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什么老在低端徘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7:11
“中国制造”为什么老在低端徘徊?
中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 南非世界杯再过几天就要结束了,一个月来,除了精彩的比赛,这个非洲喇叭“呜呜祖拉”的声音,也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觉得很有气氛,也有人非常讨厌它。而中国不少商人听着这个声音,却是特别高兴,因为90%的“呜呜祖拉”都是他们生产的。浙江义乌的一家经销商王荣成说,这回真是“卖疯了”。
',1)">
【王荣成】:做这个产品都疯了,空运都疯了,这个东西空运非常贵,但似乎大家都在做,非常疯狂。
其实,不光是“呜呜祖拉”,在世界杯赛场上,球迷的发套、观众的坐椅、比赛用的足球,大多数也都是“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从服装、鞋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等,“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
可是你在南非赛场上,随便问起哪个观众,他们都不会知道“呜呜祖拉”是中国产的。更让人困惑和痛心的是,“中国制造”的“呜呜祖拉”销量很大,赚到的钱其实很少,大头都被国外采购商挣走了。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批发商郭莉莉,对比了“呜呜祖拉”的国内外价格。
【采访】:
记者:批发价多少钱?
郭莉莉:2块8人民币
记者:他们卖到那边(南非)要多少钱?
郭莉莉:差不多10美金吧!
2块8人民币,和10美金,差距20多倍,令人吃惊。为什么“中国制造”产量大,却挣不了多少钱?为什么明明知道挣的钱少,大多数生产商还是埋头生产低端产品,不向高端方向发展呢?
制造业的大国,却难寻几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铺天盖地的产品,却在高端市场上难觅踪迹。“中国制造”什么时候能够变成“中国创造”?
【记者】:我是中央台经济之声记者韩志峰。我现在正在全国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江苏省镇江市的丹阳眼镜城采访。这里号称“中国的眼镜之乡”,据说全国60%的眼镜都从这里批发,很多国际采购商也来这里采购。刚刚进入眼镜城第一家商户,一位姓戴的经理,就把我说蒙了。
【采访】:
戴经理:你要五六十、七八十、一百的都有。
记者:这么便宜吗?
戴经理:对啊!这边全都是五六十,那边是九十。
记者:在北京卖有货吗?
戴经理:有啊!在北京很多。
记者:像这样的,在北京卖多少钱?
戴经理:卖五六百、三四百。
记者:差距这么大啊!
【记者】:这位戴经理说,上海等周边城市的市民听说这里便宜,经常开车来配眼镜。很多老外也是慕名而来,比中国人还会讨价还价。
【采访】:
记者:外国人来这里买吗?
戴经理:多的是啊!还带个翻译。他们老外没有我们中国人爽气。我们一开始以为老外很有钱,结果他恨不得往死里划价。东西还要最好的。他们全都到我们这里进货,到上海一卖就翻几倍。
【记者】:都说眼镜是暴利行业,可是丹阳眼镜城的商户却不能提价。因为大家来这里,图的就是便宜,卖贵了谁还来买呢!因此,价格低,成了这里唯一的优势。加上生产和人力成本,商户们的利润非常少。
采访中记者发现,眼镜城里几百家商户很多都有自己的厂子,但是很少有人专门去搞研发,推出新产品,很多都是“薄利多销”。如果没有销售量,这么低的价格,很难回收资金,马上就会影响到继续接单生产。
【采访】
记者:一天卖多少副眼镜啊?
戴经理:有的时候五六千副,有的时候没什么人,有一两千。我这边是靠销售量赚钱。我要是一天卖一副眼镜,我要喝西北风了。
有一个“6+1”的产业链理论流传很广,说的是: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产业链竞争”的时代。美国人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放在了中国,而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始终掌握着定价权。
“中国制造”要走出低端,提高利润率、掌握定价权,显然,就要改变“6+1”的格局,不满足这个“1”,去发展完善其它“6”个环节。
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商户们不是不想搞研发,不是不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不是不想去延伸产业链,但是因为没钱、没人、没技术,一旦分心去做这些事,反而会影响销售量和资金链,得不偿失。
这个时候,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信贷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扶上马、送一程”。
企业自身也不能甘于现状,不能因为市场好,就只顾着赚钱,忽略了长远考虑。一旦经济危机来临,再加上工人工资上涨和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后悔都来不及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
【李毅中】: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市场提供各种服务。我们准备今年搞100个产业集聚的示范基地和150个服务平台。因为中小企业小,自己不可能搞很多研发、设计,需要社会来为它服务。
政府创造了好的环境,但归根到底还希望我们广大的中小企业家们,自己要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要调整产品结构,要找准在市场中的定位。“专、精、特、新”,这才是你们的定位。
一边要靠政府和社会提供研发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一边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争取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也正是企业的心声。
生产遮阳伞的浙江临海正特集团行政副总车洪轮:
【车洪轮】: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老外是不会让你发言的。因为很多的产品是他们拿样品过来,让我们按这个样品给他生产,贴他们的牌子,那么这个价格定位,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说这个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那么研发费是多少、加工成本费是多少、对外销售的价格就由我们来定。
与产业链最前端的研发、设计一样,末端的销售渠道建立也很重要。
物美集团公关总监富宇:
【富宇】: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要转型,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作坊式生产企业,转变为具有销售能力的企业。过去这些企业只给国外生产商品,他们在国内是没有自己的经销商的,经销商也需要培养。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  刘旭
【刘旭】:“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现在一些很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也都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对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第二,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需要一套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再到最后产业化,加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比较完整的配套政策,都需要扎扎实实去做。那么对企业来说,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合作,而这个合作面可能要更广一点,不仅仅是和国内的大学合作,还要有全球的眼光,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国际市场。
“中国制造”为什么老在低端徘徊?--观点链接”
新华社评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蜕变,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中国青年报》署名文章: 如果“中国制造”也可算作品牌,那也是用贴牌和低廉劳动力打造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种“中国制造”的产品越多,“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就越少。
经济日报:中国制造业,只有千方百计提升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