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埆與三關六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9:33:28
土埆與三關六扇門

土埆
土埆牆適用土塊疊砌的牆,土塊的作法有以下三種:
1.於稻子收成之後,將表土連根剷起,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2.將碎稻梗、米殼及土塊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3.在前面者中添加石灰、黑糖等粘結物,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因為土埆怕日曬雨淋和風化,所以民宅多在外面披一層稻草束,刷白灰,或用竹釘釘一層中央有孔的板瓦或魚鱗瓦。
學仔內的土埆牆位於廳堂右側的內護龍,數十年來仍十分堅固,擋風遮雨、冬暖夏涼,用手摸一摸,摸得到粗粗的石粒喔!
三關六扇門
三關六扇門
當孔子夜不閉戶的大同世界理想難以實踐,「門」變成保護家裡人口和財物的重要屏障。當「門」代表著一戶人家的身分地位時,我們的老祖先,是不會隨便一塊木板就解決的,這時不得不認真的講究起來囉!
「門扇」也稱為「門扉」,其形式分為「板門」及「軟門」兩種。
板門
「板門」以實心木料組合而成的門扇,其做法有下列兩種:
1.將六公分左右的木板以楔口接合而表面上漆者稱為「鏡面板門」,常用於本省寺廟及大宅之正門上。
2.以薄木板平鋪,背後加支條補強者稱為「拼組板門」,常用於偏門或側門上。
軟門
「軟門」為邊框中嵌以薄板或「櫺子」的門扇。宋代有「牙頭戶縫」、「合版」、「烏頭」及「格子」等不同作法,其中以「格子」最具代表性,此種門扇於清代稱為「格扇」。
「格扇」由「邊挺」、「抹頭」、「隔心」、「裙板」及「條環板」等構件組成。
1.「邊挺」為格扇的垂直邊框,其中位於抱框邊上的一根,常兼具「門軸」的功能,上端嵌入「連楹」,下端嵌入「連二楹」中,以供門扇開闔之用。
2.「抹頭」為格扇的水平支條,常作為格扇分類的準則,如四道抹頭者稱為「四抹格扇」,五道抹頭者稱為「五抹格扇」等。
3.「隔心」為格扇的上段,可作為透雕圖案及「櫺子」,「櫺子」及透明的木條圖案,其文樣種類很多。
4.「裙板」為格扇的下段,以邊緣帶線腳的平滑薄木板為主,亦可作淺浮雕或櫺子。
5.「條環板」也稱為「小心板」,位於格扇上下兩端或隔心與裙板之間。
傳統建築的格扇,其長寬比例在一比三至一比六之間,較現今的門扇細長,顯得較挺拔且有精神。其次,民間常將板門與格扇搭配使用,中央為板門,兩側為格扇者稱為「三關六扇門」。農宅之正門前,通常添加一道直櫺矮門,以阻擋家禽、家畜闖入室內,也避免幼童跑出室外,此種門本省稱之為「福州門」。(註八)
學仔內的門就是三關六扇門,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有兩格扇,只是中央的直櫺矮門可能因為毀壞而已拆除,現在用鐵架檔在門口。兩側的格扇還保存著相當完整,四扇門上的 條環板各有不同的花紋,極為考究。

學仔內右側護龍的土埆屋,冬暖夏涼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