕恶,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沉数,辩证属肺胃热结阴亏型,治以清泄肺胃,止血利尿,处以白虎增液承气汤化裁,日一剂连服四日,痊愈出院。(摘自《医案精选》)
余用仲景方法:侯氏气质分型是5/1少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5/1   6/2   7/3,气数图示:早在55岁时就患太阳伤寒病,56岁开始进入遗传缺陷期厥阴7/3,病位在肺,57岁又传入阳明6/2,太阳伤寒伏邪入里化热,在58岁热入少阴5/1,呈太阳少阴并病之太阳温病,太阳伤寒之邪不解入里与少阴5/1之邪相合,热入下焦,肾阴亏虚,化源将竭,水亏火旺,水不养火,火邪外越,而肾虚火动血乱行,肺虚火动血上行,肺肾两脏亏虚,由寒化温,故发作太阳温病之冬温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此病舍补肾水无第二法可救,然而补肾之功缓,必须急补其气,气旺则肺金自旺,而皮毛自固。对此,仲圣在《伤寒论》第176条云“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里有寒”指的是少阴5/1,生命孕育于少阴,离日者,心也,坎月者,肾也,中土者,脾也,日月为易道阴阳,日月运行以成岁月,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少阴是人的生命之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都是秦汉道家节欲保精思想在医学上的反映,肾精坚固则邪不可犯,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无岁不有,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何时不发,然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迂此重病,宜急服白虎汤辛凉重剂,知母入肾滋阴,生石膏入肺降逆,炙甘草粳米益气建中,以培中州,金水相资,则肺肾之火自熄,血自归经,何至走入皮毛而外泄成出血热。
《伤寒论》第176条是仲圣专为太阳少阴并病之温病而设的方法论,后世注家不明仲景之旨,误为错简,乱改条文,牵强附会,遂成千古疑难,种种蛇足之谈不胜枚举,贻害后学,有失仲圣良苦用心,到此,“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之说不攻自破。
侯氏气数图:5/1   4/9   3/8   2/7   1/6   9/5   8/4太阳病(寒伤太阳)
7/3
6/2
5/1少阴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余再举一例以证之。
二: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蒋某,女,40岁,时值盛夏,突患暑温,西医诊为乙型脑炎,病初头痛状热,面赤心烦,汗出恶热已三日,昏睡多汗,谵语切齿,时而角弓反张,面目发黑,牙齿黄燥,舌尖发红,中心黄燥,脉滑大而数,四肢厥冷,七日未大便,小便自遗,不食不饮,高呼不应,知温邪结于阳明,津液大伤,病情危迫,急宜清热通肠,以保心营。处方:连翘18克   二花12克   知母30克   生石膏50克   生大黄18克   元明粉18克  菖蒲12克   生白芍30克   四剂后主症消失而愈。(摘自医案精选)
余用仲景方法可知:蒋氏气质分型是6/1阳明之人,先天遗传缺陷是6/1   5/9   4/8  ,40岁恰值遗传缺陷期,呈少阴太阳并病之暑温重症乙型脑炎,急宜白虎汤法。白虎汤是治疗温热病极期的重要方剂,常救人于危急重症之中,其疗效之高备受人们的赞誉,明代名医缪希雍擅治瘟疫,处方大半出入于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中间,其生石膏的用量在30至100克间,甚至有一日夜连服近斤者。清代余霖的石膏用量更惊人,其清温败毒饮,即是白虎汤加味而成,其中的石膏用量很大,效果之好令人折服。现代乙型脑炎属温病范畴,用白虎汤疗效颇高。余在今年夏天曾用白虎汤加味之合方,抢救一例三阳合病之脑出血,二次出血18毫升和80毫升,现代医学手术无效,束手无策,重度昏迷两个月的极危重病人获得新生。余曾用白虎汤加味治愈一例乡下人称“妖狐缠身”患病七年,更医13人无效的精神疾患病人获得成功。谁说现在无承气白虎汤病症。火神派之非学者自明。
上述二案是《伤寒论 》异病同治的典范,不同的病在各自动态演化,有序传变中可出现相同的证,合病证而治之则万无一失。仲景方术396条方法论字字珠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是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最佳方案。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心静慧生   心诚神灵   大智若愚   大道至简
蒋氏气数图:6/1   7/2   8/3   9/4   1/5少阴病(暑伤少阴)
2/6
3/7
4/8太阳证
*****************************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四
2007-01-08 00:36
无至性之人不知哀乐;有至性之人,哀乐皆伤之。有至性之人,多妨于道。无至性之人,又不可入道。所以道难。幽独始有美人,澹泊乃见豪杰。热闹人毕竟俗气。
尹某   男   40岁,近两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   连翘10克   赤小豆30克   桑白皮10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生姜10克   杏仁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两个月病逝。(胡希恕医案)
余用仲景方术诊断:尹氏气质分型是1/6阳明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1/6   2/7   3/8,四十岁恰值遗传缺陷期,患阳明中风病,仲圣在《伤寒论》第189条云:“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阳明中风表虚里热,口苦咽干属少阳4/9,腹满微喘属阳明6/2,发热恶寒属太阳3/8,遇此病宜先解表后清里,若误用下法则病又传太阴2/7,故有腹满小便难之证,正确的治法宜用桂枝麻黄汤,开表泄热,胡老虽为一代伤寒大家,但误诊为外邪里湿(应是外邪里热),治以解表化湿,虽“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两个月病逝”。由于误诊误治终未能起死回生,医道之难由此可见一斑。仲景方术是检验治医者临证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因为它可以揭示个体生命演化规律,离开它医者临证就好比是盲人摸大象。长期以来,中医在临床上对辨证论治强调较多,而忽视了辩病证而论治之道,更缺乏辩个体差异气质分型与病证三位一体的独特诊疗模式,所以造成中医临床思维单一,阻碍了人们对临床复杂多元现象的认识,成为影响并制约中医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建立辩气质与病证相结合诊疗模式,发挥其综合优势,才能开辟新的前景。中医流传至今几千年,始终没有突破仲景时代的水平,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缺乏对个体生命本质的研究,如果照中医现状继续下去,中医最终会被西医取而代之,余在此大声疾呼,该是反思中医的时候了,仲景方术蕴涵着生命的数理,如果强化研究,有望形成数字程序化中医与西医抗衡,但本人势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有识之士与余携手合作,弘扬仲景学说,振兴中医,到时仲圣先师定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尹氏气数图示:1/6   9/5   8/4   7/3   6/2阳明病
