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36:51
经济发展的快与慢,要因时因地而动。慢不一定就是坏事,快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如今的京城,汽车越来越多了,车在路上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即便是在四环路、五环路,依然跑不起来。不过,有经验的驾驶员都知道:“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车一直在动,即便如乌龟般在爬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依然在可控之 中。相反,如若动不了窝,即便中间有一段路可以似鸟儿般飞翔,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依然难以预料。由此,想到经济的发展。

  欠发达的地区与行业,总是想让自己的经济与产业发展得更快一点。这在情理之中。然而,快,不仅要有基础、要有条件、要有本领,还具有时段性。一段时间内,快,可以很灵光;一段时间内,快,却难以着着制胜。当年,我国排球运动员曾创造过一种叫“快球”的打法,即扣球运动员在二传手将球传出时或传出前,已经跳在空中等球;当球传到合适的击球点时,运动员便以极快的速度挥臂击球。由于这种打法,突然性大,速度又极快,常常是“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令对手防不胜防,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时间久了,对手适应了,“新法”普及了,尽管“快球”又有近体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多种快法,效果却远不如当初。这说明,干什么事儿都不能一碗饭吃到头发白,一条路走到天涯尽。

  经济的发展,自有其规律。这就如同地里的庄稼、树上的果实,不经“春花”,难有“秋实”。毕竟,花开花落需等待,果生果熟有季节。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儿:有好心人为快致富、多增产,将两季稻改成三季稻。结果,稻是多种了一季,人也多忙了几天,收获却不甚理想。为什么?有一个简单的算术口诀:“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正如孙中山先生当年所言:“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是一个生命体的展现。婴幼儿时期,无疑是一天一个样,年年大变样;进入青壮年,则稳如泰山,如日中天;到了老年,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该快时,就快马加鞭,乘势而上;该慢时,就不妨哼哼“木兰花慢”,大可不必心急如焚。其实,即便是快,也不可只图快快。《荀子·荣辱》讲,“快快而亡者怒也”。从来是,快马,只需一鞭;快人,只讲一言。相反,那种行事任意的人,虽有一时之快,难有终生之快,更难以留下后人之快,因而,也不可能在发展史上留下自己应有的位置。

  事实上,近200年来美国gdp的增速,如果去掉人口的因素,年均只有2%左右。但就是这2%的速度,居然通过小碎步成就了一个超级大国。这恐怕是“不怕慢,就怕站”的一个典型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