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的陷阱-倪金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7:54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的陷阱

                                                                         文/倪金节

 

 

 

当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积累起来的经济社会矛盾开始集中爆发。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既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也可调节收入差距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还可以在维持财政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我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合理的税收制度,这套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一些税收制度的缺陷和不合理性也很明显。无论是增值税、营业税,还是资源税、房产税,都存在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目前就有一个税种,虽然呼吁很久,改革也迫在眉睫,但始终未见动静,这就是个人所得税。无论是调起征点、调税率,还是改税制,在收入分配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个税的改革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24日在一个论坛上就明确表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体制有很多缺陷。征收机制是通过工作单位在工资发放单位代缴的,并没有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一部分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偏高。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则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也建议,个税应从过去的分向征收向综合征收转向,综合征收是指以一家人为单位计算征收。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改变“分蛋糕”的方式,让居民吃到更多的“蛋糕”。

 

这种个税改革的呼声,有一个大背景,即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官方发布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9,全球不超过10个国家存在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而根据经济学家王小鲁的最新研究成果,隐性收入占GDP近三分之一,实际基尼系数将可能远远高于0.49,真实贫富差距着实到了令人警惕的地步。

 

不合理的个税制度,或许会成为一个逆向调节器,加大这种差距。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分类,分别征收、各个清缴。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同时,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的问题。

 

现实情况表明,2008年的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一些高收入者往往成为逃税大户。很明显,税制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在初次分配改革中,偏向劳动收入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从二次分配着手,而个税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转向以家庭征收个税,相比较于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更能立竿见影地让税收结构趋于合理。这亦是多从分类征收到综合征收的改革目标的必然之路。

 

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收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是因为有人认为条件不成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的研究,综合征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纳税人的永久税号;个人报酬完全货币化,杜绝实物分配和实物福利;建立联网制度,将税务的网络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工商、海关等机构联网等。

 

在我们看来,若想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会存在以下困境:首先,怎样才能准确收集家庭总收入数据,这是确定税率对应的前提。面对数以亿计的家庭,企图通过诚实申报方式获得家庭总收入,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灰色收入家庭的真实收入,更是不可能如实申报。

 

再者,税前扣除额的确定十分困难。在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中国,家庭负担准确核定十分困难,尤其是在流动性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背景下,“家庭”的概念认定本身就存在问题。

 

最后,按家庭征收,代扣代缴随之退出舞台,比原先面对的程序更为复杂,远远超出目前税务部门的管理能力,个税征收成本只会更高。

 

这些难题的存在,关键在于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国家花大量钱财投入基础建设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才是更关键的基础设施。这个系统不建立,无论是社会数据的收集、诚信建设、社保体系的完善,还是对腐败的监管,都无从谈起。

 

当然,个税改革只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环,在整个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战略背景下,我们应该首先走好这一步。

     

为今之计,治本之策是加紧推进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经济的内部需求长期难以启动,其根源在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难以实质启动,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不足以支撑起内需。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最为艰难的当数消费内需的可持续启动问题。扩大内需虽然已经成为这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然而,消费需求却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激发。在社保体系不够健全、居民收入没有实质性改善和两极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居民消费倾向并没有比10年前有多大的提高。

 

虽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已经在牵头制定“调节收入分配”的计划,广东省还出台了“工资倍增计划”,但是三四年过去了,至今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改革方案。不管如何,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心态必须摈弃,土地财政让与民争利的最好注脚。持续十多年的高房价、高地价,其本质是对普通民众、中产阶级等群体征收隐形税收。已经严重掣肘了消费内需的启动。

 

从根本上说,相较于税收结构改革、增加劳动收入,未来十年收入分配改革最为急迫的工作是社保体系的完善和定型。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大制度必须覆盖全民,使社会保障能够初步满足国民生活基本保障的需求。这是解除城乡居民纷繁复杂的后顾之忧,维护国民平等、自由与尊严权力的当然方向。否则,无论是收入倍增,还是工资翻番,都只能是杯水车薪之策。唯有如此,基尼系数才能到2020年前后,逐步回到0.4以下的水平。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基尼系数目标值写进去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见于第一财经日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