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忠魂照千古———陈邦彦故乡龙江感怀- 大洋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5:38
崖山忠魂照千古———陈邦彦故乡龙江感怀 
南方日报    2002-06-23 10:16:07 

张永锡
  公元1647年9月28日,广州满城戒严。位于城中四牌楼的临时刑
场,早已开进了一队队负责戒备的清兵。这一天,是满清王朝杀害抗清志士
陈邦彦的日子。
  刑场上,陈邦彦镇定自若,自清远城破被俘以来,他拒绝了满清走狗的
诱降,并以绝食作最后的抗争。他昂胸挺立,精神抖擞,用鄙夷的眼光扫视
一下坐在台上那些满清官员,继而慢慢地抬起头来,凝望着那晦沉的苍穹…

  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他并非为自己到了人生的尽头而悲哀,而是
国仇、家恨、无数为抗清而牺牲的忠魂一起涌上心头……三年来,浴血奋战
的情景又跳跃在他的脑际———黄连之役、江门之战、广州失利、清远被围
……他想到了前朝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天造兮多艰,臣也江之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
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
  深沉悲壮的诵声萦绕在四牌楼的上空。歌罢,陈邦彦向西深深稽拜,然
后从容就义。
  其实,陈邦彦从北赴南京,决定向南明弘光帝上《中兴政要》书那时开
始,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悲剧的命运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注定了。
  起源于云贵高原的珠江,滔滔江水奔腾入岭南,蜿蜒粤中腹地时,水流
夹着一片绿洲,其中有一块名叫龙山的地方,与龙江两地紧靠,史称“两龙
”,这就是今天的龙江镇。1603年,陈邦彦出生在龙山堡华西村一户书
香之家。邦彦少聪敏,又得承庭训,年轻时即以诗名传世,与番禺的黎遂球
,南海的邝露并称为“岭南三家”。他后来继承父业,在县城锦岩岗下设馆
授徒,世称“岩野先生”。清初岭南学者、书法家屈大均、薛始亨等人均出
自他的门下。
  晚明期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激发了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崇祯皇朝因而覆亡。新建立的南明小朝廷本来国势贫弱,却声色
犬马,偏安一隅。清兵入关,邦彦悲忧国难,结束讲学,千里上书,竟被弘
光帝讥为“褐衣徒步一迂儒”,这样腐朽的小皇朝,又怎能成就千秋大业?
当然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清兵所向披靡,直取岭南。其时岭南拥兵当权
者没有采纳陈邦彦凭借五岭天险而保广东的建议,而是逡巡不进,后来退兵
广州,为立新主及争正统而叔侄自残。
  但是,作为一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可贵和值得我们怀念之处,就
是在国难当前,尽管知道回天无力,不少人已改辕易帜,屈膝在敌人的淫威
之下,但陈邦彦虽“无权无饷无兵”(永历帝封了他一个兵科给事中的空衔
),他却积极联络和组织抗清力量,与陈子壮、张家玉等抗清将领互为犄角
,屡挫入侵清军。当无耻的满清人派兵劫持了陈邦彦的眷属,要挟邦彦投降
时,他凛然回复:“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字字铿锵
、句句激昂,今天读来,仍然使人热血沸腾、衣巾濡湿!
  在陈邦彦的“忠”与“义”看来,是包含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言的。
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下,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关头时,他义无反
顾,挺身而出,正是这些志士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选择了与外来入侵者战
斗到底最后血沃桑梓的伟大壮举,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同
时谱写了岭南的历史文化辉煌。
  如今,岁月的沧桑早已使英雄的故居圮毁了。如果我们因此而触发一点
伤感与遗憾的话,那么英雄故乡今天那日新月异的变化却又会使人感到由衷
的兴奋!
  今日龙江,通讯发达,大道纵横,广湛公路与龙洲路干线在这里伸延而
过,公路两旁高楼林立,商城、综合市场、酒店鳞次栉比;工业区内工厂满
布;乡村中古旧的平房很少见到了,换成的是一栋栋新潮的别墅、楼房;新
建的城镇设施完善;医院、学校、市场、商业楼宇、文化大楼、文化广场、
公园……城市化的容貌已初露端倪。
  龙江龙江,龙腾江上,万千气象!
  龙江的历史是兼容、创新、务实的历史:1000多年来,龙江就以广
阔的胸怀,迎来了一批批中原的文化人和优秀的农耕男女,积淀了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注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明中叶以后,随着岭南“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通,龙江人首先紧握机遇,走出一步,实行弃果种桑,很快就发展成为
珠江三角洲蚕丝和丝织业的生产基地;入清以来,广式家具曾享誉大江南北
,成为岭南文化重要的一脉,这一传统今天在龙江得以继承和弘扬————
20多年前,龙江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大胆地发展家具行业,汲取了先进
的欧陆家居文化的养分,丰富和充实了原有国产家具的款式和内涵,显现了
广式家具的新风采。经过艰苦创业,发展成目前12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
的家具企业,成为全国镇一级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不愧为
海内外闻名的“家具王国”。如今的龙江人,为了使家具产业再创辉煌,营
造新的优势,继而有今天闻名遐迩的“登月”创举,又有“十里经济走廊”
那令世人瞩目的非凡构思。这都恰恰说明龙江人在每一历史机遇之中所表现
出一桩桩出色务实多变的进取行为和悟性。
  龙江是一个人文荟萃的文化之乡,在陈邦彦之后,还出现了陈恭尹、彭
睿灌、薛始亨、张锦芳、温汝能、蔡哲夫、薛觉先等一大批在历史上早著名
声的文化巨匠,他们不但文采风流、翰墨飘香,三百多年来对文化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岭南文化增添了璀璨的异彩。
  也许是得到先贤遗风的氤氲,今天,致富后的龙江人文化生活并不匮乏
,这里各种文化活动活跃,营造了一个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同时营造了一
个精神生活充实、富而思进、并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品位、高素质文化
群体。
  历史是不会忘记陈邦彦的,他早就与陈子壮、张家玉并誉为“岭南三忠
”;故乡人民是不会忘记陈邦彦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县城的锦
岩岗下修建了“陈邦彦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值得欣慰的是龙江镇政府准
备斥资在英雄故乡建成碑廊,陈邦彦的事迹将会镌刻碑上,让人们纪念和缅
怀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后人。
  看到故乡今天的变化,邦彦英灵有知,定然会含笑于九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