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十年打假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5:04

               方舟子十年打假路

 

 

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29期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2000年9月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揭露“基因皇后”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漳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的网络游戏,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