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董守义神道碑的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55:31
关於董守义神道碑的翻译 增华董守义神道碑节录:
   《元故怀远大将军洪泽屯田万户府万户赠昭勇大将军前卫亲军都指挥使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谥昭懿董公神道碑》(虞集撰 董守义神道碑)
    前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虞集撰
    前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王守诚书
    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赵期颐篆
  
    惟董氏世为真定之藁城人。
    国朝兴,朔方金人不能有其土。董氏三世隐田间,未有以自拔也。至四世以勇冠其乡邑,乡之豪杰毕起而从之,遂率其众归 国朝。而藁城为根本之地,归为之令,谨守望以保生民,拣才勇以待时用。时官制未定,归国者,增户口田赋之数以夸大为滕,军兴輙受其弊。藁令独以小邑受事,力纾而役减,邑境以宁数秊。□□□□有事于金,奉命战金主于河南,死之。而董氏之宗自此始为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讳俊,累赠推忠翊运効节功臣太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公谥忠烈者也。忠烈□九子,次六文振、次九文义先卒;其长以中书左丞将兵灭金取宋,赠宣忠佑运开济功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公,谥忠献,讳文炳;次二侍卫千户讳文蔚;次三以文□立朝为御史中丞,赠宣猷佐理功臣翰林学士承旨银青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少保赵国公,谥忠穆,讳文用;次五以副使宣慰荆湖,讳文毅;次七顺德□路判官,讳文进;次八事禁卫典瑞内廷佥枢密院,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公,谥正献,讳文忠;其次四则继忠献令藁城讳文直者也。
    忠献上其赠光禄大夫司徒赵国公谥宣懿,讳昕,是为董氏不迁之宗,身为祢而子孙宗之者,则次四府君为洪泽之宗矣!其令藁时,昆弟有王事皆仰给于家,得以廉洁成其功皆□令之力…
  
    常山贞石志考本文撰于至正七年(1347年),虞集于至正八年辞世,本文可能是虞集为藁城董氏写的最後一篇文章。
    请有能力的同宗解释本文文意,“不迁之宗”、“身为祢而子孙宗之者”作何解释?
    自问自答:“不迁之宗”是指一个同姓宗族里的大宗,是一直以嫡长子延续下去的宗族代表,如果董俊是董昕的独子,1347年时,不迁之宗已经要轮过好几代,董昕 - 董俊 - 董文炳 - 董士元。
    “身为祢而子孙宗之者”意思是:身为“藁城董氏不迁之宗董昕”的後代子孙,以董昕为宗的人。
    为何要强调“则次四府君”?说明:“则次四府君”的意思是“乃是董俊的第四子董文直”。
    “忠献上其赠光禄大夫司徒赵国公谥宣懿,讳昕,是为董氏不迁之宗,身为祢而子孙宗之者,则次四府君为洪泽之宗矣!”全句是说:董文炳之上被皇帝赐赠光禄大夫司徒赵国公、谥宣懿,名叫董昕的人,是为藁城董氏不迁之宗,身为“藁城董氏不迁之宗董昕”的後代子孙,以董昕为宗的人乃是董俊的第四子-身为洪泽之宗的董文直。
    问题在於,如果董文直的祖父是董昕,为何还要特别强调,那其他“文”字辈的人呢?他们的祖父难道就不是董昕?
    我对本文的理解有几个重点:
   其一、董昕是藁城董氏不迁之宗,董文直是为董昕的继祢者。
   其二、董俊死後,因其身份地位,被尊为藁城董氏之宗。
   其三、藁城董氏位居公侯,自然可以大宗世系法则排世谱。
   其四、真实存在的藁城家谱不为外人所窥,且由族中地位较高者保存。