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产泡沫兴风股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2:16
中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了疯狂融资的时代。
继金地(行情,资讯)、保利(行情,资讯)、万科(行情,资讯)相继增发股票后,8月苏宁环球也发布公告,公司拟定向增发3.8亿~4.2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10亿元。所有的目标都是土地,上市公司争相担当“地王”。7月,万科旗下的东莞新万公司以26.8亿元的天价拿下东莞塘厦大坪地块;8月,经过近300轮竞价,苏宁环球集团旗下的南京苏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4.04亿元摘得上海黄浦区163#地块,这一地块今后有可能注入上市的苏宁环球。地价上涨正在成为带动房价上涨的有力推手。
不论这些上市公司如何巧舌如簧,诡称绝不是为了增发而增发,更不是为了圈钱,而是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地价、房价、股价、银行、股市,诸多元素的合力正在聚集,房地产泡沫呈现加速之势。
历史在简单而荒谬地重复!
日本的“土地神话”期间,地产泡沫使日本的资金循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对不动产业的融资额剧增。1985年至1989年的5年期间,不动产业的融资余额在1984年的22.9万亿日元的基础上,增加了33.4万亿日元。房地产企业融资之后,大量的投资于土地,同期的土地购买价额为28.2万亿日元,购买固定资产主要是建筑物的投资达到了10.7万亿日元,其中的大部分被用到了土地倒手,哄抬地价上。
“天价”土地价格必然难以持续,而当时日本各界却是大梦未觉。1988年末野村证券在世界各大媒体上刊登广告,把“日本地价过高”说成是固执于托勒密天动说的陈词滥调,强调必须让位于哥白尼的地动说,各大房地产公司更是出于自身利益,成为坚定的泡沫否定论者,一些经济学家也混淆其中,论证地价和股价的暴涨是对日本经济预期看好的真实反映,整个日本洋溢着自欺欺人的气氛。
失去思考能力的民族必须承担泡沫崩溃的严重后果,日本经济此后一蹶不振实证了这一点。
中国的此时和日本的彼时有着惊人的相似,过于汹涌的资金追捧已经使房地产公司的股价高的令人胆战心惊,100多倍市盈率的地产股动辄皆是,*ST金泰更是凭借一纸遥遥无期的资产注入计划,创下了连续42个涨停板的历史纪录。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令人绝望的态势。
倘若现在决策层仍然放任房地产企业不加限制的融资,甚至大力鼓励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定向增发等。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制约,地产商高额融资后,必然进一步圈地囤地,操纵开发节奏,进而推高房价,同时将所有风险都转嫁到广大投资者身上。这种“囤地大法”在各国房市泡沫中已经被印证过是百试不爽的印钞机。建设银行研究部不久前出台的一份《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也指出了地产商的“猫腻”,该报告显示,2001年初至今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60%,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囤积和倒卖。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责怪房地产商的“奸猾”,反倒是有关部门的诸多隔靴挠痒、南辕北辙的政策令人心痛,利用监管层的麻木和对市场力量的曲解,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才相继推出一幕幕融资大戏,频频演绎着知识经济时代不该发生的地产财富神话。
还是回到日本的例子,痛定思痛后,1990年,日本终于引入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所谓“总量控制”,就是要把金融机构向不动产融资的余额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尽管也是颇受非议,但是事实已经证明,融资总量控制是控制支撑着地价高涨的土地交易资金的极为强有力的政策,成为日本地价逐渐下跌的契机。
目前,中国的地产泡沫已经不容置疑,是扬汤止沸,还是应该釜底抽薪?这是政府必须做出的抉择!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