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的學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3:39
來來往往

送禮的學問

大 | 中 | 小2008年06月17日09:21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專稿(閱讀本文的英文版請點擊這裡)

袁莉

幾個月前﹐我在紐約的辦公室里採訪一位國內來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採訪結束後送到電梯口﹐他的助手從包里掏出一盒剪紙說送給我做紀念。我推了幾次﹐說公司規定不可以接受禮物﹐他們連說這個不值錢﹐我只好收下。回來後給了第一位從我桌前走過的同事。

我好朋友的父母來紐約探親﹐我請他們吃飯﹐飯後非要塞給我一條絲巾。我請父母朋友的孩子吃飯﹐也不得不收下一盒奧運會紀念品。我辦公桌最下面的抽屜里還放著幾條絲巾﹐都是國內來的團送的。並不是這些禮品不夠好--樣樣都很精美﹐樣樣都代表著送禮人的心意。

Kurt Wilberding/WSJ.com筆者的編輯對於這份禮物似乎有些不解在中國送禮是一門學問﹐什麼人什麼情況下送什麼禮都很有講究。這裡面不僅僅是禮大禮小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敬意和問候。親友間走動要送禮。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初次拜訪﹐也常常會拎著禮品去。很多人在送禮上很費心思﹐認為送的禮越重表達的情誼越深﹐而且還會給不同級別、不同性別的人買不同的禮物。

雖然我們常說禮多人不怪﹐但我這裡主要想講美國人對送禮和接受禮品的一些慣例﹐以免大家費很多心思﹐花很大力氣拿了禮品來美國﹐卻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美國第一次見面就送人禮物是很少見的。用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Lois Olson的話說﹐中國人送禮表達的意思更多的是“歡迎”和“很高興認識你”﹐而美國人送禮表達的意思更多的是“謝謝你”。

在公務交往中﹐很多美國公司對接受禮品的價值有具體規定﹐送不好容易導致誤解或造成尷尬場面。除了促銷用的原珠筆等小禮品外﹐我接觸的美國公司中很少正式送禮。即便送﹐也常常是認識以後﹐在過聖誕、新年時寄張賀卡﹐或事情辦完後寄一張感謝卡﹐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送一瓶酒﹐一束花或一個果藍。

關於“來來往往”
“來來往往”專欄透過一個中國人的眼睛看美國商界文化,詮解圈內人一舉一動背後的含義。專欄作者袁莉2004年進入《華爾街日報》,曾關注於美國電信業的報道。她於2002年赴美,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分別獲得新聞和國際關系碩士學位。此前,她曾任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和駐泰國、阿富汗記者。歡迎讀者發送郵件至li.yuan@wsj.com或在下面評論欄中發表評論和建議。很多公司(包括我報社)規定﹐員工可以接受的禮品價值上限是20到25美元。少數公司規定極其嚴格﹐例如沃爾瑪雇員連客戶的一杯咖啡都不能喝。因為怕麻煩﹐我和我的一些同事索性對外說禮品一概都不能收。有時候有公司寄來看起來比較貴的禮物﹐我們還要花錢花時間寄回去。不宜郵寄的禮物還得送到慈善組織捐掉。就我個人而言﹐對製造了這麼多麻煩的禮品能領的情是非常有限的。

一些公司對員工送出禮品的價值也有嚴格規定﹐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美國金融業自律組織全國券商協會在一份四頁紙的文件里規定﹐券商送客戶的禮品價值不能超過100美元。一位做公關的朋友在一位客戶生病住院期間送了一個75美元的果籃﹐結果還被自己公司的財務部門追問了一番。

這並不是說美國就不存在用美酒佳肴和豪華旅遊來拉關係的現象。只要涉及錢、權的地方就有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每週四晚上﹐曼哈頓高級餐館里總是坐滿了用公司信用卡消費的證券業人士和律師。很多公司都會買熱門體育比賽的包廂邀請客戶參加﹐也有的在很好的旅遊點舉辦客戶會議﹐或陪重要客戶到有名的高爾夫球場打球。但這些活動里哪些算“過分”﹐哪些算“適度”﹐全國券商協會沒有象對禮品一樣有具體規定﹐只是說此類活動只要不是太經常或太舖張就屬正常商務活動。

Kurt Wilberding/WSJ.com三年前金融界爆出的一大醜聞是﹐華爾街上的中型證券經紀公司Jefferies為招攬Fidelity基金公司的經紀生意﹐給一位職員一年150萬美元的客戶娛樂預算用來拉關係。這位老兄多次花幾萬美元租專用飛機把Fidelity交易員和高管飛到世界各地﹐招待他們幾百美元一瓶的酒水﹐幾百美元一張的網球比賽和音樂會票。有時一次活動就花掉十幾萬美元。全國券商協會後來對Jefferies罰款550萬美元。

近幾年﹐美國政界和商界的曖昧關係也製造了不少醜聞。曾顯赫一時的共和黨說客Jack Abramoff前兩年鋃鐺入獄﹐罪名之一就是陰謀賄賂國會議員。他帶議員和助手去蘇格蘭等地著名的高爾夫球場打球﹐邀請他們到自己開的高級餐館免費就餐﹐送他們高級禮物等。為改變政界形象﹐國會兩院作出了一系列新規定﹐例如議員不能接受說客禮品﹐不能與說客一起就餐(不用刀叉的冷餐﹐如用手和牙簽拿起來就能吃的餐前小吃﹐例外)等。

考慮到美國企業界和政界對禮品的嚴格規定﹐送禮的價值不要太高﹐以免產生誤解﹐或給人造成心理壓力。意思到了就行了﹐甚至不送可能更好﹐因為多數人都是有職業精神的﹐並不會因為你送不送禮而有態度上的區別。

送禮一定要講平等。我不能說美國社會就絕對平等﹐但他們表面上做得不錯﹐至少很多人說話做事時會比較注意平等待人。相比較而言﹐中國人等級觀念比較強﹐這在送禮上也有表現。我一位在紐約的朋友說﹐一個中國代表團到她公司參觀﹐送了她和她老板同樣的禮物﹐但老板的比她的大很多﹐這對一個從德克薩斯來的女孩簡直是不可思議。

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Lois Olson常去中國講課﹐她早已領悟了中國人送禮中的等級的奧秘。她到一家食品公司做市場培訓時就買了四個地球儀﹐一個大的給那家公司非常厲害的女老板﹐三個小的給直接打交道的高管。女老板看她這麼識相﹐笑逐顏開。但Olson教授說:“做到這一點對我這個美國人來說是很難的﹐因為我知道這種作法很粗魯。”

她這麼說是因為她自己就碰到有中國公司送她的男同事名酒而只送她一人一條絲巾。我想﹐這家公司可能是覺得絲巾對女人更合適﹐但在美國人看來﹐你就是把她單獨拎了出來﹐沒有平等對待。這樣送禮的結果還不如不送。

如果美國人送了你東西﹐要記得表示感謝。一位朋友在國內為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工作期間﹐曾帶一位高管拜訪聯通﹐也入鄉隨俗地送了小禮品。過了一段時間﹐這位高管疑惑地問朋友:“為什麼聯通連個感謝的賀卡都沒有寄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