5/1
4/9少阳证
3/8太阳证
2/7太阴证
**********************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五
2007-01-08 14:50
不会要会固难:会了要不会尤难也。吾几时得一概不会耶?自贵莫如忍辱:忍辱莫如远人:远人莫如亲书。
张某   男   51岁    咽疼三个多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为是喉癌。视其咽喉,双扁桃体及咽喉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此为太阳表虚,邪久伤津,治以半夏散及汤加减:法半夏12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桔梗6克   诃子肉6克   结果:服药当天即感咽疼减轻,原方服半月,诸证消,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胡希恕医案)
余用仲景方术:张氏气质分型是1/6阳明之人,早在46岁时就患少阴病,48岁进入遗传缺陷期,51岁患少阴病少阴证,仲圣在《伤寒论》第313条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散由桂枝甘草汤加半夏而成,半夏降逆化痰,《神农本草经》云“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疼”桂枝甘草汤之治在少阴9/5,加半夏于其中,故治少阴病少阴证之咽喉疼有奇效。胡老认为此病不是少阴病,此方也不是少阴病之方是错误的解释,因为他不明仲景撰著之旨,所以后世诸家之说不可不知其说,亦不可尽倚其说是有道理的。明明是少阴病少阴证之咽疼,胡老竟注解为以少阴病冒之,可见胡老也只是精于辨证论治之道而未得仲景方术之旨。仲景方术的特点是辩气质与辩病证三合为一,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理清其各自特点及相关关系,对于临床运用这一独特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气质类型的划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和影响证侯的形成与演变,在气质与病证三者关系中,气质因素是主要矛盾,疾病证候的产生无不系于气质,即气质为本,病证为标。在仲景方术中,划分气质是辩病证而论治的根本,占有主导地位。仲圣从人体本身探索如何维护和促进健康,这种思维可以说是超前思维,气质是具有比较稳定的先天遗传性,是生命现象和疾病产生的基质,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中所呈现的症状可能是相同的,但产生这些症状的背景是不同的,治疗当然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仲景方术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意义所在,也体现着辩气质与病证相结合三位一体诊疗体系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与辩病论治一并为临床所习用,辨证的指向目标是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将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与规律作为研究的主体,是考虑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现状及与本次疾病的关联,并概括现阶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而辩病的指向目标则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特点与规律,是对某一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总体认识。分析某类人群三阴三阳气血的多少对某类疾病易感性,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气质与病证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规律和特征。而病证的发生都以气质为背景。若将气质与病证三者割裂开来,都不能准确把握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疾病现象。因此,辩气质与病证诊疗模式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由此构成完整的诊疗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仲圣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崇尚仲景学说是理所当然的,医圣之名也是当之无愧的。
张氏气数图:1/6   9/5   8/4   7/3   6/2   5/1少阴病
4/9
3/8
2/7
1/6
9/5少阴证
*********************
仲景方术个体化诊疗模式之特点
2007-01-02 13:56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就与各种威胁人类的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抗争。随着医学模式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开始发生了深刻的转化和认真的反思,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类个体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特殊性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注重生命个体特异性和同类趋同性,根据气质分型理论演绎疾病发展规律,进行整体性个体化诊断,进而指导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科学新的研究领域,而仲景方术正是这一诊疗模式的最佳典范。今将其15大特点公之于众,以启后学。
1:先天遗传性
2:个体差异性
3:同类趋同性
4:生命数理性
5:生命周期性
6:动态演化性
7:有序传变性
8:耗散结构性
9:疾病易感性
10:疾病自愈性
11:未病先防性
12:三位一体性
13:程序设计性
14:方以类聚性
15:用药法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