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古书记载的一种迷信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4:26
巫蛊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8-30
 
术中,又有设偶像为道士,让木偶道士日夜祭醮以诅咒仇家的做法。《陈书·长沙王叔坚传》载南朝陈高宗第四子陈叔坚对后主陈叔宝不满,“乃为左道厌魅以求福助。刻木人为偶人,衣以道士之服,施机关,能拜跪,昼夜于日月下醮之,祝诅于上”。这里说的“左道厌魅”与上引《北齐书》“左道厌蛊”同义,左道即巫术邪道,厌即压,以巫术压胜的意思。施机关能拜跪,等于说安装机关使它能自己拜跪活动,这种做法如果不是施于巫术,也不妨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机器人了。衣道士之服表示把它装扮成道士,这又不妨看作是原始的木偶戏。醮是道士的祭神活动,其目的在于诅咒仇家。不过,陈叔坚的厌魅术不仅没起作用,反而被人告发而下狱,亏得后主念手足之情,才赦免了他的死罪。
术不仅用于蛊害仇人,在上古时代还曾用于对抗自然神祇。在这种场合下,偶人所代表的不是活人,而是神灵。《史记·殷本纪》述殷王武乙“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仰)而射之,命(名)曰射天。”武乙敢于与象征天神的偶人相博,并战而胜之,这种做法,史书是当作武乙“无道”的罪过来记载的。但从今天看来,在鬼神迷信极其浓重的殷代,武乙敢于与天神上帝相对抗,实在是十分了不起的。殷商时代,由于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吉凶,由此留下了大量的甲骨卜辞。从现在已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看,甲骨文都是从盘庚迁殷以后(主要是武丁以后)至末王纣时期的遗物,而其中可以确定为武乙时期的卜辞数量最少。这种现象也许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殷王武乙可能是最富有抗神精神的一代君主。
与武乙射天相似,西方所谓魔法也有用于抗神的。弗洛伊德说:“类似的魔法不仅可用于私人仇恨的报复,同时也可施用于帮助神明来对抗魔鬼”,并举了古埃及人帮助太阳神与大恶魔夜阴神作斗争的例子。其法是用蜡塑成带有丑恶面孔的鳄鱼或毒蛇,并写上大恶魔的名字,又用纸盒盛着用墨水绘成的夜阴神(APepi)塑像,并用石刀加以打击砍杀再丢弃于地上。这些仪式必须伴随着诵念咒语。这种用于对付恶神的魔法,从目的来看与中国古代驱疫送邪的傩礼相似,但傩礼中未见给恶神作偶像的巫术,而武乙设革囊以射之的巫术,在方法上却与此十分相近。
偶像伤害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被视为左道邪术,一旦发现,通常都要处以极刑。但它方法简便,在民间流传很广。
(本文摘自《古代巫盅术》,作者:詹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